砖墙拟开洞口托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4581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6: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砖墙拟开洞口托换装置,设置在砖墙拟开洞口顶面,包括两组结构、大小均相同的钢制托换组件连接成的钢架,每组托换组件包括托换上杆、托换下杆和多个缀板,托换下杆和托换上杆的截面均为L形,托换下杆水平嵌设在拟开洞口墙体的上顶面,托换上杆水平嵌设在托换下杆上方的拟开洞口墙体上,托换上杆与托换下杆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与多个缀板连接,两组托换组件分布在拟开洞口墙体两侧且相对设置;两组相对的缀板之间分别通过穿过拟开洞口墙体的第二连接件连接。本装置可以保证拟开洞墙体的安全,无需增加辅助支撑,可广泛应用于砖墙拟开洞口的支护,具有施工简便,安全可靠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砖墙拟开洞口托换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
,特别涉及一种砖墙拟开洞口托换装置。
技术介绍
房屋建筑由于在使用过程中局部功能的调整,常常会遇到在墙体局部开洞的问题,对于钢筋混凝土墙体,由于配置有纵横向钢筋,具备一定的抗剪和抗弯能力,开适当的洞口后墙体不至于马上会出现裂缝位移等现象,因而开洞施工期间对结构安全和适用的影响并不显著。砖墙结构则不同,砖墙结构是由砖和砂浆组成的脆性材料,抗弯和抗剪的承载力都很低,所以对各种原因需要进行的墙体后开洞的,无论其结构最终整体如何加固,开洞之前的洞口临时支顶和托换是必不可少的。托换装置作为砖墙新开洞的加固措施,如何使其制造成本低、安全可靠、施工方便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砖墙拟开洞口托换装置,该托换装置可以保证拟开洞口墙体的安全,无需再增加辅助支撑,可广泛应用于砖墙拟开洞的支护,具有施工简便、制造成本低,省事省力、安全可靠的特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砖墙拟开洞口托换装置,设置在砖墙拟开洞口顶面,包括两组结构、大小均相同的钢制托换组件连接成的钢架,每组所述托换组件包括托换上杆、托换下杆和多个缀板,所述托换下杆和托换上杆的截面均为L形,所述托换下杆水平嵌设在拟开洞口墙体的上顶面,所述托换上杆水平嵌设在托换下杆上方的拟开洞口墙体上,所述托换上杆与托换下杆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与多个缀板连接,两组所述托换组件分布在拟开洞口墙体两侧且相对设置;两组相对的所述缀板之间分别通过穿过拟开洞口墙体的第二连接件连接。上述的砖墙拟开洞口托换装置,其中,拟开洞口墙体两侧的所述缀板均间隔设置,且缀板之间的间隔距离均相等。上述的砖墙拟开洞口托换装置,其中,所述缀板为长矩形。上述的砖墙拟开洞口托换装置,其中,所述托换上杆和托换下杆均为角钢。上述的砖墙拟开洞口托换装置,其中,所述钢架的长度大于拟开洞口长度。上述的砖墙拟开洞口托换装置,其中,所述钢架两端均比拟开洞口边缘长40-50cm。上述的砖墙拟开洞口托换装置,其中,所述托换上杆与托换下杆之间的距离为拟开洞口墙体砖厚的整数倍。上述的砖墙拟开洞口托换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为螺栓组件。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两组钢制托换组件连接成的钢架,每组托换组件的托换下杆水平嵌设在拟开洞口墙体的上顶面,托换上杆水平嵌设在托换下杆上方的拟开洞口墙体上,托换下杆和托换上杆之间通过缀板连接,相对缀板之间通过穿过拟开洞口墙体的第二连接件连接,可以保证拟开洞口墙体的安全,且无需增加辅助支撑,可广泛应用于砖墙拟开洞的支护,施工简便,以保证开洞后墙体的安全性,提高在砖墙上开洞口的效率,施工安全可靠。该装置施工简便、适用性强,且无需在拟开洞口墙体外增加其他支撑结构,具有省时省力,节约成本,提高施工效率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实施例拟开洞口前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的实施例开洞口后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的实施例在已开洞口安装过梁和构造柱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侧面图;图5是图3的A部放大图;图6是图4的B部放大图。图中,附图标记:1、拟开洞口墙体;2、拟开洞口;4、托换上杆;5、托换下杆;6、缀板;7、第一连接件;8、第二连接件;9、新增过梁;10、新增构造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实施例如图1-6所示,一种砖墙拟开洞口托换装置,设置在砖墙拟开洞口2顶面,包括两组结构、大小均相同的钢制托换组件连接成的钢架,每组托换组件包括托换上杆4、托换下杆5和多个缀板6,托换下杆5和托换上杆4的截面均为L形,托换下杆5水平嵌设在拟开洞口墙体1的上顶面,托换上杆4水平嵌设在托换下杆5上方的拟开洞口墙上,托换上杆4与托换下杆5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7与多个缀板6连接,两组托换组件分布在拟开洞口墙体1两侧且相对设置;两组相对的缀板6之间分别通过穿过拟开洞口墙体1的第二连接件8连接。拟开洞口墙体1两侧的缀板6均间隔设置,且缀板6之间的间隔距离均相等,缀板6为长矩形。该设置可以方便对两组相对的缀板6进行紧固连接。托换上杆4和托换下杆5均为角钢。角钢取材方便,无需对材料进行定制。钢架的长度大于拟开洞口2长度。这样可以保证能够有足够的空间和强度支撑拟开洞口2。本实施例中钢架两端均比拟开洞口2边缘长40-50cm。托换上杆4与托换下杆5之间的距离为拟开洞口墙体1砖厚的整数倍。该设置可以使托换上杆4和托换下杆5嵌设在拟开洞口墙体1的砖缝之间,不必在拟开洞墙体的砖上再开设使托换上杆4和托换下杆5嵌设到拟开洞口墙体1的凹槽,可以节省人力物力,提高施工效率。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件7和第二连接件8均优选采用螺栓组件。本实施例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如图1所示,首先在拟开洞口墙体1上确定拟开洞口2的位置和大小,画出轮廓线;根据拟开洞口2的大小确定钢架的长度及缀板的长度;在拟开洞口2的顶面的砖缝内嵌入托换下杆5,在托换下杆5的上方墙体上嵌入托换上杆4,同侧拟开洞口墙体1的托换上杆4和托换下杆5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7连接缀板6;采用上述同样的方法在拟开洞口墙体1的另一侧安装另一组托换组件,然后在拟开洞口墙体1两侧相对的缀板之间分别通过穿过拟开洞口墙体1的第二连接件连接紧固。这样就完成了对砖墙拟开洞口2的托换装置的安装。如图2所示,在拟开洞口2的轮廓线内凿除洞口。如图3所示,在新开洞口内嵌入新增过梁9和新增构造柱10。这样就完成了在砖墙上开设新洞口的目的。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砖墙拟开洞口托换装置,设置在砖墙拟开洞口顶面,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结构、大小均相同的钢制托换组件连接成的钢架,每组所述托换组件包括托换上杆、托换下杆和多个缀板,所述托换下杆和托换上杆的截面均为L形,所述托换下杆水平嵌设在拟开洞口墙体的上顶面,所述托换上杆水平嵌设在托换下杆上方的拟开洞口墙体上,所述托换上杆与托换下杆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与多个缀板连接,两组所述托换组件分布在拟开洞口墙体两侧且相对设置;两组相对的所述缀板之间分别通过穿过拟开洞口墙体的第二连接件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砖墙拟开洞口托换装置,设置在砖墙拟开洞口顶面,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结构、大小均相同的钢制托换组件连接成的钢架,每组所述托换组件包括托换上杆、托换下杆和多个缀板,所述托换下杆和托换上杆的截面均为L形,所述托换下杆水平嵌设在拟开洞口墙体的上顶面,所述托换上杆水平嵌设在托换下杆上方的拟开洞口墙体上,所述托换上杆与托换下杆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与多个缀板连接,两组所述托换组件分布在拟开洞口墙体两侧且相对设置;两组相对的所述缀板之间分别通过穿过拟开洞口墙体的第二连接件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砖墙拟开洞口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拟开洞口墙体两侧的所述缀板均间隔设置,且缀板之间的间隔距离均相等。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玉龙周玉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凯新浩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