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秀芬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隔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4580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6: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隔震装置,包括底座,底座内部底面固定安装固定块,固定块的上方设有缓冲板,固定块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圆盘,第一圆盘的后表面固定安装第一转动杆,第一圆盘的前表面固定安装第一连接杆,固定块的两侧均固定安装第一横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能够有效的进行隔震,并且便于安装,能够加固建筑的稳定性能,从而减弱地震对建筑的影响,保证了人们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隔震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为一种建筑隔震装置。
技术介绍
地震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当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受到地震作用自下而上逐渐放大,从而引起建筑构件的破坏,甚至会导致建筑物的倒塌及人员伤亡。在建筑物的基底部或某个位置设置隔震装置形成隔震层,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隔震装置也得到了技术的提升,但是现在的装置隔震效果差,安装不够稳固,导致稳定性差,安全性和适应性都得不到保证,不能有效的防震,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隔震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足。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底座,底座内部底面固定安装固定块,固定块的上方设有缓冲板,固定块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圆盘,第一圆盘的后表面固定安装第一转动杆,第一圆盘的前表面固定安装第一连接杆,固定块的两侧均固定安装第一横杆,第一横杆与相对应的第一转动杆的后端通过轴承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杆和第一转动杆均与相对应的第一圆盘同圆心,第一圆盘的下方设有第二圆盘,第二圆盘的后端固定安装第二转动杆,固定块的两侧均固定安装第二横杆,第二横杆位于第一横杆的下方,第二横杆的一端与相对应的第二转动杆的后端通过轴承固定连接,第二圆盘的前表面固定安装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二转动杆均与第二圆盘同圆心,第一连接杆的前端固定安装第一斜杆,第一斜杆的上端与缓冲板的底面铰接连接,缓冲板两侧的底面与底座两侧的顶面通过带有弹力的支撑板固定连接,支撑板与第一圆盘之间设有第二斜杆,第二斜杆位于第一斜杆的前方,第二斜杆的上端与第一连接杆的前端固定连接,第二斜杆的下端与支撑板铰接连接,第二连接杆的前端固定安装L型的支架,支架的一端与第一斜杆铰接连接,支架与缓冲板的底面通过气筒,气筒内部设有活塞,活塞能在气筒内上下移动,活塞顶面固定安装活塞杆,活塞杆的下端贯穿气筒的上端。如上所述的一种建筑隔震装置,所述的底座地面的两侧均固定安装弹簧垫片。如上所述的一种建筑隔震装置,所述的活塞杆的外周设有减震弹簧,减震弹簧的上端固定连接缓冲板的底面,减震弹簧的下端固定连接气筒的顶面。如上所述的一种建筑隔震装置,所述的固定块的顶面开设竖向的导向槽,导向槽内设有导向杆,导向杆能沿导向槽移动,导向杆的上端固定安装压板,压板的顶面固定固定安装弹性块,弹性块的顶面能够与缓冲板的底面相接触。如上所述的一种建筑隔震装置,所述的弹性块的上方设有弹性的弧形板,弧形板的顶面能够与缓冲板的底面相接触,弹性块两侧的上下两侧均固定安装连接块,上下相邻的两块连接块之间通过竖向弹簧固定连接。如上所述的一种建筑隔震装置,所述的压板底面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弹性杆,弹性杆的下端与固定块的顶面固定连接。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结构简单,能够有效的进行隔震,并且便于安装,能够加固建筑的稳定性能,从而减弱地震对建筑的影响,保证了人们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I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1-底座、2-固定块、3-缓冲板、4-第一圆盘、5-第一转动杆、6-第一连接杆、7-第一横杆、8-第二圆盘、9-第二转动杆、10-第二横杆、11-第二连接杆、12-第一斜杆、13-支撑板、14-第二斜杆、15-支架、16-气筒、17-活塞、18-活塞杆、19-导向槽、20-导向杆、21-压板、22-弹性块、23-弧形板、24-连接块。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具体公开的一种建筑隔震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内部底面固定安装固定块2,固定块2的上方设有缓冲板3,固定块2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圆盘4,第一圆盘4的后表面固定安装第一转动杆5,第一圆盘4的前表面固定安装第一连接杆6,固定块2的两侧均固定安装第一横杆7,第一横杆7与相对应的第一转动杆5的后端通过轴承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杆6和第一转动杆5均与相对应的第一圆盘4同圆心,第一圆盘4的下方设有第二圆盘8,第二圆盘8的后端固定安装第二转动杆9,固定块2的两侧均固定安装第二横杆10,第二横杆10位于第一横杆7的下方,第二横杆10的一端与相对应的第二转动杆9的后端通过轴承固定连接,第二圆盘8的前表面固定安装第二连接杆11,第二连接杆11和第二转动杆9均与第二圆盘8同圆心,第一连接杆6的前端固定安装第一斜杆12,第一斜杆12的上端与缓冲板3的底面铰接连接,缓冲板3两侧的底面与底座1两侧的顶面通过带有弹力的支撑板13固定连接,支撑板13与第一圆盘4之间设有第二斜杆14,第二斜杆14位于第一斜杆12的前方,第二斜杆14的上端与第一连接杆6的前端固定连接,第二斜杆14的下端与支撑板13铰接连接,第二连接杆11的前端固定安装L型的支架15,支架15的一端与第一斜杆12铰接连接,支架15与缓冲板3的底面通过气筒16,气筒16内部设有活塞17,气筒16下端是封闭的,气筒16内有气体,活塞17能在气筒16内上下移动,活塞17顶面固定安装活塞杆18,活塞杆18的下端贯穿气筒16的上端。本技术结构简单,能够有效的进行隔震,并且便于安装,能够加固建筑的稳定性能,从而减弱地震对建筑的影响,保证了人们的安全。当在使用本装置的过程中发生地震时,通过第一斜杆12上下移动能够带动第一圆盘4进行转动,同时第一斜杆12带动缓冲板3上下移动,能够对缓冲板3缓冲减震,从而能够对地面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减震效果好,第一斜杆12上下移动的同时带动支架15上下移动,支架15通过第二连接杆11带动能够第二圆盘8进行转动,支架15能够对第一斜杆12起到支撑的作用,使第一斜杆12在工作过程中更加稳定,支撑板13具有一定的弹力,能够通过缓冲板3来抵消震动力,从而能够再次对地面进行缓冲减震,减震效果好;通过支撑板13的设置能够加固建筑的稳定性能,从而减弱地震对建筑的影响,保证了人们的安全,当震动传递到气筒16上时,通过活塞杆18和活塞17在气筒16内移动,能够再次抵消震动力,就能够多次对地面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从而能够有效的进行隔震,进而减少地震波对建筑物造成的伤害。具体而言,本实施例所述的底座1地面的两侧均固定安装弹簧垫片。当使用本装置时,通过弹簧垫片能够有效的减轻本装置是震动,能够减弱地震对建筑的影响。具体的,本实施例所述的活塞杆18的外周设有减震弹簧,减震弹簧的上端固定连接缓冲板3的底面,减震弹簧的下端固定连接气筒16的顶面。当活塞杆18运动时,活塞杆18上的减震弹簧对缓冲板3进行缓冲,从而减弱地震对建筑的影响。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所述的固定块2的顶面开设竖向的导向槽19,导向槽19内设有导向杆20,导向杆20能沿导向槽19移动,导向杆20的上端固定安装压板21,压板21的顶面固定固定安装弹性块22,弹性块22的顶面能够与缓冲板3的底面相接触。当使用本装置发生地震时,导向杆20在导向槽19内移动能够对压板21起到导向的作用,弹性块22能够对缓冲板3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所述的弹性块22的上方设有弹性的弧形板23,弧形板23的顶面能够与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底座(1)内部底面固定安装固定块(2),固定块(2)的上方设有缓冲板(3),固定块(2)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圆盘(4),第一圆盘(4)的后表面固定安装第一转动杆(5),第一圆盘(4)的前表面固定安装第一连接杆(6),固定块(2)的两侧均固定安装第一横杆(7),第一横杆(7)与相对应的第一转动杆(5)的后端通过轴承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杆(6)和第一转动杆(5)均与相对应的第一圆盘(4)同圆心,第一圆盘(4)的下方设有第二圆盘(8),第二圆盘(8)的后端固定安装第二转动杆(9),固定块(2)的两侧均固定安装第二横杆(10),第二横杆(10)位于第一横杆(7)的下方,第二横杆(10)的一端与相对应的第二转动杆(9)的后端通过轴承固定连接,第二圆盘(8)的前表面固定安装第二连接杆(11),第二连接杆(11)和第二转动杆(9)均与第二圆盘(8)同圆心,第一连接杆(6)的前端固定安装第一斜杆(12),第一斜杆(12)的上端与缓冲板(3)的底面铰接连接,缓冲板(3)两侧的底面与底座(1)两侧的顶面通过带有弹力的支撑板(13)固定连接,支撑板(13)与第一圆盘(4)之间设有第二斜杆(14),第二斜杆(14)位于第一斜杆(12)的前方,第二斜杆(14)的上端与第一连接杆(6)的前端固定连接,第二斜杆(14)的下端与支撑板(13)铰接连接,第二连接杆(11)的前端固定安装L型的支架(15),支架(15)的一端与第一斜杆(12)铰接连接,支架(15)与缓冲板(3)的底面通过气筒(16),气筒(16)内部设有活塞(17),活塞(17)能在气筒(16)内上下移动,活塞(17)顶面固定安装活塞杆(18),活塞杆(18)的下端贯穿气筒(16)的上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底座(1)内部底面固定安装固定块(2),固定块(2)的上方设有缓冲板(3),固定块(2)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圆盘(4),第一圆盘(4)的后表面固定安装第一转动杆(5),第一圆盘(4)的前表面固定安装第一连接杆(6),固定块(2)的两侧均固定安装第一横杆(7),第一横杆(7)与相对应的第一转动杆(5)的后端通过轴承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杆(6)和第一转动杆(5)均与相对应的第一圆盘(4)同圆心,第一圆盘(4)的下方设有第二圆盘(8),第二圆盘(8)的后端固定安装第二转动杆(9),固定块(2)的两侧均固定安装第二横杆(10),第二横杆(10)位于第一横杆(7)的下方,第二横杆(10)的一端与相对应的第二转动杆(9)的后端通过轴承固定连接,第二圆盘(8)的前表面固定安装第二连接杆(11),第二连接杆(11)和第二转动杆(9)均与第二圆盘(8)同圆心,第一连接杆(6)的前端固定安装第一斜杆(12),第一斜杆(12)的上端与缓冲板(3)的底面铰接连接,缓冲板(3)两侧的底面与底座(1)两侧的顶面通过带有弹力的支撑板(13)固定连接,支撑板(13)与第一圆盘(4)之间设有第二斜杆(14),第二斜杆(14)位于第一斜杆(12)的前方,第二斜杆(14)的上端与第一连接杆(6)的前端固定连接,第二斜杆(14)的下端与支撑板(13)铰接连接,第二连接杆(11)的前端固定安装L型的支架(15),支架(15)的一端与第一斜杆(12)铰接连接,支架(15)与缓冲板(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秀芬吕书光董凯
申请(专利权)人:韩秀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