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连续墙工字钢接头防绕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45241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6: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地下连续墙结构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地下连续墙工字钢接头防绕流结构。包括钢筋笼和接头;所述接头为连接相邻两个单元槽段地下连续墙钢筋笼的工字钢结构,接头的腹板一侧抵紧钢筋笼纵向端部、另一端设置有接头箱;所述钢筋笼横向两侧紧贴接头的两块翼板内侧;所述接头箱为填充在腹板与两块翼板围绕空间内的中空箱体结构;所述翼板外侧设置有可充填于翼板与施工槽段槽壁之间的用于隔绝施工槽段和超挖槽段的阻流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采用的防绕流结构简单,施工成本低,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小地连墙混凝土浇筑时发生绕流的可能性,且结构新颖、构造简便、劳动力消耗少、防绕流效果显著,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连续墙工字钢接头防绕流结构
本技术涉及地下连续墙结构施工
,具体地指一种地下连续墙工字钢接头防绕流结构。
技术介绍
地下连续墙以其整体刚度大、地层适应性强、挡土抗渗效果好等优点而广泛适用于地下工程中,尤其是城市地铁车站的修建工程中。地下连续墙是由单元槽段通过接头组合而成的,地下连续墙接头是地下连续墙最薄弱的部位,其施工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地下连续墙整体防水性能,与后期基坑开挖施工安全密切相关。地下连续墙在浇筑时产生扰流问题是造成接头施工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有如下危害:一是造成混凝土浪费;二是绕流混凝土清除困难,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及时间成本;三是附着在工字钢槽内的绕流混凝土侵占了下幅钢筋笼的位置,使搭接宽度变窄甚至不能有效搭接,造成地连墙整体刚度及止水性能大幅下降。传统的采用工字钢接头的地下连续墙一般仅采用防绕流铁皮+填筑砂土袋的方式来防止混凝土浇筑时产生绕流,需要耗费大量劳动力及时间,并且效果也较差。因此,需要找到一种劳动力消耗少、防绕流效果显著的新型防绕流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地下连续墙工字钢接头防绕流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地下连续墙工字钢接头防绕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笼和接头;所述接头为连接相邻两个单元槽段地下连续墙钢筋笼的工字钢结构,接头的腹板一侧抵紧钢筋笼纵向端部、另一端设置有接头箱;所述钢筋笼横向两侧紧贴接头的两块翼板内侧;所述接头箱为填充在腹板与两块翼板围绕空间内的中空箱体结构;所述翼板外侧设置有可充填于翼板与施工槽段槽壁之间的用于隔绝施工槽段和超挖槽段的阻流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接头箱为多个单元箱体首尾相连形成的组合箱体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单元箱体的下端设置有承插公头、上端设置有承插母头;所述承插公头为沿竖向向下凸起的中空箱型结构;所述承插母头为两块间隔竖板形成的槽状结构;所述承插公头插入相邻单元箱体的承插母头内并通过销钉结构固连为一体。进一步的所述承插公头为内腔与单元箱体内腔连通的中空箱型结构,承插公头的下端开设有多个的排水孔。进一步的所述接头箱的上端超出翼板和腹板,接头箱远离腹板的纵向端部超出翼板远离腹板的纵向端部。进一步的所述阻流结构包括固定在翼板外侧的槽钢;所述槽钢为U口背离与该槽钢固定连接的翼板的U型结构,槽钢内设置有在充水后可膨胀至贴紧施工槽段槽壁、抽水后可收缩的软管水带;所述软管水带与槽钢通长布置。进一步的所述槽钢固定在翼板与腹板连接处。进一步的还包括位于钢筋笼与施工槽段槽壁之间的铁皮;所述铁皮为下端与翼板下端齐平、上端不低于翼板的不透水片状结构,铁皮纵向一端固定在翼板上、纵向另一端延伸至钢筋笼侧部。进一步的所述接头箱远离腹板的一侧填筑有砂土袋。一种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地下连续墙施工槽段和超挖槽段成槽及清底完成后下放安装有接头的钢筋笼,在接头背离钢筋笼的一侧插入接头箱,在超挖槽段内填筑砂土袋,向接头与槽壁之间的软管水带内注水使其膨胀至紧贴槽壁,浇筑施工槽段内的地下连续墙,待混凝土初凝后进行超挖槽段的开挖施工,将软管水带内的水抽出并从接头上拔出软管水带,然后按照上述步骤进行下一槽段的施工。本技术的优点有:1、本技术通过在接头位于超挖槽段的一侧安装接头箱,通过接头箱对接头位于超挖槽段一侧进行填充,填充的方式极为简单,接头箱可以反复利用,大幅度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2、本技术的接头箱为单元箱体组合形成的组合结构,组合方式简单,通过不同数量的单元箱体的组合能够适应各种高度的地下连续墙施工,适用性更加广泛;3、本技术的单元箱体为接插头结构,其连接方式简单高效,拼装稳定性好,拆卸安装极为方便;4、本技术在接头箱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孔,避免出现因为中空箱体结构存在浮力导致难以下放问题的发生;5、本技术设置的接头箱无论在水平方向还是竖直方向都是超出接头的,这样的结构防绕流的范围大幅度提升,防绕流效果更好;6、本技术在翼板外侧设置软管水带结构用于充填翼板与槽壁之间的间隙,达到阻拦效果,操作方式极为简单,软管水带可以反复多次利用;7、本技术将槽钢固定在翼板和腹板连接处,其横向受力效果更好,软管水带充填后,稳定性更好,软管水带设置于槽钢内部,槽钢可以对软管水带起到保护作用,防止下放钢筋笼时发生破损;8、本技术通过在翼板上安装铁皮,铁皮覆盖在钢筋笼的横向侧部,增加了整个接头的防绕流效果,铁皮压迫在槽钢与翼板之间,连接方式简单;9、本技术在接头箱靠近超挖槽段一侧填筑砂土袋,减小了地连墙混凝土浇筑时发生绕流的可能性。10、本技术的地连墙施工方法简单,有效减小了地连墙混凝土浇筑时发生绕流的可能性,施工效率高,劳动力消耗少。本技术采用防绕流结构简单,施工成本小,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小地连墙混凝土浇筑时发生绕流的可能性,且结构新颖、构造简便、劳动力消耗少、防绕流效果显著,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防绕流结构俯视截面图;图2:本技术的防绕流结构侧视截面图;图3:本技术的单元箱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钢筋笼;2—接头;21—腹板;22—翼板;3—接头箱;31—单元箱体;32—承插公头;33—承插母头;34—排水孔;4—槽钢;5—软管水带;6—铁皮;7—砂土袋;8—施工槽段;9—超挖槽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3,一种地下连续墙工字钢接头防绕流结构,本实施例的防绕流结构是用于连接地下连续墙相邻连接节段的钢筋笼1的连接结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开挖沟槽,包括施工槽段8和超挖槽段9,在施工槽段8内下方钢筋笼1,钢筋笼1面向超挖槽段9的纵向端部上设置有接头2。如图1和2所示,接头2为连接相邻两个单元槽段地下连续墙钢筋笼1的工字钢结构,接头2包括腹板21和为与腹板21两侧的翼板22,两块翼板22沿横向间隔布置,钢筋笼1面向超挖槽段9的一端延伸至两块翼板22和腹板21围绕形成的空间内,钢筋笼1横向两侧紧贴接头2的两块翼板22内侧。接头2的腹板21一侧抵紧钢筋笼1纵向端部、另一端设置有接头箱3,接头箱3为填充在腹板21与两块翼板22围绕空间内的中空箱体结构,如图2和3所示,接头箱3为多个单元箱体31首尾相连形成的组合箱体结构。实际应用时,可根据地下连续墙的深度选取合适数量的单元箱体31。如图3所示,单元箱体31的下端设置有承插公头32、上端设置有承插母头33,承插公头32为沿竖向向下凸起的中空箱型结构,承插母头33为两块间隔竖板形成的槽状结构,承插公头32插入相邻单元箱体31的承插母头33内并通过销钉结构固连为一体。另外,承插公头32为内腔与单元箱体31内腔连通的中空箱型结构,承插公头32的下端开设有多个的排水孔34。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连续墙工字钢接头防绕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笼(1)和接头(2);所述接头(2)为连接相邻两个单元槽段地下连续墙钢筋笼(1)的工字钢结构,接头(2)的腹板(21)一侧抵紧钢筋笼(1)纵向端部、另一端设置有接头箱(3);所述钢筋笼(1)横向两侧紧贴接头(2)的两块翼板(22)内侧;所述接头箱(3)为填充在腹板(21)与两块翼板(22)围绕空间内的中空箱体结构;所述翼板(22)外侧设置有可充填于翼板(22)与施工槽段(8)槽壁之间的用于隔绝施工槽段(8)和超挖槽段(9)的阻流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连续墙工字钢接头防绕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笼(1)和接头(2);所述接头(2)为连接相邻两个单元槽段地下连续墙钢筋笼(1)的工字钢结构,接头(2)的腹板(21)一侧抵紧钢筋笼(1)纵向端部、另一端设置有接头箱(3);所述钢筋笼(1)横向两侧紧贴接头(2)的两块翼板(22)内侧;所述接头箱(3)为填充在腹板(21)与两块翼板(22)围绕空间内的中空箱体结构;所述翼板(22)外侧设置有可充填于翼板(22)与施工槽段(8)槽壁之间的用于隔绝施工槽段(8)和超挖槽段(9)的阻流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连续墙工字钢接头防绕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箱(3)为多个单元箱体(31)首尾相连形成的组合箱体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连续墙工字钢接头防绕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箱体(31)的下端设置有承插公头(32)、上端设置有承插母头(33);所述承插公头(32)为沿竖向向下凸起的中空箱型结构;所述承插母头(33)为两块间隔竖板形成的槽状结构;所述承插公头(32)插入相邻单元箱体(31)的承插母头(33)内并通过销钉结构固连为一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连续墙工字钢接头防绕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插公头(32)为内腔与单元箱体(31)内腔连通的中空箱型结构,承插公头(32)的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关军谭啸峰刘杰马子芮张虎陈培帅许超杨擎康安帅杨杰李志功李柱太万宝林李刚马建林全涛武豪辉胡刻强吴国阳黄威杨志勇高如超胡乘恺熊栋栋刘东军贺创波钟涵刘文蔡超君陈祥龙余俊张飞雷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