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力杆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4479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5: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传力杆安装结构,包括预浇筑节段、现浇筑节段以及多个槽体和多根传力杆,且多根传力杆与多个槽体一一对应,预浇筑节段和现浇筑节段分别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且现浇筑节段位于预浇筑节段的后方,二者之间留有间隙,槽体呈条形,多个槽体分别沿前后方向预埋在预浇筑节段后端,且多个槽体在预浇筑节段后端面间隔均匀的分布,每个槽体的槽口分别朝后,且每个槽体的槽口分别延伸至与预浇筑节段的后端齐平,每根传力杆分别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在对应槽体后方,其前端分别延伸至伸入对应槽体内并其连接,其后端分别延伸至穿过间隙并伸入现浇筑节段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传力杆安装结构可有效的防止因地基沉降引起的预浇筑节段和现浇筑节段之间产生的上下错位和翘曲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传力杆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箱涵
,特别涉及一种传力杆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箱涵结构埋在地下,为减少其不均匀沉降造成箱涵结构本身开裂或断裂,需每20-30m设置一道变形缝。箱涵结构一般采用中埋式橡胶止水带与外贴式橡胶止水带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变形缝防水问题,但是箱涵属于隐蔽工程,埋于地下相邻节段箱涵因沉降差值过大,设置在变形缝中间的橡胶止水带超过允许变形量而被撕裂,造成箱涵外部的砂或土随地下水流入箱涵内,造成箱涵内部堵塞,箱涵上部道路塌陷的质量隐患和交通安全隐患。在市政道路施工中,道路施工方法是相邻两个节段混凝土道路同时浇筑,但传力杆在混凝土凝土后会产生不与路面的胀缝垂直的现象,影响道路传力杆无法有效的传递行车荷载和应力传递,无法有效防止混凝土路面不均匀沉降。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保证传力杆垂直于混凝土相邻两个节段之间间隙所在竖直面力杆安装结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传力杆安装结构,包括预浇筑节段、现浇筑节段以及多个槽体和多根传力杆,且多根所述传力杆与多个所述槽体一一对应,所述预浇筑节段和所述现浇筑节段分别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且所述现浇筑节段位于所述预浇筑节段的后方,二者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槽体呈条形,多个所述槽体分别沿前后方向预埋在所述预浇筑节段后端,且多个所述槽体在所述预浇筑节段后端面间隔均匀的分布,每个所述槽体的槽口分别朝后,且每个所述槽体的槽口分别延伸至与所述预浇筑节段的后端齐平,每根所述传力杆分别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在对应所述槽体后方,其前端分别延伸至伸入对应所述槽体内并其连接,其后端分别延伸至穿过所述间隙并伸入所述现浇筑节段内。优选地,所述槽体呈圆柱体形,所述传力杆的前端同轴设置在所述槽体内,所述槽体槽内壁与所述传力杆外壁之间留有间隙,且所述槽体槽内壁与所述传力杆外壁之间填充有发泡胶。优选地,所述预浇筑节段为预浇筑箱涵,所述现浇筑节段为现浇筑箱涵,所述预浇筑箱涵和现浇筑箱涵为规格一致的方体形,四个止水带分别沿前后方向预埋在所述预浇筑箱涵和现浇筑箱涵的四侧侧壁内,且四个所述止水带首尾相连并围合成前后两端敞口的方形箱,多个所述槽体分别预埋在所述预浇筑箱涵的侧壁上,且多个所述槽体在所述方形箱的外侧间隔均匀的分布。优选地,述槽体的槽内壁与所述传力杆周向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2cm。优选地,所述预浇筑节段为预浇筑道路,所述现浇筑节段为现浇筑道路。优选地,所述槽体的槽内壁与所述传力杆外壁之间的距离为2-3mm。优选地,所述槽体槽底壁与所述传力杆前端之间的距离为2-3cm。所述槽体与所述预浇筑节段和现浇筑节段之间的间隙所在的竖直面垂直,本申请所述传力杆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从而使所述传力杆与所述预浇筑节段和现浇筑节段之间间隙所在竖直面垂直,从而有效的防止因地基沉降引起的预浇筑节段和现浇筑节段之间产生的上下错位和翘曲变形。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预浇筑箱涵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传力杆安装结构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槽体和传力杆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技术。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传力杆安装结构,包括预浇筑节段1、现浇筑节段2以及多个槽体3和多根传力杆4,且多根所述传力杆4与多个所述槽体3一一对应,所述预浇筑节段1和所述现浇筑节段2分别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且所述现浇筑节段2位于所述预浇筑节段1的后方,二者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槽体3呈条形,多个所述槽体3分别沿前后方向预埋在所述预浇筑节段1后端,且多个所述槽体3在所述预浇筑节段1后端面间隔均匀的分布,每个所述槽体3的槽口分别朝后,且每个所述槽体3的槽口分别延伸至与所述预浇筑节段1的后端齐平,每根所述传力杆4分别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在对应所述槽体3后方,其前端分别延伸至伸入对应所述槽体3内并其连接,其后端分别延伸至穿过所述间隙并伸入所述现浇筑节段2内。所述槽体3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在所述预浇筑节段1后端,每根所述传力杆4沿前后方向设置并分别与对应所述槽体3连接,所述槽体3保证所述传力杆4与所述预浇筑节段1和现浇筑节段2之间的间隙所在的竖直面垂直,从而有效的防止因地基沉降引起的预浇筑节段和现浇筑节段之间产生的上下错位和翘曲变形。所述预浇筑节段1为预浇筑箱涵,所述现浇筑节段2为现浇筑箱涵时,所述传力杆的安装结构可有效防止预浇筑箱涵和现浇筑箱涵时的上下错位和翘曲变形,避免止水带因预浇筑箱涵和现浇筑箱涵的上下错位和翘曲变形产生的变形和撕裂,有效的提高箱涵结构的防水性能,延长箱涵结构的使用寿命;所述预浇筑节段1为预浇筑道路,所述现浇筑节段2为现浇筑道路时,所述传力杆4可有效的传递预浇筑道路和现浇筑道路之间的行车荷载和应力,有效防止混凝土路面不均匀沉降。优选地,所述槽体3呈圆柱体形,所述传力杆4的前端同轴设置在所述槽体3内,所述槽体3槽内壁与所述传力杆4外壁之间留有间隙,且所述槽体3槽内壁与所述传力杆4周向侧壁之间填充有发泡胶。所述传力杆4的前端通过所述发泡胶与所述槽体3连接,且所述槽体3槽内壁与所述传力杆4外壁之间的间隙为所述预浇筑节段1其与现浇筑节段2产生竖直相对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传力杆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浇筑节段(1)、现浇筑节段(2)以及多个槽体(3)和多根传力杆(4),多根所述传力杆(4)与多个所述槽体(3)一一对应,所述预浇筑节段(1)和所述现浇筑节段(2)分别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且所述现浇筑节段(2)位于所述预浇筑节段(1)的后方,二者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槽体(3)呈条形,多个所述槽体(3)分别沿前后方向预埋在所述预浇筑节段(1)后端,且多个所述槽体(3)在所述预浇筑节段(1)后端面间隔均匀的分布,每个所述槽体(3)的槽口分别朝后,且每个所述槽体(3)的槽口分别延伸至与所述预浇筑节段(1)的后端齐平,每根所述传力杆(4)分别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在对应所述槽体(3)后方,其前端分别延伸至伸入对应所述槽体(3)内并其连接,其后端分别延伸至穿过所述间隙并伸入所述现浇筑节段(2)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力杆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浇筑节段(1)、现浇筑节段(2)以及多个槽体(3)和多根传力杆(4),多根所述传力杆(4)与多个所述槽体(3)一一对应,所述预浇筑节段(1)和所述现浇筑节段(2)分别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且所述现浇筑节段(2)位于所述预浇筑节段(1)的后方,二者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槽体(3)呈条形,多个所述槽体(3)分别沿前后方向预埋在所述预浇筑节段(1)后端,且多个所述槽体(3)在所述预浇筑节段(1)后端面间隔均匀的分布,每个所述槽体(3)的槽口分别朝后,且每个所述槽体(3)的槽口分别延伸至与所述预浇筑节段(1)的后端齐平,每根所述传力杆(4)分别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在对应所述槽体(3)后方,其前端分别延伸至伸入对应所述槽体(3)内并其连接,其后端分别延伸至穿过所述间隙并伸入所述现浇筑节段(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力杆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3)呈圆柱体形,所述传力杆(4)的前端同轴设置在所述槽体(3)内,所述槽体(3)槽内壁与所述传力杆(4)外壁之间留有间隙,且所述槽体(3)槽内壁与所述传力杆(4)外壁之间填充有发泡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保正石莉虹李鹏刘莉雷亚东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汉阳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武汉钟鑫市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