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量电梯轿厢和井道壁距离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4270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5:34
一种测量电梯轿厢和井道壁距离的装置,由轿厢、主机和分机组成,分机置于轿厢内,主机置于轿厢的顶部;所述的主机由主机电源、主机无线收发模块、测速旋转编码器、主机微处理器、人机交互操作显示屏和蜂鸣器组成;所述分机由分机电源、分机无线收发模块、分机微处理器、超声波测距模块组成。通过超声波测距模块测量轿厢与面对轿厢井道壁之间的距离,如果运算结果与《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3.7项中规定不符,则发出报警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避免了测量人员测量时必须分处两个独立的空间以及频繁的停梯开关轿门所带来的安全隐患,降低了测量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测量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测量电梯轿厢和井道壁距离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电类特种设备的一种超声波测距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测量电梯轿厢和井道壁距离的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为了消除人们乘坐电梯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国家对电梯轿厢与井道壁之间的距离,出台了硬性的规定,因此检测电梯轿厢与井道壁之间的距离,使之符合国家的安全规定,保护人们乘坐电梯的人身安全,是电梯制造、使用、维保等单位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而传统的方法在完成该检验测量的过程中,轿顶检验人员需配合轿内检验人员将电梯检修运行至适宜位置,打开轿门,用钢直尺测量井道壁内表面与轿厢地坎、轿门及门框的水平距离,取三者中的最大值。但是由于检验人员处于两个独立的工作空间,因此应保持持续沟通,且轿顶检验人员只能在重复操作指令并收到“准许操作”后,方可按照轿内检验人员的需要来运行或停止轿厢,同样轿顶检验人员在进行其他项目检验前,也需提前与轿内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所以,在进行此项目检验过程中,尤其是检验高层建筑物电梯时,采用这种传统的方法不仅效率极低,且检验工作也十分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测量电梯轿厢与井道壁距离的装置,解决当前测量电梯轿厢与面对轿厢入口的井道壁之间的距离时,测量人员须分处两个独立的空间,需多次停梯打开轿门进行测量,存在安全隐患、测量效率及准确性低下的问题。本技术由轿厢、主机和分机组成,分机置于轿厢内,主机置于轿厢的顶部;所述的主机由主机电源、主机无线收发模块、测速旋转编码器、主机微处理器、人机交互操作显示屏和蜂鸣器组成;所述的分机由分机电源、分机无线收发模块、分机微处理器、超声波测距模块组成,超声波测距模块由两路超声波测距传感器组成。进一步地,所述的主机电源与分机电源分别为主机和分机提供电能。进一步地,主机微处理器用于控制测速旋转编码器、无线收发模块、人机交互操作显示屏和蜂鸣器,以及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TSG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3.7项中规定进行逻辑判断,若判断的结果不符合规定,主机微处理器控制蜂鸣器发出报警信号。进一步地,分机微处理器用于控制分机无线收发模块、超声波测距模块以及将超声波测距模块测得数据进行处理,并通过分机无线收发模块将数据传输给主机。进一步地,所述的主机测速旋转编码器与轿厢限速器绳接触。进一步地,所述的人机交互操作显示屏用于输入指令以及显示测量结果。进一步地,所述的超声波测距模块在分机微处理器的控制下测量轿厢与井道壁之间的距离,并将测量的数据传输给分机微处理器。进一步地,所述的主机和分机的无线收发模块用于主机和分机之间的数据传输。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超声波测距模块测量轿厢与面对轿厢井道壁之间的距离,主机微处理器进行运算后,如果运算结果与《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3.7项中规定不符,则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技术避免了测量人员测量时必须分处两个独立的空间以及频繁的停梯开关轿门所带来的安全隐患。2、本技术降低了测量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测量效率。3、本技术提高了测量的安全性、准确性,以及高效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测量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主机、分机工作流程图。附图标记说明:1、分机,2、主机,3、主机无线收发模块,4、测速旋转编码器,5、主机微处理器,6、人机交互操作显示屏,7、蜂鸣器,8、主机电源,9、分机无线收发模块,10、分机电源,11-1、超声波测距传感器一,11-2、超声波测距传感器二,12、分机微处理器,13、电梯轿厢,14、电梯限速器绳,15、井道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图2所示,在一种测量电梯轿厢与井道壁距离的装置中,由轿厢13、主机2和分机1组成,分机置于轿厢内,主机置于轿厢的顶部;所述的主机由主机电源8、主机无线收发模块3、测速旋转编码器4、主机微处理器5、人机交互操作显示屏6和蜂鸣器7组成;所述的分机由分机电源10、分机无线收发模块9、分机微处理器12、超声波测距模块组成,超声波测距模块由两路超声波测距传感器11-1、11-2组成。进一步地,所述的主机电源与分机电源分别为主机和分机提供电能。进一步地,主机微处理器用于控制测速旋转编码器、无线收发模块、人机交互操作显示屏和蜂鸣器,以及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TSG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3.7项中规定进行逻辑判断,若判断的结果不符合规定,主机微处理器控制蜂鸣器发出报警信号。进一步地,分机微处理器用于控制分机无线收发模块、超声波测距模块以及将超声波测距模块测得数据进行处理,并通过分机无线收发模块将数据传输给主机。进一步地,所述的主机测速旋转编码器与轿厢限速器绳14接触。进一步地,所述的人机交互操作显示屏用于输入指令以及显示测量结果。进一步地,所述的超声波测距模块在分机微处理器的控制下测量轿厢与井道壁15之间的距离,并将测量的数据传输给分机微处理器。进一步地,所述的主机和分机的无线收发模块用于主机和分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在实际应用测量中,是一个动态连续测量过程,需要在电梯以检修速度下行的状态下进行测量的,国标规定检修速度不大于0.63m/s。首先通过人机交互操作显示屏输入开始测量的指令,然后主机测速旋转编码器与轿厢顶部限速器绳接触后开始测量,测速旋转编码器与限速器绳接触是为了测量垂直方向上的数据,即对“局部高度0.5m”的测量;编码器接触的是与轿厢有相对运行的一侧限速器绳,通过直接测量轿厢与限速器绳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从而间接获取轿厢相对于地面的速度,是判断轿厢与井道壁之间距离是否合格其中的一个指标参数;而编码器工作依赖于机械旋转,这种旋转来自于编码器与限速器绳之间的纯滚动摩擦,在测量过程中,不会对编码器造成影响。分机的两路超声波传感器放置于轿厢地面,将测量轿厢与面对轿厢入口的井道壁之间的距离,测速编码器和超声波传感器完成独立测量后,将测量后的数据通过无线收发模块传输给主机微处理器进行处理和逻辑判断,并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TSG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3.7项中规定进行逻辑判断,当发现测量数据与规定不符合时,控制蜂鸣器发出报警提示信号。3.7项规定的检验内容和要求为:轿厢与面对轿厢入口的井道壁的间距不大于0.15m,对于局部高度小于0.5m或采用垂直滑动门的载货电梯,该间距可以增加到0.20m;如果轿厢装有机械锁的门并且门只能在开锁区内打开时,则上述间距不受限制;检验方法:测量相关数据,观察轿厢门锁设置情况。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测量电梯轿厢和井道壁距离的装置,由轿厢、主机和分机组成,其特征在于:分机置于轿厢内,主机置于轿厢的顶部;所述的主机由主机电源、主机无线收发模块、测速旋转编码器、主机微处理器、人机交互操作显示屏和蜂鸣器组成;所述的分机由分机电源、分机无线收发模块、分机微处理器、超声波测距模块组成,超声波测距模块由两路超声波测距传感器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量电梯轿厢和井道壁距离的装置,由轿厢、主机和分机组成,其特征在于:分机置于轿厢内,主机置于轿厢的顶部;所述的主机由主机电源、主机无线收发模块、测速旋转编码器、主机微处理器、人机交互操作显示屏和蜂鸣器组成;所述的分机由分机电源、分机无线收发模块、分机微处理器、超声波测距模块组成,超声波测距模块由两路超声波测距传感器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量电梯轿厢和井道壁距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机电源与分机电源分别为主机和分机提供电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量电梯轿厢和井道壁距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主机微处理器用于控制测速旋转编码器、无线收发模块、人机交互操作显示屏和蜂鸣器,以及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TSG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3.7项中规定进行逻辑判断,若判断的结果不符合规定,主机微处理器控制蜂鸣器发出报警信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丹朱宇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