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仿生海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40669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5: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仿生海豚,涉及仿生海豚技术领域,包括海豚前部,所述海豚前部的顶部设置有稳定鳍,所述海豚前部的一侧设置有海豚后部,所述海豚后部的一侧设置有驱动转向机构,所述海豚前部与海豚后部之间设置有隔绝板,所述海豚后部的内表面底部设置有液泵,所述海豚后部的内表面底部且位于液泵的一侧设置有水深监测机构,所述液泵的进水端设置有进水管,所述液泵的出水端设置有出水管,所述隔绝板的一侧设置有CPG控制机构。解决了现有的仿生海豚在使用时,由于操控难度过大,而且不能深潜到较深的水中,不利于对水底深处的物品进行夹取,导致适用范围减小,不利于长期进行使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仿生海豚
本技术涉及仿生海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仿生海豚。
技术介绍
仿生在具有生命之意的希腊语bion上,加上有工程技术涵义的ics而组成的词。大约从1960年才开始使用。生物具有的功能迄今比任何人工制造的机械都优越得多,仿生学就是要在工程上实现并有效地应用生物功能的一门学科。例如关于信息接收、信息传递、自动控制系统等,这种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在机械设计方面给了很大启发。可举出的仿生学例子,如将海豚的体形或皮肤结构应用到潜艇设计原理上。仿生学也被认为是与控制论有密切关系的一门学科,而控制论主要是将生命现象和机械原理加以比较,进行研究和解释的一门学科,仿生是模仿生物系统的功能和行为,来建造技术系统的一种科学方法。它打破了生物和机器的界限,将各种不同的系统沟通起来,运用仿生方法可创制新的机械,专利技术现代化识辨仪器,改进通信系统,设计新颖的工艺和研制人工脏器等。如现代的飞机、极地越野汽车、雷达系统的电子蛙眼、航海的声纳系统、航空建造工程的蜂窝结构、人工肾及人工心脏等,都是仿生的结晶。现有的仿生海豚在使用时,由于操控难度过大,而且不能深潜到较深的水中,不利于对水底深处的物品进行夹取,导致适用范围减小,不利于长期进行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仿生海豚,具备可以对深处的物品进行夹取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仿生海豚的适用范围较小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可以对深处的物品进行夹取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仿生海豚,包括海豚前部,所述海豚前部的顶部设置有稳定鳍,所述海豚前部的一侧设置有海豚后部,所述海豚后部的一侧设置有驱动转向机构,所述海豚前部与海豚后部之间设置有隔绝板,所述海豚后部的内表面底部设置有液泵,所述海豚后部的内表面底部且位于液泵的一侧设置有水深监测机构,所述液泵的进水端设置有进水管,所述液泵的出水端设置有出水管,所述隔绝板的一侧设置有CPG控制机构,所述海豚前部的底部设置有取物装置。优选的,所述取物装置包括取物框,所述取物框的外表面与海豚前部的底部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取物框的内表面顶部设置有液压伸缩杆,所述液压伸缩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顶出块,所述取物框的内表面两侧之间设置有横板,所述横板的一侧设置有夹取杆,所述夹取杆的一侧设置有弹簧。优选的,所述夹取杆的数量为两组,所述两组夹取杆的顶部均与横板的一侧之间为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弹簧的数量为两组,所述两组弹簧的一端与夹取杆的一侧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两组弹簧的一端与取物框的内表面一侧之间为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液泵的进水端之间连通,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伸入海豚后部的底部。优选的,所述出水管的一端与液泵的出水端之间连通,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贯穿海豚后部的底部且延伸至外部。(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仿生海豚,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采用的夹取装置,实现可以对深处的物品进行夹取,在使用时,将仿生海豚放置在水里,然后通过液泵与出水管进行吸水,将外部的水吸入到海豚后部中,然后可以使其深入到较深的水里,然后通过驱动转向机构进行移动,在需要对水里的物品进行拾取时,启动液压伸缩杆,使得液压伸缩杆的伸缩端缩短,使得顶出块不会再顶住两组夹取杆,使得夹取杆在弹簧的作用下相互靠近,对需要夹取的物品进行夹紧,然后运输到水面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仿生海豚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仿生海豚中夹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仿生海豚中现有技术原理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海豚前部;2、稳定鳍;3、海豚后部;4、驱动转向机构;5、隔绝板;6、液泵;7、水深监测机构;8、进水管;9、出水管;10、CPG控制机构;11、取物装置;111、取物框;112、液压伸缩杆;113、顶出块;114、横板;115、夹取杆;116、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照图1-3,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仿生海豚,包括海豚前部1,海豚前部1的顶部设置有稳定鳍2,海豚前部1的一侧设置有海豚后部3,海豚后部3的一侧设置有驱动转向机构4,海豚前部1与海豚后部3之间设置有隔绝板5,海豚后部3的内表面底部设置有液泵6,液泵6的型号为VAY8828,液泵6的电源线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海豚后部3的内表面底部且位于液泵6的一侧设置有水深监测机构7,液泵6的进水端设置有进水管8,液泵6的出水端设置有出水管9,隔绝板5的一侧设置有CPG控制机构10,海豚前部1的底部设置有取物装置11。进一步地,取物装置11包括取物框111,取物框111的外表面与海豚前部1的底部之间为固定连接,取物框111的内表面顶部设置有液压伸缩杆112,液压伸缩杆112的型号为HXM1804,液压伸缩杆11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顶出块113,取物框111的内表面两侧之间设置有横板114,横板114的一侧设置有夹取杆115,夹取杆115的一侧设置有弹簧116,使得可以对物品进行夹取。进一步地,夹取杆115的数量为两组,两组夹取杆115的顶部均与横板114的一侧之间为转动连接,使得夹紧的效果良好。进一步地,弹簧116的数量为两组,两组弹簧116的一端与夹取杆115的一侧之间为固定连接,两组弹簧116的一端与取物框111的内表面一侧之间为固定连接,使得可以夹取的较为牢固。进一步地,进水管8的一端与液泵6的进水端之间连通,进水管8的另一端伸入海豚后部3的底部,便于对进入水进行处理,使得可以深入到较深的位置。进一步地,出水管9的一端与液泵6的出水端之间连通,出水管9的另一端贯穿海豚后部3的底部且延伸至外部,可以使得内部的水可以快速排放。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通过设置的取物装置11,实现可以对深处的物品进行夹取,在使用时,将仿生海豚放置在水里,然后通过液泵6与出水管9进行吸水,将外部的水吸入到海豚后部3中,然后可以使其深入到较深的水里,然后通过驱动转向机构4进行移动,在需要对水里的物品进行拾取时,启动液压伸缩杆112,使得液压伸缩杆112的伸缩端缩短,使得顶出块113不会再顶住两组夹取杆115,使得夹取杆115在弹簧116的作用下相互靠近,对需要夹取的物品进行夹紧,然后运输到水面上。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仿生海豚,包括海豚前部(1),其特征在于:所述海豚前部(1)的顶部设置有稳定鳍(2),所述海豚前部(1)的一侧设置有海豚后部(3),所述海豚后部(3)的一侧设置有驱动转向机构(4),所述海豚前部(1)与海豚后部(3)之间设置有隔绝板(5),所述海豚后部(3)的内表面底部设置有液泵(6),所述海豚后部(3)的内表面底部且位于液泵(6)的一侧设置有水深监测机构(7),所述液泵(6)的进水端设置有进水管(8),所述液泵(6)的出水端设置有出水管(9),所述隔绝板(5)的一侧设置有CPG控制机构(10),所述海豚前部(1)的底部设置有取物装置(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仿生海豚,包括海豚前部(1),其特征在于:所述海豚前部(1)的顶部设置有稳定鳍(2),所述海豚前部(1)的一侧设置有海豚后部(3),所述海豚后部(3)的一侧设置有驱动转向机构(4),所述海豚前部(1)与海豚后部(3)之间设置有隔绝板(5),所述海豚后部(3)的内表面底部设置有液泵(6),所述海豚后部(3)的内表面底部且位于液泵(6)的一侧设置有水深监测机构(7),所述液泵(6)的进水端设置有进水管(8),所述液泵(6)的出水端设置有出水管(9),所述隔绝板(5)的一侧设置有CPG控制机构(10),所述海豚前部(1)的底部设置有取物装置(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仿生海豚,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物装置(11)包括取物框(111),所述取物框(111)的外表面与海豚前部(1)的底部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取物框(111)的内表面顶部设置有液压伸缩杆(112),所述液压伸缩杆(11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顶出块(113),所述取物框(111)的内表面两侧之间设置有横板(1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伊琳陈巍金俊郝笑高天宇曹卓航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