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提高整体刚度的汽车换挡机构安装过渡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3976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提高整体刚度的汽车换挡机构安装过渡支架,支架由支架顶板、前侧支架板、后侧支架板、左支撑爪、右支撑爪组成,支架顶板设有4个车身换挡机构安装孔,前侧支架板、后侧支架板、左支撑爪、右支撑爪底部均设有车身安装孔,其中前侧支架板、后侧支架板底部设有2个车身安装孔,左支撑爪、右支撑爪底部均设有1个车身安装孔;对应车身安装孔位置,前侧支架板、后侧支架板、左支撑爪、右支撑爪的底部均设有第一辐射筋,所述第一辐射筋以车身安装孔为圆心,呈放射状;对应车身换挡机构安装孔位置,支架顶板内侧设有第二辐射筋,所述第二辐射筋以车身换挡机构安装孔为圆心,呈放射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提高整体刚度的汽车换挡机构安装过渡支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提高整体刚度的汽车换挡机构安装过渡支架。
技术介绍
汽车换挡是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重要操作,尤其是对于手动挡汽车来说,换挡的可靠和便捷性,不仅实现车辆的变速要求,还可能对汽车行驶的安全性有重大的影响,如果换挡机构的刚度不足,换挡手感就会感觉比较软,操作性能不佳。且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可能会使换挡机构发生潜在的破坏,会造成潜在的安全世故,因此,换挡系统的刚性是换挡机构设计中的重要的一个性能和必须要满足的条件。现有汽车换挡结构大多数安装在车身的中通道上,由于平台化的要求,中通道都是平台件,一般不会轻易改动。换挡机构为了保证合适的操作高度和人机工程,常常通过一个安装过渡支架将换挡系统和中通道连接。中通道提供固定点一般也都确定,因此针对不同的换挡系统只需要设计满足要求的换挡过渡支架,就可以实现换挡系统的功能和操作性能。但受到中通道和换挡机构的位置局限,现有汽车换挡机构安装过渡支架存在整体刚性不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整体刚度的汽车换挡机构安装过渡支架,能够有效提高支架的整体刚性。实现本技术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一种可提高整体刚度的汽车换挡机构安装过渡支架,支架由支架顶板、前侧支架板、后侧支架板、左支撑爪、右支撑爪组成,其特征在于:支架顶板设有4个车身换挡机构安装孔,所述车身换挡机构安装孔用于支架与车身换挡机构固定;前侧支架板、后侧支架板、左支撑爪、右支撑爪底部均设有车身安装孔,所述车身安装孔用于支架与车身固定,其中前侧支架板、后侧支架板底部设有2个车身安装孔,左支撑爪、右支撑爪底部均设有1个车身安装孔;对应车身安装孔位置,前侧支架板、后侧支架板、左支撑爪、右支撑爪的底部均设有第一辐射筋,所述第一辐射筋以车身安装孔为圆心,呈放射状;对应车身换挡机构安装孔位置,支架顶板内侧设有第二辐射筋,所述第二辐射筋以车身换挡机构安装孔为圆心,呈放射状。进一步地,前侧支架板、后侧支架板内侧均设有横向设置的第一加强筋;左支撑爪与右支撑爪之间设有横向设置的第二加强筋。进一步地,对应车身安装孔和车身换挡机构安装孔之间设有斜向设置的第三加强筋;对应车身换挡机构安装孔之间设有纵向设置的第四加强筋。进一步地,左支撑爪内侧设有纵向设置的第六加强筋;左支撑爪外侧设有第五加强筋,所述第五加强筋呈倒三角形,其顶部接支架顶板的下方。进一步地,支架顶板设有减重孔;前侧支架板、后侧支架板上均设有减重孔。进一步地,支架由塑料材料制成。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对应车身安装孔位置,前侧支架板、后侧支架板、左支撑爪、右支撑爪的底部均设有第一辐射筋,所述第一辐射筋以车身安装孔为圆心,呈放射状;对应车身换挡机构安装孔位置,支架顶板内侧设有第二辐射筋,所述第二辐射筋以车身换挡机构安装孔为圆心,呈放射状。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辐射筋、第二辐射筋的设置,有效提高了支架安装孔部分的横向刚度和纵向刚度。本技术前侧支架板、后侧支架板内侧均设有横向设置的第一加强筋;左支撑爪与右支撑爪之间设有横向设置的第二加强筋。对应车身安装孔和车身换挡机构安装孔之间设有斜向设置的第三加强筋;对应车身换挡机构安装孔之间设有纵向设置的第四加强筋;左支撑爪内侧设有纵向设置的第六加强筋;左支撑爪外侧设有第五加强筋,所述第五加强筋呈倒三角形,其顶部接支架顶板的下方。本技术通过上述第一至第六加强筋的设置,全面提升了支架的横向刚度和纵向刚度。本技术支架顶板设有减重孔;前侧支架板、后侧支架板上均设有减重孔;支架由塑料材料制成,本技术在满足整体刚度的前提下,有效达到支架整体轻型化要求,并节省原材料。本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通用化程度高,成本低廉。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换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仰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等轴测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图4所示,支架由支架顶板20、前侧支架板21、后侧支架板22、左支撑爪23、右支撑爪24组成,支架顶板设有4个车身换挡机构安装孔1,所述车身换挡机构安装孔1用于支架与车身换挡机构固定;如图3所示,所述车身换挡机构安装孔1的底部设有正方形螺母2,具体通过正方形螺母2实现支架与车身换挡机构固定。前侧支架板、后侧支架板、左支撑爪、右支撑爪底部均设有车身安装孔3,所述车身安装孔3用于支架与车身固定。如图3所示,车身安装孔3的底部设有开口环形缸套4,具体通过开口环形缸套4实现支架与车身固定。其中前侧支架板21、后侧支架板22底部设有2个车身安装孔,左支撑爪23、右支撑爪24底部均设有1个车身安装孔。如图4所示,对应车身安装孔位置,前侧支架板、后侧支架板、左支撑爪、右支撑爪的底部均设有第一辐射筋14,所述第一辐射筋14以车身安装孔为圆心,呈放射状;对应车身换挡机构安装孔位置,支架顶板内侧设有第二辐射筋15,所述第二辐射筋15以车身换挡机构安装孔为圆心,呈放射状。如图5所示,前侧支架板、后侧支架板内侧均设有横向设置的第一加强筋10;左支撑爪与右支撑爪之间设有横向设置的第二加强筋11。对应车身安装孔和车身换挡机构安装孔之间设有斜向设置的第三加强筋16;对应车身换挡机构安装孔之间设有纵向设置的第四加强筋17。左支撑爪内侧设有纵向设置的第六加强筋12;如图4所示,左支撑爪23的外侧设有第五加强筋7,所述第五加强筋7呈倒三角形,其顶部接支架顶板的下方。左支撑爪23上设有线束约束台8。如图2、图4所示,支架顶板设有减重孔6;前侧支架板、后侧支架板上均设有减重孔5、9。支架由塑料材料制成。上述减重孔通过CAE拓扑优化分析的结果进行开孔减重设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提高整体刚度的汽车换挡机构安装过渡支架,支架由支架顶板、前侧支架板、后侧支架板、左支撑爪、右支撑爪组成,其特征在于:/n支架顶板设有4个车身换挡机构安装孔,所述车身换挡机构安装孔用于支架与车身换挡机构固定;前侧支架板、后侧支架板、左支撑爪、右支撑爪底部均设有车身安装孔,所述车身安装孔用于支架与车身固定,其中前侧支架板、后侧支架板底部设有2个车身安装孔,左支撑爪、右支撑爪底部均设有1个车身安装孔;/n对应车身安装孔位置,前侧支架板、后侧支架板、左支撑爪、右支撑爪的底部均设有第一辐射筋,所述第一辐射筋以车身安装孔为圆心,呈放射状;对应车身换挡机构安装孔位置,支架顶板内侧设有第二辐射筋,所述第二辐射筋以车身换挡机构安装孔为圆心,呈放射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提高整体刚度的汽车换挡机构安装过渡支架,支架由支架顶板、前侧支架板、后侧支架板、左支撑爪、右支撑爪组成,其特征在于:
支架顶板设有4个车身换挡机构安装孔,所述车身换挡机构安装孔用于支架与车身换挡机构固定;前侧支架板、后侧支架板、左支撑爪、右支撑爪底部均设有车身安装孔,所述车身安装孔用于支架与车身固定,其中前侧支架板、后侧支架板底部设有2个车身安装孔,左支撑爪、右支撑爪底部均设有1个车身安装孔;
对应车身安装孔位置,前侧支架板、后侧支架板、左支撑爪、右支撑爪的底部均设有第一辐射筋,所述第一辐射筋以车身安装孔为圆心,呈放射状;对应车身换挡机构安装孔位置,支架顶板内侧设有第二辐射筋,所述第二辐射筋以车身换挡机构安装孔为圆心,呈放射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高整体刚度的汽车换挡机构安装过渡支架,其特征在于:前侧支架板、后侧支架板内侧均设有横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亚军杨华平严婷仰荣德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