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箔印刷压花用压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3890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4: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铝箔印刷压花用压辊,其结构包括底座、左挡板、右挡板、控制器、上压辊、第一齿轮和下压辊,通过设置了压合机构在底座上端,可通过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进行转动,第二齿轮带动主动轮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输送带带动铝箔进行向压辊进行压花并且可通过割片进行对铝箔进行切断,达到了使铝箔平稳整齐进行压花提高了压花成品效率,解决了当压辊在对铝箔进行压花的时候,由于铝箔厚度较薄并且质地柔软,导致了铝箔在进行压花的时候容易产生皱折,致使铝箔压花表面受到破坏降低成品效果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箔印刷压花用压辊
本技术涉及压辊
,具体涉及一种铝箔印刷压花用压辊。
技术介绍
铝箔是金属铝直接压延成薄片的烫印材料,其烫印效果与纯银箔烫印的效果相似,故又称假银箔,由于铝的质地柔软、延展性好,具有银白色的光泽,如果将压延后的薄片,用硅酸钠等物质裱在胶版纸上制成铝箔片,还可进行印刷,但铝箔本身易氧化而颜色变暗,摩擦、触摸等都会掉色,因此不适用于长久保存的书刊封面等的烫印,压花是指利用压力的作用在复合材料表面形成某种特殊的花纹,压辊是一种能把挤塑或压延的薄膜均匀地与基材压贴在一起的设备,在挤塑涂覆和压延涂覆中,分别与冷却辊、压延辊组合使用的橡胶辊。当压辊在对铝箔进行压花的时候,由于铝箔厚度较薄并且质地柔软,导致了铝箔在进行压花的时候容易产生皱折,致使铝箔压花表面受到破坏降低成品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铝箔印刷压花用压辊,解决了当压辊在对铝箔进行压花的时候,由于铝箔厚度较薄并且质地柔软,导致了铝箔在进行压花的时候容易产生皱折,致使铝箔压花表面受到破坏降低成品效果的问题。(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铝箔印刷压花用压辊,包括底座、下压辊和压合机构,所述底座顶部左端与左挡板相焊接,所述底座顶部右端与右挡板相焊接,所述右挡板前端面嵌入控制器,所述压合机构背部固定安装于右挡板前端面,所述压合机构由外壳、底板、移动板、电机、割片、第一转轴、凹槽、螺杆、连接板、第二齿轮、主动轮、输送带、从动轮和第二转轴组成,所述外壳背部与右挡板前端面相焊接,所述底板右端与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右端与外壳相焊接,所述电机外壳与外壳前端面固定连接,并且电机左端输贯穿移动板,所述割片与移动板底部移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右端贯穿外壳,所述凹槽嵌入移动板下端,所述螺杆与凹槽左右两端转动连接,并且螺杆右端与电机输出轴同轴转动,所述连接板中部与螺杆转动连接,并且连接板底部与割片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转轴右端固定连接,并且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前端啮合,所述主动轮与第一转轴右端同轴转动,所述输送带上端与主动轮传动连接,所述从动轮与输送带下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与外壳内前端转动连接,并且第二转轴左端与从动轮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右挡板左侧面上端与上压辊转动连接,所述上压辊右端与第一齿轮转动连接,所述右挡板左侧面下端与下压辊转动连接,并且下压辊右端与第一齿轮固定连接,所述下压辊右端与上压辊啮合。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内部设有一安装槽,并且其左侧面下端设有一放置槽。进一步的,所述底板顶部与下压辊顶端处于同一高度,并且其底板顶部光滑。进一步的,所述凹槽底部贯穿移动板下端,并且凹槽为凸形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割片为左右两端尖锐形结构,并且其底部高度低于移动板顶部。进一步的,所述外壳设有两个并且分别安装在左挡板和右挡板前端面上部,并且第一转轴左端贯穿左挡板顶部的外壳右侧面。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齿轮材质为渗碳钢。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材质为铝合金。(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为解决当压辊在对铝箔进行压花的时候,由于铝箔厚度较薄并且质地柔软,导致了铝箔在进行压花的时候容易产生皱折,致使铝箔压花表面受到破坏降低成品效果的问题,通过设置了压合机构在底座上端,可通过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进行转动,第二齿轮带动主动轮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输送带带动铝箔进行向压辊进行压花并且可通过割片进行对铝箔进行切断,达到了使铝箔平稳整齐进行压花提高了压花成品效率,解决了当压辊在对铝箔进行压花的时候,由于铝箔厚度较薄并且质地柔软,导致了铝箔在进行压花的时候容易产生皱折,致使铝箔压花表面受到破坏降低成品效果的问题。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移动板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外壳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底座-1、左挡板-2、右挡板-3、控制器-4、上压辊-5、第一齿轮-6、下压辊-7、压合机构-8、外壳-81、底板-82、移动板-83、电机-84、割片-85、第一转轴-86、凹槽-87、螺杆-88、连接板-89、第二齿轮-810、主动轮-811、输送带-812、从动轮-813、第二转轴-814。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铝箔印刷压花用压辊:包括底座1、下压辊7和压合机构8,底座1顶部左端与左挡板2相焊接,底座1顶部右端与右挡板3相焊接,右挡板3前端面嵌入控制器4,压合机构8背部固定安装于右挡板3前端面,压合机构8由外壳81、底板82、移动板83、电机84、割片85、第一转轴86、凹槽87、螺杆88、连接板89、第二齿轮810、主动轮811、输送带812、从动轮813和第二转轴814组成,外壳81背部与右挡板3前端面相焊接,底板82右端与外壳81固定连接,移动板83右端与外壳81相焊接,电机84外壳与外壳81前端面固定连接,并且电机84左端输贯穿移动板83,割片85与移动板83底部移动连接,第一转轴86右端贯穿外壳81,凹槽87嵌入移动板83下端,螺杆88与凹槽87左右两端转动连接,并且螺杆88右端与电机84输出轴同轴转动,连接板89中部与螺杆88转动连接,并且连接板89底部与割片85固定连接,第二齿轮810与第一转轴86右端固定连接,并且第二齿轮810与第一齿轮6前端啮合,主动轮811与第一转轴86右端同轴转动,输送带812上端与主动轮811传动连接,从动轮813与输送带812下端传动连接,第二转轴814与外壳81内前端转动连接,并且第二转轴814左端与从动轮813固定连接,电机84与控制器4电连接。其中,所述右挡板3左侧面上端与上压辊5转动连接,上压辊5右端与第一齿轮6转动连接,右挡板3左侧面下端与下压辊7转动连接,并且下压辊7右端与第一齿轮6固定连接,下压辊7右端与上压辊5啮合。其中,所述外壳81内部设有一安装槽,并且其左侧面下端设有一放置槽,便于输送带812带动铝箔进行移动。其中,所述底板82顶部与下压辊7顶端处于同一高度,并且其底板82顶部光滑,使铝箔进入能平稳进行压花并且减少摩擦力。其中,所述凹槽87底部贯穿移动板83下端,并且凹槽87为凸形结构,便于对割片85的移动。其中,所述割片85为左右两端尖锐形结构,并且其底部高度低于移动板83顶部,使割片85能将铝箔整体切断。其中,所述外壳81设有两个并且分别安装在左挡板2和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铝箔印刷压花用压辊,包括底座(1)和下压辊(7),所述底座(1)顶部左端与左挡板(2)相焊接,所述底座(1)顶部右端与右挡板(3)相焊接,所述右挡板(3)前端面嵌入控制器(4);/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合机构(8),所述压合机构(8)背部固定安装于右挡板(3)前端面,所述压合机构(8)由外壳(81)、底板(82)、移动板(83)、电机(84)、割片(85)、第一转轴(86)、凹槽(87)、螺杆(88)、连接板(89)、第二齿轮(810)、主动轮(811)、输送带(812)、从动轮(813)和第二转轴(814)组成,所述外壳(81)背部与右挡板(3)前端面相焊接,所述底板(82)右端与外壳(81)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83)右端与外壳(81)相焊接,所述电机(84)外壳与外壳(81)前端面固定连接,并且电机(84)左端输贯穿移动板(83),所述割片(85)与移动板(83)底部移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86)右端贯穿外壳(81),所述凹槽(87)嵌入移动板(83)下端,所述螺杆(88)与凹槽(87)左右两端转动连接,并且螺杆(88)右端与电机(84)输出轴同轴转动,所述连接板(89)中部与螺杆(88)转动连接,并且连接板(89)底部与割片(8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810)与第一转轴(86)右端固定连接,并且第二齿轮(810)与第一齿轮(6)前端啮合,所述主动轮(811)与第一转轴(86)右端同轴转动,所述输送带(812)上端与主动轮(811)传动连接,所述从动轮(813)与输送带(812)下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814)与外壳(81)内前端转动连接,并且第二转轴(814)左端与从动轮(813)固定连接,所述电机(84)与控制器(4)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箔印刷压花用压辊,包括底座(1)和下压辊(7),所述底座(1)顶部左端与左挡板(2)相焊接,所述底座(1)顶部右端与右挡板(3)相焊接,所述右挡板(3)前端面嵌入控制器(4);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合机构(8),所述压合机构(8)背部固定安装于右挡板(3)前端面,所述压合机构(8)由外壳(81)、底板(82)、移动板(83)、电机(84)、割片(85)、第一转轴(86)、凹槽(87)、螺杆(88)、连接板(89)、第二齿轮(810)、主动轮(811)、输送带(812)、从动轮(813)和第二转轴(814)组成,所述外壳(81)背部与右挡板(3)前端面相焊接,所述底板(82)右端与外壳(81)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83)右端与外壳(81)相焊接,所述电机(84)外壳与外壳(81)前端面固定连接,并且电机(84)左端输贯穿移动板(83),所述割片(85)与移动板(83)底部移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86)右端贯穿外壳(81),所述凹槽(87)嵌入移动板(83)下端,所述螺杆(88)与凹槽(87)左右两端转动连接,并且螺杆(88)右端与电机(84)输出轴同轴转动,所述连接板(89)中部与螺杆(88)转动连接,并且连接板(89)底部与割片(8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810)与第一转轴(86)右端固定连接,并且第二齿轮(810)与第一齿轮(6)前端啮合,所述主动轮(811)与第一转轴(86)右端同轴转动,所述输送带(812)上端与主动轮(811)传动连接,所述从动轮(813)与输送带(812)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强
申请(专利权)人:丹阳市红光彩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