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双层卧式木工锯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3765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4: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型双层卧式木工锯床,包括机架、输送装置、主动轮、从动轮、锯条及间距调节装置,机架的下方设有底座,机架的底部与底座相连。从动轮和主动轮分别位于机架的左右两侧,两者之间通过锯条相连。主动轮与设在机架后侧的驱动装置相连,从动轮通过张紧机构与机架固定相连。间距调节装置位于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其包括安装架及两个上压紧轮,安装架的下部与机架固定相连。两个上压紧轮布置在主、从动轮之间,且分别与安装架可调节固定相连,上压紧轮的底部压紧锯条的上层部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锯条布置方式巧妙,间距调节简便,锯条使用效率高,板材一次通过锯条时可分割成三张板材,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双层卧式木工锯床
本技术涉及木工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双层卧式木工锯床。
技术介绍
卧式木工锯床是用于将板材分割的设备,现有的卧式木工锯床主要应用于将板材水平剖分,使用过程中,卧式木工锯床的锯条仅上层部分或下层部分对木板进行分割。板材一次通过锯条时,仅能够将一张板材分割成两张板材,存在使用效率低,加工成本高等缺陷。因此,现有技术亟待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双层卧式木工锯床,解决板材一次通过锯条时,仅能将一张板材分割成两张板材,存在生产效率低,加工成本高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双层卧式木工锯床,包括机架、输送装置、主动轮、从动轮、锯条及间距调节装置,所述机架的下方设有底座,机架的底部通过规则布置的多个升降支架与底座固定相连。机架为竖向布置的钢结构箱体,从动轮和主动轮分别位于机架的左右两侧,两者之间通过锯条相连。主动轮与设在机架后侧的驱动装置相连,从动轮通过张紧机构与机架可调节固定相连。间距调节装置位于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其包括安装架及两个上压紧轮,安装架为N形结构,其下部两侧与机架固定相连。两个上压紧轮一左一右布置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且分别与安装架可调节固定相连,上压紧轮的底部压紧锯条的上层部分。优选地,所述输送装置设置在机架的中部下方,其通过升降装置与所述底座相连。输送装置包括支架、主动辊、从动辊及输送带,所述支架纵向水平布置,其两侧分别与升降装置固定相连。主动辊和从动辊一前一后平行布置在支架的前后两端,且通过所述输送带相连,主动辊的一端通过减速机连接第一电机。优选地,所述主动轮通过第一轴承座安装在机架的后侧壁上,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和传动带,所述第二电机通过传动带驱动主动轮转动。优选地,从动轮与第二轴承座转动配合,第二轴承座通过第一导轨滑块机构与机架横向滑动配合。张紧机构设置在第二轴承座背离主动轮的一侧,其包括拉杆,拉杆的一端与第二轴承座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机架的侧面螺纹连接,拉杆的端部配置有第一锁紧螺母。优选地,所述安装架包括两个立梁和一个横梁,两个立梁竖向相对布置在机架的左右两侧,其下部与机架的后侧壁固定相连。横梁位于两个立梁之间,两个立梁的上端通过横梁固定相连。优选地,每个所述上压紧轮的后侧均配置有一个第三轴承座,上压紧轮与对应的第三轴承座转动相连。每个第三轴承座分别通过一个第二导轨滑块机构与对应侧的立梁竖向滑动配合,每个立梁的一侧均设有一个丝杠,丝杠穿过同侧的第三轴承座且与其螺纹相连,丝杠的上端配置有第一锁紧螺母。优选地,锯条为闭合的环形结构,其锯齿位于前侧。优选地,第一导轨滑块机构包括第一导轨和第一滑块,第一导轨固定安装在机架的后侧壁上,第一滑块的后侧与第一导轨滑动配合,其前侧与第二轴承座固定相连。优选地,第二导轨滑块机构包括第二导轨和第二滑块,第二导轨固定安装在立梁的前侧壁上,第二滑块的后侧与第二导轨滑动配合,其前侧与第三轴承座固定相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技术结构合理,通过改变锯条的布置方式,锯条的间距调节简便,锯条使用效率高,板材一次通过锯条时,能够将一张板材分割成三张板材,提高可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新型双层卧式木工锯床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新型双层卧式木工锯床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结合图1和图2,一种新型双层卧式木工锯床,包括机架1、输送装置2、主动轮3、从动轮4、锯条5及间距调节装置6,所述机架1的下方设有底座7,机架1的底部通过规则布置的多个升降支架与底座7固定相连。机架1为竖向布置的钢结构箱体,从动轮4和主动轮3分别位于机架1的左右两侧,两者之间通过锯条5相连。锯条5为闭合的环形结构,其锯齿位于前侧。主动轮3与设在机架1后侧的驱动装置相连,从动轮4通过张紧机构与机架1可调节固定相连。所述主动轮3通过第一轴承座31安装在机架1的后侧壁上,第一轴承座31固定安装后在机架1的后侧壁上,主动轮3的转轴通过轴承与第一轴承座31转动配合,主动轮3的转轴后端穿出机架1且配置有第一皮带轮83。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81和传动带82,所述第二电机81的动力输出端安装有第二皮带轮84,第一皮带轮83和第二皮带轮84通过所述传动带82相连,第二电机81通过传动带82驱动主动轮3转动。从动轮4的后侧设置有第二轴承座41,第二轴承座41安装在机架1的后侧壁上,从动轮4的转轴通过轴承与第二轴承座41转动配合,第二轴承座41通过第一导轨滑块机构与机架1横向滑动配合。第一导轨滑块机构包括第一导轨42和第一滑块43,第一导轨42固定安装在机架1的后侧壁上,第一滑块43的后侧与第一导轨42滑动配合,其前侧与第二轴承座41固定相连。张紧机构设置在第二轴承座41背离主动轮3的一侧,其包括拉杆44,拉杆44的一端与第二轴承座4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机架1的侧面螺纹连接,拉杆44的端部配置有第一锁紧螺母45。所述输送装置2设置在机架1的中部下方,其通过升降装置与所述底座7相连。输送装置2包括支架21、主动辊22、从动辊23及输送带24,所述支架21纵向水平布置,其两侧分别与升降装置固定相连。主动辊22和从动辊23一前一后平行布置在支架21的前后两端,且通过所述输送带24相连,主动辊22的一端通过减速机25连接第一电机26,第一电机26与安装在双层卧式木工带锯上的电控柜电连接,电控柜连接220V市电,本技术的其它用电设备均与上述电控柜电连接。间距调节装置6位于主动轮3和从动轮4之间,其包括安装架61及两个上压紧轮62,安装架61为N形结构,其下部两侧与机架1固定相连。所述安装架61包括两个立梁611和一个横梁612,两个立梁611竖向相对布置在机架1的左右两侧,其下部与机架1的后侧壁固定相连。横梁612位于两个立梁611之间,两个立梁611的上端通过横梁612固定相连构成N形结构的安装架61。两个上压紧轮62一左一右布置在主动轮3和从动轮4之间,且分别与安装架61可调节固定相连,上压紧轮62的底部压紧锯条5的上层部分。每个所述上压紧轮62的后侧均配置有一个第三轴承座63,上压紧轮62与对应的第三轴承座63转动相连。每个第三轴承座63分别通过一个第二导轨滑块机构与对应侧的立梁竖向滑动配合,第二导轨滑块机构包括第二导轨64和第二滑块65,第二导轨64固定安装在立梁的前侧壁上,第二滑块65的后侧与第二导轨64滑动配合,其前侧与第三轴承座63固定相连。每个立梁的前侧均设有一个丝杠66,丝杠66穿过同侧的第三轴承座63且与其螺纹相连,丝杠66的上端配置有第二锁紧螺母67。本技术中未述及的部分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双层卧式木工锯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输送装置、主动轮、从动轮、锯条及间距调节装置,所述机架的下方设有底座,机架的底部通过规则布置的多个升降支架与底座固定相连;机架为竖向布置的钢结构箱体,从动轮和主动轮分别位于机架的左右两侧,两者之间通过锯条相连;主动轮与设在机架后侧的驱动装置相连,从动轮通过张紧机构与机架可调节固定相连;间距调节装置位于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其包括安装架及两个上压紧轮,安装架为N形结构,其下部两侧与机架固定相连;两个上压紧轮一左一右布置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且分别与安装架可调节固定相连,上压紧轮的底部压紧锯条的上层部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双层卧式木工锯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输送装置、主动轮、从动轮、锯条及间距调节装置,所述机架的下方设有底座,机架的底部通过规则布置的多个升降支架与底座固定相连;机架为竖向布置的钢结构箱体,从动轮和主动轮分别位于机架的左右两侧,两者之间通过锯条相连;主动轮与设在机架后侧的驱动装置相连,从动轮通过张紧机构与机架可调节固定相连;间距调节装置位于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其包括安装架及两个上压紧轮,安装架为N形结构,其下部两侧与机架固定相连;两个上压紧轮一左一右布置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且分别与安装架可调节固定相连,上压紧轮的底部压紧锯条的上层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双层卧式木工锯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设置在机架的中部下方,其通过升降装置与所述底座相连;输送装置包括支架、主动辊、从动辊及输送带,所述支架纵向水平布置,其两侧分别与升降装置固定相连;主动辊和从动辊一前一后平行布置在支架的前后两端,且通过所述输送带相连,主动辊的一端通过减速机连接第一电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双层卧式木工锯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通过第一轴承座安装在机架的后侧壁上,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和传动带,所述第二电机通过传动带驱动主动轮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双层卧式木工锯床,其特征在于,从动轮与第二轴承座转动配合,第二轴承座通过第一导轨滑块机构与机架横向滑动配合;张紧机构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书林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鑫汇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