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萃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3200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萃取装置,包括:萃取本体,所述萃取本体内部被隔板分割成萃取室及静置室;所述隔板中部的排液口处设有电磁阀;所述萃取本体顶部安装有进液腔,所述进液腔通过进液管与所述萃取室连通;所述进液腔顶部连接有一对加液管,进液腔内设有沿进液腔高度方向排列的若干扰流板;所述进液管内设有混合件,所述混合件包括若干沿进液管长度方向排列的右旋混片和左旋混片,右旋混片和左旋混片间隔分布;所述萃取室内设有由电机驱动旋转的横轴,横轴表面设有多个搅拌叶片,多个所述搅拌叶片间贯穿连接有辅助杆;所述静置室底部连接有放液管,所述放液管上设有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萃取装置,萃取效果好且萃取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萃取装置
本技术涉及萃取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效萃取装置。
技术介绍
萃取指利用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使化合物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经过反复多次萃取,将绝大部分的化合物提取出来的方法。在喜树碱提取过程中,一般会使用萃取装置萃取,使喜树碱得到分离、富集、提纯,现有的萃取装置萃取溶剂与待萃取溶液混合不充分,萃取效率低,萃取溶剂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效萃取装置,包括:萃取本体,所述萃取本体内部被隔板分割成萃取室及静置室;所述隔板中部的排液口处设有电磁阀;所述萃取本体顶部安装有进液腔,所述进液腔通过进液管与所述萃取室连通;所述进液腔顶部设有一对加液管,所述进液腔内设有沿进液腔高度方向排列的若干扰流板,所述扰流板组合成弓字形的混流区;所述进液管内设有混合件,所述混合件包括若干旋转混合片,所述旋转混合片依次相连,并均固定安装于进液管内部;所述萃取室内设有由电机驱动旋转的横轴,所述横轴表面设有多个搅拌叶片,多个所述搅拌叶片间贯穿连接有辅助杆;外壁设有透明部的所述静置室底部连接有放液管,所述放液管上设有阀门。优选的是,所述横轴通过皮带与电机传动连接。优选的是,所述加液管与所述进液腔连接处安装有滤网。优选的是,所述搅拌叶片采用V形结构。优选的是,所述搅拌叶片与辅助杆表面均开有通孔。>优选的是,所述搅拌叶片之间的横轴表面采用螺旋结构。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进液腔、进液管与横轴配合共同作用,使得待萃取溶液与萃取溶剂混合均匀且充分,萃取过程更加充分,提高萃取效率,有效地缩短萃取时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2、进液腔内扰流板组合成的混流区初步混合待萃取溶液与萃取溶剂,弓字形的混流区有利于延长待萃取溶液与萃取溶剂的下落路径,从而增强初步混合效果;进液管内的混合件使得待萃取溶液与萃取溶剂在一同下落过程中不断改变流动方向,取得良好的混合效果,待萃取溶液与萃取溶剂混合更加充分;3、萃取室内的横轴带动带动搅拌叶片转动,实现进一步对萃取室内的液体进行混合,使得待萃取溶液与萃取溶剂充分接触,保证萃取过程更加顺利,有利于减短萃取反应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高效萃取装置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萃取本体,11-萃取室,12-静置室,121-透明部,2-隔板,21-排液口,22-电磁阀,3-进液腔,31-加液管,32-扰流板,33-混流区,4-进液管,41-混合件,42-旋转混合片,5-横轴,51-电机,511-皮带,52-搅拌叶片,53-辅助杆,54-通孔,6-放液管,61-阀门,7-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一种高效萃取装置,包括:萃取本体1,所述萃取本体1内部被隔板2分割成萃取室11及静置室12;所述隔板2中部的排液口21处设有电磁阀22;所述萃取本体1顶部安装有进液腔3,所述进液腔3通过进液管4与所述萃取室11连通;所述进液腔3顶部设有一对加液管31,所述进液腔3内设有沿进液腔3高度方向排列的若干扰流板32,所述扰流板32组合成弓字形的混流区33;所述进液管4内设有混合件41,所述混合件41包括若干旋转混合片42,所述旋转混合片42依次相连,并均固定安装于进液管4内部;所述萃取室11内设有由电机51驱动旋转的横轴5,所述横轴5表面设有多个搅拌叶片52,多个所述搅拌叶片52间贯穿连接有辅助杆53;外壁设有透明部121的所述静置室12底部连接有放液管6,所述放液管6上设有阀门61。在这种技术方案中,萃取溶液与萃取溶剂分别同时经加液管31加入到进液腔3内,混流区33初步混合待萃取溶液与萃取溶剂,弓字形的混流区33有利于延长待萃取溶液与萃取溶剂的下落路径,从而增强初步混合效果;从进液腔3出来的待萃取溶液与萃取溶剂进入到进液管4内,待萃取溶液与萃取溶剂在下落过程中,进液管4内的旋转混合片42使得待萃取溶液与萃取溶剂不断改变流动方向,取得良好的混合效果,待萃取溶液与萃取溶剂混合更加充分,进液管4流出的萃取溶液与萃取溶剂进入到萃取室11内,电机51驱动横轴5转动,横轴5从而带动搅拌叶片52对萃取室11内的液体进行混合,使得待萃取溶液与萃取溶剂充分接触,保证萃取过程更加顺利,有利于减短萃取反应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搅拌叶片52之间的辅助杆53加强搅拌混合效果的同时,使得搅拌叶片52更加的稳定,防止搅拌叶片52出现变形;萃取完成后,控制打开电磁阀22,液体经隔板2的排液口21进入到静置室12内,静置室12用于提供液体静置分层的环境,静置室12外的透明部121便于操作人员观察萃取分层情况,分层结束后,液体经放液管6排出,阀门61便于控制分层放出液体。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横轴5通过皮带511与电机51传动连接。采用这种方案,使得横轴5更为平稳有效地转动。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加液管31与所述进液腔3连接处安装有滤网7。采用这种方案,滤网7过滤拦截待萃取溶液与萃取溶剂中的杂质。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搅拌叶片52采用V形结构。采用这种方案,V形的搅拌叶片52加大搅拌叶片52的搅拌活动范围,减少搅拌死角,有利于提高混合效率以及混合效果,进一步提高萃取效率。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搅拌叶片52与辅助杆53表面均开有通孔54。采用这种方案,一方面通孔54减小搅拌叶片52所受的阻力,便于搅拌叶片52转动,另一方面又可以使液体的运动轨迹更加的无规律,促进待萃取溶液与萃取溶剂混合,提高萃取效率。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搅拌叶片52之间的横轴5表面采用螺旋结构。采用这种方案,进一步增强搅拌混合效果,使得待萃取溶液与萃取溶剂充分接触,加强萃取效果。尽管本技术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技术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技术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萃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萃取本体(1),所述萃取本体(1)内部被隔板(2)分割成萃取室(11)及静置室(12);所述隔板(2)中部的排液口(21)处设有电磁阀(22);/n所述萃取本体(1)顶部安装有进液腔(3),所述进液腔(3)通过进液管(4)与所述萃取室(11)连通;所述进液腔(3)顶部设有一对加液管(31),所述进液腔(3)内设有沿进液腔(3)高度方向排列的若干扰流板(32),所述扰流板(32)组合成弓字形的混流区(33);所述进液管(4)内设有混合件(41),所述混合件(41)包括若干旋转混合片(42),所述旋转混合片(42)依次相连,并均固定安装于进液管(4)内部;/n所述萃取室(11)内设有由电机(51)驱动旋转的横轴(5),所述横轴(5)表面设有多个搅拌叶片(52),多个所述搅拌叶片(52)间贯穿连接有辅助杆(53);外壁设有透明部(121)的所述静置室(12)底部连接有放液管(6),所述放液管(6)上设有阀门(6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萃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萃取本体(1),所述萃取本体(1)内部被隔板(2)分割成萃取室(11)及静置室(12);所述隔板(2)中部的排液口(21)处设有电磁阀(22);
所述萃取本体(1)顶部安装有进液腔(3),所述进液腔(3)通过进液管(4)与所述萃取室(11)连通;所述进液腔(3)顶部设有一对加液管(31),所述进液腔(3)内设有沿进液腔(3)高度方向排列的若干扰流板(32),所述扰流板(32)组合成弓字形的混流区(33);所述进液管(4)内设有混合件(41),所述混合件(41)包括若干旋转混合片(42),所述旋转混合片(42)依次相连,并均固定安装于进液管(4)内部;
所述萃取室(11)内设有由电机(51)驱动旋转的横轴(5),所述横轴(5)表面设有多个搅拌叶片(52),多个所述搅拌叶片(52)间贯穿连接有辅助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蒲忠成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鑫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