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植入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2981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血管植入支架,所述血管植入支架由丝材编织形成,沿所述血管植入支架的轴向,所述血管植入支架被编织成径向支撑力不同的区段,且血管植入支架的端部为连续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其通过编织形成径向支撑力不同的区段,以此适应血管不同部位的需求,且端部边界为连续的,以此避免丝材在血管植入支架的端部形成尖端而损伤血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血管植入支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介入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血管植入支架。
技术介绍
血管植入支架是指在管腔球囊扩张成形的基础上,在病变段置入支架以达到支撑狭窄闭塞段血管,减少血管弹性回缩及再塑形,保持管腔血流通畅的目的。自1987年,美国的Sigwart等将自扩张金属裸支架植入病人体内,成功实施了第一例冠脉支架手术以来,微创腔内治疗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血管植入支架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全身血管疾病治疗之中。不同部位的病变血管都有其特有的病理结构特点,但是当前支架的设计大都是沿用动脉支架的设计,应用起来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尽管目前支架植入术广泛应用于症状性静脉回流障碍的治疗,但所用的支架多为大口径的动脉支架。静脉病变与动脉病变存在病理学上的差异,动脉支架的设计并不能满足静脉病变血管的需求,因而支架移位、断裂、支架内继发血栓等不良事件时有发生。设计与病变血管病理结构特点相适应的支架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管植入支架,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血管植入支架难以适用至静脉病变的介入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血管植入支架,所述血管植入支架由丝材编织形成,沿所述血管植入支架的轴向,所述血管植入支架被编织成径向支撑力不同的区段,且血管植入支架的端部为连续状。优选的,所述血管植入支架中,径向支撑力大的区段与径向支撑力小的区段交替设置。优选的,沿所述血管植入支架的轴向,所述血管植入支架的外径由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优选的,所述血管植入支架为柱形。优选的,所述丝材在所述血管植入支架的端部形成多个连续弧,所有连续弧构成所述血管植入支架的端部边界。优选的,所述血管植入支架沿轴向分为两段,其中一段为支撑区段,另一段为定位区段,其中所述支撑区段被编织成径向支撑力不同的区段。如上所述,本技术的血管植入支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通过编织形成径向支撑力不同的区段,以此可在节省成本的前提下确保对血管壁的支撑,且端部边界为连续的,以此避免丝材在血管植入支架的端部形成尖端而损伤血管。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技术的血管植入支架的实施例一示意图。图2显示为本技术的血管植入支架的实施例二示意图。图3显示为本技术的血管植入支架的实施例三示意图。图4显示为本技术的血管植入支架的实施例四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1定位区段11定位区段的端部边界12花瓣2支撑区段21弱支撑区段22强支撑区段23连续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4。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中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血管植入支架,所述血管植入支架由丝材编织形成,沿所述血管植入支架的轴向,所述血管植入支架被编织成径向支撑力不同的区段,径向支撑力大的区段称为强支撑区段22,径向支撑力小的区段称为弱支撑区段21,且血管植入支架的端部为连续状。本技术其通过编织形成径向支撑力不同的区段,以此适应血管不同部位的需求,且端部边界为连续的,以此避免丝材在血管植入支架的端部形成尖端而损伤血管。一般地,为便于定位,血管植入支架沿轴向分为两段,见图2及图3所示,一段为支撑区段2,即血管植入支架的主体部分,其被编织成径向支撑力不同的区段,另一段为定位区段1,定位区段1具有外径大于所述支撑区段2的定位部,且所述丝材在所述定位区段1的端部边界呈连续状。本实施例的血管植入支架设有定位区段1,其具有较大外径的定位部,便于释放时的定位,且定位区段1的端部边界11为连续状,即无裸露的丝材端部,避免损伤血管支撑区段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沿所述血管植入支架轴向,根据径向支撑力的大小不同至少分为两段,如编织紧密的强支撑区段22和编织疏松的弱支撑区段21。例如对于非血栓性的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见图2所示,血管植入支架沿轴向依次为定位区段1、强支撑区段22、弱支撑区段21,强支撑区段22长10~50mm,以抵抗髂动脉与腰椎对髂静脉的夹持压迫,弱支撑区段21长30~90mm。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径向支撑力小的区段交替设置,即有多段强支撑区段22和弱支撑区段21,且强支撑区段22和弱支撑区段21交替分布。其也可多种分布方式,不同强/弱支撑区段的径向支撑力大小不尽相同。例如对于PTS,血管植入支架沿轴向依次为定位区段,第一强支撑区段,弱支撑区段,第二强支撑区段。强支撑区段的径向支撑强度大于弱支撑区段的径向支撑强度,且第一强支撑区大于第二强支撑区的强度。一般地,血管植入支架为外径不变的柱形,其也可为变外径的,如锥形。见图3所示,作为支撑区段的一实施例,本实施例沿所述血管植入支架轴向,所述支撑区段2的外径向靠近所述定位区段1处逐渐减小或增大,即本实施例的支撑区段2呈锥形。优选的,见图1及图3所示,血管植入支架的端部为连续状,本实施例中上述丝材在所述支撑区段2的端部形成多个连续弧23,所有连续弧23构成所述支撑区段2的端部边界。在通过丝材进行编织时,在编织开始时通过编织形成连续弧23,使支撑区段2的端部边界为封闭状,而不是丝材的尖端,连续弧23的设置加强了血管植入支架的端部光滑型,进一步避免对血管的损伤。定位区段见图2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丝材在所述定位区段1的端部形成多个连续弧,所有连续弧构成定位区段的端部边界11。在通过丝材进行编织时,在结束编织时通过编织形成连续弧,使定位区段的端部边界为封闭状,而不是剪切丝材形成的尖端状,连续弧的设置加强了血管植入支架的端部光滑型,进一步避免对血管的损伤。见图2及图3所示,作为定位区段1的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定位区段1为由丝材在支撑区段2的端部继续编织形成呈沿血管植入支架的轴向外径逐渐增大的扩口段,所述扩口段与所述血管植入支架的轴线呈一夹角,所述夹角为10°至90°。本实施例中的定位区段1呈扩口状,即由丝材继续沿血管植入支架轴向编织形成喇叭状结构,其便于释放时的定位。定位区段的端部边界11为连续状,无尖端,避免损伤血管。本实施例有利于支架在血管分叉口处(如髂静脉流出口)实现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血管植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植入支架由丝材编织形成,沿所述血管植入支架的轴向,所述血管植入支架被编织成径向支撑力不同的区段,且血管植入支架的端部为连续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管植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植入支架由丝材编织形成,沿所述血管植入支架的轴向,所述血管植入支架被编织成径向支撑力不同的区段,且血管植入支架的端部为连续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植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植入支架中,径向支撑力大的区段与径向支撑力小的区段交替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植入支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血管植入支架的轴向,所述血管植入支架的外径由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信武叶开创吴常生幸白云葛泉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唯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