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锅组件和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2850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锅组件,包括蒸笼和内锅,所述蒸笼放置在内锅中,所述内锅中设有至少两个装配位,所述蒸笼可拆卸的固定在任意一个装配位上,从而调节蒸笼在内锅中的位置改变蒸笼容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如以上所述的内锅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计硅胶环与蒸笼组成内锅组件,锅体通过硅胶支撑蒸笼,硅胶紧密套在蒸笼上,在蒸笼上设有不同的装配位,可以用于调节内锅组件安装在锅体中的位置,达到调节蒸笼容量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锅组件和烹饪器具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特别涉及一种内锅组件和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在饮食行业,经常使用蒸笼来蒸煮食物,它的工作原理以蒸汽作为热能传递媒介,对置于蒸笼内的食物进行蒸煮。蒸汽是很有效率的烹饪热能传递媒介,其原因是将液态水加热到汽化,需要吸收大量的热能,蒸汽因含有巨大的汽化热能,当蒸汽与食物接触时,蒸汽凝结成液态水,同时释放出潜热,对食物加热,实现食物煮熟的目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多功能锅具已经悄然走进人们的生活中,多功能锅具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电器,通常,锅具可以采用多种配件实现不同的功能,蒸笼是主要的配件之一。电饭煲及电压力锅等烹饪器具一般配置有蒸笼,蒸笼顶部形成有凸缘,使用蒸笼时,将凸缘搭靠于烹饪器具锅体顶部边缘。此外,当用户想要一次蒸煮大量食物时,往往需要更大的蒸煮空间,由于凸缘抵靠在锅体的顶部边缘,使得蒸笼无法下放到锅体底部,即无法调节蒸笼高度,无法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再者,蒸笼的尺寸需与锅体尺寸完全匹配,即一个蒸笼只能适应同一厂家同一型号的锅体,大大限制了蒸笼的适应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锅组件和烹饪器具,解决内锅组件安装在内锅中的位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内锅组件和烹饪器具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内锅组件,包括蒸笼和内锅,所述蒸笼放置在内锅中,所述内锅中设有至少两个装配位,所述蒸笼可拆卸的固定在任意一个装配位上,从而调节蒸笼在内锅中的位置改变蒸笼容量。进一步,所述内锅组件还包括支撑环,所述支撑环可拆卸的固定在蒸笼侧壁上。进一步,所述支撑环外壁上均匀地设置有多个凸起,所述内锅与凸起配合,从而蒸笼和支撑环固定在内锅中。进一步,所述支撑环和凸起为一体成型,所述支撑环和凸起均由硅胶制成。进一步,所述蒸笼包括底板和侧壁,所述底板和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侧壁的上端缘形成用于将其定位在内锅上边缘的翻边,所述侧壁为阶梯状环形板状结构。进一步,所述蒸笼开口方向指向蒸笼底板方向,蒸笼外壁直径依次减小,所述蒸笼侧壁设有蒸笼侧壁第一装配位和蒸笼侧壁第二装配位。进一步,所述蒸笼侧壁第一装配位的直径大于蒸笼侧壁第二装配位直径。进一步,所述内锅内壁设有内锅内壁第一装配位和内锅内壁第二装配位。进一步,所述支撑环可拆卸的固定在蒸笼侧壁第一装配位,支撑环外壁的直径大于内锅内壁第一装配位直径。进一步于,所述支撑环可拆卸的固定在蒸笼侧壁第二装配位,支撑环外壁的直径大于内锅内壁第二装配位直径。进一步,所述支撑环可拆卸的固定在蒸笼侧壁第一装配位与支撑环可拆卸的固定在蒸笼侧壁第二装配位时,两支撑环装配位垂直距离小于内锅内壁第一装配位与内锅内壁第二装配位之间的垂直距离。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如以上所述的内锅组件。本技术的一种内锅组件和烹饪器具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通过设计硅胶环与蒸笼组成内锅组件,锅体通过硅胶支撑蒸笼,硅胶紧密套在蒸笼上,在蒸笼上设有不同的装配位,可以用于调节内锅组件安装在锅体中的位置,达到调节蒸笼容量的作用。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高了内锅组件和锅体连接的可靠性,且方便拆卸清洗,烹饪器具能够形成多种适用于不同的蒸煮场景的配合结构,从而满足用户的多种使用要求,大大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内锅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内锅组件中的蒸笼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内锅组件第一装配位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内锅组件第二装配位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蒸笼;11、底板;12、蒸笼侧壁;121、蒸笼侧壁第二装配位;122、蒸笼侧壁第一装配位;13、翻边;2、支撑环;21、凸起;3、内锅;31、内锅内壁第一装配位;32、内锅内壁第二装配位。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一种内锅组件和烹饪器具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电饭煲及电压力锅等烹饪器具一般配置有蒸笼1,蒸笼1顶部形成有凸缘,使用蒸笼1时,将凸缘搭靠于烹饪器具锅体顶部边缘。一般蒸笼1最大容积是一个定值,容积不可变不能根据食物的多少调节,对涂有不粘涂料的内锅3,一般蒸笼1容易刮伤内锅涂层,使得涂层脱落。本技术设计的一种内锅组件通过蒸笼1与支撑环2可拆卸的连接,将支撑环2紧密套在蒸笼1上,通过在蒸笼侧壁12上设置有两个装配位置,可以调节蒸笼1和支撑环2在内锅3中的位置,达到调节蒸笼1容量的作用。本技术实施例的提供一种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可以是电饭煲或电压力锅等。该烹饪器具包括壳体和内锅组件内锅组件放置于壳体内。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内锅组件包括蒸笼1、支撑环2和内锅3,支撑环2可拆卸的固定在蒸笼侧壁12上,蒸笼侧壁12上设置有装配位置,用于调节蒸笼1和支撑环2在内锅3中的位置,达到调节蒸笼1容量的作用。如图3所示,蒸笼1包括底板11和侧壁12,底板11和侧壁12固定连接,底板11大致呈圆盘形,侧壁12大致呈圆筒状。底板11上形成有多个透气孔,用于蒸汽流通;可以理解的是,该透气孔可以设置于侧壁12下端;或者是,侧壁12和底板11上均不设置透气孔,通过蒸笼1与内锅3之间的间隙进行蒸汽流通以达到蒸煮目的。侧壁12的上端缘形成用于将其定位在内锅3上边缘的翻边13,侧壁12为阶梯状环形板状结构,从蒸笼1开口方向向蒸笼底板11方向,外壁直径依次减小。即蒸笼侧壁12第一装配位的直径大于蒸笼侧壁12第二装配位直径。作为优选,蒸笼侧壁12形状大致为圆台薄壁,其下边缘向中心弧形弯曲蒸笼底板11为圆形平面,还可以是正方形或者其他形状不限于环形结构,在此不做特别的限定,蒸笼侧壁12和蒸笼底板11具体造型形态均可发生改变,不影响使用效果。基于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蒸笼1还包括蒸笼提手3,蒸笼提手3可转动地设置在蒸笼侧壁12上。蒸笼提手3以铰接方式可转动地设置在蒸笼侧壁12上。进一步,蒸笼1把手具体造型形态均可发生改变,不影响使用效果,可以为凸块,凹槽对称设置在蒸笼侧壁12上。如图2所示,支撑环2外壁上均匀地设置有多个凸起21,内锅3与凸起21配合,实现蒸笼1和支撑环2整体的固定。进一步,支撑环2由硅胶制成,凸起21的形状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或者长方形,凸起21具体造型形态均可发生改变,不影响使用效果,凸起21和支撑环2为一体成型。采用上述结构的本技术通过在蒸笼侧壁12设置两个装配位,蒸笼1可固定在内锅3内壁中两个不同的位置,方便使用者调节蒸笼1上方的容积,以便找到最合适的位置,可见本技术可为使用者提供多种蒸笼1容积的选择,实用性极强。在蒸制不同容积的食物时,可以根据食物的高度体积来选择蒸笼1放置内锅3中的位置。进一步,蒸笼侧壁12可以设置多个装配位,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中提到的两个装配位,相应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锅组件,包括蒸笼(1)和内锅(3),所述蒸笼(1)放置在内锅(3)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3)中设有至少两个装配位,所述蒸笼(1)可拆卸的固定在任意一个装配位上,从而调节蒸笼(1)在内锅(3)中的位置改变蒸笼(1)容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锅组件,包括蒸笼(1)和内锅(3),所述蒸笼(1)放置在内锅(3)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3)中设有至少两个装配位,所述蒸笼(1)可拆卸的固定在任意一个装配位上,从而调节蒸笼(1)在内锅(3)中的位置改变蒸笼(1)容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组件还包括支撑环(2),所述支撑环(2)可拆卸的固定在蒸笼侧壁(1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2)外壁上均匀地设置有多个凸起(21),所述内锅(3)与凸起(21)配合,从而蒸笼(1)和支撑环(2)固定在内锅(3)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2)和凸起(21)为一体成型,所述支撑环(2)和凸起(21)均由硅胶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笼(1)包括底板(11)和侧壁(12),所述底板(11)和侧壁(12)固定连接,所述侧壁(12)的上端缘形成用于将其定位在内锅(3)上边缘的翻边(13),所述侧壁(12)为阶梯状环形板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笼(1)开口方向指向蒸笼底板(11)方向,蒸笼外壁直径依次减小,所述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祺胡玉新覃德华杨蛟龙钱宗华文海能曾国豪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