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2700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集尘器,其能够以简易的构成进行过滤器的除尘。集尘器1包括槽部10与头部20。槽部10在侧面具有吸入口11,在内部具有收容尘埃的集尘室13。头部20具有马达23及通过马达23来驱动的集尘风扇25。在集尘室13内设置筒状的过滤器装置12,所述过滤器装置12在已被从吸入口11吸入的空气穿过时将尘埃分离。通道构件50形成使过滤器装置12的内侧的过滤器内空间14与外部空气不经由过滤器装置12而连通的空气通道。盖体60可开闭地关闭通道构件50。通道构件50在过滤器装置12的圆周方向的不同的位置,具有面向过滤器内空间14的多个第一开口部5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集尘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收集尘埃的集尘器。
技术介绍
在集尘器中,存在一种为了延长过滤器的可作业时间,而具有去除已附着在过滤器的尘埃的除尘机构的集尘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7-19030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专利文献1的集尘器中的除尘机构是利用除尘马达驱动除尘元件,通过击打(振动)来打落已附着在过滤器的尘埃,但需要检测过滤器的堵塞的部件或除尘马达、除尘元件等,存在零件数量多、构成变得复杂这一课题。本专利技术是认识到此种状况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易的构成进行过滤器的除尘的集尘器。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的某一实施例是一种集尘器。所述集尘器包括:集尘室,与吸入口连通,收容尘埃;本体,具有马达及通过所述马达来驱动的集尘风扇;筒状的过滤器装置,设置在所述集尘室内,在已被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穿过时将尘埃分离;通道构件,形成使所述过滤器装置的内侧的过滤器内空间与外部空气不经由所述过滤器装置而连通的空气通道;以及堵塞部,可开闭地关闭所述通道构件;所述通道构件在所述过滤器装置的圆周方向的不同的位置,具有面向所述过滤器内空间的多个第一开口部。所述多个第一开口部之中,离所述通道构件的外部空气取入口的导风距离远的第一开口部的开口面积也可以比离所述导风距离近的第一开口部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是一种集尘器。所述集尘器包括:集尘室,与吸入口连通,收容尘埃;本体,具有马达及通过所述马达来驱动的集尘风扇;筒状的过滤器装置,设置在所述集尘室内,在已被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穿过时将尘埃分离;通道构件,形成使所述过滤器装置的内侧的过滤器内空间与外部空气不经由所述过滤器装置而连通的空气通道;以及堵塞部,可开闭地关闭所述通道构件;所述通道构件具有面向所述过滤器内空间的第一开口部,所述第一开口部在所述过滤器装置的圆周方向上,在相互相差90度以上的位置使所述通道构件的内侧的空间与所述过滤器内空间相互连通。所述通道构件具有在所述过滤器的圆周方向上延长的第一管道部,也可以在所述第一管道部设置所述第一开口部。所述通道构件具有一端与所述第一管道部连接的第二管道部,所述第二管道部也可以在另一端具有朝外部空气侧开口的第二开口部。所述集尘器也可以包括切换利用所述堵塞部的所述通道构件的开闭的操作部。所述集尘器也可以包括在所述堵塞部关闭所述通道构件时将所述吸入口封闭的封闭构件。所述集尘器包括在内部具有所述集尘室的槽部,所述本体也可以是连接在所述槽部的上方的头部。另外,以上的构成元件的任意的组合、在方法或系统等之间变换本专利技术的表达的形态也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有效。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提供一种能够以简易的构成进行过滤器的除尘的集尘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集尘器1的右侧剖面图。图2是表示利用封闭构件19将集尘器1的吸入口11封闭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右侧剖面图。图3是集尘器1的平面图。图4是表示将集尘器1的通道构件50开闭的盖体60的运行的主要部分剖面图。图5是通道构件50的立体图。图6是将通道构件50的一部分作为剖面的立体图。图7是通道构件50的下侧通道构件57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专利技术的适宜的实施方式进行详述。另外,对各附图中所示的相同或同等的构成元件、构件等赋予相同的符号,并适宜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实施方式并非限定专利技术而是例示,实施方式中所记述的所有特征或其组合未必是专利技术的本质。通过图1来对集尘器(电动集尘器)1中的相互正交的前后方向、上下方向进行定义。在图1中,利用虚线的箭头来表示集尘风扇25产生的气流的流动。集尘器1包括槽部10与作为本体的头部20。槽部10及头部20可相互分离。槽部10是上部敞开的有底筒状,水平剖面如图3所示变成大致四边形(在图示的例子为带有圆弧的正方形或长方形)。槽部10在前侧的侧面具有吸入口11,可将未图示的软管可装卸地连接在吸入口11。在槽部10内设置筒状的过滤器装置12,所述过滤器装置12在已被从吸入口11吸入的空气穿过时将尘埃(粉尘)分离(对已吸引的尘埃进行过滤)。过滤器装置12是轴与上下方向大致平行的大致圆锥台侧面形状。过滤器装置12的外周面是由具有细的网眼的布等形成的过滤器状,空气穿过所述外周面,由此可进入过滤器装置12内部的过滤器内空间14,但空气中所包含的尘埃无法穿过网眼,由过滤器装置12的外周面进行过滤,而附着在过滤器装置12的外周面上或朝下方落下。槽部10内的空间是集尘室13,在集尘室13之中,过滤器装置12的外侧的空间,收容已由过滤器装置12分离的尘埃。过滤器内空间14是槽部10内的过滤器装置12的内侧的空间、且是风扇盖27的外侧的空间。头部20例如通过未图示的夹持机构而可装卸地固定在槽部10的上部。头部20在头罩21的内部,具有马达23、马达冷却用风扇24、及集尘风扇25。构成头罩21的一部分的风扇盖27进入槽部10的内部,将过滤器内空间14与收容有集尘风扇25的风扇室28隔开。风扇盖27是与过滤器装置12大致同轴的大致筒形状,以从过滤器装置12的上方朝过滤器装置12的内部进入的方式朝下方(从头部20观察朝槽部20侧)凸出,因此由风扇盖27的外周与过滤器装置12的内周形成的过滤器内空间14在风扇盖27的中心轴方向上,在与风扇盖27重叠的范围内形成为环状。马达23以其输出轴在上下方向上延长的方式配设在头部20内。此处,马达23为无刷马达,开关元件基板26与上下方向大致垂直地设置在马达23的上部,所述开关元件基板26装载有用于对马达23供给驱动电流的开关元件。马达冷却用风扇24与集尘风扇25安装在马达23的输出轴,由马达23进行旋转驱动。马达冷却用风扇24是位于马达23的正下方的轴流风扇,产生朝向下方的气流。集尘风扇25是设置在马达冷却用风扇24的下方的离心风扇。如图3所示,在头部20的前表面,设置用于使用者切换集尘器1的运行的操作面板30。操作面板30具有:主电源开关31、强弱切换开关32、单动/联动切换开关33、电池余量显示开关34、以及电池余量显示部35。另外,所谓单动,是指集尘器1单独运行的模式,所谓联动,是指如下的模式(功能):先利用电源电缆将未图示的圆锯等其他电动工具连接在集尘器1并使电源供给变得可能,若检测到对于其他电动工具的电源供给,即若其他电动工具被驱动,则集尘器1进行驱动。如图3所示,集尘器1是将可装卸地安装的两个电池组40作为电源的无电线型,若按下电池余量显示开关34,则通过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等来将各电池组40的余量以多个阶段显示在电池余量显示部35。若在集尘器1中驱动马达23,则马达冷却用风扇24及集尘风扇25被旋转驱动。通过集尘风扇25的旋转,槽部10内变成负压,在吸入口11产生吸入力。于是,如图1中由虚线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集尘室,与吸入口连通,收容尘埃;/n本体,具有马达及通过所述马达来驱动的集尘风扇;/n筒状的过滤器装置,设置在所述集尘室内,在已被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穿过时将尘埃分离;/n通道构件,形成使所述过滤器装置的内侧的过滤器内空间与外部空气不经由所述过滤器装置而连通的空气通道;以及/n堵塞部,能够开闭地关闭所述通道构件;/n所述通道构件在所述过滤器装置的圆周方向的不同的位置,具有面向所述过滤器内空间的多个第一开口部。/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214 JP 2017-2400531.一种集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集尘室,与吸入口连通,收容尘埃;
本体,具有马达及通过所述马达来驱动的集尘风扇;
筒状的过滤器装置,设置在所述集尘室内,在已被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穿过时将尘埃分离;
通道构件,形成使所述过滤器装置的内侧的过滤器内空间与外部空气不经由所述过滤器装置而连通的空气通道;以及
堵塞部,能够开闭地关闭所述通道构件;
所述通道构件在所述过滤器装置的圆周方向的不同的位置,具有面向所述过滤器内空间的多个第一开口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一开口部之中,离所述通道构件的外部空气取入口的导风距离远的第一开口部的开口面积比所述导风距离近的第一开口部大。


3.一种集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集尘室,与吸入口连通,收容尘埃;
本体,具有马达及通过所述马达来驱动的集尘风扇;
筒状的过滤器装置,设置在所述集尘室内,在已被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穿过时将尘埃分离;
通道构件,形成使所述过滤器装置的内侧的过滤器内空间与外部空气不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挂川大辅羽山芳雅
申请(专利权)人:工机控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