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2624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2:55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壳体;天线,包括设于所述壳体上的至少一个辐射检测本体;至少一个辅助检测本体,设于所述壳体内,且靠近于所述辐射检测本体;至少一个电容式接近传感器,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电连接所述辐射检测本体及所述辅助检测本体,用于检测所述辐射检测本体与待检测主体的第一电容值和检测所述辅助检测本体与所述待检测主体的第二电容值;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容值和所述第二电容值获取所述辐射检测本体与所述待检测主体之间的距离值,并根据所述距离值调节所述天线的发射功率。本申请提供的移动终端能够以提高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终端
本申请涉及电子
,具体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通讯的发展,手持移动终端也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人们使用移动终端的频率也不断提高,使用时间也增长,例如,手机、平板等。SAR(SpecificAbsorptionRate,电磁波吸收比率),是手机或无线产品之电磁波能量吸收比值,其定义为:在外电磁场的作用下,人体内将产生感应电磁场,国际科学界用“SAR”值来对手机辐射进行量化和测量。SAR传感器是一种电容式接近传感器,通过检测移动终端与人体之间的电容值变化,来检测移动终端与人体之间的间距是否满足天线调节SAR值的条件,当条件满足时,天线减小发射功率,以减少对人体的影响,因此,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为极为重要的参数。如何提高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成为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能够以提高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的移动终端。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壳体;天线,包括设于所述壳体上的至少一个辐射检测本体;至少一个辅助检测本体,设于所述壳体内,且靠近于所述辐射检测本体;至少一个电容式接近传感器,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电连接所述辐射检测本体及所述辅助检测本体,用于检测所述辐射检测本体与待检测主体的第一电容值和检测所述辅助检测本体与所述待检测主体的第二电容值;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容值和所述第二电容值获取所述辐射检测本体与所述待检测主体之间的距离值,并根据所述距离值调节所述天线的发射功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通过增设辅助检测本体,辅助检测本体、辐射检测本体皆与电容式接近传感器之间形成电容检测通道,从而移动终端具有双检测通道,可有效地避免单一检测通道时,辐射检测本体的感应面积小或者辐射检测本体受到的干扰因素影响较大而导致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低的问题,提高了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进而提升了移动终端的安全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拆分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功率回退与距离的曲线关系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申请所列举的实施例之间可以适当的相互结合。请参照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移动终端100可以为电话、电视、平板电脑、手机、照相机、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耳机、手表、可穿戴设备、基站、车载雷达、客户前置设备(CustomerPremiseEquipment,CPE)等能够收发电磁波信号的设备。以移动终端100是手机为例,为了便于描述,以移动终端100处于第一视角为参照进行定义,移动终端100的宽度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移动终端100的长度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移动终端100的厚度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箭头所指示的方向为正向。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并且为了简洁,在不同实施例中,省略对相同部件的详细说明。可理解的,附图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种部件的厚度、长宽等尺寸仅为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请参照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100的结构拆分示意图。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移动终端100至少包括依次固定配合连接的显示屏10及壳体50。壳体50包括中框20及电池盖30。显示屏10、中框20及电池盖30三者包围形成收容空间。可以理解的,中框20及电池盖30可以一体成型。移动终端100还包括设于收容空间内的电池201、主板202、小板203、摄像头204、麦克风、受话器、扬声器、人脸识别模组、指纹识别模组等等能够实现手机的基本功能的器件,在本实施例中不再一一列举。请参照图3,移动终端100还包括天线40。本实施例中,所述天线40为天线模组。天线40至少包括射频收发芯片41、至少一个匹配电路42、至少一个馈电部43及至少一个辐射本体44。本实施例中,以匹配电路42的数量、馈电部43的数量及辐射本体44的数量皆为多个且皆相等为例进行说明。多个辐射本体44中,至少一个辐射本体44作为辐射检测本体。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射频收发芯片41设于主板202和/小板203上。壳体50包括中框20及电池盖30。本实施例中,以辐射本体44设于中框20上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后续不再赘述。可选的,中框20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金属、塑料、陶瓷等等。辐射本体44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辐射本体44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金属、导电塑料、导电氧化物、导电聚合物等材质。本实施例中,中框20为金属材质,辐射本体44与中框20合为一体。换言之,中框20由多段相互绝缘的金属段组成。其中,相邻的两个金属段之间由绝缘材料填充,以使相邻的两个金属段之间相互绝缘。本申请对于每个金属段的长度不做具体的限定,金属段的长度可以根据所收发的频段的频率来设计。每个金属段为一个辐射本体44。可选的,请参照图3,匹配电路42和馈电部43皆设于主板202上,馈电部43接触并电连接辐射本体44。可选的,馈电部43可以为导电弹片,馈电部43与辐射本体44弹性抵接并电连接。可选的,馈电部43还可以为导电凸起,辐射本体44上设有与导电凸起相卡合的凹槽,通过将导电凸起卡合于辐射本体44的凹槽内,以使馈电部43与辐射本体44紧密连接。可选的,馈电部43还可以通过同轴线焊接于辐射本体44。本实施例中,以馈电部43还可以通过同轴线焊接于辐射本体44为例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匹配电路42电连接于所述射频收发芯片41与所述馈电部43之间。匹配电路42由电容和/电感组成,通过设计匹配电路42的结构,可以调节辐射本体44的阻抗,从而使得辐射本体44可以收发到预设频段的电磁波信号。可以理解的,辐射本体44所辐射的电磁波信号包括但不限于毫米波信号、亚毫米波信号、太赫兹信号、2.4GHz和5.0GHz的WIFI信号、900MHz、1800MHz及1900MHz等几个频段的GSM信号、GPS信号、蓝牙信号等。本实施例以辐射本体44辐射毫米波信号为例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每个辐射本体44还电连接主板202上的参考地。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移动终端100还包括至少一个电容式接近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n天线,包括设于所述壳体上的至少一个辐射检测本体;/n至少一个辅助检测本体,设于所述壳体内,且靠近于所述辐射检测本体;/n至少一个电容式接近传感器,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电连接所述辐射检测本体及所述辅助检测本体,用于检测所述辐射检测本体与待检测主体的第一电容值和检测所述辅助检测本体与所述待检测主体的第二电容值;及/n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容值和所述第二电容值获取所述辐射检测本体与所述待检测主体之间的距离值,并根据所述距离值调节所述天线的发射功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天线,包括设于所述壳体上的至少一个辐射检测本体;
至少一个辅助检测本体,设于所述壳体内,且靠近于所述辐射检测本体;
至少一个电容式接近传感器,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电连接所述辐射检测本体及所述辅助检测本体,用于检测所述辐射检测本体与待检测主体的第一电容值和检测所述辅助检测本体与所述待检测主体的第二电容值;及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容值和所述第二电容值获取所述辐射检测本体与所述待检测主体之间的距离值,并根据所述距离值调节所述天线的发射功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第一检测通道和所述第二检测通道,所述第一检测通道电连接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与所述辐射检测本体,所述第二检测通道电连接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与所述辅助检测本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通道和第二检测通道并行设置,所述第一检测通道的长度和所述第二检测通道的长度相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第三检测通道及双工器,所述双工器的第一端口通过所述第三检测通道电连接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所述双工器的第二端口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双工器的第三端口电连接所述辐射检测本体,所述双工器的第四端口电连接所述辅助检测本体,所述双工器用于使所述辐射检测本体的检测信号与所述辅助检测本体的检测信号分离。


5.如权利要求1~4任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明
申请(专利权)人: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