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频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2543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公开了一种双频天线。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双频天线包括:第一导电部,具有共振腔;接地层;接地部,从所述接地层往所述第一导电部的方向延伸;第二导电部,从所述接地层往所述第一导电部的方向延伸;以及第三导电部,从所述接地层往所述第一导电部的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二导电部与所述第三导电部相对所述接地部对称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双频天线,能够提高双频天线的隔离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频天线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无线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频天线。
技术介绍
双频天线可提供二共振模态,使双频天线可在二不同共振频段下操作。然而,二共振模态难免会相互干扰,在设计上会尽可能提高二共振模态之间的隔离度(isolation),以降低二共振模态相互干扰的程度。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提高隔离度的双频天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频天线,能够提高双频天线的隔离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双频天线,包括:第一导电部,具有共振腔;接地层;接地部,从所述接地层往所述第一导电部的方向延伸;第二导电部,从所述接地层往所述第一导电部的方向延伸;以及第三导电部,从所述接地层往所述第一导电部的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二导电部与所述第三导电部相对所述接地部对称配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双频天线包括:第一导电部,具有共振腔;接地层;接地部,从所述接地层往所述第一导电部的方向延伸;第二导电部,从所述接地层往所述第一导电部的方向延伸;以及第三导电部,从所述接地层往所述第一导电部的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二导电部与所述第三导电部相对所述接地部对称配置,从而能够改善双频天线在低频频段的隔离度,使得第二导电部与第三导电部之间的讯号互相干扰较小。另外,所述第一导电部具有侧面,所述共振腔包括第一延伸槽及第二延伸槽,所述第一延伸槽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延伸槽沿第二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另外,所述第一延伸槽与所述第二延伸槽共线。另外,所述共振腔还包括第三延伸槽,所述第三延伸槽从所述第一延伸槽及第二延伸槽沿第三方向延伸至所述侧面,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垂直。另外,所述第一导电部的结构相对所述接地部是呈对称结构。另外,所述第二导电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接地部平行,所述第二延伸部从所述第一延伸部往所述接地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导电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延伸部与第四延伸部,所述第三延伸部与所述接地部平行,所述第四延伸部从所述第三延伸部往所述接地部的方向延伸。另外,所述第二延伸部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子延伸部及第二子延伸部,所述第一子延伸部与所述接地部平行,所述第二子延伸部从所述第一子延伸部往所述接地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四延伸部包括相连接的第三子延伸部及第四子延伸部,所述第三子延伸部与所述接地部平行,所述第四子延伸部从所述第三子延伸部往所述接地部的方向延伸。另外,所述第二导电部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接地部平行,所述第二延伸部往所述接地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导电部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三延伸部与第四延伸部,所述第三延伸部与所述接地部平行,所述第四延伸部往所述接地部的方向延伸。另外,所述双频天线还包括第一电容组件及第二电容组件,所述第一电容组件跨接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电容组件跨接所述第三延伸部与所述第四延伸部。另外,所述第二导电部还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五延伸部,所述第五延伸部从所述第一延伸部往所述接地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导电部还包括相互隔离的第六延伸部,所述第五延伸部从所述第三延伸部往所述接地部的方向延伸。附图说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双频天线的俯视图;图2是图1中双频天线的S参数的特性曲线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可实施方式提供的双频天线的俯视图;图4是图3中双频天线的S参数的特性曲线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又一可实施方式提供的双频天线的俯视图。符号说明:10:电路板100、200、300:双频天线105:基板110:第一导电部110r:共振腔110r1:第一延伸槽110r2:第二延伸槽110r3:第三延伸槽110s:侧面110r:共振腔120:接地层130:接地部140、240、340:第二导电部141、241:第一延伸部142、242:第二延伸部150、250、350:第三导电部151:第三延伸部152:第四延伸部2421:第一子延伸部2422:第二子延伸部251:第三延伸部252:第四延伸部2521:第三子延伸部2522:第四子延伸部341:第五延伸部351:第六延伸部C、C1、C2:电容组件F1:第一馈入点F2:第二馈入点G1:接地点L1、L2、L3、L41、L42、L51、L52、L6、L7:长度S1~S5:曲线W1、W2、W3:宽度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专利技术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请参照图1及图2,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双频天线的俯视图,而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双频天线100的S参数的特性曲线图。双频天线100可部分配置在电路板10上。电路板10可以是电子装置的电路板,其中,电子装置可以是笔记本电脑、行动通讯装置、家电等各种需要无线传输功能的装置。双频天线100包括基板105、第一导电部110、接地层120、接地部130、第二导电部140及第三导电部150。第一导电部110、接地层120、接地部130、第二导电部140及第三导电部150形成于基板105上。接地层120电性连接于电路板10的接地电位。在实施例中,第一导电部110、接地层120、接地部130、第二导电部140及第三导电部150可以是同一层结构(或共面结构)。第一导电部110具有共振腔110r。接地部130从接地层120往第一导电部110的方向延伸。第二导电部140从接地层120往第一导电部110的方向延伸,第三导电部150从接地层120往第一导电部110的方向延伸。第二导电部140与第三导电部150相对接地部130对称配置。共振腔110r可改变电流共振路径,使双频天线100可以提供二个共振模态(通讯频段)。在实施例中,第一导电部110、接地层120、接地部130、第二导电部140及第三导电部150的整体相对接地部130的中心轴A1呈对称,其中,中心轴A1可以是平行第三方向(如Y轴正方向)的方向。在本实施例中,接地部130的中心轴A1的相对两侧的结构(第一导电部110、接地层120、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导电部,具有共振腔;/n接地层;/n接地部,从所述接地层往所述第一导电部的方向延伸;/n第二导电部,从所述接地层往所述第一导电部的方向延伸;以及/n第三导电部,从所述接地层往所述第一导电部的方向延伸;/n其中,所述第二导电部与所述第三导电部相对所述接地部对称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导电部,具有共振腔;
接地层;
接地部,从所述接地层往所述第一导电部的方向延伸;
第二导电部,从所述接地层往所述第一导电部的方向延伸;以及
第三导电部,从所述接地层往所述第一导电部的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第二导电部与所述第三导电部相对所述接地部对称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部具有侧面,所述共振腔包括第一延伸槽及第二延伸槽,所述第一延伸槽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延伸槽沿第二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槽与所述第二延伸槽共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振腔还包括第三延伸槽,所述第三延伸槽从所述第一延伸槽及第二延伸槽沿第三方向延伸至所述侧面,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部的结构相对所述接地部是呈对称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接地部平行,所述第二延伸部从所述第一延伸部往所述接地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导电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延伸部与第四延伸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育维凃姝仰
申请(专利权)人: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英华达上海电子有限公司英华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