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以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2526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便携式信息终端或可穿戴设备的二次电池。另外,提供一种具有各种各样的外观形状的新颖结构的电子设备以及具有适合电子设备的形状的二次电池。该二次电池包括缓和因外力的施加而产生的膜的应力且具有凹部或凸部的膜,其中,在膜的中央部与端部,凹部或凸部的高度不同,并且,膜的端部被粘合层密封。该膜的凹部或凸部利用压制加工,例如压花加工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次电池以及电子设备本申请是如下专利技术专利法申请的分案申请:专利技术名称:二次电池以及电子设备;申请号:201410564679.7;申请日:2014年10月22日。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物体、方法或制造方法。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序(process)、机器(machine)、产品(manufacture)或者组合物(compositionofmatter)。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涉及一种半导体装置、显示装置、发光装置、蓄电装置、它们的驱动方法或制造方法。尤其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在本说明书中,电子设备是指具有二次电池的所有装置,具有二次电池的电光装置、具有二次电池的信息终端装置、具有二次电池的车辆等都包括在电子设备的范畴内。
技术介绍
近年来,对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便携式信息终端进行了积极的开发。用户对电子设备之一的便携式信息终端的轻量化、小型化的要求越来越大。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不用手也随处能看到信息的可穿戴设备的一个例子,公开了一种能够进行通信且包含CPU的护目镜型显示装置。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装置也包括在电子设备的范畴内。可穿戴设备或便携式信息终端大多安装有可反复充放电的二次电池。因为可穿戴设备或便携式信息终端为轻量、小型,所以所安装的电池的容量受到限制,发生其操作时间也受到限制的问题。安装在可穿戴设备或便携式信息终端中的二次电池被要求轻量化、小型化、允许长时间的使用。作为二次电池,可以举出镍氢电池、锂离子二次电池等。其中,因为能够实现高容量化及小型化,因此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开发日益火热。在锂离子二次电池中被用作正极或负极的电极使用锂金属、碳类材料、合金类材料等。[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5-15731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适用于便携式信息终端的二次电池。或者,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其他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可穿戴设备的二次电池。或者,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其他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颖的蓄电装置。或者,提供一种新颖结构的电子设备。具体而言,提供一种具有各种各样的外观形状的新颖结构的电子设备。或者,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其他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各种各样的外观形状的新颖结构的电子设备以及具有适合该电子设备的形状的二次电池。注意,这些目的的记载不妨碍其他目的的存在。此外,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并不需要实现所有上述目的。另外,从说明书、附图、权利要求书等的记载看来这些目的以外的目的是显然易见的,而可以从说明书、附图、权利要求书等的记载中抽出这些目的以外的目的。当将电子设备形成具有复杂的外观形状时,将外壳设计为具有复杂的外观形状,并在该外壳内的空间配置电子构件(电源、布线、晶体管、电阻、电容器等)。当该电子设备的尺寸大且重量可以大时,外壳内的空间的体积比较大,所以可以比较自由地配置电子构件。另一方面,当具有复杂的外观形状的电子设备是小型且需要轻量化时,外壳内的空间的体积小,因此根据其体积选择电子构件及其尺寸并加以配置。此时,电子构件的尺寸越小,价格越昂贵,导致制造成本的提高。另外,二次电池有其容量随着二次电池的体积或重量的增加而增加的倾向,当将二次电池安装在小型电子设备中时,二次电池的尺寸或配置受到限制。另外,在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等具有二次电池的车辆中,为了延长一次充电能行驶的距离,不得不增加二次电池所占的体积或重量。因此,通过将能够变形的二次电池用于电子设备,来在该电子设备的外壳内的空间中高效地配置二次电池以及其他的电子构件。当从外部施加力量使二次电池变形时,力量从外部施加到用于二次电池的外包装体的膜等的物体,该物体受到应力,其一部分有可能变形或破坏。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具有缓和因应力导致的应变的结构的二次电池。应变是变形的尺度,其表示相对于物体的基准(初始状态)长度的物体内的物质点的位移。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将从二次电池的外部施加力量时产生的应变(即,变形的尺度)的影响抑制到允许范围内的二次电池。通过采用缓和因应力导致的应变的结构,可以防止在弯曲或变形时二次电池(例如,外包装体等)受到破损,因此可以确保长期可靠性。本说明书所公开的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是一种二次电池,该二次电池包括:缓和因外力的施加而产生的膜的应力的具有凹部或凸部的膜,其中,在膜的中央部与端部,凹部或凸部的高度不同,并且,膜的端部被粘合层密封。本说明书所公开的专利技术的其他的一个方式是一种二次电池,该二次电池包括:其表面的一部分具有由凹部或凸部形成的图案的膜,其中,在膜的中央部与端部,凹部或凸部的高度不同,并且,膜的端部被粘合层密封。在上述结构中,膜的图案为两个方向的斜线交叉的可见的几何图案。当采用两个方向的斜线交叉的几何图案时,至少可以在两个方向上缓和弯曲带来的应力。另外,图案的凹部或凸部不一定必须规则地排列,也可以不规则地排列。在凹部或凸部不规则地排列的情况下,不仅能够缓和二向弯曲带来的应力,还能够缓和三向不规则的弯曲或扭曲带来的应力。另外,膜可以根据部位包括多个具有不同图案的区域。另外,也可以仅使膜的可弯曲部分具有凹部或凸部,并使其他的部分为平坦。膜的凹部或凸部可以利用压制加工,例如压花加工形成。利用压花加工形成在膜表面(或者膜背面)的凹部或凸部形成该膜用作密封结构的壁的一部分的能够改变空间的容积的密闭空间。换而言之,膜的凹部或凸部形成蛇腹状结构、波纹管状结构而构成该密闭空间。使用膜构成的密封结构实现防水及防尘效果。另外,不局限于压制加工之一的压花加工,只要是能够在膜的一部分中形成浮雕的方法即可。也可以组合上述方法,例如对一个膜进行压花加工及其他的压制加工。此外,也可以对一个膜进行压花加工多次。二次电池的结构有各种种类,在此采用以膜为外包装体的结构。用于外包装体的膜使用选自金属膜(铝、不锈钢、镍钢等)、由有机材料形成的塑料膜、包含有机材料(有机树脂或纤维等)及无机材料(陶瓷等)的混合材料膜、含碳膜(碳膜、石墨膜等)的单层膜或者由它们多种膜构成的叠层膜。金属膜容易进行压花加工,并且,在利用压花加工形成凹部或凸部的情况下,暴露于外气的膜的表面积增大,所以散热效果得到提高。另外,当对二次电池进行密封时,将一个矩形膜在中央折叠并使四个角部中的夹持弯曲部分的两个端部重叠,用粘合层固定三个边而密闭,或者将两个膜重叠并用粘合层固定膜的四个边而密闭。粘合层可以使用热塑性膜材料、热固性粘合剂、或厌氧粘合剂,紫外线固化粘合剂等光固化粘合剂、反应性固化粘合剂。作为这些粘合剂的材料,可以使用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硅酮树脂、酚醛树脂等。当粘合粘合层和膜并固定而形成密封结构时,进行压合,来使膜的被压合的端部的凹部或凸部的高度与膜的中央部不同。通过使膜的端部的凹部或凸部的高度低于中央部,可以将应变的影响抑制到允许范围内。当膜的中央部具有凹部或凸部,且被压合的端部不具有凹部或凸部时,在中央部发生二次电池的内容物的体积膨胀的情况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设备,其中,具有:/n具有曲面的外壳;/n沿着所述曲面地设置且具有曲面的二次电池;以及/n传感器,/n所述二次电池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外壳的内部,/n所述二次电池随着所述外壳的变形而变形,/n所述二次电池具有外包装体,/n所述外包装体为在整个表面具有由多个凸部或多个凹部形成的图案的膜,/n所述图案为两个方向的斜线交叉的几何图案,/n所述多个凸部或所述多个凹部的高度在所述膜的中央部比所述膜的端部高。/n

【技术特征摘要】
20131022 JP 2013-219546;20140502 JP 2014-095169;201.一种电子设备,其中,具有:
具有曲面的外壳;
沿着所述曲面地设置且具有曲面的二次电池;以及
传感器,
所述二次电池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外壳的内部,
所述二次电池随着所述外壳的变形而变形,
所述二次电池具有外包装体,
所述外包装体为在整个表面具有由多个凸部或多个凹部形成的图案的膜,
所述图案为两个方向的斜线交叉的几何图案,
所述多个凸部或所述多个凹部的高度在所述膜的中央部比所述膜的端部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具有显示部,
所述显示部具有与所述二次电池重叠的区域。


3.一种电子设备,其中,具有:
具有曲面的外壳;
沿着所述曲面地设置且具有曲面的二次电池;以及
传感器,
所述二次电池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外壳的内部,
所述二次电池具有外包装体,
所述外包装体为在整个表面具有由多个凸部或多个凹部形成的图案的膜,
所述图案为两个方向的斜线交叉的几何图案,
所述多个凸部或所述多个凹部的高度在所述膜的中央部比所述膜的端部高,
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曲面接触地安装到使用者的身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传感器具有取得从脉搏、体温、血压、活动量、步数、皮下脂肪率中选择的一种以上的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具有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广木正明古松大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