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透明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其可至少部分解决现有的透明显示装置只能在一面显示正常的图像而限制其运用范围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透明显示装置,具有透光区和非透光区,透明显示装置包括:透明基板;第一散射层,设置于透明基板的至少部分非透光区中;第二散射层,设置于透明基板的至少部分非透光区中;第一遮光层,设置于透明基板的非透光区中,第一散射层和第二散射层位于第一遮光层的不同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透明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透明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的发展,透明显示技术逐渐步入人们的生活,例如,透明显示技术可运用于透明冰箱、透明橱窗、交通指示牌、透明车载显示等不同的场景。现有技术的一种透明显示装置两面都能够看到显示的图像,但是对于观看者来说一面显示的是正常的图像,另一面显示的是与正常的图像对称的图像,即相反的图像,也就是说,该透明显示装置只能在一面显示正常的图像,该透明显示装置的显示方式大大限制的透明显示装置的运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至少部分解决现有的透明显示装置只能在一面显示正常的图像而限制其运用范围的问题,提供一种的透明显示装置。解决本专利技术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透明显示装置,具有透光区和非透光区,所述透明显示装置包括:透明基板;第一散射层,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的至少部分非透光区中;第二散射层,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的至少部分非透光区中;第一遮光层,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的非透光区中,所述第一散射层和所述第二散射层位于所述第一遮光层的不同侧。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透明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散射层和所述第二散射层均叠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第一表面的非透光区中,所述第一遮光层位于所述第一散射层和所述第二散射层之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透明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散射层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第一表面的非透光区中,所述第二散射层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第二表面的非透光区中,所述第一遮光层位于所述第一散射层和所述透明基板之间。进一步优选的是,本实施例的透明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遮光层,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的非透光区中,且位于所述第二散射层和所述透明基板之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透光区包括多个透光子区,所述非透光区包括多个非透光子区,所述透光子区和所述非透光子区交替排列,任意一个所述非透光子区与其相邻的非透光子区中的散射层类型不同。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透明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散射层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的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二散射层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的第二表面上,所述第一遮光层位于所述透明基板第一表面的非透光区中。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透明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散射层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的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二散射层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的第二表面上,所述第一遮光层分为第一子遮光层和第二子遮光层,所述第一子遮光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散射层和所述透明基板之间,所述第二子遮光层设置于所述第二散射层和所述透明基板之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透明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散射层和所述第二散射层均位于所述透明基板的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一遮光层分为第一子遮光层和第二子遮光层,所述第一子遮光层设置于第一散射层远离所述透明基板的表面上,所述第二子遮光层设置于所述第二散射层与所述透明基板之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散射层由散射纳米粒子形成。进一步优选的是,该透明显示装置还包括:保护层,覆盖所述第一散射层、所述第二散射层和所述第一遮光层。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透明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另一种透明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另一种透明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另一种透明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另一种透明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另一种透明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另一种透明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另一种透明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另一种透明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另一种透明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11为一种单面显示的透明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图12为一种单面显示的透明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透明显示装置的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透明基板;11、第一表面;12、第二表面;2、第一散射层;3、第二散射层;4、第一遮光层;41、第一子遮光层;42、第二子遮光层;5、第二遮光层;7、透明显示装置;8、图像源;a、透光区;b、非透光区。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此外,在图中可能未示出某些公知的部分。在下文中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许多特定的细节,例如部件的结构、材料、尺寸、处理工艺和技术,以便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正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那样,可以不按照这些特定的细节来实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透明显示装置,具有透光区a和非透光区b,透明显示装置包括:透明基板1;第一散射层2,设置于透明基板1的至少部分非透光区b中;第二散射层3,设置于透明基板1的至少部分非透光区b中;第一遮光层4,设置于透明基板1的非透光区b中,第一散射层2和第二散射层3位于第一遮光层4的不同侧。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透明显示装置7在工作时,需要可以提供图像的图像源8(例如投影仪等)将显示图像投影至透明显示装置7上,再由透明显示装置7将图像反射至用户眼睛,以使用户能够看到透明显示装置7上显示图像。其中,由于透明基板1是透明的,因此本实施例的透明显示装置能够实现透明显示,即从透明显示装置的一侧可用看到透明显示装置的另一侧。透明基板1的制备材料可以选择玻璃、聚酰亚胺薄膜(PI)、涤纶树脂(PET)或其他适合的透明膜层材料。当图像源将显示图像投影至第一散射层2或者第二散射层3上时,第一散射层2或者第二散射层3对接收到的光线进行筛选,以及将需要反射的光线进行反射,以使用户能够看到清晰正常的图像。第一遮光层4是不透明的,位于透明基板1的非透光区b中,使得透明基板1的非透光区b是不透光。而第一散射层2和第二散射层3位于第一遮光层4的不同侧,这样第一散射层2和第二散射层3能够分别对第一遮光层4的不同侧的形成图像的光进行筛选和反射,从而使得用户在第一遮光层4的不同侧(即透明显示装置的不同侧)看到不同光的图像;同时,由于第一遮光层4的设置,两侧的图像不会相互影响。本实施例的透明显示装置中,通过设置位于第一遮光层4不同侧的第一散射层2和第二散射层3,不仅能够保证透明显示装置的透明显示,而且能够实现在透明显示装置的不同侧显示不同的图像,从而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明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透光区和非透光区,所述透明显示装置包括:/n透明基板;/n第一散射层,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的至少部分非透光区中;/n第二散射层,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的至少部分非透光区中;/n第一遮光层,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的非透光区中,所述第一散射层和所述第二散射层位于所述第一遮光层的不同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明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透光区和非透光区,所述透明显示装置包括:
透明基板;
第一散射层,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的至少部分非透光区中;
第二散射层,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的至少部分非透光区中;
第一遮光层,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的非透光区中,所述第一散射层和所述第二散射层位于所述第一遮光层的不同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散射层和所述第二散射层均叠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第一表面的非透光区中,所述第一遮光层位于所述第一散射层和所述第二散射层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散射层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第一表面的非透光区中,所述第二散射层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第二表面的非透光区中,所述第一遮光层位于所述第一散射层和所述透明基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明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遮光层,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的非透光区中,且位于所述第二散射层和所述透明基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区包括多个透光子区,所述非透光区包括多个非透光子区,所述透光子区和所述非透光子区交替排列,任意一个所述非透光子区与其相邻的非透光子区中的散射层类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龙,秦广奎,贾南方,彭依丹,周健,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