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中供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12105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集中供暖系统,包括一级换热系统、二级换热系统以及三级换热系统;所述一级换热系统包括第一级热源、第一级换热站,所述二级换热系统包括第二级热源、第二级换热站;所述第二级热源由二级热泵吸收第一级热源经第一级换热站换热后的余热获得;所述第二级热源经第二级换热站换热后的余热作为所述三级换热系统的热源经第三级热泵换能后使用。本专利技术通过引入二氧化碳冷媒热泵,并利用二氧化碳冷媒的跨临界运行特性,实现了城市供暖废水热量的充分回收利用,高效节能,大幅提升了城市热量余热的利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中供暖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节能
,尤其涉及一种集中供暖系统。
技术介绍
集中供热是指由集中热源所产生的蒸汽、热水,通过管网供给一个城市(镇)或部分区域生产、采暖和生活所需的热量的方式。集中供热是现代化城市的基础设施之一,也是城市公用事业的一项重要设施。集中供热不仅能给城市提供稳定、可靠的高品位热源,改善人民生活,而且能节约能源,减少城市污染,有利于城市美化,有效地利用城市有效空间。所以,集中供热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常城市由热电厂集中供暖,热电站提供的高温热水经过换热站换热后出水温度仍较高,达30℃~40℃,回到热电厂后继续加热供暖使用,但是现有的热电站供暖系统的应用存在以下问题:1、未将集中供暖热水中的热量进行充分利用,且集中供暖热电厂到换热站的管路较长,回到热电厂后能量散热丢失,造成能量的浪费;2、热电厂单次供暖的面积较小,耗能较大,能效较低;3、采用大面积的供暖管道铺设费用较高,占地面积大,且能耗高。因此,亟需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集中供暖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中供暖系统,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高能源利用率。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集中供暖系统,包括一级换热系统、二级换热系统以及三级换热系统;所述一级换热系统包括第一级热源、第一级换热站,所述二级换热系统包括第二级热源、第二级换热站;所述第二级热源由二级热泵吸收第一级热源经第一级换热站换热后的余热获得;所述第二级热源经第二级换热站换热后的余热作为所述三级换热系统的热源经第三级热泵换能后使用。作为所述的集中供暖系统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二级热泵为二氧化碳冷媒热泵。作为所述的集中供暖系统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三级热泵为水源热泵,所述第三级换热系统通过所述水源热泵吸收所述二级热源经所述二级换热站换热后的余热获得第三级热源。作为所述的集中供暖系统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三级热泵为二氧化碳冷媒热泵,所述第三级换热系统通过所述二氧化碳冷媒热泵吸收所述二级热源经所述二级换热站换热后的余热获得第三级热源。作为所述的集中供暖系统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一级换热系统具有第一级热水循环管路以及第一级用户侧管路,所述第一级换热站和所述第二级换热系统沿介质运行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级热水循环管路上,所述第一级热水循环管路与所述第一级用户侧管路于所述第一级换热站中换热。作为所述的集中供暖系统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二级换热系统具有第二级热水循环管路以及第二级用户侧管路,所述第二级换热站和所述第三级换热系统沿介质的运行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二级热水循环管路上,所述第二级热水循环管路与所述第二级用户侧管路与所述第二级换热站中换热。作为所述的集中供暖系统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三级换热系统具有第三级用户侧管路且与所述二级换热系统共用所述第二级热水循环管路,所述第三级用户侧管路与所述二级热水循环管路于所述第三级热泵中换热。作为所述的集中供暖系统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级热源为热电厂冷却水和/或热源厂供暖用水,所述第一级热水循环管路包括与所述第一级热源的出水管路出水口连接的第一级热水出水管、与所述第一级热源的回水管路回水口连接的第一级热水回水管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级换热站的和所述二级换热系统中的二氧化碳冷媒热泵的第一级热水连接管。作为所述的集中供暖系统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级热水循环管路包括与所述二级换热系统中的所述二氧化碳冷媒热泵的第二级热源出水口连接的第二级热水出水管、与所述二级换热系统中的所述二氧化碳冷媒热泵的第二级热源回水口连接的第二级热水回水管以及连接所述第二级换热站和所述三级换热系统的第二级热水连接管。作为所述的集中供暖系统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级用户侧管路、所述第二级用户侧管路和所述第三级用户侧管路分别连接供暖用户。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通过引入二氧化碳冷媒热泵,并利用二氧化碳冷媒的跨临界运行特性,实现了城市供暖废水热量的充分回收利用,高效节能,大幅提升了城市热量余热的利用效率;2、本专利技术通过将供暖废水中的热量进行多次利用,大幅提升了供暖系统可使用的总热量,实现了系统的多次供暖,较大的提高了用户供暖面积,相对于集中供暖管道系统大幅降低了初投资费用;3、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二氧化碳冷媒热泵及水源热泵机组,机组本身体积小,占地面积小,且机组可安装在室内或地下室,大幅节省了安装空间,且水源热泵相对空气源热泵无噪音等的干扰,舒适节能。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集中供暖系统示意图。图中:1、第一级热源;2、第一级换热站;3、二氧化碳冷媒热泵;4、第二级换热站;5、水源热泵;6、供暖用户。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应作广义”、“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集中供暖系统,包括一级换热系统、二级换热系统以及三级换热系统;所述一级换热系统包括第一级热源、第一级换热站,所述二级换热系统包括第二级热源、第二级换热站;所述第二级热源由二级热泵吸收第一级热源经第一级换热站换热后的余热获得;所述第二级热源经第二级换热站换热后的余热作为所述三级换热系统的热源经第三级热泵换能后使用。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二级热泵采用二氧化碳冷媒热泵。本方案中通过在第一级换热站后端增加二氧化碳冷媒热泵,由热电厂产生的高温水经过一级换热站进行一次供暖后进入二氧化碳冷媒热泵的蒸发器的进水端,为二氧化碳冷媒蒸发提供热量,经蒸发器被吸收热量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级换热系统、二级换热系统以及三级换热系统;/n所述一级换热系统包括第一级热源、第一级换热站,所述二级换热系统包括第二级热源、第二级换热站;/n所述第二级热源由二级热泵吸收第一级热源经第一级换热站换热后的余热获得;所述第二级热源经第二级换热站换热后的余热作为所述三级换热系统的热源经第三级热泵换能后使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级换热系统、二级换热系统以及三级换热系统;
所述一级换热系统包括第一级热源、第一级换热站,所述二级换热系统包括第二级热源、第二级换热站;
所述第二级热源由二级热泵吸收第一级热源经第一级换热站换热后的余热获得;所述第二级热源经第二级换热站换热后的余热作为所述三级换热系统的热源经第三级热泵换能后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热泵为二氧化碳冷媒热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级热泵为水源热泵,所述第三级换热系统通过所述水源热泵吸收所述二级热源经所述二级换热站换热后的余热获得第三级热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级热泵为二氧化碳冷媒热泵,所述第三级换热系统通过所述二氧化碳冷媒热泵吸收所述二级热源经所述二级换热站换热后的余热获得第三级热源。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集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换热系统具有第一级热水循环管路以及第一级用户侧管路,所述第一级换热站和所述第二级换热系统沿介质运行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级热水循环管路上,所述第一级热水循环管路与所述第一级用户侧管路于所述第一级换热站中换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换热系统具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远辉雷朋飞朱晓广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