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往复泵泵体液力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2059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往复泵泵体液力端,包括中间套、设置于中间套一侧的进液阀,所述进液阀包括进液阀罩、进液阀座以及进液阀芯,所述进液阀座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密封锥面,所述进液阀芯朝向进液阀罩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密封锥面压合的第二密封锥面,所述第二密封锥面的设置有一缓冲垫。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减少了进液阀芯与进液阀座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往复泵的使用寿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往复泵泵体液力端
本专利技术涉及往复泵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往复泵泵体液力端。
技术介绍
目前往复泵是一种用于输送液体的泵体。授权公告号为CN204827838U的中国技术公开了一种往复泵,包括液力端和动力端,液力端包括缸体,缸体上部设有进液阀、缸体下部设有出液阀,缸体一侧设有导向管,导向管内设有柱塞,在柱塞与导向管之间设有密封填料腔,密封填料腔内设有密封填料,在导向管上方设有与密封填料腔相通的填料口;驱动腔内设有与电机轴相连的曲轴,曲轴通过连杆连接传动杆,传动杆端部设有十字头,所述连杆连接在所述十字头上;所述传动杆置于所述进出口内,在传动杆与密封隔断的进出口之间设有密封压套,在传动杆前端设有推水板,传动杆的前端与柱塞不在缸体内的一端相连。但是上述往复泵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进液阀芯和进液阀座之间在使用的过程中采用锥面密封的形式进行密封,由于往复泵在运输的过程中,运输介质中会存在一部分杂质,这些杂质在进液阀芯与进液阀座之间密封后容易残留在两者之间,导致进液阀芯与进液阀座之间密封性降低,对往复泵的输送效率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往复泵泵体液力端,具有减少了进液阀芯与进液阀座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往复泵的使用寿命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往复泵泵体液力端,包括中间套、设置于中间套一侧的进液阀,所述进液阀包括进液阀罩、进液阀座以及进液阀芯,所述进液阀座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密封锥面,所述进液阀芯朝向进液阀罩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密封锥面压合的第二密封锥面,所述第二密封锥面的设置有一缓冲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密封锥面的表面设置缓冲垫,从而使得第二密封锥面和第一密封锥面之间能够通过缓冲垫进行缓冲,从而减少了第一密封锥面和第二密封锥面之间的冲击力,减少了第一密封锥面和第二密封锥面在受力后挤压位于第一密封锥面和第二密封锥面之间的杂质的力,从而降低了第一密封锥面和第二密封锥面的表面发生形变的概率,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往复泵液力端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垫为一柔性密封垫,所述柔性密封垫的侧壁与所述第一密封锥面贴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一密封锥面和第二密封锥面之间的杂质能够在与缓冲垫发生挤压之后,缓冲垫发生形变,杂质嵌入缓冲垫内,且相对缓冲垫和第一密封锥面保持静止,直至进液阀芯与进液阀座之间再次分离,位于液力端内的液体将附着于缓冲垫和第一密封锥面之间的杂质带走,使得缓冲垫能够更好地与第一密封锥面贴合,提升了第一密封锥面和第二密封锥面之间的密封性,且降低了第一密封锥面和第二密封锥面在杂质的作用下产生划痕的概率,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提升了往复泵液力端的使用寿命,且提升了第一密封锥面和第二密封锥面之间的密封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柔性密封垫的底部设置有嵌入所述进液阀芯内的定位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了柔性密封垫与进液阀芯之间的安装。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液阀芯的顶部开设有供所述定位环卡接的卡接环槽,所述定位环卡接于卡接环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直接将定位环卡接于卡接环槽内,方便了定位环与柔性密封垫之间的卡接,当柔性密封垫发生磨损后,直接将柔性密封垫拆卸后安装新的柔性密封垫即可,使得柔性密封垫的更换更加方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往复泵的维护成本。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环的内壁开设有密封环槽,所述密封环槽内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密封环槽的侧壁压紧,所述密封环槽为一方形凹槽,所述密封圈为一柔性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密封环槽之间形成定位间隙,所述定位间隙内填充有冷却液。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定位环的内壁开设密封环槽,安装时,将密封圈卡接于密封环槽内,且在定位间隙内填充冷却液,在液力端输送液体浆液时,由于浆液的温度较高,位于定位间隙内的冷却液受热发生膨胀,挤压定位圈朝向远离密封环槽的一侧运动,从而产生挤压卡卡接环槽的压力,使得定位环能够与卡接环槽的侧壁之间压紧,进一步提升了定位环与卡接环槽之间的密封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环的两侧均设置有密封突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定位环在普通状态时与卡接环槽即为过盈卡接,提升了定位环与卡接环槽之间的结合强度。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液阀座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缓冲磁片,柔性密封垫的底部位于定位环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缓冲磁片,所述第一缓冲磁片和第二缓冲磁片相对的一侧磁极相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进液阀座在与进液阀芯之间闭合过程中,能够通过第一缓冲磁片和第二缓冲磁片之间的排斥力对进液阀座和进液阀芯之间的冲击力进行缓冲,配合柔性密封垫,大幅度减小了第一密封锥面和第二密封锥面之间的冲击力,从而减少了第一密封锥面和第二密封锥面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生损坏的概率,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往复泵液力端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液阀座的底部还设置有与第一密封锥面平行设置的导流锥面,所述导流锥面与第一密封锥面呈阶梯状设置,所述导流锥面与所述第一密封锥面不发生接触,所述第一缓冲磁片设置于导流锥面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一缓冲磁片和第二缓冲磁片之间存在一定间距,减小了第一缓冲磁片和第二缓冲磁片之间的排斥力,在减少进液阀座与进液阀芯在闭合过程中产生的冲击的同时确保了柔性密封垫能够与第一密封锥面压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液阀座的底部设置有嵌入所述进液阀罩内的螺纹段,所述螺纹段与所述进液阀罩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了进液阀座与进液阀罩之间的安装。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通过设置缓冲垫,减少了进液阀芯与进液阀座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往复泵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定位环以及卡接环槽,方便了柔性密封垫与进液阀芯之间的安装,且当柔性密封垫发生磨损后,直接将柔性密封垫拆卸后安装新的柔性密封垫即可,使得柔性密封垫的更换更加方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往复泵的维护成本;通过设置第一缓冲磁片和第二缓冲磁片,降低了柔性密封垫与第一密封锥面之间的冲击力,延长了柔性密封垫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进液阀芯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泵体;11、安装通孔;2、中间套;21、定位通孔;22、塞堵;3、进液阀;31、进液阀罩;311、安装空腔;312、出液通孔;32、进液阀座;321、螺纹段;322、密封件;323、第一密封锥面;324、均流通孔;325、第一流通环槽;326、导流锥面;327、第一缓冲磁片;33、进液阀芯;331、均流叶片;332、均流凹槽;333、第二流通环槽;334、第二密封锥面;335、卡接环槽;34、阀弹簧;35、柔性密封垫;351、定位环;352、密封突起;353、密封环槽;354、密封圈;355、第二缓冲磁片;4、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往复泵泵体液力端,包括中间套(2)、设置于中间套(2)一侧的进液阀(3),所述进液阀(3)包括进液阀罩(31)、进液阀座(32)以及进液阀芯(33),所述进液阀座(3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密封锥面(323),所述进液阀芯(33)朝向进液阀罩(31)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密封锥面(323)压合的第二密封锥面(33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锥面(334)的设置有一缓冲垫。/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往复泵泵体液力端,包括中间套(2)、设置于中间套(2)一侧的进液阀(3),所述进液阀(3)包括进液阀罩(31)、进液阀座(32)以及进液阀芯(33),所述进液阀座(3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密封锥面(323),所述进液阀芯(33)朝向进液阀罩(31)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密封锥面(323)压合的第二密封锥面(33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锥面(334)的设置有一缓冲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往复泵泵体液力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垫为一柔性密封垫(35),所述柔性密封垫(35)的侧壁与所述第一密封锥面(323)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往复泵泵体液力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密封垫(35)的底部设置有嵌入所述进液阀芯(33)内的定位环(35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往复泵泵体液力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阀芯(33)的顶部开设有供所述定位环(351)卡接的卡接环槽(335),所述定位环(351)卡接于卡接环槽(335)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往复泵泵体液力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环(351)的内壁开设有密封环槽(353),所述密封环槽(353)内设置有密封圈(354),所述密封圈(354)与密封环槽(353)的侧壁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培光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大隆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