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毛革涂饰剂及其涂饰工艺与毛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19402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毛革加工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毛革涂饰剂及其涂饰工艺与毛革,所述毛革涂饰剂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搅拌而成:聚氨酯树脂1‑3份、丙烯酸树脂1‑3份、手感剂0.5‑2份、阳离子染料水0.3‑1.5份、颜料膏0.3‑1.5份和水25‑35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涂饰剂能够对复鞣染色后的毛革表面进行修复,提高了毛革产品的干、湿摩色牢度;并且能减少涂饰次数与喷量,具有节能减排的优点;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涂饰工艺中,最少仅需将涂饰剂喷涂2遍即可满足要求,实现了降低能耗、节约加工成本且减少排污量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毛革涂饰剂及其涂饰工艺与毛革
本专利技术涉及毛革加工的
,具体涉及一种毛革涂饰剂及其涂饰工艺与毛革。
技术介绍
皮革的处理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制革技术已从当初原始简单的手工操作,发展为一个重要的工业
随着皮革应用领域的进一步拓宽,皮革的品种和样式也越来越多。传统的皮革仅仅包括粒面层,即板面。现在已经衍生出了毛革、皮草等形式。其中,未经过处理的动物原皮(裸皮)称为革皮,其一般用于加工传统的板面皮革;未经过处理的一面带毛的动物皮称为毛皮,毛皮是由毛被和皮板两部分构成,毛被是指带有动物毛的一面,皮板则是具有自然的粒纹和光泽的皮面,此类皮料一般用于加工毛革或皮草。毛革与皮草相比,毛被一侧的动物毛更短,在鞋面革、服装革等领域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现有技术中,毛革的加工工艺一般包括如下操作步骤:泡皮、复浸水、剪毛、去肉、脱脂、浸酸、白柔、填充、后整理、复鞣染色、后整理和涂饰。由于毛革由毛被和皮板两部分构成,相比于传统的单面皮革而言,毛革在处理过程中的难度较大。尤其是染色效果方面,虽然目前对皮革进行染色处理有着较成熟的技术,但是在毛革产品上进行染色处理还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毛革产品在做染色时需毛被和皮板兼顾,既要保证毛被的颜色,又要保证皮板良好的干、湿擦色牢度。而为了弥补毛革产品在染色阶段存在的问题,改善毛革产品皮板粒面上的微小缺陷及毛革产品的表层效果,复鞣染色后的表面涂饰工艺至关重要。传统工艺中,采用如下涂饰剂对毛革表面进行涂饰,所述涂饰剂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搅拌而成:染料水37384-6g、染料水34023-5g、染料水37100.5-1g、染料水37030.2-0.4g、染料水76200.5-1.5g、染料水05590.5-1.5g、乙二醇乙醚50g和水50g;涂饰操作具体为:喷浆机8枪6格,泵压力1.2bar;将上述涂饰剂喷在8平方英尺,即0.74m2的单张皮面上,喷6-8遍;喷浆机烘道80℃,线速17m/min,转速21r/min;然后用重量配比为1:2:3的阴离子固色剂、乙二醇乙醚和水混合配成的固色液按照前述的喷涂参数喷涂1遍,喷涂量为55g/m2。上述传统工艺能够对毛革产品的表面进行涂饰,改善毛革的表层效果,使其干、湿摩色牢度能达到产品要求,从而加工得到合格的毛革产品。但是,上述传统工艺存在如下问题:首先,上述涂饰剂中的各染料水均为阴离子型,而在毛革的染色过程中用到的是酸性染料,其为阴离子型染料,因此复鞣染色后的毛革表面带有负电荷,用该涂饰剂在对毛革表面进行固色时,由于同性排斥的原理,使毛革表面的固色难度较大,需要至少反复涂饰6遍,干、湿摩色牢度才可能满足要求,导致其存在能耗大、加工成本高的缺陷;其次,上述涂饰剂中使用了较多的有机溶剂和水,涂饰工艺中喷涂耗量为109g-156g/m2,存在排污量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毛革涂饰剂,能够对复鞣染色后的毛革表面进行修复,提高了毛革产品的干、湿摩色牢度;并且能减少涂饰次数与喷量,节能减排。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毛革涂饰剂的涂饰工艺,将本专利技术第一个目的中的毛革涂饰剂涂饰在毛革表面,能提高毛革产品的干、湿摩色牢度;最小仅需涂饰2遍即可满足产品要求,降低了能耗与加工成本,减少了排污量。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毛革,其采用本专利技术第二个目的中的涂饰工艺进行涂饰,具有优良的干、湿摩色牢度。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毛革涂饰剂,其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搅拌而成:聚氨酯树脂1-3份、丙烯酸树脂1-3份、手感剂0.5-2份、阳离子染料水0.3-1.5份、颜料膏0.3-1.5份和水25-35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涂饰剂中加入了阳离子染料水,其在涂饰过程中与毛革表面的负电荷相吸,能够起到较好的固色效果,提高了毛革的干、湿摩色牢度。丙烯酸树脂在毛革表面具有优良的附着力,其能在革面上形成柔软而坚韧、平整而光滑的薄膜,该薄膜具有耐光、耐老化、混色容易的优点。但是,丙烯酸树脂是一种热塑性材料,其是由丙烯酸酯类及其它一些不饱和双键的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而得到的线型或低交联高聚物;受自由基聚合特点的限制,单体在分子链上呈无序排列,成膜时由于分子结构的无序,材料的聚集态结构为均相;根据高分子物理观点,丙烯酸树脂的均相结构决定了它的玻璃化温度和粘流温度是单一且相互关联的,而树脂的玻璃化温度和粘流温度决定了其耐寒、耐热性能,因此丙烯酸树脂存在着“热粘冷脆、不耐溶剂”的缺点,使其形成的薄膜易发生溶胀与脱落。聚氨酯树脂是一种具有粘结强度高、亮度好、耐黄变、耐磨性及耐水解性优良的高分子材料。本专利技术中通过用聚氨酯树脂与丙烯酸树脂配合,能够克服单纯丙烯酸树脂在涂饰剂中使用时涂层薄膜易脱落的缺陷,使本专利技术的涂饰剂具有较好的耐热、耐寒性能,涂饰得到的涂饰层牢固不易脱落,从而提高了毛革的干、湿摩色牢度。作为优选,其还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离板蜡3.5-6.5份和油蜡5.5-8.5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入离板蜡和油蜡,能对毛革表面起到抛光与上光的作用,提高了毛革的耐磨性,从而进一步的改善了毛革的表层效果。作为优选,其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搅拌而成:离板蜡4-6份、油蜡6-8份、聚氨酯树脂1.5-2.5份、丙烯酸树脂1.5-2.5份、手感剂1-1.8份、阳离子染料水0.5-1.2份、颜料膏0.5-1份和水27-33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涂饰剂能够提高毛革的干、湿摩色牢度,改善毛革皮板的手感,使之更加顺滑;并且能使毛革绒面的绒度更加均匀,整体提升了毛革的表层效果。作为优选,其还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增深油1-3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入增深油起到增深提亮的作用,能改善毛革表面的色泽深度与亮度。作为优选,所述聚氨酯树脂与丙烯酸树脂的重量比值不大于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过大量的试验表明,在本专利技术的毛革涂饰剂中,聚氨酯树脂与丙烯酸树脂之间满足重量比值不大于1就可以满足涂饰要求。作为优选,所述阳离子染料水的pH为6.5-8.0。作为优选,所述颜料膏为阳离子颜料膏。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阳离子颜料膏,使其与革面的负电荷相吸,提高固色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涂饰工艺,其包括如下的操作步骤:将本专利技术第一个目的中的毛革涂饰剂喷涂在皮板表面,喷涂2遍以上,喷涂量为38-76g/m2;随后喷涂固色液1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毛革涂饰剂对毛革进行涂饰,最少仅需喷涂2遍,毛革的干、湿摩色牢度就可达到3.5级以上,相比于传统工艺中至少6遍的喷涂工艺,降低了加工能耗及成本,减少了排污量。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毛革,其采用本专利技术第二个目的中的涂饰工艺,对复鞣染色、后整理后的皮板表面进行涂饰后得到。作为优选,所述毛革为绵羊毛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毛革涂饰剂,其特征在于,其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搅拌而成:聚氨酯树脂1-3份、丙烯酸树脂1-3份、手感剂0.5-2份、阳离子染料水0.3-1.5份、颜料膏0.3-1.5份和水25-35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毛革涂饰剂,其特征在于,其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搅拌而成:聚氨酯树脂1-3份、丙烯酸树脂1-3份、手感剂0.5-2份、阳离子染料水0.3-1.5份、颜料膏0.3-1.5份和水25-3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革涂饰剂,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离板蜡3.5-6.5份和油蜡5.5-8.5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毛革涂饰剂,其特征在于,其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搅拌而成:离板蜡4-6份、油蜡6-8份、聚氨酯树脂1.5-2.5份、丙烯酸树脂1.5-2.5份、手感剂1-1.8份、阳离子染料水0.5-1.2份、颜料膏0.5-1份和水27-33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革涂饰剂,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增深油1-3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贺翔
申请(专利权)人:辛集市梅花皮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