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陶瓷研磨抛光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1672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玻璃及陶瓷表面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玻璃陶瓷研磨抛光设备,包括盘体以及多块圆形阵列排布的塑胶抛光块,所述盘体与所述抛光块之间为固定粘接,抛光块与盘体上对应开设有多个液体导流孔;所述抛光块包括底板、抛光柱以及抛光头;所述底板的顶面阵列排布设置有多根抛光柱,所述抛光柱顶端设置有所述抛光头;所述盘体底部设置有用于抛光盘与抛光机转盘安装粘接的拉绒布;所述盘体的中心位置开设有圆形安装孔孔。本发明专利技术玻璃陶瓷抛光盘生产加工效率高,使用寿命长,安装方便,使用安全,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及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玻璃陶瓷研磨抛光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玻璃及陶瓷制品的表面机加工
,具体为一种玻璃陶瓷研磨抛光设备。
技术介绍
当前,在玻璃及陶瓷表面抛光领域,通常采用尼龙丝、剑麻丝、动物毛及聚氨酯抛光革等材质制成抛光盘的方式对玻璃或陶瓷制品进行表面机加工抛光处理。但是,现有的抛光盘通常采用手工穿线固定丝毛、机器打钉植毛或用胶水粘结条形抛光革等工艺加工成抛光盘,再通过抛光盘旋转配合抛光液的方式对玻璃或陶瓷制品表面进行抛光。这种方式在具体应用中,仍然还存在一些缺陷,具体为:一、抛光盘在机加工时会产生热量,现有这些材质长时间与酸碱性抛光液配合抛光加工,抛光盘使用寿命会很短;二、现有抛光盘多为植毛打钉或胶粘排列固定方式加工成抛光盘,在抛光过程中容易出现丝毛脱落或条形聚氨酯抛光革脱落的现象,会对抛光机器设备和产线工人造成安全隐患;三、传统手工、机器植毛或用聚氨酯抛光革加工的抛光盘,无法做到抛光盘工作端面的均匀分布,在对玻璃或陶瓷制品加工时难以保证加工表面效果的一致性;四、传统的抛光盘难以控制加工成型后抛光盘表面丝毛或聚氨酯抛光革的硬度,即便是同一个抛光盘也难以保证每个区域的硬度是一致的,这样就会造成加工的玻璃或陶瓷制品良品率相对较低。五、传统抛光盘生产周期长,手工穿线抛光盘一个工人10小时只能做一个抛光盘,机器打钉植毛和胶粘条形抛光革方式8小时可以加工10个抛光盘,而注塑一体成型的抛光盘一台机8小时可以生产120个抛光盘。传统抛光盘生产及加工效率低,使用寿命短,不利于抛光效率及速度的提高,对资源造成浪费,使用时也会有安全隐患。>因此,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玻璃陶瓷研磨抛光设备,通过在抛光块顶部这种阵列结构的特殊合成塑胶抛光柱,使抛光效率及使用寿命得到提高,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存在的玻璃陶瓷抛光盘抛光效率低下、使用寿命短及抛光盘制成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玻璃陶瓷研磨抛光设备,通过在抛光块正面这种阵列结构的塑胶抛光柱,使抛光效率得到提高,并通过注塑成型的生产工艺提高抛光盘的生产效率,以解决现有抛光工艺及产品制成效率所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玻璃陶瓷研磨抛光设备,包括盘体以及多块圆形阵列排布的塑胶抛光块,所述盘体与所述抛光块之间为固定粘接,抛光块与盘体上对应开设有多个液体导流孔;所述抛光块包括底板、抛光柱以及抛光头;所述底板的顶面阵列排布设置有多根抛光柱,所述抛光柱顶端设置有所述抛光头;所述盘体底部设置有用于抛光盘与抛光机转盘安装粘接的拉绒布;所述盘体的中心位置开设有圆形安装孔;其中1块抛光盘侧边以及盘体上表面均开设有方形定位槽,抛光盘与盘体上的定位槽相互匹配对应。优选的,所述盘体的外形为圆盘状结构,所述盘体与所述抛光块之间设置有用于粘接盘体和抛光块的粘胶。采用整体抛光盘与粘胶固定连接的方式,相对来说工艺较为简单,比较易于生产。优选的,所述抛光块的外形为扇形结构,所述抛光块的底板、抛光柱、抛光头为一体注塑结构。所述底板、抛光柱采用注塑工艺一次性成型,其中底板的厚度为0.5mm-10mm,抛光柱的高度为2mm-100mm,底板及抛光柱表面整体做磨砂处理,抛光柱外形为锥形圆柱体结构,且抛光柱的直径可根据需求做0.5mm-10mm,底板及抛光柱的材质为耐磨弹性塑胶。优选的,所述抛光柱为锥形圆柱体结构,所述抛光头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斜面,抛光头顶部为平顶,使抛光头正面投影呈梯形结构。所述抛光头设置斜面,主要为了方便圆柱形抛光柱的头部与玻璃表面充分接触,增加接触面积,提高抛光效率。所述抛光头的长度为抛光柱整体长度的1/20至3/4。所述抛光柱、抛光头和底板整体表面做磨砂处理。优选的,所述抛光盘的盘体与拉绒布之间固定粘接,所述拉绒布对应抛光机转盘的搭扣布钩面,所述抛光盘通过定位槽定位固定在抛光机转盘上。优选的,所述盘体的中心位置可根据加工设备的具体要求,对开设安装孔的尺寸进行自行选择和设计。本专利技术抛光盘通过盘体背面粘贴的拉绒布绒面对应抛光机转盘表面的搭扣布钩面,通过定位槽定位安装在抛光机上,将其固定之后,再随着抛光机的转盘进行旋转,配合抛光液对玻璃或陶瓷表面进行抛光。本申请的抛光盘设计特点:一、抛光块为塑胶材质,通过注塑工艺一次成型,由于塑胶材质本身具有耐酸碱、耐摩擦、韧性好、易塑型等特点,非常适用于做抛光材料;二、抛光块顶面抛光柱为等距列阵分布,抛光柱之间留有间隙,便于抛光液的流动性;三、抛光柱为锥形圆柱体设计,这种锥形圆柱体设计有利于提高抛光柱底部的支撑力,增加抛光柱对玻璃及陶瓷制品表面的摩擦力,从而提高抛光效率;四、抛光柱及抛光块整体表面做磨砂面处理,以增加抛光柱表面比,方便抛光液中的抛光颗粒与抛光柱吸附,同时也增加抛光柱与加工件的接触面,从而提高抛光效率;五、抛光柱顶部两侧设计为斜面,针状端头设计为平顶,这样的设计是将抛光柱顶部做开刃处理,增加抛光柱与玻璃或陶瓷表面的接触面,从而提高抛光效率;六、抛光块以及盘体上开设的液体导流孔,整体形成一个贯穿通孔结构,便于抛光过程中抛光液体在抛光机内循环;七、抛光块的抛光柱、抛光头和底板为一体结构,通过注塑工艺一次性成型制备,提高抛光盘的制成速度;八、抛光块具体设置数量根据需要进行确定,通常根据抛光机液体导流孔的位置等分成若干份,再将其围绕盘体的圆形位置阵列排布,通过粘胶与盘体固定连接制成抛光盘;九、抛光盘盘体背部贴附拉绒布绒面对应抛光机上的搭扣布钩面,通过定位槽将抛光盘固定在抛光机上,方便抛光盘的安装拆卸。在具体抛光过程中,通过抛光盘的旋转,使抛光柱相对于玻璃或陶瓷工件表面运动,同时,抛光液从抛光盘的液体导流孔中流出,在抛光机内循环,并与抛光盘上的抛光柱一同配合对玻璃或陶瓷工件的表面进行研磨抛光,以得到较好较快的抛光效果。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整块抛光块设计安装的方式,不仅安装方便,而且通过塑胶抛光柱进行抛光,其抛光效率及速度相对更快,利于玻璃或陶瓷制品表面的抛光工序操作;相对于现有的丝毛或聚氨酯抛光条的抛光工艺,本专利技术的抛光盘30分钟抛光厚度可达0.015mm-0.02mm,而传统的抛光盘,由于材质及抛光面分布排列问题,其30分钟的抛光厚度小于0.01mm,相比于传统工艺,本申请的抛光效率可提高1倍以上,利于高效抛光工艺操作。2、本专利技术抛光盘通过调整塑胶原料配方,以提高抛光盘的使用寿命,传统胶丝抛光盘的使用寿命为3000-5000分钟,聚氨酯皮革抛光盘的使用寿命在4000-10000分钟,而新型抛光盘的使用寿命可达到20000分钟以上。3、本专利技术的抛光盘,将圆形抛光盘等分成若干份抛光块,通过塑胶注塑工艺一次成型其中一份抛光块,再用粘胶安装固定在抛光盘的盘体上,其安装的牢固程度相对较好,相比于传统手工穿线固定、机器打钉植毛或胶粘条形革等方式,本专利技术不会出现抛光盘在使用过程中胶丝或聚氨酯条脱落等情况,利于抛光玻璃或陶瓷工件生产加工时对产线抛光工人的安全保护。因此,本专利技术不仅抛光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玻璃陶瓷研磨抛光设备,包括盘体以及多块圆形阵列排布的塑胶抛光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与所述抛光块之间为固定粘接,抛光块与盘体上对应开设有多个液体导流孔;所述抛光块包括底板、抛光柱以及抛光头;所述底板的顶面阵列排布设置有多根抛光柱,所述抛光柱顶端设置有所述抛光头;所述盘体底部设置有用于抛光盘与抛光机转盘安装粘接的拉绒布;所述盘体的中心位置开设有圆形安装孔;其中1块抛光盘侧边以及盘体上表面均开设有方形定位槽,抛光盘与盘体上的定位槽相互匹配对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璃陶瓷研磨抛光设备,包括盘体以及多块圆形阵列排布的塑胶抛光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与所述抛光块之间为固定粘接,抛光块与盘体上对应开设有多个液体导流孔;所述抛光块包括底板、抛光柱以及抛光头;所述底板的顶面阵列排布设置有多根抛光柱,所述抛光柱顶端设置有所述抛光头;所述盘体底部设置有用于抛光盘与抛光机转盘安装粘接的拉绒布;所述盘体的中心位置开设有圆形安装孔;其中1块抛光盘侧边以及盘体上表面均开设有方形定位槽,抛光盘与盘体上的定位槽相互匹配对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陶瓷研磨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的外形为圆盘状结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斌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东武工业研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