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种植施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1426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种植施肥装置,包括支撑底板,设置在支撑底板上方的安装板,设置在支撑底板上方的储料箱,竖直连接在安装板上的施肥管,以及控制器,所述储料箱的顶部上设置有旋转电机和进料斗,所述储料箱的底部中心处上连通有排料管,所述排料管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排料管的下端伸入到施肥管内,所述安装板的底部上还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起沟杆和平沟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施肥装置能够通过上下调节施肥管的位置对水稻进行深度施肥,还可以有效避免施肥管施肥过程中被堵塞、开沟使泥浆堆积在秧苗附近的问题,从而有效地使得水稻充分吸收肥料,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同时还能够节省人工,提高施肥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且适于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种植施肥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稻种植
,特别涉及一种水稻种植施肥装置。
技术介绍
水稻为一年生禾本科植物,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我国来说,水稻的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2,其种植面积占世界的1/5。水稻产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稻田水分管理、气候、施肥等,施肥是确保水稻高产稳产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可以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进而使产量稳定增长。化肥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在各项增产因素中,化肥起到40%-65%的增产作用,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化肥用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氮素又是水稻生产的重要限制性大量元素,也是水稻提高产量的巨大动力。我国近年来水稻种植面积占世界20%,而氮肥用量占世界水稻氮肥用量37%,目前我国稻田单季氮肥用量平均为180kg/hm2,比世界单位面积用量高出75%。灌溉稻田施用氮肥后,由于在土壤-水系统中氨的挥发、反硝化作用、表面流失以及渗漏作用等造成氮肥损失,因此氮肥利用率相对偏低。氮肥面施后,稻田表面水中铵态氮浓度增加,pH值上升,从而导致氨的挥发损失。氮肥深施是提高淹水稻田氮肥利用率最有效的途径。与传统的表施方法相比,氮肥深施不仅能减少氮素的损失,而且能增加产量。因此,氮肥深施往往能获得较高的利用率。超大颗粒尿素采用深施的方法,其适宜氮肥用量是传统施肥法要求最适用量的76%~93%。虽然现在已经研发出水稻施肥装置,但是目前的施肥装置在进行氮肥深施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施肥管施肥过程中被堵塞、开沟使泥浆堆积在秧苗附近的问题,并且由于成本高、使用不方便,使得施肥装置无法得到广泛的使用,因此目前大多数农村依旧采用人工丢撒对水稻进行施肥,这样施肥不仅效率低下,且费时费力,并且肥料利用率也相对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稻种植施肥装置,能够通过上下调节施肥管的位置对水稻进行深度施肥,还可以有效避免施肥管施肥过程中被堵塞、开沟使泥浆堆积在秧苗附近的问题,从而有效地使得水稻充分吸收肥料,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同时还能够节省人工,提高施肥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且适于实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稻种植施肥装置,包括支撑底板,设置在支撑底板上方的安装板,设置在支撑底板上方的储料箱,竖直连接在安装板上的施肥管,以及控制器,所述安装板的对称两侧均竖直设置有固定在支撑底板上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安装有电动液压推杆,所述电动液压推杆的输出端连接在安装板的上表面上,所述支撑底板上竖直设置有多根导向杆,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与导向杆相配合的导向孔,所述储料箱的底部上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下端穿过开设在安装板上的让位孔固定在支撑底板上,所述储料箱的顶部上设置有旋转电机和进料斗,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端上连接有延伸至储料箱内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连接有多根搅拌杆,所述施肥管的上端穿过安装板延伸至安装板的上方,其下端穿过开设在支撑底板上的过孔延伸至支撑底板下方,所述储料箱的底部中心处上连通有排料管,所述排料管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排料管的下端伸入到施肥管内,所述支撑底板的底部上呈矩形排列设置有四根支撑杆,所述四根支撑杆的底部上均设置有滚轮,所述支撑底板的一侧上设置有推动把手,所述安装板的底部上还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起沟杆和平沟杆,所述施肥管、起沟杆以及平沟杆呈平行设置,所述施肥管设置在起沟杆和平沟杆之间,所述平沟杆设置在施肥管和推动把手之间,所述起沟杆的下端和平沟杆的下端均穿过支撑底板延伸至支撑底板的下方,所述起沟杆穿过支撑底板的位置处开设有通孔一,所述平沟杆穿过支撑底板的位置处开设有通孔二,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推动把手上,所述电动液压推杆、旋转电机和电磁阀均与控制器电连接。优选的,所述储料箱的底部设置为圆锥形,这样便于储料箱内的颗粒肥料从设置在储料箱的底部中心处上的排料管中排出。优选的,所述搅拌杆上设置有若干破碎齿,这样便于对储料箱内的肥料进行搅拌,将结团的肥料进行彻底的破碎,从而避免肥料堵塞排料管,影响施肥作业。优选的,所述四根支撑杆中靠近推动把手一侧的两根支撑杆的底部上的滚轮设置为万向滚轮,这样在水稻田中进行施肥作业时,可以便于施肥装置进行移动和调头,从而便于进行施肥作业。优选的,所述起沟杆的下端上连接有横截面呈三角形的起沟块,这样可以将水稻田内的沉浆向两侧推开,从而可以对水稻田进行开沟,因此便于将肥料施加在沟内。优选的,所述平沟杆的下端上连接有横截面呈V字型的平沟块,这样便于将肥料施加在沟内后,能够通过平沟块将两侧的沉浆向沟内填充,并将肥料覆盖在沟内,同时也可以避免泥浆堆积在秧苗附近,影响水稻秧苗的生长。优选的,所述施肥管的底端所在的水平面高于起沟杆的底端所在的水平面,这样便于施肥管内落出的肥料能直接掉落在沟内,同时还可以避免施肥管直接接触沉浆,从而避免施肥管在施肥过程中被堵塞,影响施肥作业。优选的,所述起沟杆的底端与平沟杆的底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这样便于将开沟分出的沉浆再进行聚拢,并填覆至沟内,实现肥料深施,并避免泥浆堆积在秧苗附近,影响水稻秧苗的生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一种水稻种植施肥装置的有益效果:通过在支撑底板上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安装板,同时在安装板的底部上连接有施肥管、起沟杆和平沟杆,同时在支撑底板上设置有储料箱,并在储料箱内设置有搅拌轴与搅拌杆,从而能够通过上下调节施肥管的位置对水稻进行深度施肥,还可以有效避免施肥管施肥过程中被堵塞、开沟使泥浆堆积在秧苗附近的问题,从而有效地使得水稻充分吸收肥料,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同时还能够节省人工,提高施肥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且适于实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水稻种植施肥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水稻种植施肥装置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水稻种植施肥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水稻种植施肥装置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水稻种植施肥装置中起沟杆与起沟块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水稻种植施肥装置中平沟杆与平沟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底板,2-安装板,3-储料箱,4-施肥管,5-控制器,6-固定板,7-电动液压推杆,8-导向杆,9-导向孔,10-支撑块,11-让位孔,12-旋转电机,13-进料斗,14-搅拌轴,15-搅拌杆,16-过孔,17-排料管,18-电磁阀,19-支撑杆,20-滚轮,21-推动把手,22-起沟杆,23-平沟杆,24-通孔一,25-通孔二,26-破碎齿,27-起沟块,28-平沟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稻种植施肥装置,包括支撑底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稻种植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底板(1),设置在支撑底板(1)上方的安装板(2),设置在支撑底板(1)上方的储料箱(3),竖直连接在安装板(2)上的施肥管(4),以及控制器(5),所述安装板(2)的对称两侧均竖直设置有固定在支撑底板(1)上的固定板(6),所述固定板(6)上安装有电动液压推杆(7),所述电动液压推杆(7)的输出端连接在安装板(2)的上表面上,所述支撑底板(1)上竖直设置有多根导向杆(8),所述安装板(2)上开设有与导向杆(8)相配合的导向孔(9),所述储料箱(3)的底部上设置有支撑块(10),所述支撑块(10)的下端穿过开设在安装板(2)上的让位孔(11)固定在支撑底板(1)上,所述储料箱(3)的顶部上设置有旋转电机(12)和进料斗(13),所述旋转电机(12)的输出端上连接有延伸至储料箱(3)内的搅拌轴(14),所述搅拌轴(14)上连接有多根搅拌杆(15),所述施肥管(4)的上端穿过安装板(2)延伸至安装板(2)的上方,其下端穿过开设在支撑底板(1)上的过孔(16)延伸至支撑底板(1)下方,所述储料箱(3)的底部中心处上连通有排料管(17),所述排料管(17)上设置有电磁阀(18),所述排料管(17)的下端伸入到施肥管(4)内,所述支撑底板(1)的底部上呈矩形排列设置有四根支撑杆(19),所述四根支撑杆(19)的底部上均设置有滚轮(20),所述支撑底板(1)的一侧上设置有推动把手(21),所述安装板(2)的底部上还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起沟杆(22)和平沟杆(23),所述施肥管(4)、起沟杆(22)以及平沟杆(23)呈平行设置,所述施肥管(4)设置在起沟杆(22)和平沟杆(23)之间,所述平沟杆(23)设置在施肥管(4)和推动把手(21)之间,所述起沟杆(22)的下端和平沟杆(23)的下端均穿过支撑底板(1)延伸至支撑底板(1)的下方,所述起沟杆(22)穿过支撑底板(1)的位置处开设有通孔一(24),所述平沟杆(23)穿过支撑底板(1)的位置处开设有通孔二(25),所述控制器(5)设置在推动把手(21)上,所述电动液压推杆(7)、旋转电机(12)和电磁阀(18)均与控制器(5)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种植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底板(1),设置在支撑底板(1)上方的安装板(2),设置在支撑底板(1)上方的储料箱(3),竖直连接在安装板(2)上的施肥管(4),以及控制器(5),所述安装板(2)的对称两侧均竖直设置有固定在支撑底板(1)上的固定板(6),所述固定板(6)上安装有电动液压推杆(7),所述电动液压推杆(7)的输出端连接在安装板(2)的上表面上,所述支撑底板(1)上竖直设置有多根导向杆(8),所述安装板(2)上开设有与导向杆(8)相配合的导向孔(9),所述储料箱(3)的底部上设置有支撑块(10),所述支撑块(10)的下端穿过开设在安装板(2)上的让位孔(11)固定在支撑底板(1)上,所述储料箱(3)的顶部上设置有旋转电机(12)和进料斗(13),所述旋转电机(12)的输出端上连接有延伸至储料箱(3)内的搅拌轴(14),所述搅拌轴(14)上连接有多根搅拌杆(15),所述施肥管(4)的上端穿过安装板(2)延伸至安装板(2)的上方,其下端穿过开设在支撑底板(1)上的过孔(16)延伸至支撑底板(1)下方,所述储料箱(3)的底部中心处上连通有排料管(17),所述排料管(17)上设置有电磁阀(18),所述排料管(17)的下端伸入到施肥管(4)内,所述支撑底板(1)的底部上呈矩形排列设置有四根支撑杆(19),所述四根支撑杆(19)的底部上均设置有滚轮(20),所述支撑底板(1)的一侧上设置有推动把手(21),所述安装板(2)的底部上还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起沟杆(22)和平沟杆(23),所述施肥管(4)、起沟杆(22)以及平沟杆(23)呈平行设置,所述施肥管(4)设置在起沟杆(22)和平沟杆(23)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家雄胡合轩
申请(专利权)人:澧县城头山苞耳米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