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土水稻育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11381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土水稻育苗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培育前的相关准备工作,步骤2:基质的选取、配比和消毒,事前的准备工作,步骤3:育苗中苗床的水分控制操作,步骤4:育苗中苗床的温度控制操作,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水稻育苗技术领域。该无土水稻育苗方法,通过步骤2的设置,对基质混合物的选取有效的避免了育苗前取土,筛土,消毒等环节,降低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并且大幅降低了育苗成本,同时避免了因为取土导致的耕地破坏,并且因为不使用耕地土壤,并且对基质材料进行消毒,这种做法使得基质不含细菌,病毒,没有农残,没有土传病,防止病害发生,对发展绿色无公害水稻提供了有利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土水稻育苗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稻育苗
,具体为一种无土水稻育苗方法。
技术介绍
水稻是稻属谷类作物,水稻按稻谷类型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按留种方式分为常规水稻和杂交水稻。还有其它分类,按是否无土栽培分为水田稻与浮水稻;按生存周期分为季节稻与“懒人稻”(越年再生稻);按高矮分为普通水稻与2米左右的巨型稻;按耐盐碱性分为普通淡水稻与“海水稻”(其实它主要使用淡水),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稻谷脱去颖壳后称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层即可得到大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以大米为主食。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和稻秆可以作为牲畜饲料。稻叶在幼年时,跟杂草非常相似,一样具有长扁型的外观,农人多依赖稻叶特殊的叶耳与叶舌来区分。叶耳就是稻叶叶环的两端长出耳状之物,叶舌则是稻叶叶环内长出的薄膜。稻叶的叶脉是平行的,中央有很明显的中脉,呈绿色,在中肋,边缘或尖端有时也会有紫色色素。传统的水稻育苗时需要采集耕地土壤,然后需要对采集土壤进行筛土和消毒,劳动量较大,不方便工作人员快速处理,并且土壤中含有大量细菌和病毒,及其容易干扰育苗结果,影响育苗效率,因此,当下急需一种无土水稻育苗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土水稻育苗方法,解决了传统的水稻育苗时需要采集耕地土壤,然后需要对采集土壤进行筛土和消毒,劳动量较大,不方便工作人员快速处理,并且土壤中含有大量细菌和病毒,及其容易干扰育苗结果,影响育苗效率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无土水稻育苗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培育前的相关准备工作:对参与育苗的相关机械功能进行检测,检测完毕对合格机械进行标注,对相关参与生产的水稻育苗机械采用纯净水进行清洗,然后对器械内外进行全面的消毒,通电备用;步骤2:基质的选取、配比和消毒,事前的准备工作:选取草炭土2-5kg、转炉渣1.5-3.5kg和秸秆粉末1-3kg混合,添加保湿剂0.2-0.5kg和粘合剂0.1-0.3kg将基质原料完全混合,将混合后的基质平铺,厚度为0.8-1.0cm,所有原料通过搅拌混合均匀后,最后对并混合物进行进一步消毒;步骤3:育苗中苗床的水分控制操作:将消毒后的浇水管道均匀铺设在育苗盆旁边,并且浇水管道对基质进行微喷浇水,基质湿润度保持在95-98%;步骤4:育苗中苗床的温度控制操作:出苗前,白天温度保持在30-35摄氏度,夜间最低温度保持在20-25摄氏度,出苗后至1叶期,室温保持在25摄氏度,1-2叶期,室温保持在20摄氏度,温度一旦超标,通风设备随机启动降温;步骤5:育苗中苗床的肥料控制操作:对基质中的幼苗添加苗床用肥,平均每1平方米基质层使用10g肥料,后续施肥时需要在浇水时添加肥料,每周浇一次肥水,每平方米用25g育苗肥;步骤6:育苗中的病虫害防治:在育苗总遇到温度超高导致病虫害,使用灌水及补水技术,对基质整体浇透底水,将基质整体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育苗时遇到病菌侵染,对苗床的酸碱度进行监测,一旦酸碱度超标,及时触发报警系统;步骤7:育苗期间的观察记录:对育苗期间的物料用量进行详细记录,并且及时对相关数据统计整理,以备后续查证。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微喷浇水采用不锈钢喷头。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清洗过后需要采用消毒毛巾擦拭,消毒方法采用紫外线照射法,使用紫外线照射时间不少于30分钟。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选取基质后,必须立即对基质进行消毒,基质平铺时,基质为均匀平铺。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育苗时的温度监测仪器均匀分布在育苗室内。优选的,所述步骤5中,苗床用肥为普通肥料,即为普通氮、磷、钾肥。优选的,所述步骤5中,每周浇水之间的间隔时间相同。优选的,所述步骤5中,每周浇水时,使用喷壶直接喷洒与床面即可。(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土水稻育苗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无土水稻育苗方法,通过步骤2:基质的选取、配比和消毒,事前的准备工作:选取草炭土2-5kg、转炉渣1.5-3.5kg和秸秆粉末1-3kg混合,添加保湿剂0.2-0.5kg和粘合剂0.1-0.3kg将基质原料完全混合,将混合后的基质平铺,厚度为0.8-1.0cm,所有原料通过搅拌混合均匀后,最后对并混合物进行进一步消毒,通过步骤2的设置,对基质混合物的选取有效的避免了育苗前取土,筛土,消毒等环节,降低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并且大幅降低了育苗成本,同时避免了因为取土导致的耕地破坏,并且因为不使用耕地土壤,并且对基质材料进行消毒,这种做法使得基质不含细菌,病毒,没有农残,没有土传病,防止病害发生,对发展绿色无公害水稻提供了有利条件,解决了传统的水稻育苗时需要采集耕地土壤,然后需要对采集土壤进行筛土和消毒,劳动量较大,不方便工作人员快速处理,并且土壤中含有大量细菌和病毒,及其容易干扰育苗结果,影响育苗效率的问题。(2)、该无土水稻育苗方法,通过步骤3:育苗中苗床的水分控制操作:将消毒后的浇水管道均匀铺设在育苗盆旁边,并且浇水管道对基质进行微喷浇水,基质湿润度保持在95-98%;步骤4:育苗中苗床的温度控制操作:出苗前,白天温度保持在30-35摄氏度,夜间最低温度保持在20-25摄氏度,出苗后至1叶期,室温保持在25摄氏度,1-2叶期,室温保持在20摄氏度,温度一旦超标,通风设备随机启动降温;步骤5:育苗中苗床的肥料控制操作:对基质中的幼苗添加苗床用肥,平均每1平方米基质层使用10g肥料,后续施肥时需要在浇水时添加肥料,每周浇一次肥水,每平方米用25g育苗肥,通过步骤3、步骤4和步骤5的联合设置,无土水稻育苗中对水分采用精准化浇水,大大的减少了水稻育苗过程中的水资源浪费,节约了大量水资源,并且通过对出苗前后温度的精细控制,从而确保水稻出苗后能够保证良好的生长状态,间接的保证了水稻成活率,通过对育苗过程中施肥的控制,有效的控制了肥料中水稻幼苗的生长状态,保证了水稻生长趋势。(3)、该无土水稻育苗方法,通过步骤1:培育前的相关准备工作:对参与育苗的相关机械功能进行检测,检测完毕对合格机械进行标注,对相关参与生产的水稻育苗机械采用纯净水进行清洗,然后对器械内外进行全面的消毒,通电备用,步骤6:育苗中的病虫害防治:在育苗总遇到温度超高导致病虫害,使用灌水及补水技术,对基质整体浇透底水,将基质整体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育苗时遇到病菌侵染,对苗床的酸碱度进行监测,一旦酸碱度超标,及时触发报警系统,通过步骤1和步骤6中,通过对育苗前相关机械和设备的消毒,进一步强调了水稻育苗时的无菌化,保证了育苗成功率和水稻收获时的产量,并且通过对育苗过程中的详细监听,并且通过对pH值的相关监测,保证了水稻育苗过程中不因为酸碱度受到虫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表,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土水稻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1:培育前的相关准备工作:对参与育苗的相关机械功能进行检测,检测完毕对合格机械进行标注,对相关参与生产的水稻育苗机械采用纯净水进行清洗,然后对器械内外进行全面的消毒,通电备用;/n步骤2:基质的选取、配比和消毒,事前的准备工作:选取草炭土2-5kg、转炉渣1.5-3.5kg和秸秆粉末1-3kg混合,添加保湿剂0.2-0.5kg和粘合剂0.1-0.3kg将基质原料完全混合,将混合后的基质平铺,厚度为0.8-1.0cm,所有原料通过搅拌混合均匀后,最后对并混合物进行进一步消毒;/n步骤3:育苗中苗床的水分控制操作:将消毒后的浇水管道均匀铺设在育苗盆旁边,并且浇水管道对基质进行微喷浇水,基质湿润度保持在95-98%;/n步骤4:育苗中苗床的温度控制操作:出苗前,白天温度保持在30-35摄氏度,夜间最低温度保持在20-25摄氏度,出苗后至1叶期,室温保持在25摄氏度,1-2叶期,室温保持在20摄氏度,温度一旦超标,通风设备随机启动降温;/n步骤5:育苗中苗床的肥料控制操作:对基质中的幼苗添加苗床用肥,平均每1平方米基质层使用10g肥料,后续施肥时需要在浇水时添加肥料,每周浇一次肥水,每平方米用25g育苗肥;/n步骤6:育苗中的病虫害防治:在育苗总遇到温度超高导致病虫害,使用灌水及补水技术,对基质整体浇透底水,将基质整体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育苗时遇到病菌侵染,对苗床的酸碱度进行监测,一旦酸碱度超标,及时触发报警系统;/n步骤7:育苗期间的观察记录:对育苗期间的物料用量进行详细记录,并且及时对相关数据统计整理,以备后续查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土水稻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培育前的相关准备工作:对参与育苗的相关机械功能进行检测,检测完毕对合格机械进行标注,对相关参与生产的水稻育苗机械采用纯净水进行清洗,然后对器械内外进行全面的消毒,通电备用;
步骤2:基质的选取、配比和消毒,事前的准备工作:选取草炭土2-5kg、转炉渣1.5-3.5kg和秸秆粉末1-3kg混合,添加保湿剂0.2-0.5kg和粘合剂0.1-0.3kg将基质原料完全混合,将混合后的基质平铺,厚度为0.8-1.0cm,所有原料通过搅拌混合均匀后,最后对并混合物进行进一步消毒;
步骤3:育苗中苗床的水分控制操作:将消毒后的浇水管道均匀铺设在育苗盆旁边,并且浇水管道对基质进行微喷浇水,基质湿润度保持在95-98%;
步骤4:育苗中苗床的温度控制操作:出苗前,白天温度保持在30-35摄氏度,夜间最低温度保持在20-25摄氏度,出苗后至1叶期,室温保持在25摄氏度,1-2叶期,室温保持在20摄氏度,温度一旦超标,通风设备随机启动降温;
步骤5:育苗中苗床的肥料控制操作:对基质中的幼苗添加苗床用肥,平均每1平方米基质层使用10g肥料,后续施肥时需要在浇水时添加肥料,每周浇一次肥水,每平方米用25g育苗肥;
步骤6:育苗中的病虫害防治:在育苗总遇到温度超高导致病虫害,使用灌水及补水技术,对基质整体浇透底水,将基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福生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稻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