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密度互连印刷电路板的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1355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1 0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密度互连印刷电路板的冷却装置,属于电路板冷却技术领域。包括:冷却箱体;冷却箱体的顶部固定有转动框架;转动框架的内壁开设有转动台阶,冷却箱体顶部连通有进液管;冷却框架,其顶部嵌于冷却箱体的顶部,冷却框架的顶部外壁固定有转环,转环与转动台阶的上表面贴合可转动;冷却框架的内底壁开设有两个第一凹槽,冷却框架的底壁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位于两个第一凹槽之间;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电机、第一齿轮以及第二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冷却效果好,冷却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密度互连印刷电路板的冷却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路板冷却
,尤其涉及一种高密度互连印刷电路板的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在印刷电路板电镀完成后,需要对印刷电路板进行冷却,通常的冷却方法具有效率低,花费时间长,另外,现有的印刷电路板的冷却装置通过水冷印刷电路板密封性不好,效率不高,容易接触到水分使得印刷电路板损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密度互连印刷电路板的冷却装置,其冷却效果好,冷却效率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密度互连印刷电路板的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体;所述冷却箱体的顶部固定有转动框架;所述转动框架的内壁开设有转动台阶,所述冷却箱体顶部连通有进液管;冷却框架,所述冷却框架位于所述冷却箱体内,其顶部嵌于所述冷却箱体的顶部,所述冷却框架的顶部外壁固定有转环,所述转环与所述转动台阶的上表面贴合可转动;所述冷却框架的内底壁开设有两个用于放置电路板的第一凹槽,所述冷却框架的底壁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凹槽之间;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第一齿轮以及第二齿轮,所述电机位于所述冷却框架的右侧,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均位于所述冷却箱体内,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冷却箱体的顶部,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贯穿所述冷却箱体的顶壁,所述第一齿轮套设于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所述第二齿轮套设于所述冷却框架的外壁,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相互啮合。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箱体呈上宽下窄设置,所述冷却箱体的底部外壁连通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上固定有第一电磁阀。进一步地,还包括有水泵,所述水泵位于所述冷却箱体的左侧,水泵的输入端、输出端分别通过第一导管、第二导管与所述冷却箱体的底部外壁、所述冷却箱体的顶部外壁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管固定有第二电磁阀。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箱体的外壁固定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端贯穿所述冷却箱体的外壁。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箱体的底部固定有弹性垫板。本技术设置有冷却框架,冷却框架内设有用于放置需要冷却的电路板的第一凹槽,通过进液管通入冷却液进冷却箱体内,冷却框架的底部与冷却箱体内冷却液接触热传递,从而使得第一凹槽内的电路板冷却。设置第二凹槽增大第一凹槽与冷却面积,从而大大提高冷却效率。冷却框架通过转环与转动框架活动连接,电机通过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带动冷却框架旋转,使得冷却箱体内冷却液搅拌从而冷却框架底部接触不同位置的冷却液,从而提高冷却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高密度互连印刷电路板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的冷却框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冷却箱体;2、转动框架;3、进液管;4、冷却框架;41、转环;42、第一凹槽;43、第二凹槽;5、驱动组件;51、电机;52、第一齿轮;53、第二齿轮;6、排液管;61、第一电磁阀;7、水泵;71、第一导管;72、第二导管;8、第二电磁阀;9、温度传感器;10、弹性垫板。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密度互连印刷电路板的冷却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冷却箱体1;冷却箱体1的顶部固定有转动框架2;转动框架2的内壁开设有转动台阶,冷却箱体1顶部连通有进液管3;冷却框架4,冷却框架4位于冷却箱体1内,其顶部嵌于冷却箱体1的顶部,冷却框架4的顶部外壁固定有转环41,转环41与转动台阶的上表面贴合可转动;冷却框架4的内底壁开设有两个用于放置电路板的第一凹槽42,冷却框架4的底壁开设有第二凹槽43,第二凹槽43位于两个第一凹槽42之间;驱动组件5,驱动组件5包括电机51、第一齿轮52以及第二齿轮53,电机51位于冷却框架4的右侧,第一齿轮52、第二齿轮53均位于冷却箱体1内,电机51固定于冷却箱体1的顶部,电机51的动力输出端贯穿冷却箱体1的顶壁,第一齿轮52套设于电机51的动力输出端,第二齿轮53套设于冷却框架4的外壁,第一齿轮52与第二齿轮53相互啮合。本技术可将需要冷却的印刷电路板放置第一凹槽42、第二凹槽43内,使用者通过进液管3通入水或冷却液等;印刷电路板通过冷却框架4与冷却箱体1内的冷却液或水进行热传递,使得快速降温,第二凹槽43有效增大与冷却液或水的接触面积,从而高效快速进行热传递,对印刷电路板实现快速降温。冷却框架4由由铜材料制成,导热效果好。为提高降温效果,设置有电机51,电机51的动力输出端通过第一齿轮52与第二齿轮53带动冷却框架4转动,从而带动冷却箱体1内冷却液或水进行搅拌,提高冷却液或水的散热效果以及提高冷却液或水与冷却框架4的接触效果、接触不同位置的冷却液或水,从而大大提高降温效果。设置第一凹槽42、第二凹槽43对印刷电路板有夹持的作用,冷却框架4设置转环41与转框架2内侧的转动台阶滑动配合,实现冷却框架4与冷却箱体1枢接可转动的效果。进一步地,冷却箱体1呈上宽下窄设置,冷却箱体1的底部外壁连通有排液管6,排液管6上固定有第一电磁阀61。设置排液管6用于排出冷却箱体1内的液体,用于更换冷却液等。进一步地,还包括有水泵7,水泵7位于冷却箱体1的左侧,水泵7的输入端、输出端分别通过第一导管71、第二导管72与冷却箱体1的底部外壁、冷却箱体1的顶部外壁连通。设置水泵7可通过第一导管71对冷却箱体1内的液体抽出后通过第二导管72流入冷却箱体1内,从而促进液体流动冷却。进一步地,第一导管71固定有第二电磁阀8。设置第二电磁阀8用于控制第一导管71的通闭状态,第一电磁阀61用于控制排液管6的通闭状态,第一电磁阀61、第二电磁阀8均通电时,阀门打开;断电时,阀门关闭。进一步地,冷却箱体1的外壁固定有温度传感器9,温度传感器9的检测端贯穿冷却箱体1的外壁。温度传感器9用于检测冷却箱体1内液体的温度,可选取DS18B20型号的温度传感器9,该温度传感器9具有体积小,抗干扰能力强,精度高的特点。进一步地,冷却箱体1的底部固定有弹性垫板10。设置弹性垫板10为橡胶材料制成,该材料弹性好,有效缓冲压力。虽然本技术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但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专利技术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改进,即凡是依照本技术所做的同等改进,应为本技术的范围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密度互连印刷电路板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冷却箱体;所述冷却箱体的顶部固定有转动框架;所述转动框架的内壁开设有转动台阶,所述冷却箱体顶部连通有进液管;/n冷却框架,所述冷却框架位于所述冷却箱体内,其顶部嵌于所述冷却箱体的顶部,所述冷却框架的顶部外壁固定有转环,所述转环与所述转动台阶的上表面贴合可转动;所述冷却框架的内底壁开设有两个用于放置电路板的第一凹槽,所述冷却框架的底壁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凹槽之间;/n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第一齿轮以及第二齿轮,所述电机位于所述冷却框架的右侧,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均位于所述冷却箱体内,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冷却箱体的顶部,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贯穿所述冷却箱体的顶壁,所述第一齿轮套设于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所述第二齿轮套设于所述冷却框架的外壁,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相互啮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密度互连印刷电路板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冷却箱体;所述冷却箱体的顶部固定有转动框架;所述转动框架的内壁开设有转动台阶,所述冷却箱体顶部连通有进液管;
冷却框架,所述冷却框架位于所述冷却箱体内,其顶部嵌于所述冷却箱体的顶部,所述冷却框架的顶部外壁固定有转环,所述转环与所述转动台阶的上表面贴合可转动;所述冷却框架的内底壁开设有两个用于放置电路板的第一凹槽,所述冷却框架的底壁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凹槽之间;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第一齿轮以及第二齿轮,所述电机位于所述冷却框架的右侧,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均位于所述冷却箱体内,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冷却箱体的顶部,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贯穿所述冷却箱体的顶壁,所述第一齿轮套设于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所述第二齿轮套设于所述冷却框架的外壁,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相互啮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泉清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荣凯电路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