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130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婴儿床,包含一硬质框架及一软质结构体,软质结构体可借由硬质框架被撑展成一具有底部的围栏,硬质框架包括多数个立柱、多数个上连接柱,以及多数个分别连接于各立柱及与其相邻的二上连接柱所形成的角隅的角隅固定件,软质结构体包括多数个可分别覆套于所述上连接柱的套筒部,及多数个闭合件,各闭合件设置于每二相邻的套筒部间使每二相邻的套筒部互相接合以盖覆各角隅固定件,借此可以确保各角隅固定件不会外露,并能够提升婴儿床使用上的安全性。(*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婴儿床,特别是涉及一种硬质顶角处被软质结构 的床布包覆,可确保各角隅固定件不会外露,并提升婴儿床使用安全性的婴 儿床。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l所示,是一般现有的婴儿床的立体示意图。 一般现有的婴儿床1的框架ll,是由多数个第一柱体111及第二柱体112组立而成,并由 框架11撑展床布12而提供一界定婴儿活动范围的围栏,通常在框架11顶 端的各角隅处会安装一连接件13,以将汇聚形成角隅的第一柱体111及第 二柱体112连同其上附着的床布12 —起互相连接,由于各连接件13是由 硬质材质所制成且暴露于婴儿床1的床布12之外,因此,连接件13以及固 定连接件13的铆钉(图未示),皆为容易造成婴儿受伤的不安全因素。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婴儿床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 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因此如何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婴儿床,实属 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婴儿床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 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 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婴儿床,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婴儿床,使 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 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婴儿床存在的缺陷,而提供 一种新型结构的婴儿床,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硬质顶角处可被软质 结构的床布包覆,而可以提升使用上的安全性,非常适于实用。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婴儿床,包含一硬质框架以及一软质结构 体,该软质结构体可借由该硬质框架被撑展成一具有底部的围栏,该硬质框 架包括多数个立柱、多数个上连接柱,以及多数个分别连接于各该立柱及与 其相邻的二上连接柱所形成的角隅的角隅固定件,其中,该软质结构体,包括多数个可分别覆套于所述上连接柱的套筒部,及多数个闭合件,各该闭合件设置于每二相邻的套筒部间,使每二相邻的套筒部互相接合以盖覆各该 角隅固定件。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可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 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婴儿床,其中所述的套筒部相邻处各别具有一延伸片,各该套筒 部的延伸片延伸方向是由各该上连接柱朝各该角隅固定件的方向延伸,各 该闭合件设置于每二相邻套筒部的延伸片上。前述的嬰儿床,其中所述的各该闭合件为一粘扣带,每二相邻的套筒 部上分别设置有该粘扣带的一勾面带体及该粘扣带的一毛面带体,该勾面 带体可分离地与该毛面带体相粘接。前述的婴儿床,其中所述的各该闭合件为一组设置于每二相邻的套筒 部间的拍 涟。前述的婴儿床,其中所述的各该闭合件为一粘扣带,每二相邻的延伸片 上分别设置有该粘扣带的一勾面带体及该粘扣带的一毛面带体,该勾面带 体可分离地与该毛面带体相粘接。前述的婴儿床,其中所述的各该闭合件为一组设置于每二相邻的延伸片间的拉4连。前述的婴儿床,其中所述的各该闭合件设置于每二相邻延伸片位于各 该角隅固定件外侧面处,使每二相邻的延伸片覆盖于各该角隅固定件外部。前述的婴儿床,其中所述的各该闭合件设置于每二相邻延伸片位于各 该角隅固定件外侧面处,使每二相邻的延伸片覆盖于各该角隅固定件外部。前述的嬰儿床,其中所述的套筒部分别覆套于所述上连接柱整体长度。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 术方案,本技术婴儿床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技术的 每二相邻套筒部的延伸片间的闭合件配置,使得每二相邻套筒部的延伸片 可以稳固地互相接合并共同盖覆住硬质框架的角隅固定件,能够确保角隅 固定件不会外露,借此可以提升婴儿床使用上的安全性。综上所述,本技术的硬质顶角处可被软质结构的床布包覆,而可以 提升使用上的安全性。本技术具有上述突出优点及实用价值,其不论 在产品结构或功能上皆有较大改进,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产生了好 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婴儿床具有增进的突出功效,从而更加适于 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 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 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 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一般现有的婴儿床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婴儿床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婴儿床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说明闭合件的勾面带体及毛面带体分别设置于一延伸片内表面及另 一延伸片外表面。图4是本技术婴儿床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说明闭合件的另一实施态才羊。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 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婴儿床其具体 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 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加深人ii体的^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参考与说明之用,并:用来 对本技术加以限制。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图2是本技术婴儿床一较佳实施例的立 体示意图。图3是局部放大图,说明闭合件的勾面带体及毛面带体分别设 置于一延伸片内表面及另一延伸片外表面。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婴 儿床200,包含一为软质结构体的床布2,以及一组接于床布2上并可将床 布2撑展成一具有底部的围栏的硬质框架3。jLi4A ^ilL^—3+ H收她才JL^ J包i祖妓皿紋^liii 立柱31、四个分别连接于每二个相邻立柱31上端的上连接柱32,以及四 个角隅固定件34,各角隅固定件34连接于各立柱31及与其相邻的二个上 连接柱32所形成于顶端的角隅处,硬质框架3的立柱31及上连接柱32可 相互靠近收合。上述的床布2,与各立柱31相连接,使得床布2固定于各立柱31上并 被各立柱31撑展形成具有一容置空间20的围栏,该容置空间20可供放置 婴儿或放置吊床,床布2靠近上连接柱32处并包括有四个可分别覆套于所 述上连接柱32整体长度的套筒部21,及四个闭合件22,其中该每二个套筒部21,相邻处且面向容置空间20的内侧面是以车缝方式 连接在一起,而每二个套筒部21相邻处的外侧分别具有一延伸片211,各套 筒部21的延伸片211延伸方向是由各上连接柱32朝各角隅固定件34的方 向延伸;该各闭合件22,设置于每二相邻套筒部21的延伸片211上,各闭合件 22为一粘扣带(Velcro),并具有一设置于每二个相邻延伸片211中的一延 伸片211内表面的勾面带体221,及一设置于每二个相邻延伸片211中的另 一延伸片211外表面的毛面带体222,勾面带体221可分离地与毛面带体 222相黏接。将二个相邻套筒部21的延伸片211互相叠4妾后,二个延伸片211即盖 覆住角隅固定件34使角隅固定件34不会外露,且借由勾面带体221与毛 面带体222相粘接,使得二个相邻延伸片211可互相黏合以增加二个延伸 片211间接合的稳固性,确保延伸片211不会被轻易掀开而使角隅固定件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婴儿床,包含一硬质框架及一软质结构体,该软质结构体可借由该硬质框架被撑展成一具有底部的围栏,该硬质框架包括多数个立柱、多数个上连接柱,以及多数个分别连接于各该立柱及与其相邻的二上连接柱所形成的角隅的角隅固定件,其特征在于:    该软质结构体,包括多数个可分别覆套于所述上连接柱的套筒部,及多数个闭合件,各该闭合件设置于每二相邻的套筒部间,使每二相邻的套筒部互相接合以盖覆各该角隅固定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宏波王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宝钜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