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脱落的快接针座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11848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1 00:08
一种防脱落的快接针座连接器,包括:外壳(1)和多个PIN针(2),外壳(1)的中部具有多个连接通道(11),PIN针(2)位于连接通道(11)中;外壳(1)的左右两侧都具有U形臂(3)和卡钩臂(4),U形臂(3)的内支臂(31)与外壳(1)的侧面形成固定,U形臂(3)的外支臂(32)与卡钩臂(4)形成固定,卡钩臂(4)的前端具有卡钩(41),卡钩(41)朝向外壳(1)凸起。上述快接针座连接器可以与插座形成牢固的固定,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松脱的情况,保证PIN针与插座电极形成稳定的电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脱落的快接针座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快捷针座连接器,尤其是涉及一种防脱落的快接针座连接器。
技术介绍
目前,很多电子设备都要通过快接针座连接器来实现设备与设备相互的插设导通连接,以达到通电或信号传输的目的。然而,对于传统的快接针座连接器,其与插座的固定不牢,一方面会出现容易松脱、接触不良的问题,另一方面其PIN针(即导电端子)在固定不稳的情况下会容易发生变形及移位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技术方案是针对上述情况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防脱落的快接针座连接器,所述快接针座连接器包括:外壳和多个PIN针,所述外壳的中部具有多个连接通道,所述PIN针位于所述连接通道中;所述外壳的左右两侧都具有U形臂和卡钩臂,所述U形臂的内支臂与所述外壳的侧面形成固定,所述U形臂的外支臂与所述卡钩臂形成固定,所述卡钩臂的前端具有卡钩,所述卡钩朝向所述外壳凸起。进一步,所述连接通道具有后开口和前开口,所述后开口的宽度和高度分别大于所述前开口的宽度和高度,所述PIN针的整体宽度和整体高度分别大于所述前开口的宽度和高度。进一步,所述内支臂具有内凸台,所述外支臂具有外凸台,所述内凸台和所述外凸台正对。进一步,所述PIN针的后端具有第一铆脚和第二铆脚,所述第二铆脚比所述第一铆脚更靠近所述PIN针的前端。进一步,所述第一铆脚和所述第二铆脚都呈V形,所述第一铆脚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铆脚的高度,并且所述第一铆脚的两个支臂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二铆脚的两个支臂的夹角。进一步,所述第二铆脚的内部具有筋条。进一步,多个连接通道11呈上下两排的方式排列,所述外壳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都具有多个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连接通道连通;所述PIN针的中部具有挂钩,所述挂钩穿过所述定位孔。进一步,所述PIN针的中部还具有卡翅,所述卡翅位于所述定位孔中。进一步,所述PIN针的前端具有两个连接弹片,两个连接弹片相互正对,并且两个连接弹片从前往后逐渐相互靠近。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效果是:具有上述结构的快接针座连接器,可以与插座形成牢固的固定,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松脱的情况,保证PIN针与插座电极形成稳定的电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涉及的快接针座连接器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涉及的外壳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涉及的PIN针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特别指出的是,本技术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本技术提供一种防脱落的快接针座连接器,结合图1和图2所示,快接针座连接器包括:外壳1和多个PIN针2,外壳1的中部具有多个连接通道11,PIN针2位于连接通道11中;在本技术中,外壳1的左右两侧都具有U形臂3和卡钩臂4,U形臂3的内支臂31与外壳1的侧面形成固定,U形臂3的外支臂32与卡钩臂4形成固定,卡钩臂4的前端具有卡钩41,卡钩41朝向外壳1凸起。在快接针座连接器装配时,先将PIN针2插入外壳1的连接通道11中,然后将PIN针2的前端与设备导线连接,最后将外壳1安装至设备的插座中,从而固定快接针座连接器。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按压卡钩臂4使U形臂3发生形成,并将卡钩41与插座的卡槽接合,从而使快接针座连接器与插座形成稳定的连接。具体地,连接通道11具有后开口111和前开口112,后开口111的宽度和高度分别大于前开口112的宽度和高度,PIN针2的整体宽度和整体高度分别大于前开口112的宽度和高度。其中,PIN针2通过后开口111插入连接通道11中,电线穿过前开口112与PIN针形成电连接。此外,在快接针座连接器使用过程中,前开口112的尺寸可以防止PIN针2从外壳1的前端脱落,保证电连接的稳定性。具体地,内支臂31具有内凸台33,外支臂32具有外凸台34,内凸台33和外凸台34正对。在插座插入快接针座连接器或从快接针座连接器拔出时,内凸台33和外凸台34可以避免U形臂3的形变过大而造成断裂的问题,提高快接针座连接器固定的稳定性。具体地,如图3所示,PIN针2的后端具有第一铆脚21和第二铆脚22,第二铆脚22比第一铆脚21更靠近PIN针2的前端。第一铆脚21用于铆合导线的线皮,第二铆脚22用于铆合导线的线芯,使PIN针2与导线形成稳定的电连接。更具体地,第一铆脚21和第二铆脚22都呈V形,第一铆脚21的高度大于第二铆脚22,并且第一铆脚21的两个支臂的夹角大于第二铆脚22的两个支臂的夹角。这样可以导线的线皮尺寸大于线芯尺寸,上述结构可以使第一铆脚21和第二铆脚22分别与线皮和线芯的配合效果更好。更具体地,第二铆脚22的内部具有筋条23。筋条23可以使第二铆脚22与线芯形成更紧密的接触,提高电连接的稳定性。具体地,请结合图1-3所示,多个连接通道11呈上下两排的方式排列,外壳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都具有多个定位孔12,定位孔12与连接通道11连通;PIN针2的中部具有挂钩24,挂钩24穿过定位孔12。通过挂钩24与定位孔12的配合可以防止PIN针2沿前后方向发生松脱的情况,保证PIN针2与插座电极连接的稳定性。更具体地,PIN针2的中部还具有卡翅25,卡翅25位于定位孔12中。卡翅25与定位孔12的配合可以防止PIN针2沿左右方向晃动,进一步保证PIN针2与插座电极连接的稳定性。具体地,PIN针2的前端具有两个连接弹片26,两个连接弹片26相互正对,并且两个连接弹片26从前往后逐渐相互靠近。两个连接弹片26可以使PIN针2与插座的电极连接更加稳固,从而进一步提高电连接的稳定性。可见,具有上述结构的快接针座连接器,可以与插座形成牢固的固定,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松脱的情况,保证PIN针与插座电极形成稳定的电连接。以上所述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较佳实例,并非来限制本技术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脱落的快接针座连接器,所述快接针座连接器包括:外壳(1)和多个PIN针(2),所述外壳(1)的中部具有多个连接通道(11),所述PIN针(2)位于所述连接通道(11)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左右两侧都具有U形臂(3)和卡钩臂(4),所述U形臂(3)的内支臂(31)与所述外壳(1)的侧面形成固定,所述U形臂(3)的外支臂(32)与所述卡钩臂(4)形成固定,所述卡钩臂(4)的前端具有卡钩(41),所述卡钩(41)朝向所述外壳(1)凸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脱落的快接针座连接器,所述快接针座连接器包括:外壳(1)和多个PIN针(2),所述外壳(1)的中部具有多个连接通道(11),所述PIN针(2)位于所述连接通道(11)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左右两侧都具有U形臂(3)和卡钩臂(4),所述U形臂(3)的内支臂(31)与所述外壳(1)的侧面形成固定,所述U形臂(3)的外支臂(32)与所述卡钩臂(4)形成固定,所述卡钩臂(4)的前端具有卡钩(41),所述卡钩(41)朝向所述外壳(1)凸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脱落的快接针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通道(11)具有后开口(111)和前开口(112),所述后开口(111)的宽度和高度分别大于所述前开口(112)的宽度和高度,所述PIN针(2)的整体宽度和整体高度分别大于所述前开口(112)的宽度和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脱落的快接针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臂(31)具有内凸台(33),所述外支臂(32)具有外凸台(34),所述内凸台(33)和所述外凸台(34)正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脱落的快接针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IN针(2)的后端具有第一铆脚(21)和第二铆脚(22),所述第二铆脚(22)比所述第一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立鸿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蓝雁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