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部半包封的袖套式隔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11646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1 0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底部半包封的袖套式隔板,包括隔板本体,所述隔板本体分为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形成仅一侧边开口的套式结构,开口的侧边上设有至少两个包封部位;所述包封部位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袖套式电池隔板开口部位设置包封部位,有效解决了隔板在电池中发生上窜的问题,同时未进行包封的部位可以起到酸循环的作用,保证了铅酸蓄电池中酸液可以得到足够的循环,充电时电解液得以均匀的混合,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高了隔板在电池中的位置稳定性,避免侧边短路现象发生造成电池故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底部半包封的袖套式隔板
本技术涉及蓄电池隔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底部半包封的袖套式隔板。
技术介绍
隔板是蓄电池的重要组成,不属于活性物质。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本身材料为电子绝缘体,而其多孔性使其具有离子导电性。隔板的电阻是隔板的重要性能,它由隔板的厚度、孔率、孔的曲折程度决定,对蓄电池高倍率放电的容量和端电压水平具有重要影响。现有的铅酸蓄电池用PE隔板有袋式、袖套式、片式。袖套式隔板在铅酸蓄电池的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隔板上窜,造成跑位,从而存在极板短路的风险;片状式隔板在使用过程中则容易发生侧边短路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底部半包封的袖套式隔板,解决隔板在蓄电池中发生上窜的问题。技术方案:一种底部半包封的袖套式隔板,包括隔板本体,所述隔板本体分为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形成仅一侧边开口的套式结构,开口的侧边上设有至少两个包封部位;所述包封部位间隔设置。更为优选的,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之间设有全封闭结构的上侧边连接部,左侧边连接部和右侧边连接部,下侧边为开口结构。更为优选的,所述开口的侧边上设有2-4个包封部位。更为优选的,所述包封部位的宽度为5~15mm。更为优选的,所述述包封部位的深度为1~3mm。更为优选的,所述述包封部位的间隔均匀设置。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1)包封部位的设置,解决了隔板在电池中发生上窜的问题;2)提高隔板在电池中的位置稳定性,且避免侧边短路;3)既能确保隔板位置固定不上移,又保证了铅酸蓄电池中酸液可以得到足够的循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底部半包封的袖套式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底部半包封的袖套式隔板,包括隔板本体,所述隔板本体分为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隔板11和第二隔板12;所述第一隔板11和第二隔板12形成仅一侧边开口的套式结构,具体的,所述第一隔板11,第二隔板12之间设有全封闭结构的上侧边连接部,左侧边连接部和右侧边连接部,下侧边为开口结构。开口的侧边上设有两个包封部位2;所述包封部位2均匀间隔设置;所述包封部位2的宽度为5~15mm,深度为1~3mm。本技术在袖套式电池隔板开口部位设置包封部位,有效解决了隔板在电池中发生上窜的问题,同时未进行包封的部位可以起到酸循环的作用,保证了铅酸蓄电池中酸液可以得到足够的循环,充电时电解液得以均匀的混合,此外本技术还提高了隔板在电池中的位置稳定性,避免侧边短路现象发生造成电池故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底部半包封的袖套式隔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隔板本体,所述隔板本体分为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隔板(11)和第二隔板(12);所述第一隔板(11)和第二隔板(12)形成仅一侧边开口的套式结构,开口的侧边上设有至少两个包封部位(2);所述包封部位(2)间隔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部半包封的袖套式隔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隔板本体,所述隔板本体分为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隔板(11)和第二隔板(12);所述第一隔板(11)和第二隔板(12)形成仅一侧边开口的套式结构,开口的侧边上设有至少两个包封部位(2);所述包封部位(2)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部半包封的袖套式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11),第二隔板(12)之间设有全封闭结构的上侧边连接部,左侧边连接部和右侧边连接部,下侧边为开口结构。


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王慧敏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泰舸电池隔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