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外壳、电池及无人飞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1159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1 0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外壳、电池及无人飞行器,电池外壳包括至少两个侧板、至少两个转接件和第一密封件,每个侧板的两端具有搭接部;相邻的两个侧板的相邻的搭接部分别搭接于同一个转接件上,使得至少两个侧板通过转接件首尾相连设置,以合围成一用于容纳电芯的壳体结构;第一密封件密封于转接件和搭接部的连接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外壳、电池及无人飞行器
本技术总体来说涉及电池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外壳、包括该电池外壳的电池以及包括该电池的无人飞行器。
技术介绍
电动设备的电池需具备防水功能,以避免在潮湿、雨天等环境下作业引发的电池进水问题。相关技术的电池大多采用PVC膜包覆电芯的防水方式,但由于PVC膜受到外力时容易刺破,失去防水作用而引发电池短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相关技术进一步提出防水电池外壳,该电池外壳包括多个侧板和密封件,密封件密封于两个相邻侧板之间。但是,由于既要考虑侧板的连接问题,又要考虑外壳的防水问题,导致侧板的结构设计较复杂,进而导致电池外壳装配效率低,且成本较高。在所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技术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相关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的具有防水功能的电池外壳,结构设计简单且便于装配。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出一种包括上述电池外壳的电池。本技术的再一个方面,提出一种包括上述电池的无人飞行器。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外壳,包括至少两个侧板、至少两个转接件和第一密封件,每个所述侧板的两端具有搭接部;相邻的两个所述侧板的相邻的所述搭接部分别搭接于同一个所述转接件上,使得至少两个所述侧板通过所述转接件首尾相连设置,以合围成一用于容纳电芯的壳体结构;第一密封件密封于所述转接件和所述搭接部的连接处。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搭接部由所述侧板的端部弯折形成。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电池外壳还包括多个第一紧固件,多个所述第一紧固件连接于所述搭接部和所述转接件,以夹紧所述第一密封件。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侧板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转接件的数量为两个。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每个所述转接件呈角钢状,并包括第一转接部和第二转接部;每个所述侧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每个所述侧板包括第一搭接部和第二搭接部,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搭接部,所述第二板体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二搭接部;其中一个所述侧板的所述第一搭接部搭接于所述第一转接部,另一个所述侧板的所述第二搭接部搭接于所述第二转接部。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搭接部包括第一搭接段和第一过渡段,所述第一过渡段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一搭接段;所述第二搭接部包括第二搭接段和第二过渡段,所述第二过渡段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板体和所述第二搭接段。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过渡段与所述第一搭接段共同形成第一搭接空间,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转接部容置于所述第一搭接空间;所述第二过渡段与所述第二搭接段共同形成第二搭接空间,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转接部容置于所述第二搭接空间。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搭接段自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端向所述第一板体的外侧延伸,所述第二过渡段自所述第二板体的一端向所述第二板体的外侧延伸;所述第一转接部的内壁与其中一个所述侧板的所述第一板体的内壁齐平;所述第二转接部的内壁与另一个所述侧板的所述第二板体的内壁齐平。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过渡段自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端向所述第一板体的内侧延伸;所述第二过渡段自所述第二板体的一端向所述第二板体的内侧延伸;所述第一转接部的外壁与其中一个所述侧板的所述第一板体的外壁齐平;所述第二转接部的外壁与另一个所述侧板的所述第二板体的外壁齐平。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过渡段与所述第一板体呈钝角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搭接段与所述第一过渡段呈钝角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一搭接部一体成型;和/或,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二搭接部一体成型。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转接部和所述第二转接部的直角结合处的外壁呈圆弧形。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侧板的数量为四个,所述转接件的数量为四个。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每个所述侧板呈L型。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转接件与所述搭接部搭接的部分具有第一胶槽;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密封胶,所述第一密封件填充于所述第一胶槽。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电池外壳还包括:上盖,盖合于所述壳体结构的一端;下盖,盖合于所述壳体结构的另一端;以及第二密封件,密封于所述壳体结构与所述上盖的连接处,以及所述壳体结构与所述下盖的连接处。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上盖与所述壳体结构连接的部分具有第二胶槽,所述下盖与所述壳体结构连接的部分具有第三胶槽;所述第二密封件包括密封胶,所述第二密封件填充于所述第二胶槽和所述第三胶槽。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电池外壳还包括多个第二紧固件,多个所述第二紧固件连接于所述上盖和所述转接件的一端以及所述下盖和所述转接件的另一端,以夹紧所述第二密封件。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每个所述侧板呈L型;所述电池外壳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侧板的转角处,所述连接件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紧固件连接于所述上盖,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紧固件连接于所述下盖。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括电芯和包覆于所述电芯外周的外壳,所述外壳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外壳。根据本技术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无人飞行器,包括:机架,包括中心体以及与所述中心体连接的多个机臂;多个旋翼装置,分别安装在多个所述机臂上;每个所述旋翼装置包括电机以及安装在所述电机上的螺旋桨;以及电池,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电池如上述所述的电池。上述技术中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外壳为非一体成型外壳,包括至少两个侧板、至少两个转接件和第一密封件,至少两个侧板首尾相连设置,相邻的两个侧板之间设有一个转接件,每个侧板的两端包括两个搭接部,通过搭接部搭接于转接件,以及第一密封件密封于转接件和搭接部的方式,合围成一防水的壳体结构。相比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的防水电池外壳,本实施例通过侧板和转接件相搭接的方式,极大地简化了电池外壳的结构。侧板和转接件均可单独加工成型,且可批量生产,装配简单效率高,且节约成本。同时,第一密封件密封于转接件和搭接部的连接处,确保电池外壳具有防水性能,解决了非一体成型外壳的弊端。附图说明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电池外壳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个侧板的示意图。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n至少两个侧板,每个所述侧板的两端具有搭接部;/n至少两个转接件,相邻的两个所述侧板的相邻的所述搭接部分别搭接于同一个所述转接件上,使得至少两个所述侧板通过所述转接件首尾相连设置,以合围成一用于容纳电芯的壳体结构;以及/n第一密封件,密封于所述转接件和所述搭接部的连接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个侧板,每个所述侧板的两端具有搭接部;
至少两个转接件,相邻的两个所述侧板的相邻的所述搭接部分别搭接于同一个所述转接件上,使得至少两个所述侧板通过所述转接件首尾相连设置,以合围成一用于容纳电芯的壳体结构;以及
第一密封件,密封于所述转接件和所述搭接部的连接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部由所述侧板的端部弯折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外壳还包括多个第一紧固件,多个所述第一紧固件连接于所述搭接部和所述转接件,以夹紧所述第一密封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转接件的数量为两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转接件呈角钢状,并包括第一转接部和第二转接部;
每个所述侧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每个所述侧板包括第一搭接部和第二搭接部,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搭接部,所述第二板体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二搭接部;
其中一个所述侧板的所述第一搭接部搭接于所述第一转接部,另一个所述侧板的所述第二搭接部搭接于所述第二转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搭接部包括第一搭接段和第一过渡段,所述第一过渡段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一搭接段;
所述第二搭接部包括第二搭接段和第二过渡段,所述第二过渡段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板体和所述第二搭接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段与所述第一搭接段共同形成第一搭接空间,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转接部容置于所述第一搭接空间;所述第二过渡段与所述第二搭接段共同形成第二搭接空间,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转接部容置于所述第二搭接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搭接段自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端向所述第一板体的外侧延伸,所述第二过渡段自所述第二板体的一端向所述第二板体的外侧延伸;
所述第一转接部的内壁与其中一个所述侧板的所述第一板体的内壁齐平;所述第二转接部的内壁与另一个所述侧板的所述第二板体的内壁齐平。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段自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端向所述第一板体的内侧延伸;所述第二过渡段自所述第二板体的一端向所述第二板体的内侧延伸;
所述第一转接部的外壁与其中一个所述侧板的所述第一板体的外壁齐平;所述第二转接部的外壁与另一个所述侧板的所述第二板体的外壁齐平。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瑞强李日照张彩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