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缆,特别涉及一种电缆护套及漂浮电缆,该电缆护套为柔性的,且包括:头部、与头部相对的尾部、连接头部和尾部的内壁、连接头部和尾部的外壁,内壁用于包覆于电缆本体的外表面,内壁与外壁形成若干个气腔;该电缆护套还包括:连接组件,连接组件用于将头部和尾部进行可拆卸连接。同现有技术相比,可将本实施方式的电缆护套包覆于现有的普通电缆上,即能够使现有的普通电缆可满足海面作业的使用需求,从而极大的降低了采用专业的漂浮电缆所带来的高额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缆护套及漂浮电缆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缆,特别涉及一种电缆护套及漂浮电缆。
技术介绍
电缆,作为一种用于传输电力的线缆,已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并且在一些施工现场,特别是在水下施工的现场,例如海上施工,由于需要用到各类水下机电设备,因此不可避免需要用到一些专门在水下作业时用到的电缆,即漂浮电缆,此种电缆不但需要实现稳定的电力传输,而且还需要具有较强的阻水性能。同时,为了避免出现电缆被水下生物咬断,或者被水中的岩石割断等现象,该电缆一般还具有较大的浮力,使其能够漂浮于海面进行使用,因此此种电缆一般其内部会具有相应的气囊结构,从而造成此种电缆的生成成本和使用成本均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电缆护套及漂浮电缆,该电缆护套可直接安装至普通电缆上,使得普通电缆可直接漂浮于海面上,可用于海上作业使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缆护套,所述电缆护套为柔性的,且包括:头部、与所述头部相对的尾部、连接所述头部和所述尾部的内壁、连接所述头部和所述尾部的外壁,所述内壁用于包覆于电缆本体的外表面,所述内壁与所述外壁形成若干个气腔;所述电缆护套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用于将所述头部和所述尾部进行可拆卸连接。另外,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漂浮电缆,包括:电缆本体、如上所述的电缆护套,所述电缆护套的内壁包覆于所述电缆本体的外表面。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电缆护套包括了头部、尾部、连接头部和尾部的内壁和外壁,通过内壁可将电缆护套包覆于电缆本体的外表面,同时电缆护套还包括:将头部和尾部进行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组件,通过连接组件可将头部和尾部进行连接或分离,同时由于电缆护套的内壁和外壁之间形成了若干个气腔,通过各气腔使得包覆有电缆护套的电缆本体可漂浮于水面上使用,因此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将本实施方式的电缆护套包覆于现有的普通电缆上,即能够使现有的普通电缆可满足海面作业的使用需求,从而极大的降低了采用专业的漂浮电缆所带来的高额成本。各所述气腔绕所述电缆本体的轴线方向环绕设置。另外,各所述气腔之间相互连通或相互隔开。另外:各所述气腔之间相互连通,所述外壁对应任意所述气腔的位置形成气孔,所述电缆护套还包括:封闭所述气孔的堵头。另外,各所述气腔之间相互隔开,所述外壁对应各所述气腔的位置分别形成气孔,所述电缆护套还包括:与所述气孔数量相同的堵头,各所述气孔与各所述堵头唯一对应,各所述堵头用于封闭唯一对应的所述气孔。另外,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拉链带,设置于所述头部;第二拉链带,设置于所述尾部;拉头,将所述第一拉链带和所述第二拉链带相互啮合,或将所述第一拉链带和所述第二拉链带相互分离。另外,所述头部或尾部还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电缆本体的外表面。另外,所述电缆护套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内壁上的第一粘接件、设置于所述外壁上的第二粘接件,所述第一粘接件用于与所述第二粘接件粘接。另外,所述第一粘接件和所述第二粘接件为雌雄胶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缆护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缆护套与电缆本体的装配示意图;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电缆护套的各气腔相互连通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堵头隐藏于电缆护套1的外壁中的结构视图;图7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缆护套的头部和尾部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拉链带和第二拉链带啮合时的状态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拉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中电缆护套与电缆本体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时的装配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中电缆护套在电缆本体上进行收券时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第三实施方式的漂浮电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技术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缆护套,如图1和图7所示,电缆护套1为柔性的,且包括:头部11、与头部11相对的尾部12、连接头部11和尾部12的内壁13、连接头部11和尾部12的外壁14。其中,内壁13用于包覆于电缆本体2的外表面,且内壁13与外壁14之间还形成若干个气腔15。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电缆护套还包括:连接组件16,该连接组件16用于将本实施方式的头部11和尾部12进行可拆卸连接。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由于电缆护套包括了头部11、尾部12、连接头部11和尾部12的内壁13和外壁14,通过内壁13可将电缆护套1包覆于电缆本体2的外表面,同时电缆护套还包括:将头部11和尾部12进行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组件16,通过连接组件16可将头部11和尾部12进行连接或分离,同时由于电缆护套1的内壁13和外壁14之间形成了若干个气腔15,通过各气腔15使得包覆有电缆护套1的电缆本体2可漂浮于水面上使用,因此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将本实施方式的电缆护套1包覆于现有的普通电缆上,即能够使现有的普通电缆可满足海面作业的使用需求,从而极大的降低了采用专业的漂浮电缆所带来的高额成本。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电缆本体2包括柔性绝缘层21和若干线芯22,各线芯22被柔性绝缘层21包覆,其各气腔15绕电缆本体2的轴线方向环绕设置,且各气腔15之间相互连通或相互隔开。当各气腔15之间相互连通时,如图4和图5所示,电缆护套1的外壁14对应任意气腔15的位置形成气孔17,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电缆护套1还包括:封闭气孔17的堵头18,该堵头18可为一独立部件,或者也可与电缆护套1的外壁14一体成型,同时为了实现各气腔15之间的连通,如图5所示,任意相邻的两个气腔之前具形成有气道101,通过各气道101即可实现各气腔15之间的连通。在实际应用时,可通过气孔17向各气腔15内冲入气体,并在各气腔15充满气体后,可通过堵头18封闭气孔17,从而使得电缆护套1可借助各气腔15可具备较大的浮力,满足电缆本体2在海面上的使用需求。然而,当各气腔15之间相互隔开时,如图2和图3所示,电缆护套1的外壁14对应各气腔15的位置分别形成气孔17,而相应堵头18的数量与气孔17的数量相同,且各气孔17还与各堵头18唯一对应,各堵头18用于封闭唯一对应的气孔17。由此不难看出,当各气腔15之间相互隔开时,通过各气孔17可同样实现对各气腔15的充气,并且由于各气腔15之间是相互隔开的,使得各气腔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护套为柔性的,且包括:头部、与所述头部相对的尾部、连接所述头部和所述尾部的内壁、连接所述头部和所述尾部的外壁,所述内壁用于包覆于电缆本体的外表面,所述内壁与所述外壁形成若干个气腔;/n所述电缆护套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用于将所述头部和所述尾部进行可拆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护套为柔性的,且包括:头部、与所述头部相对的尾部、连接所述头部和所述尾部的内壁、连接所述头部和所述尾部的外壁,所述内壁用于包覆于电缆本体的外表面,所述内壁与所述外壁形成若干个气腔;
所述电缆护套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用于将所述头部和所述尾部进行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护套,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气腔绕所述电缆本体的轴线方向环绕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护套,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气腔之间相互连通或相互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护套,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气腔之间相互连通,所述外壁对应任意所述气腔的位置形成气孔,所述电缆护套还包括:封闭所述气孔的堵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护套,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气腔之间相互隔开,所述外壁对应各所述气腔的位置分别形成气孔,所述电缆护套还包括:与所述气孔数量相同的堵头,各所述气孔与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爱民,戚振华,陈妍,王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新时达线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