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扩散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0995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1 0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扩散片。光学扩散片包括:基底;UV胶层,UV胶层铺设在基底的至少一侧的表面上;微透镜层,微透镜层铺设在UV胶层上,基底的折射率n1与UV胶层的折射率n2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0.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扩散片存在不能满足小型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扩散片
本技术涉及光学成像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学扩散片。
技术介绍
光学扩散片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上,可以用于3D模组的匀光,也可在屏下指纹等模组中进行指纹识别的成像。随着电子设备小型化的发展趋势,对光学扩散片厚度和体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扩散片存在不能满足小型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扩散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扩散片存在不能满足小型化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扩散片,包括:基底;UV胶层,UV胶层铺设在基底的至少一侧的表面上;微透镜层,微透镜层铺设在UV胶层上,基底的折射率n1与UV胶层的折射率n2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0.1。进一步地,光学扩散片还包括IR膜,IR膜铺设在UV胶层上且位于微透镜层的下方;或者IR膜铺设在微透镜层的上方。进一步地,光学扩散片还包括AR膜,AR膜铺设在基底与UV胶层相对一侧的表面上。进一步地,基底的厚度大于等于0.1毫米且小于等于1毫米。进一步地,基底的材料是硬质透明玻璃和软质透镜塑料膜中的一种。进一步地,UV胶层的厚度大于等于0.01毫米且小于等于0.2毫米。进一步地,微透镜层包括:基体,透镜单元,透镜单元为多个,多个透镜单元间隔设置,透镜单元凸出于基体的表面。进一步地,透镜单元与基体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小于40微米;和/或透镜单元的曲率半径小于200微米。进一步地,相邻两个透镜单元之间的距离大于1微米且小于1毫米。进一步地,透镜单元的表面是球面、非球面和自由曲面中的至少一种。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光学扩散片包括基底、UV胶层和微透镜层,UV胶层铺设在基底的至少一侧的表面上;微透镜层铺设在UV胶层上,基底的折射率n1与UV胶层的折射率n2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0.1。通过在基底上设置UV胶层,使得基底与UV胶层之间具有折射率的变化,可以改变从光学扩散片射出的光的光程差,以使得光学扩散片射出的光更均匀。通过合理限定基底与UV胶层材料的折射率的差值,就可以确保两层材料的光学特性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便于展开光学设计,实现稳定的光场输出,提升光学成像效果。而微透镜层的设置可以进一步的减少光学扩散片的出射光的光程差,进而使得出射光的光强更加均匀,以获得更加均匀的图像。此外,UV胶层的黏连在基底上,以增加基底的结构强度,这样有助于减少基底的厚度,进而使得光学扩散片更加轻薄,更有利于光学扩散片的小型化。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的光学扩散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以及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二的光学扩散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三的光学扩散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四的光学扩散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五的光学扩散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基底;20、IR膜;30、AR膜;40、透镜单元;50、UV胶层。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扩散片存在不能满足小型化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扩散片。如图1至图5所示,光学扩散片包括基底10、UV胶层50和微透镜层,UV胶层50铺设在基底10的至少一侧的表面上;微透镜层铺设在UV胶层50上,基底10的折射率n1与UV胶层50的折射率n2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0.1。通过在基底10上设置UV胶层50,使得基底10与UV胶层50之间具有折射率的变化,可以改变从光学扩散片射出的光的光程差,以使得光学扩散片射出的光更均匀。通过合理限定基底10与UV胶层50的材料的折射率的差值,就可以确保两层材料的光学特性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便于展开光学设计,实现稳定的光场输出,提升光学成像效果。而微透镜层的设置可以进一步的减少光学扩散片的出射光的光程差,进而使得出射光的光强更加均匀,以获得更加均匀的图像。此外,UV胶层50的黏连在基底10上,以增加基底10的结构强度,这样有助于减少基底10的厚度,进而使得光学扩散片更加轻薄,更有利于光学扩散片的小型化。本申请中的光学扩散片具有厚度薄、体积小的优点,使得手机、平板电脑等小型化设备上应用3D模组匀光。同时还可以应用在屏下指纹模组,使得屏下指纹模组的整体厚度更薄。例如,将100微米厚的光学扩散片应用到指纹模组中,可以将指纹模组的整体厚度控制在0.4毫米的范围内。需要说明的是,UV胶层50是由UV胶受紫外线照射后固化形成的。采用UV胶可以保证对基底10的粘附力,也便于控制UV胶层50的成型。实施例一在本实施例中,基底10的厚度大于等于0.1毫米且小于等于1毫米。这样设置在保证光学扩散片的强度的同时尽可能使得基底10更薄,超薄的基底10有助于减小光学扩散片的整体厚度和体积,有利于光学扩散片安装到小型化的电子设备中。可选地,基底10的材料是硬质透明玻璃。硬质透明玻璃具有一定的强度,以使光学扩散片可以稳定的使用。在本实施例中,UV胶层50的厚度大于等于0.01毫米且小于等于0.2毫米。通过合理地对UV胶层50的合理限制,可以在保证UV胶层50和基底10结合牢固度的同时也能满足不同尺寸的微透镜层的要求。如图1所示,微透镜层包括基体和透镜单元40,透镜单元40为多个,多个透镜单元40间隔设置,透镜单元40凸出于基体的表面。透镜单元40的设置使得光学扩散片射出的光的光程差,以增加光学扩散片的出射光的均匀性。需要说明的是,基体是薄薄的一层且与微透镜层接触的材料是相同的。需要说明的是,透镜单元40可以呈规则排列,但是可以依靠透镜单元40的表面不同的球形、非球面、自由曲面排列打破规则排列,以避免成像出现显著的干涉条纹,周期性排列有助于表面质量的观察、测量。而对于将光学扩散片应用到成像中,规则排列有助于获得不同位置上的透镜单元稳定一致的成像效果。当然,透镜单元40也可以呈不规则排列,不规则排列的方式,再加上透镜单元40的表面的不同形态(不同的球形、非球面、自由曲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扩散片,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底(10);/nUV胶层(50),所述UV胶层(50)铺设在所述基底(10)的至少一侧的表面上;/n微透镜层,所述微透镜层铺设在所述UV胶层(50)上,所述基底(10)的折射率n1与所述UV胶层(50)的折射率n2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0.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扩散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底(10);
UV胶层(50),所述UV胶层(50)铺设在所述基底(10)的至少一侧的表面上;
微透镜层,所述微透镜层铺设在所述UV胶层(50)上,所述基底(10)的折射率n1与所述UV胶层(50)的折射率n2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扩散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扩散片还包括IR膜(20),
所述IR膜(20)铺设在所述UV胶层(50)上且位于所述微透镜层的下方;或者
所述IR膜(20)铺设在所述微透镜层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扩散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扩散片还包括AR膜(30),所述AR膜(30)铺设在所述基底(10)与所述UV胶层(50)相对一侧的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扩散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10)的厚度大于等于0.1毫米且小于等于1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扩散片,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舜宇奥来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