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稳定性好的移动机器人气体检测平台,涉及移动机器人技术领域。该一种稳定性好的移动机器人气体检测平台,包括操作平台和调节机构,所述圆板的外表面底部与衔接片的外表面顶部连接,所述衔接片的外表面底部与内螺纹筒的外表面顶部连接,所述内螺纹筒的内表面与外螺纹柱的外表面连接,所述外螺纹柱的外表面底部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上顶体的外表面左侧中部与侧装板的外表面右侧连接,所述侧装板的外表面右侧与把手的外表面右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外螺纹柱和衔接片等的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方便将上顶体顶起,从而可以调节操作平台的高度,所以该装置可以达到可调节高度且方便使用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稳定性好的移动机器人气体检测平台
本技术涉及移动机器人
,具体为一种稳定性好的移动机器人气体检测平台。
技术介绍
移动机器人是比较实用的一种机器,然而现有的移动机器人往往需要对其进行检测,然而现有的检测平台大多都是固定的高度,而移动机器人的高度却不尽相同,所以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往往比较的麻烦,而且使用的时候也比较的不方便,所以针对此问题,可以设计出一种可调节高度且方便使用的气体检测平台。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稳定性好的移动机器人气体检测平台,达到可调节高度且方便使用的目的。(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具有可调节高度且方便使用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稳定性好的移动机器人气体检测平台,包括操作平台和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活动球、上顶体、配合板、圆板、内螺纹筒、限位圈、限位杆、驱动电机、固定圈、橡胶垫、外螺纹柱和衔接片,所述操作平台的外表面底部与上顶体的外表面顶部连接,所述上顶体的内表面中部与活动球的外表面连接,所述活动球的外表面底部与配合板的外表面顶部连接,所述配合板的内表面与圆板的外表面连接,所述圆板的外表面底部与衔接片的外表面顶部连接,所述衔接片的外表面底部与内螺纹筒的外表面顶部连接,所述内螺纹筒的内表面与外螺纹柱的外表面连接,所述外螺纹柱的外表面底部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外表面底部与下顶体的内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所述上顶体的外表面左侧中部与侧装板的外表面右侧连接,所述侧装板的外表面右侧与把手的外表面右侧连接。优选的,所述下顶体的外表面底部右侧与顶板的外表面顶部连接,且顶板的外表面底部与支撑腿的外表面顶部连接。优选的,所述内螺纹筒的外表面底部与限位圈的内表面连接,且限位圈的外表面右侧中部与限位杆的外表面左侧连接。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的外表面中部与固定圈的内表面连接,且驱动电机的外表面顶部与橡胶垫的外表面底部连接。优选的,所述下顶体的外表面顶部左侧与缓冲垫的外表面底部连接,且缓冲垫的数量为两个。优选的,所述限位杆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限位杆的规格相同。(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稳定性好的移动机器人气体检测平台,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配合板、圆板、内螺纹筒、驱动电机、固定圈、橡胶垫、外螺纹柱和衔接片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方便将上顶体顶起,从而可以调节操作平台的高度,从而方便使用者的使用,而且还可以调节上顶体和操作平台的方向,从而可以根据移动机器人所在的方位进行检测,所以由此可知,该装置可以达到可调节高度且方便使用的目的。2、本技术通过活动球、上顶体、限位圈、限位杆、侧装板、把手和缓冲垫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好的方便让上顶体进行方向的转换,而且在进行高度的升降的时候也可以被限位,避免因为发生偏移高度调节有偏差,所以由此可知,该装置更实用且更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的主视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1操作平台、2侧装板、3把手、4缓冲垫、5下顶体、6支撑腿、7顶板、9调节机构、901活动球、902上顶体、903配合板、904圆板、905内螺纹筒、906限位圈、907限位杆、908驱动电机、909固定圈、910橡胶垫、911外螺纹柱、912衔接片。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3,一种稳定性好的移动机器人气体检测平台,包括操作平台1和调节机构9,调节机构9包括活动球901、上顶体902、配合板903、圆板904、内螺纹筒905、限位圈906、限位杆907、驱动电机908、固定圈909、橡胶垫910、外螺纹柱911和衔接片912,操作平台1的外表面底部与上顶体902的外表面顶部固定连接,上顶体902的内表面中部与活动球901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活动球901的外表面底部与配合板903的外表面顶部焊接,配合板903的内表面与圆板904的外表面套接,圆板904的外表面底部与衔接片912的外表面顶部焊接,衔接片912的外表面底部与内螺纹筒905的外表面顶部焊接,内螺纹筒905的内表面与外螺纹柱911的外表面螺纹连接,外螺纹柱911的外表面底部与驱动电机908的输出轴插接,驱动电机908的外表面底部与下顶体5的内表面中部固定连接,上顶体902的外表面左侧中部与侧装板2的外表面右侧焊接,侧装板2的外表面右侧与把手3的外表面右侧焊接,下顶体5的外表面底部右侧与顶板7的外表面顶部焊接,且顶板7的外表面底部与支撑腿6的外表面顶部焊接,内螺纹筒905的外表面底部与限位圈906的内表面套接,且限位圈906的外表面右侧中部与限位杆907的外表面左侧焊接,驱动电机908的外表面中部与固定圈909的内表面套接,且驱动电机908的外表面顶部与橡胶垫910的外表面底部粘接,下顶体5的外表面顶部左侧与缓冲垫4的外表面底部粘接,且缓冲垫4的数量为两个,限位杆907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限位杆907的规格相同,该稳定性好的移动机器人气体检测平台,通过配合板903、圆板904、内螺纹筒905、驱动电机908、固定圈909、橡胶垫910、外螺纹柱911和衔接片912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方便将上顶体902顶起,从而可以调节操作平台1的高度,从而方便使用者的使用,而且还可以调节上顶体902和操作平台1的方向,从而可以根据移动机器人所在的方位进行检测,所以由此可知,该装置可以达到可调节高度且方便使用的目的,通过活动球901、上顶体902、限位圈906、限位杆907、侧装板2、把手3和缓冲垫4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好的方便让上顶体902进行方向的转换,而且在进行高度的升降的时候也可以被限位,避免因为发生偏移高度调节有偏差,所以由此可知,该装置更实用且更方便。在使用时,需要调节高度的时候则启动驱动电机908,所以可以外螺纹柱911转动,从而可以让内螺纹筒905转动,从而可以让圆板904顶着配合板903让上顶体902进行升降,而转动时则手握把手3向一个方向用力转动即可。综上所述,该稳定性好的移动机器人气体检测平台,通过配合板903、圆板904、内螺纹筒905、驱动电机908、固定圈909、橡胶垫910、外螺纹柱911和衔接片912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方便将上顶体902顶起,从而可以调节操作平台1的高度,从而方便使用者的使用,而且还可以调节上顶体902和操作平台1的方向,从而可以根据移动机器人所在的方位进行检测,所以由此可知,该装置可以达到可调节高度且方便使用的目的,通过活动球901、上顶体902、限位圈906、限位杆907、侧装板2、把手3和缓冲垫4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好的方便让上顶体902进行方向的转换,而且在进行高度的升降的时候也可以被限位,避免因为发生偏移高度调节有偏差,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稳定性好的移动机器人气体检测平台,包括操作平台(1)和调节机构(9),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9)包括活动球(901)、上顶体(902)、配合板(903)、圆板(904)、内螺纹筒(905)、限位圈(906)、限位杆(907)、驱动电机(908)、固定圈(909)、橡胶垫(910)、外螺纹柱(911)和衔接片(912),所述操作平台(1)的外表面底部与上顶体(902)的外表面顶部连接,所述上顶体(902)的内表面中部与活动球(901)的外表面连接,所述活动球(901)的外表面底部与配合板(903)的外表面顶部连接,所述配合板(903)的内表面与圆板(904)的外表面连接,所述圆板(904)的外表面底部与衔接片(912)的外表面顶部连接,所述衔接片(912)的外表面底部与内螺纹筒(905)的外表面顶部连接,所述内螺纹筒(905)的内表面与外螺纹柱(911)的外表面连接,所述外螺纹柱(911)的外表面底部与驱动电机(908)的输出轴连接,所述驱动电机(908)的外表面底部与下顶体(5)的内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所述上顶体(902)的外表面左侧中部与侧装板(2)的外表面右侧连接,所述侧装板(2)的外表面右侧与把手(3)的外表面右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定性好的移动机器人气体检测平台,包括操作平台(1)和调节机构(9),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9)包括活动球(901)、上顶体(902)、配合板(903)、圆板(904)、内螺纹筒(905)、限位圈(906)、限位杆(907)、驱动电机(908)、固定圈(909)、橡胶垫(910)、外螺纹柱(911)和衔接片(912),所述操作平台(1)的外表面底部与上顶体(902)的外表面顶部连接,所述上顶体(902)的内表面中部与活动球(901)的外表面连接,所述活动球(901)的外表面底部与配合板(903)的外表面顶部连接,所述配合板(903)的内表面与圆板(904)的外表面连接,所述圆板(904)的外表面底部与衔接片(912)的外表面顶部连接,所述衔接片(912)的外表面底部与内螺纹筒(905)的外表面顶部连接,所述内螺纹筒(905)的内表面与外螺纹柱(911)的外表面连接,所述外螺纹柱(911)的外表面底部与驱动电机(908)的输出轴连接,所述驱动电机(908)的外表面底部与下顶体(5)的内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所述上顶体(902)的外表面左侧中部与侧装板(2)的外表面右侧连接,所述侧装板(2)的外表面右侧与把手(3)的外表面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振,张虎,敖举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知天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