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重力传感器运输过程中过载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0883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1 0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重力传感器运输过程中过载的装置,使用第一长圆柱头螺钉在称重传感器的一侧自称重上固定板穿过第一缓冲垫片并拧入称重传感器内,第二长圆柱头螺钉自称重下固定板挡板穿过称重下固定板并拧入称重传感器内与第一长圆柱头螺钉对接,第一长平圆头螺钉在称重传感器的另一侧自称重下固定板挡板穿过称重下固定板和第二缓冲垫片并拧入称重传感器内,第三长圆柱头螺钉自称重上层板穿过称重上固定板并拧入称重传感器内与第一长平圆头螺钉对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将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上下颠簸的加速度力平衡至螺钉上,从而减少对称重传感器的冲击损伤,结构简单,能有效防止重力传感器运输过程中损伤和失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重力传感器运输过程中过载的装置
本技术属于无人货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重力传感器运输过程中过载的装置。
技术介绍
无人称重货柜的一个基本要求,是要能快速准确识别出商品。目前商品采用称重传感器识别很为普遍的一种识别方式,称重识别是通过称重传感器检测物品摆放或移出前后重量发生的变化,从而确定是具体哪一件商品。此种称重识别所用的称重传感器安装方式在运输过程中极易损坏传感器本身,在使用前还需拆卸货柜称重层板,更换新的传感器及重新调试更换传感器的初始设置,此种方案不仅浪费时间及精力,还增加成本。也有一种运输方式,即在运输过程中,首先把调试好的称重秤板拆卸下来,按顺序摆放好,在运输到目的地后,在重新安装至无人货柜上,此种方案在运输过程中易造成秤板丢失或混乱,且最后的安装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安装,对成本还是有很大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重力传感器运输过程中过载而失效的装置,从而降低对传感器的损伤及成本。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防止重力传感器运输过程中过载的装置,包括第一称重上固定板、第一称重上层板、缓冲垫片、第一称重传感器、称重下固定板挡板、称重下固定板、长平圆头螺钉和长圆柱头螺钉,所述第一称重上层板固定于第一称重上固定板上表面,所述称重下固定板位于第一称重上固定板下方,所述称重下固定板挡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称重下固定板下部,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位于第一称重上固定板与称重下固定板之间,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的上表面一侧与第一称重上固定板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一缓冲垫片、下表面另一侧与称重下固定板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缓冲垫片,至少一个第一长圆柱头螺钉在第一称重传感器的一侧自第一称重上固定板穿过第一缓冲垫片并拧入第一称重传感器内,至少一个第二长圆柱头螺钉自称重下固定板挡板穿过称重下固定板并拧入第一称重传感器内与第一长圆柱头螺钉对接,至少一个第一长平圆头螺钉在第一称重传感器的另一侧自称重下固定板挡板穿过称重下固定板和第二缓冲垫片并拧入第一称重传感器内,至少一个第三长圆柱头螺钉自第一称重上层板穿过第一称重上固定板并拧入第一称重传感器内与第一长平圆头螺钉对接。优选地,还包括第二称重上固定板、第二称重上层板、第二称重传感器,所述第二称重上层板固定于第二称重上固定板上表面,所述称重下固定板位于第二称重上固定板下方,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位于第二称重上固定板与称重下固定板之间,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的下表面一侧与称重下固定板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三缓冲垫片、上表面另一侧与第二称重上固定板之间设置有一个第四缓冲垫片,至少一个第四长圆柱头螺钉在第二称重传感器的另一侧自第二称重上固定板穿过第四缓冲垫片并拧入第二称重传感器内,至少一个第五长圆柱头螺钉自称重下固定板挡板穿过称重下固定板并拧入第二称重传感器内与第四长圆柱头螺钉对接,至少一个第二长平圆头螺钉在第二称重传感器的一侧自称重下固定板挡板穿过称重下固定板和第三缓冲垫片并拧入第二称重传感器内,至少一个第六长圆柱头螺钉自第二称重上层板穿过第二称重上固定板并拧入第二称重传感器内与第二长平圆头螺钉对接。优选地,还包括第一称重下固定板支架和第二称重下固定板支架,所述第一称重下固定板支架和所述第二称重下固定板支架均固定于称重下固定板与称重下固定板挡板之间,所述第一称重下固定板支架和所述第二称重下固定板支架分别设置在称重下固定板的两侧。优选地,所述第一长圆柱头螺钉、第二长圆柱头螺钉、第三长圆柱头螺钉、第四长圆柱头螺钉、第五长圆柱头螺钉、第六长圆柱头螺钉、第一长平圆头螺钉、第二长平圆头螺钉的数量均为两个。优选地,所述第一称重上层板和第二称重上层板内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间隔板。一种防止重力传感器运输过程中过载的装置,包括第一称重上固定板、第一称重上层板、缓冲垫片、支撑垫片、第一称重传感器、称重下固定板挡板、称重下固定板、长平圆头螺钉、短平圆头螺钉、长圆柱头螺钉和短圆柱头螺钉,所述第一称重上层板固定于第一称重上固定板上表面,所述称重下固定板位于第一称重上固定板下方,所述称重下固定板挡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称重下固定板下部,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位于第一称重上固定板与称重下固定板之间,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的上表面一侧与第一称重上固定板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一缓冲垫片、上表面另一侧与第一称重上固定板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一支撑垫片,下表面一侧与称重下固定板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支撑垫片、下表面另一侧与称重下固定板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缓冲垫片,至少一个第一长圆柱头螺钉在第一称重传感器的一侧自第一称重上固定板穿过第一缓冲垫片并拧入第一称重传感器内,至少一个第一短平圆头螺钉自称重下固定板挡板穿过称重下固定板并拧入第一称重传感器内与第一长圆柱头螺钉对接,至少一个第一长平圆头螺钉在第一称重传感器的另一侧自称重下固定板挡板穿过称重下固定板和第二缓冲垫片并拧入第一称重传感器内,至少一个第一短圆柱头螺钉自第一称重上层板穿过第一称重上固定板并拧入第一称重传感器内与第一长平圆头螺钉对接,其中,所述第一短平圆头螺钉的长度短于第一长圆柱头螺钉,第一短圆柱头螺钉的长度短于第一长平圆头螺钉。优选地,还包括第二称重上固定板、第二称重上层板、第二称重传感器,所述第二称重上层板固定于第二称重上固定板上表面,所述称重下固定板位于第二称重上固定板下方,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位于第二称重上固定板与称重下固定板之间,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的下表面一侧与称重下固定板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三缓冲垫片、下表面另一侧与称重下固定板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三支撑垫片,上表面另一侧与第二称重上固定板之间设置有一个第四缓冲垫片,至少一个第四长圆柱头螺钉在第二称重传感器的另一侧自第二称重上固定板穿过第四缓冲垫片并拧入第二称重传感器内,至少一个第二短平圆头螺钉自称重下固定板挡板穿过称重下固定板并拧入第二称重传感器内与第四长圆柱头螺钉对接,至少一个第二长平圆头螺钉在第二称重传感器的一侧自称重下固定板挡板穿过称重下固定板和第三缓冲垫片并拧入第二称重传感器内,至少一个第二短圆柱头螺钉自第二称重上层板穿过第二称重上固定板并拧入第二称重传感器内与第二长平圆头螺钉对接,其中,第二短圆柱头螺钉的长度短于第二长平圆头螺钉,第二短平圆头螺钉的长度短于第四长圆柱头螺钉。优选地,还包括第一称重下固定板支架和第二称重下固定板支架,所述第一称重下固定板支架和所述第二称重下固定板支架均固定于称重下固定板与称重下固定板挡板之间,所述第一称重下固定板支架和所述第二称重下固定板支架分别设置在称重下固定板的两侧。优选地,所述第一长圆柱头螺钉、第四长圆柱头螺钉、第一短圆柱头螺钉、第二短圆柱头螺钉、第一短平圆头螺钉、第二短平圆头螺钉、第一长平圆头螺钉、第二长平圆头螺钉的数量均为两个。优选地,所述第一称重上层板和第二称重上层板内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间隔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在包装运输之前采用圆柱头螺钉和平圆头螺钉把左右两侧的称重传感器和称重下固定板以及称重上固定板固定到一起,等完全固定好之后可以放心的包装运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重力传感器运输过程中过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称重上固定板(1)、第一称重上层板(2)、缓冲垫片、第一称重传感器(4-1)、称重下固定板挡板(9)、称重下固定板(10)、长平圆头螺钉和长圆柱头螺钉,所述第一称重上层板(2)固定于第一称重上固定板(1)上表面,所述称重下固定板(10)位于第一称重上固定板(1)下方,所述称重下固定板挡板(9)固定连接于所述称重下固定板(10)下部,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4-1)位于第一称重上固定板(1)与称重下固定板(10)之间,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4-1)的上表面一侧与第一称重上固定板(1)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一缓冲垫片(3-1)、下表面另一侧与称重下固定板(10)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缓冲垫片(3-2),至少一个第一长圆柱头螺钉(14-1)在第一称重传感器(4-1)的一侧自第一称重上固定板(1)穿过第一缓冲垫片(3-1)并拧入第一称重传感器(4-1)内,至少一个第二长圆柱头螺钉(14-2)自称重下固定板挡板(9)穿过称重下固定板(10)并拧入第一称重传感器(4-1)内与第一长圆柱头螺钉(14-1)对接,至少一个第一长平圆头螺钉(13-1)在第一称重传感器(4-1)的另一侧自称重下固定板挡板(9)穿过称重下固定板(10)和第二缓冲垫片(3-2)并拧入第一称重传感器(4-1)内,至少一个第三长圆柱头螺钉(14-3)自第一称重上层板(2)穿过第一称重上固定板(1)并拧入第一称重传感器(4-1)内与第一长平圆头螺钉(13-1)对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重力传感器运输过程中过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称重上固定板(1)、第一称重上层板(2)、缓冲垫片、第一称重传感器(4-1)、称重下固定板挡板(9)、称重下固定板(10)、长平圆头螺钉和长圆柱头螺钉,所述第一称重上层板(2)固定于第一称重上固定板(1)上表面,所述称重下固定板(10)位于第一称重上固定板(1)下方,所述称重下固定板挡板(9)固定连接于所述称重下固定板(10)下部,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4-1)位于第一称重上固定板(1)与称重下固定板(10)之间,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4-1)的上表面一侧与第一称重上固定板(1)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一缓冲垫片(3-1)、下表面另一侧与称重下固定板(10)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缓冲垫片(3-2),至少一个第一长圆柱头螺钉(14-1)在第一称重传感器(4-1)的一侧自第一称重上固定板(1)穿过第一缓冲垫片(3-1)并拧入第一称重传感器(4-1)内,至少一个第二长圆柱头螺钉(14-2)自称重下固定板挡板(9)穿过称重下固定板(10)并拧入第一称重传感器(4-1)内与第一长圆柱头螺钉(14-1)对接,至少一个第一长平圆头螺钉(13-1)在第一称重传感器(4-1)的另一侧自称重下固定板挡板(9)穿过称重下固定板(10)和第二缓冲垫片(3-2)并拧入第一称重传感器(4-1)内,至少一个第三长圆柱头螺钉(14-3)自第一称重上层板(2)穿过第一称重上固定板(1)并拧入第一称重传感器(4-1)内与第一长平圆头螺钉(13-1)对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重力传感器运输过程中过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称重上固定板(12)、第二称重上层板(5)、第二称重传感器(4-2),所述第二称重上层板(5)固定于第二称重上固定板(12)上表面,所述称重下固定板(10)位于第二称重上固定板(12)下方,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4-2)位于第二称重上固定板(12)与称重下固定板(10)之间,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4-2)的下表面一侧与称重下固定板(10)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三缓冲垫片(3-3)、上表面另一侧与第二称重上固定板(12)之间设置有一个第四缓冲垫片(3-4),至少一个第四长圆柱头螺钉(14-4)在第二称重传感器(4-2)的另一侧自第二称重上固定板(12)穿过第四缓冲垫片(3-4)并拧入第二称重传感器(4-2)内,至少一个第五长圆柱头螺钉(14-5)自称重下固定板挡板(9)穿过称重下固定板(10)并拧入第二称重传感器(4-2)内与第四长圆柱头螺钉(14-4)对接,至少一个第二长平圆头螺钉(13-2)在第二称重传感器(4-2)的一侧自称重下固定板挡板(9)穿过称重下固定板(10)和第三缓冲垫片(3-3)并拧入第二称重传感器(4-2)内,至少一个第六长圆柱头螺钉(14-6)自第二称重上层板(5)穿过第二称重上固定板(12)并拧入第二称重传感器(4-2)内与第二长平圆头螺钉(13-2)对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重力传感器运输过程中过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称重下固定板支架(7)和第二称重下固定板支架(8),所述第一称重下固定板支架(7)和所述第二称重下固定板支架(8)均固定于称重下固定板(10)与称重下固定板挡板(9)之间,所述第一称重下固定板支架(7)和所述第二称重下固定板支架(8)分别设置在称重下固定板(10)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防止重力传感器运输过程中过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长圆柱头螺钉(14-1)、第二长圆柱头螺钉(14-2)、第三长圆柱头螺钉(14-3)、第四长圆柱头螺钉(14-4)、第五长圆柱头螺钉(14-5)、第六长圆柱头螺钉(14-6)、第一长平圆头螺钉(13-1)、第二长平圆头螺钉(13-2)的数量均为两个。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防止重力传感器运输过程中过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称重上层板(2)和第二称重上层板(5)内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间隔板(6)。


6.一种防止重力传感器运输过程中过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称重上固定板(1)、第一称重上层板(2)、缓冲垫片、支撑垫片、第一称重传感器(4-1)、称重下固定板挡板(9)、称重下固定板(10)、长平圆头螺钉、短平圆头螺钉、长圆柱头螺钉和短圆柱头螺钉,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顺林冀怀远刘澍戴婷李涛
申请(专利权)人:苏宁云计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