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程飞达专利>正文

学步车的上下调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088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学步车的上下调整装置,该调整装置组设于上盘架之下的齿排处,其特征在于:调整装置包括固定座、弹性元件及活动座,固定座固设于支撑杆的横杆段处,活动座套置于固定座之外,活动座具有卡掣弹性,其上设有卡齿,该卡齿对应卡掣于齿排的侧齿段处作定位;    该齿排与调整装置的侧齿段与卡齿,相对应设置于齿排与调整装置两侧;调整装置的固定座设有凸板,活动座设有容槽,该容槽对应固定座凸板开具有开槽孔,凸板通过开槽孔伸掣入容槽内,在凸板与容槽间组设两相对应的弹性元件;另于该齿排的侧齿段向前延伸有一无齿段。(*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学步车的上下调整装置,尤其是指一种于收合时,可令学步车上、下盘架间作最接近的并置收合,以大幅缩小其占用体积,而于使用时则能更具稳固支撑强度,避免因不经易碰触产生不良影响,以在整体使用施行上更具实用功效。
技术介绍
如图12、图13所示的学步车4,由上、下盘架41、42配合交叉组设的支撑杆43组成;上方前端的支撑杆43则与上下调整装置44组设而连结于上盘架41之下,使之控制该上下调整装置44即可调整支撑杆43的交叉角度,进而达成调整上盘架41的高度位置,以适应不同身高的幼儿乘坐。请再参阅图13、图14所示,该上下调整装置44利用拨板441与支撑杆43的横杆段431套接,且具有弹簧442使其卡齿443恰可卡掣于齿排444中达到定位的效果;当以手拨动该拨板441使卡齿443可以脱离与齿排444的卡掣而呈分离状态,此时即可调整横杆段431的前后位移的位置。然,上述学步车4虽可利用该横杆段431的位移调整,以达到改变上盘架41的高度位置,但其卡齿443对应齿排444皆仅具有单排设计,加上其也仅具单一组弹簧442,使得其支撑力量较为薄弱,在不经意的碰触下就会造成上盘架41的非自愿性下落,将很容易造成幼儿的惊吓与意外;再者,上盘架41之下的齿排444于长度内均具有凸齿设计,虽可在操作调整时达到明确定位效果,但当横杆段441位于齿排444最前端时,只能使上盘架41降到一定高度,而无法使上、下盘架41、42作完全的上下并贴以达到最小化的体积以利收藏的目的,故此上下调整装置44的结构尚不是很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学步车的上下调整装置,是将上盘架之下固设的齿排往前延伸一段无齿段,该无齿段的长度可供调整装置往前再位移而能使横杆段可以再往前移动相当距离,使该上盘架可与下盘架作最接近的并置收合成最小体积,且该齿排及调整装置具有相对应的双排侧齿段及卡齿,搭配也做双组设计的弹性元件,使其更具有稳固支撑强度,以防止不经意的误触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成为一种更具实用性的上下调整装置结构。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学步车的上下调整装置,该调整装置组设于上盘架之下的齿排处,具有固定座、弹性元件及活动座,固定座固设于支撑杆的横杆段处,活动座套置于固定座之外,利用弹性元件使活动座具有卡掣弹性,其卡齿恰可对应卡掣于齿排的侧齿段处作定位;该齿排与调整装置的侧齿段与卡齿,其是呈相对应设置于齿排与调整装置两侧,且于调整装置固定座以凸板经活动座开槽孔伸掣入容槽内,以在凸板与容槽间组设两相对应的弹性元件,另于该齿排的侧齿段向前延伸有一无齿段;由此,使该调整装置利于按压操作及使上盘架可以贴近下盘架作最小体积的收合。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学步车上盘架之下固设的齿排往前延伸一段无齿段,该无齿段的长度可供调整装置往前再位移而能使横杆段可以再往前移动相当距离,使该上盘架可往下而与下盘架作最接近的并置收合成最小体积;(2)本技术学步车的齿排与调整装置利用相对应的两组侧齿段及卡齿,搭配也做双组设计的弹性元件,使得其更具有稳固支撑强度,而更避免不经易碰触所产生的不良影响。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整体外观侧视图。图2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本技术的后视组合图。图4本技术的仰视组合图。图5本技术的侧视剖视组合图。图6本技术的侧视组合图。图7本技术的侧视使用状态示意图。图8本技术的侧视动作示意图。图9本技术的侧视剖视动作示意图。图10本技术的收合仰视图。图11本技术的整体外观收合侧视图。图12习用学步车立体示意图。图13习用学步车的结构图(一)。图14习用学步车的结构图(二)。1 学步车11 上盘架12 支撑杆121 横杆段13 下盘架2齿排21 侧齿段22 无齿段23 装配孔3调整装置31 固定座311 凸板312 凸钮 313 凸缘314 孔槽 315 螺设元件 316 套件 32 弹性元件33 活动座 331 块体332 块体 333 螺固元件334 容置空间 335 穿孔336 拨板 337 卡齿338 容槽 339 开槽孔4学步车 41 上盘架42 下盘架 43 支撑杆431 横杆段 44 上下调整装置441 拨板 442 弹簧443 卡齿 444 齿排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学步车1在上盘架11之下设有齿排2及调整装置3,利用调整装置3套置于支撑杆12的横杆段121处,且支撑杆12下再枢设连接有下盘架13。该齿排2,其具有两相对应的侧齿段21,且于该侧齿段21再往前延伸有无齿段22,并于齿排2设有装配孔23供组设于上盘架11之下。该调整装置3,请再一并参阅图2至图7所示,其具有固定座31可供与横杆段121固设,于该固定座31前端具有凸板311,且该凸板311上凸设有凸钮312,以恰可供于该凸钮312上套置弹性元件32,该固定座31顶端则向两侧延伸有凸缘313,以恰能使该凸缘313置于齿排2之上,且配合上盘架11的限制得以在齿排2上作前后移动,并于固定座31下缘处开具有孔槽314,该孔槽314并能供螺设元件315经一套件316螺设入横杆段121,以能限制该横杆段121的位置。该调整装置3另设有活动座33,该活动座33是由两相对应块体331、332相互利用螺固元件333螺结合,且于活动座33凹设有可供固定座31置入的容置空间334,并于容置空间334两侧对应横杆段121成有穿孔335,于活动座33一块体331向外凸伸有拨板336,另一块体332则对应齿排2侧齿段21形成有两相对应的卡齿337,以恰可利用卡齿337卡掣入侧齿段21的齿中,又于块体332凹设形成有容槽338,该容槽338对应固定座31凸板311开具有开槽孔339,以恰能供凸板311由开槽孔339伸掣入容槽338内,并使弹性元件32置入容槽338中套置在凸板311凸钮312上。本技术于使用时,请参阅图8至图11所示,当手指扳动拨板336时,可以使卡齿337与齿排2的侧齿段21分离,此时即可调整整个调整装置3在齿排2的位置,同时达到调整该上盘架11的高度的目的,之后放开对拨板336的扳动,即可利用弹性元件32对活动座33的弹性顶持,使卡齿337顺利与侧齿段21恢复原有的强制弹性卡掣结合,以达到定位的目的。当整个上盘架11欲往下与下盘架13作最贴近的收合时,将手指按住拨板336,使卡齿337脱离与侧齿段21的卡掣顺利调整位置直到进入无齿段22时,即可放开拨板336,且可继续调整其位置,使上盘架11继续往下降直到与下盘架13作最近的贴合并置处,以达成最小收合体积的目的。由以上所述,该元件的组成与使用实施说明可知,本技术与习用相比较,确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学步车上盘架之下固设的齿排往前延伸一段无齿段,该无齿段的长度可供调整装置往前再位移而能使横杆段可以再往前移动相当距离,使该上盘架可往下而与下盘架作最接近的并置收合成最小体积。2.本技术学步车的齿排与调整装置利用相对应的两组侧齿段及卡齿,搭配也做双组设计的弹性元件,使得其更具有稳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飞达
申请(专利权)人:程飞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