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靳虎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锅炉制粉系统的风粉调节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10753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1 0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锅炉制粉系统的风粉调节系统。所述用于锅炉制粉系统的风粉调节系统,包括底壳,所述底壳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喷口管,所述底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壳,所述顶壳内壁的两侧贯穿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锅炉制粉系统的风粉调节系统具有零阻力:此装置用于连续改变磨煤机出口的差压来平衡各管道的流动阻力,可以在热态的条件下使得各燃烧器出口煤粉流速保持均衡,具备长期可靠运行、调整性能线性度好、不卡涩、不积粉、不额外增加管道阻力、高耐磨性,且可灵活配备电动执行器等特点,从而彻底解决风粉流速调整现存的问题和困难,当不需要调整时,调整挡板收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锅炉制粉系统的风粉调节系统
本技术涉及调节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锅炉制粉系统的风粉调节系统。
技术介绍
锅炉燃烧的控制包括主蒸汽压力和最佳燃烧工况的控制,通常根据主蒸汽压力的变化来调节给粉机的给粉量,由于锅炉的燃烧工况与风煤比有关,当给煤量变化时,要相应改变送风机的送风量,使锅炉燃烧时炉膛内过剩空气系数又保持在最佳值,且排烟热损失最小,送风机的风量与给粉机给煤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根据经验测出不同的给煤量和送风量,将两者的关系存入锅炉控制计算机中;另外还可以根据某种优化算法和优化目标自动寻找最佳风煤比和最适合的燃烧区,使不完全燃烧损失和排烟损失最小。长期以来,火电机组一次风粉的在线调整在电厂应用十分有限,导致风粉的调整十分粗放,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锅炉燃烧优化及调整的效果,均衡各燃烧器的出力、合理配置燃烧器喷口的煤粉速度、浓度及流量对锅炉安全、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而这一点却往往因为没有精确可靠的监测和调整手段而难以实现,各一次风送粉管路流动阻力的差异是造成各燃烧器出口风粉偏差的主要原因,流动阻力取决于各管路本身的固有特性以及风粉混合物煤粉浓度等因素,目前电厂多采用空气动力场试验的冷态空气调平方式,这种调平方式未能实时反映一次风管煤粉的流动特性;一次风粉调平工作大多停留在静态调整上,通过煤粉管上的可调缩孔进行离线调节,传统可调缩孔易积粉,有可能造成自燃甚至爆炸,存在着机组热态下易卡涩,不易调整,即便能调整,调节的线性也不好等诸多问题,锅炉风粉的不均衡分布现象明显影响到锅炉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锅炉制粉系统的风粉调节系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锅炉制粉系统的风粉调节系统,解决了可以在线调整一次风煤粉流速,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各煤粉管道之间的煤粉分配不均问题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用于锅炉制粉系统的风粉调节系统,包括底壳,所述底壳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喷口管,所述底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壳,所述顶壳内壁的两侧贯穿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挡板。优选的,所述转动轴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手轮。优选的,所述顶壳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放置箱,所述顶壳的左侧且位于电机放置箱的后侧固定连接有齿轮箱,所述电机放置箱与齿轮箱相对的一侧之间贯穿有连联轴放置箱。优选的,所述电机放置箱的内壁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左端依次贯穿电机放置箱、联轴放置箱和齿轮箱且延伸至齿轮箱的内部,所述连接轴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优选的,所述齿轮箱右侧的后方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背面固定连接有限速器,所述齿轮箱的右侧且位于第一齿轮的前侧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齿轮箱的右侧且位于所述第二齿轮的前侧转动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二锥形齿轮啮合,所述齿轮箱的右侧且位于第一齿轮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减速板,所述减速板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开关。优选的,所述限速器包括限速外壳,所述限速外壳的左侧与第一齿轮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限速外壳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速杆,所述限速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速板。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用于锅炉制粉系统的风粉调节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锅炉制粉系统的风粉调节系统,零阻力:此装置用于连续改变磨煤机出口的差压来平衡各管道的流动阻力,可以在热态的条件下使得各燃烧器出口煤粉流速保持均衡,具备长期可靠运行、调整性能线性度好、不卡涩、不积粉、不额外增加管道阻力、高耐磨性,且可灵活配备电动执行器等特点,从而彻底解决风粉流速调整现存的问题和困难,当不需要调整时,调整挡板收回,此时调整装置内部通流面积等于煤粉管的通流面积,调整装置内部为中空状态,无任何阻力,从而避免了额外增加一次风管路的阻力,根据流体动力学特性,通过大量不同工况下的数值模拟计算,调节挡板可以设计为机翼型,这种结构的设计,在相同的实际调节开度下,比普通的挡板减少阻力百分之十以上,因此可以降低整个制粉系统的阻力,节约一次风机电耗;调节特性好:运用CFD技术进行多种工况下的模拟计算,风粉调整装置壳体及挡板结构得以优化,调整装置调节线性度好,在冷态及热态工况下均能调节灵活不卡涩;使用寿命长:其内部与风粉气流接触部位全部具有超级耐磨陶瓷的全方位无死角保护,针对风粉调整装置内部及挡板结构特点,分别设计了不同结构型式和不同施工工艺的耐磨陶瓷片,在风粉调整装置内壁上主要采用高温胶粘贴加点焊施工工艺,对于挡板主要采用高温胶加燕尾槽施工工艺,确保根据不同的磨损部位和社保结构特点,设计定制不同结构的耐磨陶瓷片及施工工艺,相邻套瓷片之间不但互压互插,而且每块陶瓷片都形成梯形角度,使使得陶瓷片之间紧密连接,无缝隙,当一圈的最后一块陶瓷片紧密嵌入后,陶瓷片之间形成三百六十度的机械自锁力,我们选用合适的材料与结构技术,不仅超级耐磨,可以长时间耐受振动和冲击而不脱落,保证产品使用五年内陶瓷轻微磨损不产生脱落,产品整体使用寿命十年以上;安全性高:为保证制粉系统的安全性,避免在机组正常运行中煤粉管道被意外关断,风粉调整装置设计为在全关时仍然保持有百分之四十的通流能力,即挡板在任何工况下都不会完全关闭,且这一最小通流能力可以根据机组情况和用户要求定制,当本管道的风粉流速不需要调整时,挡板全开,紧贴调整装置壳体内壁,此时挡板与气流流动方向平行,无任何阻力,风粉调整装置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其内部不会产生积粉现象,耐磨陶瓷片也不会因管道振动及冷热温度交变而引起脱落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用于锅炉制粉系统的风粉调节系统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喷口管正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顶壳的俯视图;图4为图1所示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第二种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顶壳的侧视图;图7为图6所示限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底壳,2、喷口管,3、顶壳,4、转动轴,5、挡板,6、手轮,7、电机放置箱,8、齿轮箱,9、联轴放置箱,10、电机,11、连接轴,12、第一锥形齿轮,13、第一齿轮,14、限速器,15、第二锥形齿轮,16、减速板,17、控制开关,18、第二齿轮,141、限速外壳,142、弹簧,143、限速杆,144、限速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第一实施例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用于锅炉制粉系统的风粉调节系统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喷口管正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顶壳的俯视图;图4为图1所示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第二种挡板的结构示意图。在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用于锅炉制粉系统的风粉调节系统用于锅炉制粉系统的风粉调节系统,包括底壳1,所述底壳1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喷口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锅炉制粉系统的风粉调节系统,包括底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喷口管(2),所述底壳(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壳(3),所述顶壳(3)内壁的两侧贯穿有转动轴(4),所述转动轴(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挡板(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锅炉制粉系统的风粉调节系统,包括底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喷口管(2),所述底壳(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壳(3),所述顶壳(3)内壁的两侧贯穿有转动轴(4),所述转动轴(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挡板(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锅炉制粉系统的风粉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手轮(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锅炉制粉系统的风粉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壳(3)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放置箱(7),所述顶壳(3)的左侧且位于电机放置箱(7)的后侧固定连接有齿轮箱(8),所述电机放置箱(7)与齿轮箱(8)相对的一侧之间贯穿有联轴放置箱(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锅炉制粉系统的风粉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放置箱(7)的内壁设置有电机(10),所述电机(10)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连接轴(11),所述连接轴(11)的左端依次贯穿电机放置箱(7)、联轴放置箱(9)和齿轮箱(8)且延伸至齿轮箱(8)的内部,所述连接轴(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虎王林岚徐力海张伟赵大鹏
申请(专利权)人:靳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