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电设备安装用工程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0532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电设备安装用工程梯,涉及机电设备用具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工程梯具体积较大,移动运输较为麻烦,不便于施工人员进行随身携带的问题。所述工程梯具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梯身,且支撑梯身有两个,所述支撑梯身的上方设置有延展梯身,所述支撑梯身的两侧均设置有侧提手,所述支撑梯身的底部设置有耐磨橡胶垫,所述支撑梯身和延展梯身的内侧设置有梯板限位架,且梯板限位架有多个,所述支撑梯身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梯板,且第一梯板有三个,所述第一梯板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阻尼组转轴,所述支撑梯身内侧的外表面设置有伸缩收纳槽,所述伸缩收纳槽一端的两侧均设置有弹簧锁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电设备安装用工程梯
本技术涉及机电设备用具
,具体为一种机电设备安装用工程梯。
技术介绍
机电设备一般指机械、电器及电气自动化设备,在建筑中多指除土工、木工、钢筋、泥水之外的机械、管道设备的统称。它不同于五金,多指能实现一定功能的成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机电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多,从交通工具到各种家用电器、计算机、打印机等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机电产品。先进的机电设备不仅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改善生产环境,完成人力无法完成的工作,而且作为国家工业基础之一,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国防实力的提高有着直接的、重要的影响,还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而梯子是机电设备安装中应用很广的一种设备,是安装工随身携带的设备。但是,现有的工程梯具体积较大,移动运输较为麻烦,不便于施工人员进行随身携带;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机电设备安装用工程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电设备安装用工程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工程梯具体积较大,移动运输较为麻烦,不便于施工人员进行随身携带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电设备安装用工程梯,包括工程梯具,所述工程梯具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梯身,且支撑梯身有两个,所述支撑梯身的上方设置有延展梯身,所述支撑梯身的两侧均设置有侧提手,所述支撑梯身的底部设置有耐磨橡胶垫,所述支撑梯身和延展梯身的内侧设置有梯板限位架,且梯板限位架有多个,所述支撑梯身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梯板,且第一梯板有三个,所述第一梯板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阻尼组转轴,所述支撑梯身内侧的外表面设置有伸缩收纳槽,所述伸缩收纳槽一端的两侧均设置有弹簧锁杆,所述延展梯身的内侧设置有第二梯板,且第二梯板有三个,所述第二梯板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阻尼组转轴,所述延展梯身内侧的外表面设置有升降滑槽,且升降滑槽有两个,所述第一梯板和第二梯板的外表面均设置有防滑纹路,所述延展梯身的上方设置有外拉扶杆,所述外拉扶杆的外表面设置有海绵套圈。优选的,所述支撑梯身与侧提手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支撑梯身与耐磨橡胶垫通过卡槽连接,所述支撑梯身设置为中空结构。优选的,所述支撑梯身和延展梯身与梯板限位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一梯板与梯板限位架通过第一阻尼组转轴连接,所述第二梯板与梯板限位架通过第二阻尼组转轴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梯身与延展梯身伸缩连接,所述弹簧锁杆与支撑梯身通过卡槽连接,所述延展梯身与外拉扶杆固定连接,所述外拉扶杆与海绵套圈组合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梯身与第一梯板宽度相同,所述延展梯身与第二梯板宽度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外拉扶杆将延展梯身从支撑梯身的内部抽出,拉出到最大位置后,通过弹簧锁杆对两者之间进行固定,随后将工程梯具靠在工作区域,通过梯内部的阻尼组转轴进行转动,使梯板与地面保持平行状态后,便可以进行施工使用,内部的阻尼组转轴需要一定的力度才可以进行转动,这样可以避免梯板松动的情况出现,同时两侧的梯板限位架则可以对梯板进行一定角度的限位,在使用结束后,使梯板重新与梯身之间保持平行,因为第一梯板和第二梯板内部阻尼组转轴位置的不同,当梯板与梯身平行时,支撑梯身内侧的第一梯板要高于延展梯身内侧的第二梯板,这时便可以将延展梯身推入到支撑梯身中完成收纳工作,这时的工程梯具只有其原本体积的二分之一,极大的较少了占用空间,而且支撑梯身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以重量也有所减少,有利于工作人员随身携带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收纳效果图;图3为本技术的支撑梯身侧视图。图中:1、工程梯具;2、支撑梯身;3、延展梯身;4、侧提手;5、耐磨橡胶垫;6、梯板限位架;7、第一梯板;8、第二梯板;9、外拉扶杆;10、海绵套圈;11、第一阻尼组转轴;12、第二阻尼组转轴;13、弹簧锁杆;14、升降滑槽;15、伸缩收纳槽;16、防滑纹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机电设备安装用工程梯,包括工程梯具1,工程梯具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梯身2,主要作用是起到支撑整个梯具以及人体的重量,同时可以用来收纳,上方的延展梯身3,且支撑梯身2有两个,支撑梯身2的上方设置有延展梯身3,通过延展梯身3来增加梯具的整体高度,支撑梯身2的两侧均设置有侧提手4,在收纳后便于使用者进行手提使用,支撑梯身2的底部设置有耐磨橡胶垫5,起到防滑保护的作用,支撑梯身2和延展梯身3的内侧设置有梯板限位架6,对梯板进行一定角度的限位,且梯板限位架6有多个,支撑梯身2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梯板7,且第一梯板7有三个,第一梯板7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阻尼组转轴11,支撑梯身2内侧的外表面设置有伸缩收纳槽15,伸缩收纳槽15一端的两侧均设置有弹簧锁杆13,对展开后的延展梯身3进行限位固定,防止其下滑,延展梯身3的内侧设置有第二梯板8,且第二梯板8有三个,第二梯板8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阻尼组转轴12,延展梯身3内侧的外表面设置有升降滑槽14,且升降滑槽14有两个,第一梯板7和第二梯板8的外表面均设置有防滑纹路16,延展梯身3的上方设置有外拉扶杆9,在工作过程中可以提供给支撑点给使用者,外拉扶杆9的外表面设置有海绵套圈10,增强扶杆手握的舒适度,同样可以增大摩擦力。进一步,支撑梯身2与侧提手4通过螺栓连接,便于进行安装固定,支撑梯身2与耐磨橡胶垫5通过卡槽连接,支撑梯身2设置为中空结构,在保障稳定性的前提下,实现梯身之间的收缩。进一步,支撑梯身2和延展梯身3与梯板限位架6通过螺栓连接,第一梯板7与梯板限位架6通过第一阻尼组转轴11连接,第一阻尼组转轴11位于第一梯板7内部的一端,第二梯板8与梯板限位架6通过第二阻尼组转轴12连接,第二阻尼组转轴12位于第二梯板8内部的中心,这样可以第二梯板8进入到伸缩收纳槽15中。进一步,支撑梯身2与延展梯身3伸缩连接,减小梯身体积,便于进行随身携带,弹簧锁杆13与支撑梯身2通过卡槽连接,延展梯身3与外拉扶杆9固定连接,外拉扶杆9与海绵套圈10组合连接。进一步,支撑梯身2与第一梯板7宽度相同,延展梯身3与第二梯板8宽度相同。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外拉扶杆9将延展梯身3从支撑梯身2的内部抽出,拉出到最大位置后,按下支撑梯身2内侧的弹簧锁杆13对两者之间进行固定,防止延展梯身3下滑,随后将两个梯身内侧的梯板,通过其内部的阻尼组转轴进行转动,使梯板与地面保持平行状态,这时将工程梯具1靠在工作区域,便可以进行施工使用,梯板内部的阻尼组转轴需要一定的力度才可以进行转动,这样可以避免梯板自行转动的情况出现,同时两侧的梯板限位架6则可以对梯板进行一定角度的限位,当使用结束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电设备安装用工程梯,包括工程梯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梯具(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梯身(2),且支撑梯身(2)有两个,所述支撑梯身(2)的上方设置有延展梯身(3),所述支撑梯身(2)的两侧均设置有侧提手(4),所述支撑梯身(2)的底部设置有耐磨橡胶垫(5),所述支撑梯身(2)和延展梯身(3)的内侧设置有梯板限位架(6),且梯板限位架(6)有多个,所述支撑梯身(2)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梯板(7),且第一梯板(7)有三个,所述第一梯板(7)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阻尼组转轴(11),所述支撑梯身(2)内侧的外表面设置有伸缩收纳槽(15),所述伸缩收纳槽(15)一端的两侧均设置有弹簧锁杆(13),所述延展梯身(3)的内侧设置有第二梯板(8),且第二梯板(8)有三个,所述第二梯板(8)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阻尼组转轴(12),所述延展梯身(3)内侧的外表面设置有升降滑槽(14),且升降滑槽(14)有两个,所述第一梯板(7)和第二梯板(8)的外表面均设置有防滑纹路(16),所述延展梯身(3)的上方设置有外拉扶杆(9),所述外拉扶杆(9)的外表面设置有海绵套圈(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电设备安装用工程梯,包括工程梯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梯具(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梯身(2),且支撑梯身(2)有两个,所述支撑梯身(2)的上方设置有延展梯身(3),所述支撑梯身(2)的两侧均设置有侧提手(4),所述支撑梯身(2)的底部设置有耐磨橡胶垫(5),所述支撑梯身(2)和延展梯身(3)的内侧设置有梯板限位架(6),且梯板限位架(6)有多个,所述支撑梯身(2)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梯板(7),且第一梯板(7)有三个,所述第一梯板(7)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阻尼组转轴(11),所述支撑梯身(2)内侧的外表面设置有伸缩收纳槽(15),所述伸缩收纳槽(15)一端的两侧均设置有弹簧锁杆(13),所述延展梯身(3)的内侧设置有第二梯板(8),且第二梯板(8)有三个,所述第二梯板(8)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阻尼组转轴(12),所述延展梯身(3)内侧的外表面设置有升降滑槽(14),且升降滑槽(14)有两个,所述第一梯板(7)和第二梯板(8)的外表面均设置有防滑纹路(16),所述延展梯身(3)的上方设置有外拉扶杆(9),所述外拉扶杆(9)的外表面设置有海绵套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飞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西才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