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杆上及塔上作业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0468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杆上及塔上作业平台,属于电力建设与维修领域;提供了一种单人操作,携带和组合方便的杆上或塔上作业设备;技术方案为:一种杆上作业平台,包括:拉绳、绝缘平台和连接附件;所述拉绳为两根绝缘绳,所述拉绳一端与绝缘平台铰接;所述绝缘平台为方形板状结构,所述连接附件为环形结构,连接附件的环形外侧与与绝缘平台一端连接,所述连接附件用于箍装于砼电杆上;或者所述连接附件为长度可调螺栓,所述连接附件一端与绝缘平台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附件另一端与电塔的角铁通孔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电力建设和维修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杆上及塔上作业平台
本技术一种杆上及塔上作业平台,属于电力建设与维修领域,特别涉及砼电杆和杆塔上作业的平台,以及圆形铁管塔上作业使用的便捷式操作平台。
技术介绍
目前杆上作业大多是采用脚扣或踏板登至杆上,到达作业地点后,利用安全带护住作业人员,以脚扣为支撑点,安全带为辅助着力点,同时放平身体至作业点工作,或者搭设作业架。这样就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支撑点少,长时间工作下劳动强度较大,身体消耗很多,很容易造成腿脚发软而滑脱。(2)由于是脚着力,所以在杆上很难移动。(3)人体斜位作业远没有直立作业效率高。(4)搭设作业架不仅费时费力、作业成本高,而且有的作业环境根本不具备搭设条件。(5)因为杆上作业困难,往往需要两人一起工作,由于处在同一作业面,配合困难,甚至一些圆形铁塔上不能使用脚扣,人员无法达到工作面。(6)常用的绝缘兜臂车作业法,由于位置特殊或邻近附近的高压线,给杆上作业带来许多不便,另外线路大多处于山区,兜臂车无法抵达作业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以单人起吊、单人安装、单人操作、无需辅助设备、安装和拆卸简单方便,可适用于不同粗细杆体和铁塔的杆上作业平台,可以方便的改变操作角度和作业点、可扩展操作范围,且携带和组合方便的杆上或塔上作业设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杆上作业平台,包括:拉绳、绝缘平台和连接附件;所述拉绳为两根绝缘绳,所述拉绳一端与绝缘平台铰接;所述绝缘平台整体为方形板状结构,所述绝缘平台包括方形框架和固定于框架内的网格板,所述连接附件为环形结构,连接附件的环形外侧与与绝缘平台一端连接,所述连接附件用于箍装于砼电杆上。一种塔上作业平台,包括:拉绳、绝缘平台和连接附件;所述拉绳为两根绝缘绳,所述拉绳一端与绝缘平台铰接;所述绝缘平台整体为方形板状结构,所述绝缘平台包括方形框架和固定于框架内的网格板,所述连接附件为长度可调螺栓,所述连接附件一端与绝缘平台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附件另一端与电塔的角铁通孔连接。所述长度可调螺栓为花篮螺栓,且所述花篮螺栓上覆盖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平台与连接附件连接一端的下方固定有卡板,所述卡板用于压紧在砼电杆和杆塔上,防止绝缘平台上下翻转。所述卡板上设置有弧形卡槽或者通孔,所述弧形卡槽与砼电杆贴合,防止绝缘平台左右翻转;所述通孔用于和电塔的角铁上通孔通过螺栓固定,防止绝缘平台左右翻转。所述绝缘平台两侧设置有通孔,所述两根绝缘绳分别与绝缘平台两侧一一对应连接。所述两根绝缘绳的一端均设置有U型拉环,所述U型拉环与绝缘平台两侧铰接,所述两根绝缘绳的另一端均设置有挂钩,所述挂钩用于挂接砼电杆的固定物或者电塔的角铁。所述绝缘平台与连接附件连接一端的端面上固定有垫铁,所述垫铁为M形结构。所述两根绝缘绳为无弹性绳或安全带。所述绝缘平台为方形轻质玻璃钢纤维复合材料。所述绝缘平台上方固定有安全扶手或栏杆。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杆上作业人员可以站在作业平台上作业,可以减轻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由双人工作改变为单人作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扩大了工作范围,不仅增加了杆上作业的安全性,而且改善了作业条件,可以大大缩短停电时间,减少电能损失。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部分结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部分结构俯视图。图中:1为拉绳,2为绝缘平台,3为连接附件,4为垫铁,5为安全扶手,6为U型拉环,7为挂钩。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杆上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拉绳1、绝缘平台2和连接附件3;所述拉绳1为两根绝缘绳,所述拉绳1一端与绝缘平台2铰接;所述绝缘平台2整体为方形板状结构,所述绝缘平台包括方形框架和固定于框架内的网格板,所述连接附件3为环形结构,连接附件3的环形外侧与与绝缘平台2一端连接,所述连接附件3用于箍装于砼电杆上,所述连接附件3与砼电杆相对固定。所述绝缘平台2与连接附件3连接一端的下方固定有卡板,所述卡板用于压紧在砼电杆和杆塔上,防止绝缘平台2上下翻转。所述卡板上设置有弧形卡槽或者通孔,所述弧形卡槽与砼电杆贴合,防止绝缘平台2左右翻转;所述绝缘平台2两侧设置有通孔,所述两根绝缘绳分别与绝缘平台2两侧一一对应连接。所述两根绝缘绳的一端均设置有U型拉环6,所述U型拉环6与绝缘平台2两侧铰接,所述两根绝缘绳的另一端均设置有挂钩7,所述挂钩7用于挂接砼电杆的固定物或者电塔的角铁。所述绝缘平台2与连接附件3连接一端的端面上固定有垫铁4,所述垫铁4为M形结构。所述两根绝缘绳为无弹性绳或安全带。所述绝缘平台2为方形轻质玻璃钢纤维复合材料。所述绝缘平台2上方固定有安全扶手5。本实施例具体使用方式如下。所述连接附件3为链条或者带绳,所述连接附件3的环形结构箍紧在砼电杆上,所述拉绳1通过挂钩7固定在砼电杆的横担或者固定物(比如抱箍等)上,所述垫铁4卡紧在砼电杆上,防止绝缘平台2转动,同时所述卡板卡紧在砼电杆上形成稳定结构,确保人员可站在绝缘平台2上作业。实施例2如图3和图4所示,一种塔上作业平台,包括:拉绳1、绝缘平台2和连接附件3;所述拉绳1为两根绝缘绳,所述拉绳1一端与绝缘平台2铰接;所述绝缘平台2为整体为方形板状结构,所述绝缘平台包括方形框架和固定于框架内的网格板,所述连接附件3为长度可调螺栓,所述连接附件3一端与绝缘平台2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附件3另一端与电塔的角铁通孔连接。所述长度可调螺栓为花篮螺栓,且所述花篮螺栓上覆盖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平台2与连接附件3连接一端的下方固定有卡板,所述卡板用于压紧在砼电杆和杆塔上,防止绝缘平台2上下翻转。所述通孔用于和电塔的角铁上通孔通过螺栓固定,防止绝缘平台2左右翻转;所述绝缘平台2两侧设置有通孔,所述两根绝缘绳分别与绝缘平台2两侧一一对应连接。所述两根绝缘绳的一端均设置有U型拉环6,所述U型拉环6与绝缘平台2两侧铰接,所述两根绝缘绳的另一端均设置有挂钩7,所述挂钩7用于挂接砼电杆的固定物或者电塔的角铁。所述绝缘平台2与连接附件3连接一端的端面上固定有垫铁4,所述垫铁4为M形结构。所述两根绝缘绳为无弹性绳或安全带。所述绝缘平台2为方形轻质玻璃钢纤维复合材料。所述绝缘平台2上方固定有安全扶手5。本实施例具体使用方式如下。所述连接附件3为链条或者带绳,所述连接附件3的通过花篮螺栓挂在电塔的角铁上,所述拉绳1通过挂钩7固定在电塔的其他角铁上,使绝缘平台2与拉绳1形成三角形结构,所述垫铁4卡紧在电塔上,防止绝缘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杆上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拉绳(1)、绝缘平台(2)和连接附件(3);所述拉绳(1)为两根绝缘绳,所述拉绳(1)一端与绝缘平台(2)铰接;所述绝缘平台(2)为方形板状结构,所述连接附件(3)为环形结构,连接附件(3)的环形外侧与绝缘平台(2)一端连接,所述连接附件(3)用于箍装于砼电杆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杆上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拉绳(1)、绝缘平台(2)和连接附件(3);所述拉绳(1)为两根绝缘绳,所述拉绳(1)一端与绝缘平台(2)铰接;所述绝缘平台(2)为方形板状结构,所述连接附件(3)为环形结构,连接附件(3)的环形外侧与绝缘平台(2)一端连接,所述连接附件(3)用于箍装于砼电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杆上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平台(2)两侧设置有通孔,所述两根绝缘绳分别与绝缘平台(2)两侧一一对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杆上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绝缘绳的一端均设置有U型拉环(6),所述U型拉环(6)与绝缘平台(2)两侧铰接,所述两根绝缘绳的另一端均设置有挂钩(7),所述挂钩(7)用于挂接砼电杆的固定物或者电塔的角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杆上作业平台,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芸王智鹏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工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