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声板辅助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0434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声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声板辅助安装结构,通过设置安装框架包括主框架和设置于主框架两端并与该主框架垂直的侧框架,且于该主框架上设置有固定板,并设置旋转螺杆穿过固定板与固定在吸合磁铁背面的螺母螺接,该吸合磁铁的背面还连接有导杆,且设置该导杆依次穿过固定板和固定在该固定板上的导向件并沿该导向件可滑动;使用时,该吸合磁铁的正面用于吸附隔声板,该安装框架横跨在基体框架的两侧,从而通过旋转螺杆即可确保足够的拉紧力使得隔声板充分接触基体框架表面,并在贴紧基体框架表面后插入锥度板即可有效固定隔声板,确保了隔声板与基体框架面间隙足够小,安装效果美观,一致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声板辅助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声学
,尤其涉及一种隔声板辅助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在创造安静的声学实验环境或防止噪声污染方面,都要用到隔声量较大的隔声板,而隔声板的隔声效果关键取决于隔声板与钢结构边框之间的的密封性能。在现场施工条件下,因隔声板较重,现场施工人员很难将隔声板贴紧在安装框架表面,一般是安装人员人力扶压隔声板靠紧框架表面,然后点焊周边或者自攻钉紧定周边。在用电焊作业时,焊渣飞溅,影响人手扶板力度。在自攻钉作业时,因自攻钉紧定自攻厚度有限并不能有效避免缝隙产生,尤其在隔声板缝隙较大时需要回填胶棉时,自攻钉基本不能回退取出,取出后孔洞产生,进而造成隔声板整体隔声量的下降;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不期望见到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隔声板辅助安装结构,以解决现场施工条件下采用人力直接扶压隔声板靠紧框架表面隔声板与基体框架之间间隙过大,且浪费人力的问题。一种隔声板辅助安装结构,应用于将隔声板安装至基体框架上,所述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框架、导向件、导杆、吸合磁铁和旋转螺杆;所述吸合磁铁的正面用于吸附所述隔声板,所述吸合磁铁的背面连接有螺母和导杆;所述安装框架包括主框架和设置于所述主框架两端的侧框架,且2个所述侧框架均垂直于所述主框架,所述主框架上设置有固定板,所述旋转螺杆沿平行于所述侧框架的方向穿过所述固定板并与所述螺母螺接,且所述固定板上还固定设置有导向件;所述吸合磁铁和2个所述侧框架位于所述主框架的同一侧,所述导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吸合磁铁上,所述导杆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固定板和所述导向件并沿所述导向件可滑动。上述的隔声板辅助安装结构,其中,所述旋转螺杆上固定设置有把手。上述的隔声板辅助安装结构,其中,2个所述侧框架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所述基体框架的宽度,且2个所述侧框架之间的间距与所述基体框架的宽度之差小于1mm。上述的隔声板辅助安装结构,其中,所述隔声板的两侧设置有第一耳板,所述基体框架的两侧设置有与第一耳板相适配的第二耳板,且所述第一耳板和所述第二耳板通过锥度板固定连接。上述的隔声板辅助安装结构,其中,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2个所述导向件,且2个所述导向件分别位于所述旋转螺杆的两侧;所述吸合磁铁上对应所述2个所述导向件固定设置有2个导杆。上述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隔声板辅助安装结构,通过设置安装框架包括主框架和设置于主框架两端并与该主框架垂直的侧框架,且于该主框架上设置有固定板,并设置旋转螺杆穿过固定板与固定在吸合磁铁背面的螺母螺接,该吸合磁铁的背面还连接有导杆,且设置该导杆依次穿过固定板和固定在该固定板上的导向件并沿该导向件可滑动;使用时,该吸合磁铁的正面用于吸附隔声板,该安装框架横跨在基体框架的两侧,从而通过旋转螺杆即可确保足够的拉紧力使得隔声板充分接触基体框架表面,并在贴紧基体框架表面后插入锥度板即可有效固定隔声板,确保了隔声板与基体框架面间隙足够小,安装效果美观,一致性好;且与现有的隔声板安装方式相比,采用该隔声板辅助安装结构的安装方式更科学,通过预拉拉紧的方式,安装后周边缝隙小,带来的隔声效果更佳。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可以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技术的主旨。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隔声板辅助安装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隔声板辅助安装结构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隔声板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隔声板辅助安装结构的应用示意图;图5是图4中I处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隔声板辅助安装结构,应用于将隔声板安装至基体框架上,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框架、导向件、导杆、吸合磁铁和旋转螺杆;吸合磁铁的正面用于吸附隔声板,吸合磁铁的背面连接有螺母和导杆;安装框架包括主框架和设置于主框架两端的侧框架,且2个侧框架均垂直于主框架,主框架上设置有固定板,旋转螺杆沿平行于侧框架的方向穿过固定板并与螺母螺接,且固定板上还固定设置有导向件;吸合磁铁和2个侧框架位于主框架的同一侧,导杆的一端固定在吸合磁铁上,导杆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固定板和导向件并沿导向件可滑动。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是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隔声板辅助安装结构,该辅助安装结构应用于将隔声板A0安装至基体框架A2上,具体的,该隔声板辅助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框架1、导向件5、导杆8、吸合磁铁6和旋转螺杆3;该吸合磁铁6的正面用于吸附隔声板A0,吸合磁铁6的背面连接有螺母7(该螺母7为大螺距螺母7)和导杆8;该安装框架1包括主框架11和设置于主框架11两端的侧框架12,且2个侧框架12均垂直于主框架11,该主框架11上设置有固定板2,该旋转螺杆3沿平行于侧框架12的方向穿过固定板2并与螺母7螺接(该旋转螺杆3的外螺纹与螺母7的内螺纹相适配),且固定板2上还固定设置有导向件5;该吸合磁铁6和2个侧框架12位于主框架11的同一侧,导杆8的一端固定在吸合磁铁6上,导杆8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固定板2和导向件5并沿导向件5可滑动,且上述旋转螺杆3上设置有把手4以便于操作旋转螺杆3。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2个侧框架12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基体框架A2的宽度,且2个侧框架12之间的间距与基体框架A2的宽度之差小于1mm,以便于使得该安装框架1可以横跨在基体框架A2上将门板贴紧该基体框架A2。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隔声板A0的两侧设置有第一耳板A4,基体框架A2的两侧设置有与第一耳板A4相适配的第二耳板A3,且第一耳板A4和第二耳板A3通过锥度板A1固定连接,该锥度板A1为莫式锥度板A1,从而使得隔声板A0和基体框架A2的固定更加方便,并确保了隔声板A0与基体框架A2面间隙足够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固定板2上设置有2个导向件5,且2个导向件5分别对称设置于旋转螺杆3的两侧;且该吸合磁铁6上对应2个导向件5固定设置有2个导杆8以在旋转螺杆3旋紧或拧松的过程中起到导向的作用。具体的,在安装隔声板A0之前,先将该安装框架1横跨在基体框架A2两侧,此时,隔声板A0和安装框架1分别位于基体框架两侧,然后选择合适的高度上,锁紧吸合磁铁6,使吸合磁铁6吸住隔声板A0板面,然后用力握住旋转螺杆3上的把手4并逆时针转动旋转螺杆3,直到用人力转动困难为止,依靠吸合磁铁6使得隔声板A0板面贴紧基体框架A2,随后使用锥度板A1,依次插入第一耳板A4及第二耳板A3的凹孔中(靠锥度板的斜面实现小位移插入),待所有的锥度板A1安装到位,经塞尺检测缝隙宽度合格后,顺时针转动旋转螺杆3,大约旋转1到2圈即可,然后手动操作吸合磁铁6使其脱离隔声板A0板面,进而取下该安装结构,完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声板辅助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将隔声板安装至基体框架上,所述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框架、导向件、导杆、吸合磁铁和旋转螺杆;/n所述吸合磁铁的正面用于吸附所述隔声板,所述吸合磁铁的背面连接有螺母和导杆;/n所述安装框架包括主框架和设置于所述主框架两端的侧框架,且2个所述侧框架均垂直于所述主框架,所述主框架上设置有固定板,所述旋转螺杆沿平行于所述侧框架的方向穿过所述固定板并与所述螺母螺接,且所述固定板上还固定设置有导向件;/n所述吸合磁铁和2个所述侧框架位于所述主框架的同一侧,所述导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吸合磁铁上,所述导杆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固定板和所述导向件并沿所述导向件可滑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声板辅助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将隔声板安装至基体框架上,所述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框架、导向件、导杆、吸合磁铁和旋转螺杆;
所述吸合磁铁的正面用于吸附所述隔声板,所述吸合磁铁的背面连接有螺母和导杆;
所述安装框架包括主框架和设置于所述主框架两端的侧框架,且2个所述侧框架均垂直于所述主框架,所述主框架上设置有固定板,所述旋转螺杆沿平行于所述侧框架的方向穿过所述固定板并与所述螺母螺接,且所述固定板上还固定设置有导向件;
所述吸合磁铁和2个所述侧框架位于所述主框架的同一侧,所述导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吸合磁铁上,所述导杆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固定板和所述导向件并沿所述导向件可滑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声板辅助安装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永吉任百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泛德声学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