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风井地下连续墙的钢筋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0403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风井地下连续墙的钢筋笼,钢筋笼包括两层钢筋网,两层钢筋网之间通过桁架筋进行连接,桁架筋包括纵向桁架筋与横向桁架筋;主筋沿钢筋笼的长度方向设置;纵向桁架筋与主筋平行间隔设置,纵向桁架筋的一端连接有吊筋;横向桁架筋与纵向桁架筋垂直固定连接,纵向桁架筋与横向桁架筋交叉连接;剪刀撑位于钢筋网内侧的横向桁架筋上,用于将纵向桁架筋与横向桁架筋固定成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钢筋笼各部件尺寸能够保持协调,运输中避免发生扭曲变形散架的现象,方便吊放定位。每幅钢筋笼的尺寸能够保持均匀一致,钢筋笼整体的刚度较大。同时在运输和吊放时也能够很好地避免扭曲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风井地下连续墙的钢筋笼
本技术属于隧道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风井地下连续墙的钢筋笼。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地铁正在快速发展成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主要交通工具。盾构施工技术是目前地铁建设隧道施工的主要施工方法,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地铁车站的区间风井大多为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围护结构形式为地下连续墙+内支撑模式。由于风井所处的水文地质情况较为复杂,断续分布多层软土,软土围岩等级较差,承载力低,基底稳定性差,易产生较大沉降及不均匀沉降。另外工程建成后,软土引起的工后沉降往往较大,对地铁的安全运营影响很大,同时在上部荷载和震动长期作用下,软土的触变特性会使其强度降低,从而进一步加大建(构)筑物的变形。因此风井地下连续墙的钢筋笼的结构强度要能够满足相应的要求,但是现行的钢筋笼的结构以及后续的安装使用时并不能满足风井地下连续墙的需求。特别是存在以下因素:1)钢筋笼制作未在平台上放样成型,绑扎未用卡板控制尺寸,点焊固定,使各部尺寸不一,运输扭曲变形散架,无法吊放安装就位;2)钢筋笼安装次序不当,使钢筋笼尺寸大小不能均匀一致;3)钢筋笼尺寸大,刚度差,未设纵向钢筋衍架及斜向拉筋加固;4)吊点不当,在运输和吊放时,因刚度不足而造成扭曲变形。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的改进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钢筋笼制作未在平台上放样成型,绑扎未用卡板控制尺寸,点焊固定,使各部尺寸不一,运输扭曲变形散架,无法吊放安装就位,以及吊点不当,在运输和吊放时,因刚度不足而造成扭曲变形的技术缺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风井地下连续墙的钢筋笼,所述钢筋笼包括:钢筋网,所述钢筋网包括两层,两层所述钢筋网平行设置;桁架筋,两层所述钢筋网之间通过桁架筋进行连接,所述桁架筋包括纵向桁架筋与横向桁架筋,所述纵向桁架筋与横向横向桁架筋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层钢筋网上;连接件,两层钢筋网的侧面边缘处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所述连接件包裹两层钢筋网的边缘部分;所述钢筋网包括:主筋,所述主筋沿钢筋笼的长度方向设置;纵向桁架筋,纵向桁架筋与主筋平行间隔设置,纵向桁架筋的一端连接有吊筋,吊筋的末端连接有吊环,吊环用于与起吊装置连接;多根纵向桁架筋构成纵向桁架;横向桁架,多根横向桁架筋与之间相互交叉,横向桁架筋的两端分别倾斜连接在上下两层钢筋网上;多根横向桁架筋构成横向桁架;剪刀撑,所述剪刀撑位于钢筋网内侧的横向桁架筋上,用于将纵向桁架与横向桁架筋固定成钢筋笼。如上所述适用于风井地下连续墙的钢筋笼,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为工字钢,所述工字钢包括腹板和翼缘板,所述翼缘板与主筋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腹板用于连接两层钢筋网,所述翼缘板用于连接相邻两个钢筋笼。如上所述适用于风井地下连续墙的钢筋笼,进一步地,所述纵向桁架与横向桁架的连接处还设置有吊点加强筋,所述吊点加强筋为U型钢筋,吊点加强筋单面满焊在主筋上,用于加强吊点的稳固性。如上所述适用于风井地下连续墙的钢筋笼,进一步地,所述纵向桁架筋的上下外侧壁上还设置有多个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为拱形结构,定位块用于将钢筋笼与连续墙外缘隔开形成钢筋保护层空间。如上所述适用于风井地下连续墙的钢筋笼,进一步地,纵向桁架包括上弦筋、下弦斜拉筋和斜拉筋,所述斜拉筋呈之字型分布在上弦筋与下弦筋之间。如上任一所述适用于风井地下连续墙的钢筋笼的使用方法,进一步地,所述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制备钢筋笼制作平台;步骤S2,加固吊装钢筋笼;步骤S3,焊接钢筋笼及设置保护层;步骤S4,制作工字钢;步骤S5,设置防绕流措施;步骤S6,吊放钢筋笼;步骤S7,施工接头。如上所述适用于风井地下连续墙的钢筋笼的使用方法,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的钢筋笼制作平台底部为槽钢架空结构,便于钢筋放样布置和绑扎。如上所述适用于风井地下连续墙的钢筋笼的使用方法,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主筋采用套筒机械连接,纵向钢筋与水平钢筋采用点焊连接,桁架筋与主筋采用搭接焊,同时在钢筋笼两侧分别焊接定位块,水平方向每侧分别设置两列。如上所述适用于风井地下连续墙的钢筋笼的使用方法,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6的具体方法为:平吊和起吊:先利用吊机缓慢将钢筋笼水平抬离钢筋笼制作平台,然后主吊和副吊继续提升,当钢筋笼满足可以直立的高度时副吊停止动作,同时继续起升主吊,直至钢筋笼完全直立;行走及钢筋笼沉放:钢筋笼处于直立状态后,卸掉副吊吊钩,用主吊将钢筋笼吊放槽段并放入槽段,当钢筋笼下放至副吊每层吊点时,用扁担穿过钢筋笼并横在导墙上方,临时搁置钢筋笼使其立于槽端内,逐层卸掉吊点卸扣,钢筋笼继续由主吊下放,最终将钢丝绳与吊筋用卸扣连接,缓缓起吊抽出扁担,钢筋笼完全由吊筋吊环共同承担受力,再由主吊缓慢将钢筋笼送放到位。如上所述适用于风井地下连续墙的钢筋笼的使用方法,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7中,槽段间接头用锁口管方式进行联接,接头缝预留注浆管,防止后期接头漏水;槽段下部接头用袋装石子填实,槽段上部采用定制接头箱,在混凝土浇注完成接头箱拔出后,即开始用对接头进行清理,将绕流混凝土清理干净。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异效果:本技术中的地下连续墙的钢筋笼采用双层钢筋网的布置,每层钢筋网上设置剪刀撑,剪刀撑可以将纵向桁架和横向桁架稳定连接为一体,加强每层钢筋网的稳定性。同时在两层钢筋网之间设置竖直的桁架筋和倾斜的桁架筋,加强了两层钢筋网之间的稳定性。而且,在每个吊点位置进行了着重的加强,钢筋笼侧壁上的定位块能够使得钢筋笼与墙壁之间形成一定的空隙空间,便于后期进行注浆,避免钢筋笼对孔壁完整性的破坏。此外,本技术在进行吊装时,先进行平吊再进行移动和下放,而且下放时先是通过主吊进行下放,最后再通过吊环进行下放,整个起吊和下放的过程更为稳定和安全。本技术的钢筋笼各部件尺寸能够保持协调,运输中部会发生扭曲变形散架的现象,方便吊放定位。每幅钢筋笼的尺寸能够保持均匀一致,钢筋笼整体的刚度较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钢筋笼骨架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钢筋笼横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竖向钢筋桁架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定位块的位置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吊点设置平面图。图中:1、纵向桁架筋;2、主筋;3、横向桁架筋;4、斜拉筋;5、剪刀撑;6、吊筋;7、吊环;9、工字钢;901、腹板;902、翼缘板;10、定位块;11、连续墙分布筋;12、主吊;13、吊索;14、主吊吊具;15、副吊;16、副吊吊具;17、连续墙外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风井地下连续墙的钢筋笼,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笼包括:/n钢筋网,所述钢筋网包括两层,两层所述钢筋网平行设置;/n桁架筋,两层所述钢筋网之间通过桁架筋进行连接,所述桁架筋包括纵向桁架筋与横向桁架筋,所述纵向桁架筋与横向桁架筋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层钢筋网上;/n连接件,两层钢筋网的侧面边缘处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所述连接件包裹两层钢筋网的边缘部分;/n所述钢筋网包括:/n主筋,所述主筋沿钢筋笼的长度方向设置;/n纵向桁架筋,纵向桁架筋与主筋平行间隔设置,纵向桁架筋的一端连接有吊筋,吊筋的末端连接有吊环,吊环用于与起吊装置连接;多根纵向桁架筋构成纵向桁架;/n横向桁架筋,多根横向桁架筋之间相互交叉,横向桁架筋的两端分别倾斜连接在上下两层钢筋网上;多根横向桁架筋构成横向桁架;/n剪刀撑,所述剪刀撑位于钢筋网内侧的横向桁架筋上,用于将上下两层钢筋网固定成钢筋笼。/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风井地下连续墙的钢筋笼,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笼包括:
钢筋网,所述钢筋网包括两层,两层所述钢筋网平行设置;
桁架筋,两层所述钢筋网之间通过桁架筋进行连接,所述桁架筋包括纵向桁架筋与横向桁架筋,所述纵向桁架筋与横向桁架筋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层钢筋网上;
连接件,两层钢筋网的侧面边缘处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所述连接件包裹两层钢筋网的边缘部分;
所述钢筋网包括:
主筋,所述主筋沿钢筋笼的长度方向设置;
纵向桁架筋,纵向桁架筋与主筋平行间隔设置,纵向桁架筋的一端连接有吊筋,吊筋的末端连接有吊环,吊环用于与起吊装置连接;多根纵向桁架筋构成纵向桁架;
横向桁架筋,多根横向桁架筋之间相互交叉,横向桁架筋的两端分别倾斜连接在上下两层钢筋网上;多根横向桁架筋构成横向桁架;
剪刀撑,所述剪刀撑位于钢筋网内侧的横向桁架筋上,用于将上下两层钢筋网固定成钢筋笼。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储著胜尹苏江李丽文邢文涛许立泽闫国伟靳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九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