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连续墙橡胶止水带自动折叠式接头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0403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下连续墙橡胶止水带自动折叠式接头箱,包括背板、后侧板、前侧板、前板、折叠液压臂、夹持液压臂、下端板和上端板等;背板、后侧板、前侧板和前板彼此通过间隔设置的铰接孔和转轴形成铰接连接,铰接连接外侧沿竖向通长设置条形止水带;上端板和下端板通过紧固拉杆安装在接头箱的上下两端;两后侧板之间通过耳环与折叠液压臂铰接;前板上设有用于固定橡胶止水带的夹板,包括固定夹板和活动夹板,固定夹板与前板刚接,活动夹板一端通过铰接的方式与前板相连接,活动夹板与前板之间设有夹持液压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提高混凝土地下连续墙接头处的止水防渗性能,施工方便快捷,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连续墙橡胶止水带自动折叠式接头箱
本技术涉及现浇混凝土地下连续墙接头施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地下连续墙橡胶止水带自动折叠式接头箱。
技术介绍
地下连续墙作为基坑围护结构常存在漏水的现象,现有一种地下连续墙安装橡胶止水带的接头箱(简称GXJ),其对于地下连续墙接头处的漏水现象有较好的密封效果,但其在脱模的过程中,存在接头箱与现浇混凝土地下连续墙脱模困难,容易损伤橡胶止水带和接头箱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现浇混凝土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地下连续墙橡胶止水带自动折叠式接头箱。为了达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涉及一种现浇混凝土地下连续墙自动折叠式接头箱,包括背板、后侧板、前侧板、前板、折叠液压臂、夹持液压臂、下端板和上端板等;背板、后侧板、前侧板和前板彼此通过间隔设置的铰接孔和转轴形成铰接连接,铰接连接外侧沿竖向通长设置条形止水带;上端板和下端板通过紧固拉杆安装在接头箱的上下两端;两后侧板之间通过耳环与折叠液压臂铰接;前板上设有用于固定橡胶止水带的夹板,包括固定夹板和活动夹板,固定夹板与前板刚接,活动夹板一端通过铰接的方式与前板相连接,活动夹板与前板之间设有夹持液压臂。优选地,所述条形止水带的两侧条形凸起分别卡入铰接处两侧的止水带凹槽并通过螺丝固定,防止泥浆从铰接处进入接头箱内部。优选地,所述背板、后侧板、前侧板和前板的上下两端设置有密封圈凹槽,密封圈凹槽内设置有环形密封圈,背板、后侧板、前侧板和前板沿竖向通长设有竖向加劲肋,前板上还设有液压管孔。优选地,所述上端板和下端板侧边设置有环形肋板,其内部设置有与底边平行的条形肋板,背板卡入上端板和下端板的环形肋板和条形肋板之间,在两端的密封圈处涂抹适量的凡士林,进一步提升接头箱体与上端板和下端板之间的密封性能,同时减小折叠箱收缩时与上端板和下端板之间的摩擦力;上端板和下端板上还设置有拉杆孔,上端板上还设置有若干液压管孔和吊环。优选地,所述折叠液压臂和夹持液压臂沿接头箱长度方向设置若干个,均与独立的液压管相接,所有液压管固定在背板上,并穿过上端板上的若干液压管孔外接液压油泵。优选地,所述背板、后侧板、前侧板和前板在接头箱扩张状态下呈等腰梯形,收缩时,后侧板向内旋转,通过前侧板带动前板向背板移动靠拢。优选地,所述折叠液压臂可通过液压管输入的液压控制收缩,从而带动两块前侧板和后侧板向彼此靠拢,引起前板和背板之间的距离变短,实现接头箱的折叠。优选地,所述夹持液压臂通过液压管输入的液压控制其收缩或伸长,调节固定夹板与活动夹板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橡胶止水带的固定与释放。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接头箱可以有效保证橡胶接头的安装轴线位置,提高混凝土地下连续墙接头处的止水防渗性能;2、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可将接头箱折叠收缩,使接头箱与混凝土地下连续墙和橡胶接头快速分离,避免对接头箱采用锤击或震动的方式进行脱模,有利于接头箱的回收利用,同时避免对橡胶止水带的破坏;3、接头箱采用模块化的部件拼接制作,只需通过液压臂即可控制接头箱的收缩折叠以及橡胶止水带的安装,施工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是自动折叠箱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是自动折叠箱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夹板大样示意图(A节点);图4是前板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的A-A剖面图;图6是背板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的B-B剖面图;图8是前侧板和后侧板连接示意图;图9是图8中的C-C剖面图;图10是液压臂示意图;图11是条形止水带示意图;图12是图11中的D-D剖面图;图13是下端板结构示意图;图14是混凝土地下连续墙浇筑时自动折叠接头箱工作示意图;图15是混凝土地下连续墙浇筑完成后接头箱收缩状态示意图。图中标注:1-背板,2-后侧板,3-前侧板,4-前板,41-固定夹板,42-活动夹板,43-橡胶止水带,51-折叠液压臂,52-夹持液压臂,53-液压管,54-耳环,61-下端板,62-上端板,63-吊环,64-紧固拉杆,65-拉杆孔,66-环形肋板,67-条形肋板,71-铰接孔,72-竖向加劲肋,81-条形止水带,811-止水带凹槽,812-条形凸起,82-密封圈,821-密封圈凹槽,83-液压管孔,91-钢筋笼,92-混凝土地下连续墙,93-土体,94-导墙,95-沟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参考附图1至附图10,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结合附图1和附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现浇混凝土地下连续墙自动折叠式接头箱,包括背板1、后侧板2、前侧板3、前板4、折叠液压臂51、夹持液压臂52、下端板61、上端板62等组成。结合附图2、附图4~附图9所示,背板1、后侧板2、前侧板3和前板4彼此铰接连接,铰接连接通过间隔设置的铰接孔71和转轴实现,所有铰接部件外侧沿竖向通长设置条形止水带81,条形止水带81的两侧条形凸起812分别卡入铰接处两侧的止水带凹槽811并通过螺丝固定,防止泥浆从铰接处进入接头箱内部。背板1、后侧板2、前侧板3、前板4的上下两端还设置有密封圈凹槽821,密封圈凹槽821内设置有环形密封圈82。前板4上还设有液压管孔83,与夹持液压臂52相连的液压管53穿过液压管孔83,另一液压管83与折叠液压臂51相连,液压管51固定在背板1上,通过上端板62上的液压管孔83与液压油泵相连接。背板1、后侧板2、前侧板3、前板4上还设有竖向加劲肋72,进一步提升各部件的抗弯、抗扭强度。结合附图1和附图13所示,上端板62和下端板61侧边设置有环形肋板66,其内部设置有与底边平行的条形肋板67,背板1卡入上端板62和下端板61的环形肋板66和条形肋板67之间,上端板62和下端板61上设置有拉杆孔65,紧固拉杆64穿过拉杆孔65,通过张拉锁定紧固拉杆64将接头箱箱体与上下端板固定,上端板62上还设置有若干液压管孔83和吊环63。结合附图2、附图8~附图12和附图14所示,折叠液压臂51通过耳环54与两后侧板2相铰接,折叠液压臂51通过与其相连的液压管53输送的液压实现收缩和伸长。调节后侧板2之间折叠液压臂51长度,使接头箱处于扩张状态,背板1、后侧板2、前侧板3和前板4形成一个等腰梯形结构。结合附图2~附图5和附图10~附图12所示,前板4上设有用于固定橡胶止水带43的夹板,包括固定夹板41和活动夹板42,固定夹板41与前板4刚接,活动夹板42一端通过铰接的方式与前板4相连接,活动夹板42与前板4之间设有夹持液压臂52,通过液压管53控制夹持液压臂52的收缩与伸长调节固定夹板41与活动夹板42之间的距离,实现橡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地下连续墙橡胶止水带自动折叠式接头箱,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1)、后侧板(2)、前侧板(3)、前板(4)、折叠液压臂(51)、夹持液压臂(52)、下端板(61)和上端板(62);背板(1)、后侧板(2)、前侧板(3)和前板(4)彼此通过间隔设置的铰接孔(71)和转轴形成铰接连接,铰接连接外侧沿竖向通长设置条形止水带(81);上端板(62)和下端板(61)通过紧固拉杆(64)安装在接头箱的上下两端;两后侧板(2)之间通过耳环(54)与折叠液压臂(51)铰接;前板(4)上设有用于固定橡胶止水带(43)的夹板,包括固定夹板(41)和活动夹板(42),固定夹板(41)与前板(4)刚接,活动夹板(42)一端通过铰接的方式与前板(4)相连接,活动夹板(42)与前板(4)之间设有夹持液压臂(52)。/n

【技术特征摘要】
1.地下连续墙橡胶止水带自动折叠式接头箱,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1)、后侧板(2)、前侧板(3)、前板(4)、折叠液压臂(51)、夹持液压臂(52)、下端板(61)和上端板(62);背板(1)、后侧板(2)、前侧板(3)和前板(4)彼此通过间隔设置的铰接孔(71)和转轴形成铰接连接,铰接连接外侧沿竖向通长设置条形止水带(81);上端板(62)和下端板(61)通过紧固拉杆(64)安装在接头箱的上下两端;两后侧板(2)之间通过耳环(54)与折叠液压臂(51)铰接;前板(4)上设有用于固定橡胶止水带(43)的夹板,包括固定夹板(41)和活动夹板(42),固定夹板(41)与前板(4)刚接,活动夹板(42)一端通过铰接的方式与前板(4)相连接,活动夹板(42)与前板(4)之间设有夹持液压臂(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连续墙橡胶止水带自动折叠式接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止水带(81)的两侧条形凸起(812)分别卡入铰接处两侧的止水带凹槽(811)并通过螺丝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连续墙橡胶止水带自动折叠式接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1)、后侧板(2)、前侧板(3)和前板(4)的上下两端设置有密封圈凹槽(821),密封圈凹槽(8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凯陈小林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悦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