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盖梁分段预制拼装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0377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桥梁盖梁分段预制拼装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盖梁节段的内侧悬臂端设置有预应力钢绞线,所述预应力钢绞线的固定端连接固定在所述立柱下方的承台上,所述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端连接固定在所述预制盖梁节段的面层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达到简便、安全、快速且确保安装质量的有效施工,受力明确、稳定性好;盖梁与承台间的链接结构简单,使用工具为桥梁实施上必须的工具,无需另行采购;操作相对简便,方便现场操作;按传统的施工工艺与方法,安全、稳妥、且确保被预制的盖梁节段与立柱相对固定;方便湿接头的砼浇筑;有效的降低了施工成本,特别是时间成本,达到了缩短工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盖梁分段预制拼装固定结构
本技术涉及桥梁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桥梁盖梁分段预制拼装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桥梁装配式施工,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城市桥梁实施。由于城市桥梁宽度较宽,双支墩加盖梁的形式较为普片。从而引起盖梁较宽的事实。而较长的盖梁,重量较重、体积较大,一般都要超过250T以上。欲想一次性起吊安装,对设备的要求较高,安全风险较大。所以,一般都分段安装,降低风险。在分段安装中,从设计角度考虑以盖梁中段2M范围内加湿接头砼现浇为居多,从而规避在负弯矩处链接。由于设计以盖梁中段2M范围内加湿接头砼现浇,从而在施工现场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单个立柱上安装预制单段的盖梁的事实。而这种形式,由于二端的悬臂长度不同,盖梁断面形式的变化,以立柱为支点,必将产生二端的不平衡。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开始探索一种简便、安全,且确保安装质量的前提下优质、快速、经济的施工方法,且在不改变现有的施工工艺条件下实现安全、快速施工是施工技术人员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桥梁盖梁分段预制拼装固定结构,通过对预制盖梁节段施加外力平衡力矩使其可在单个的立柱上平衡,达到后续施工的目的。本技术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一种桥梁盖梁分段预制拼装固定结构,所述桥梁盖梁包括两段预制盖梁节段,所述预制盖梁节段分别支承在下方的立柱上,所述预制盖梁节段的两侧为悬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盖梁节段的内侧悬臂端设置有预应力钢绞线,所述预应力钢绞线的固定端连接固定在所述立柱下方的承台上,所述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端连接固定在所述预制盖梁节段的面层上。所述两段所述预制盖梁节段之间通过混凝土湿接头连成整体。所述承台通过在浇筑时埋入用于与所述预应力钢绞线连接的预埋件或直接预埋所述预应力钢绞线的方式与所述预应力钢绞线的固定端相连接固定。所述预制盖梁节段上开设有用于供所述钢绞线穿入的预留孔。沿所述预制盖梁节段的顺桥向布置有若干所述钢绞线。所述预制盖梁节段上的所述钢绞线的数量为单数。本技术的优点是:达到简便、安全、快速且确保安装质量的有效施工,受力明确、稳定性好;盖梁与承台间的链接结构简单,使用工具为桥梁实施上必须的工具,无需另行采购;操作相对简便,方便现场操作;按传统的施工工艺与方法,安全、稳妥、且确保被预制的盖梁节段与立柱相对固定;方便湿接头的砼浇筑;有效的降低了施工成本,特别是时间成本,达到了缩短工期,加快施工进度,特别是安全施工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一侧预制节段盖梁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如图1-3所示,图中标记1-7分别表示为:预制盖梁节段1、立柱2、预应力钢绞线3、承台4、基础5、混凝土湿接头6、湿接头钢筋7。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桥梁盖梁分段预制拼装固定结构用于实现预制盖梁分段在单个立柱(独柱)上的平衡及相应的定位固定,以供后续工序的实施。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桥梁结构包括两段预制盖梁节段1,两段预制盖梁节段1之间留有一定间距,以供混凝土湿接头6的施工,从而将两段预制盖梁节段1连接固定并构成整体,保证盖梁梁体的结构强度及稳定性。在两段预制盖梁节段1的下方分别设置有两根立柱2,两根立柱2分别一一对应并独立支承两段预制盖梁节段1。在两根立柱2的底部设置有承台4,承台4用于支承立柱2,而在承台4的下方则设置有支承承台4的基础5。本实施例中的桥梁盖梁分段预制拼装固定结构的原理如下:如图1所示,由于预制盖梁节段1两端的悬臂长度不同,盖梁断面形式的变化,以立柱2为支点,必将产生预制盖梁节段1的不平衡。换而言之,若预制盖梁节段1以自由状态设置在立柱2上时其会向一侧发生倾覆,以图1为例,预制盖梁节段1的外侧悬臂端会发生倾覆的情况。基于此,本实施例中的结构通过在预制盖梁节段1相较于发生倾覆一侧的另一侧施加外力平衡力矩,即以图1为例,预制盖梁节段1的内侧悬臂端处施加外力平衡力矩,从而使预制盖梁节段1以立柱2为支点达到相对平衡状态,满足两段预制盖梁节段1之间混凝土湿接头6的施作。对于外力平衡力矩的施加,本实施例通过预应力钢绞线3实现,具体而言: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两个预制盖梁节段1的内侧悬臂端处分别设置有竖向的预应力钢绞线3,预应力钢绞线3的底端与承台4相连接固定,顶端在张拉后锚固在预制盖梁节段1的面层上。此时,由于预应力钢绞线3在张拉后产生方向向下的外力平衡力矩并施加在预制盖梁节段1的内侧悬臂端处,这样一来,该力矩与预制盖梁节段1外侧悬臂端的力矩以立柱2为支点相平衡,从而使预制盖梁节段1得以在立柱2上保持相对平衡状态。本实施例在施工时,包括以下步骤:1)按设计要求,浇筑混凝土承台4,在混凝土承台4的表面上预埋预应力钢绞线3的固定端锚具或直接将预应力钢绞线3的一端埋入混凝土承台4之中。2)采用吊具吊装架设安装预制盖梁节段1,将其吊装至立柱2的上方。预制盖梁节段1在预制时,开设有供预应力钢绞线3穿入的预留孔。3)在被架设的预制盖梁节段1脱钩前(吊具脱开前),将预应力钢绞线3穿过预制盖梁节段1上的预留孔并进行张拉,张拉完成后将其张拉端锚固在预制盖梁节段1的面层上,此时预应力钢绞线3的预应力已施加在预制盖梁节段1的该侧悬臂端处。4)待预应力钢绞线3完成施作后,被架设的预制盖梁节段1脱钩,吊具可离开。5)在两段预制盖梁节段1之间施作混凝土湿接头6,从而将两段预制盖梁节段1连成整体。在整个湿接头施作过程中,两段预制盖梁节段1的位置得到固定且上方无障碍,可显著提高混凝土湿接头6的施工质量,保障梁体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本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时:如图2所示,在两段预制盖梁节段1的内侧悬臂端分别设置有复数的预应力钢绞线3,这些预应力钢绞线3均匀间隔布置且为单数,以在满足其所施加的外力平衡力矩的大小要求的同时,便于中间束先行、快速定位。位于中间的预应力钢绞线3先行张拉后,剩余的预应力钢绞线3按对称张拉的方式由内至外进行。预应力钢绞线3的尺寸、数量、布置方式等参数应通过具体的计算来确定,即计算其所需提供的外力平衡力矩的数值,然后以此设计预应力钢绞线3的结构,且应满足相应的规范要求。为了提高两段预制盖梁节段1之间的整体性,在两端预制盖梁节段1的相邻侧面分别设置有湿接头钢筋7,两侧的湿接头钢筋7对接,对接头湿接头钢筋7随混凝土湿接头6的施作一同埋入,从而使两段预制盖梁节段1紧密结合成整体。虽然以上实施例已经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目的的构思和实施例做了详细说明,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没有脱离权利要求限定范围的前提条件下,仍然可以对本技术作出各种改进和变换故在此不一一赘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桥梁盖梁分段预制拼装固定结构,所述桥梁盖梁包括两段预制盖梁节段,所述预制盖梁节段分别支承在下方的立柱上,所述预制盖梁节段的两侧为悬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盖梁节段的内侧悬臂端设置有预应力钢绞线,所述预应力钢绞线的固定端连接固定在所述立柱下方的承台上,所述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端连接固定在所述预制盖梁节段的面层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盖梁分段预制拼装固定结构,所述桥梁盖梁包括两段预制盖梁节段,所述预制盖梁节段分别支承在下方的立柱上,所述预制盖梁节段的两侧为悬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盖梁节段的内侧悬臂端设置有预应力钢绞线,所述预应力钢绞线的固定端连接固定在所述立柱下方的承台上,所述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端连接固定在所述预制盖梁节段的面层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盖梁分段预制拼装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段所述预制盖梁节段之间通过混凝土湿接头连成整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盖梁分段预制拼装固定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星叶智勇王雨生吕轶波韩洪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