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加工凹凸条的起绒针织布生产用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0351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加工凹凸条的起绒针织布生产用设备,包括凹板,所述凹板的内壁左右两侧均固接有直板,两个所述直板的内壁均安装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竖杆、把手、凸板、弹簧和圆轮,所述竖杆的外壁与直板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竖杆的顶部与把手的底部相固接。通过调节机构和横板的配合使其限位灵活,防止了拉拽时造成损坏,避免了浪费,保证了成品质量,降低了成产成本,通过控制机构、转动机构、加工机构和长槽的配合解决了工作间歇短的问题,方便查看加工情况,保证了工作效果,降低了工作难度,通过螺纹杆和刀具的配合省去了设备整体调整的麻烦,操作简单,便于使用,提高了实用性,功能全面,便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加工凹凸条的起绒针织布生产用设备
本技术涉及起绒针织布生产
,具体为一种可加工凹凸条的起绒针织布生产用设备。
技术介绍
起绒针织布亦称作剪绒,有经起绒和纬起绒两种,经起绒由绒经织成毛圈经割断后形成耸立在织物表面的绒毛;纬起绒是将部分绒纬的浮长割断后形成绒毛。起绒针织布在出品时有时需要加工凹凸纹,来提升外观,但现有的可加工凹凸条的起绒针织布生产用设备在使用时对起绒针织布的限位不灵活,在拉拽时容易在表面造成损坏,造成浪费,影响成品质量,提高了生产成本,并且工作间歇过短,无法及时查看加工情况,影响工作效果,增加了工作难度,同时深度调节需要整体调整设备,操作麻烦,不便于使用,降低了实用性,不符合现代人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加工凹凸条的起绒针织布生产用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可加工凹凸条的起绒针织布生产用设备在使用时对起绒针织布的限位不灵活,在拉拽时容易在表面造成损坏,造成浪费,影响成品质量,提高了生产成本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加工凹凸条的起绒针织布生产用设备,包括凹板,所述凹板的内壁左右两侧均固接有直板,两个所述直板的内壁均安装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竖杆、把手、凸板、弹簧和圆轮;所述竖杆的外壁与直板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竖杆的顶部与把手的底部相固接,所述竖杆的底部与凸板的顶部相固接,所述竖杆的外壁与弹簧的内壁相套接,所述弹簧的上下两侧分别与直板的底部和凸板的顶部相固接,所述凸板的内壁与圆轮的内壁转动相连。优选的,所述竖杆与直板组成升降机构。优选的,所述凹板的左侧固接有宽板,所述宽板的左侧安装有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电机、半圆板、圆板和凸块;所述电机的右侧与宽板的右侧相固接,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半圆板的内壁相固接,所述半圆板的后端面与圆板的正面相固接,所述圆板的外壁左侧呈180°加工有多个凸块。优选的,所述宽板的顶部固接有弯板,所述弯板的左侧安装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动板、齿轮、圆盘和第一曲板;所述转动板的内壁与弯板的左侧转动相连,所述转动板的底部与半圆板的顶部相贴合,所述转动板的后端面与齿轮的正面相固接,所述齿轮的后端面与圆盘的正面相固接,所述圆盘的右侧与第一曲板的左侧相固接。优选的,所述凹板的内壁左右两侧顶部均固接有长槽,所述长槽的内壁安装有加工机构;所述加工机构包括方块、螺纹杆、刀具、第二曲板和斜板;所述方块的外壁与长槽的内壁滑动卡接,所述方块的底部与螺纹杆的顶部相固接,所述螺纹杆的外壁与刀具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方块的顶部与第二曲板的底部相固接,所述第二曲板的正面与斜板的右侧转动相连,所述斜板的左侧与第一曲板的内壁转动相连。优选的,所述凹板的内壁左右两侧下方固接有横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可加工凹凸条的起绒针织布生产用设备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通过调节机构和横板的配合使其限位灵活,防止了拉拽时造成损坏,避免了浪费,保证了成品质量,降低了成产成本。通过控制机构、转动机构、加工机构和长槽的配合解决了工作间歇短的问题,方便查看加工情况,保证了工作效果,降低了工作难度。通过螺纹杆和刀具的配合省去了设备整体调整的麻烦,操作简单,便于使用,提高了实用性,功能全面,便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竖杆、把手和凸板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转动板、齿轮和圆盘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方块、螺纹杆和刀具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图中:1、凹板,2、调节机构,201、竖杆,202、把手,203、凸板,204、弹簧,205、圆轮,3、控制机构,301、电机,302、半圆板,303、圆板,304、凸块,4、转动机构,401、转动板,402、齿轮,403、圆盘,404、第一曲板,5、加工机构,501、方块,502、螺纹杆,503、刀具,504、第二曲板,505、斜板,6、横板,7、直板,8、长槽,9、宽板,10、弯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加工凹凸条的起绒针织布生产用设备,包括凹板1,凹板1的内壁左右两侧均固接有直板7,两个直板7的内壁均安装有调节机构2,调节机构2包括竖杆201、把手202、凸板203、弹簧204和圆轮205,竖杆201的外壁与直板7的内壁间隙配合,竖杆201的顶部与把手202的底部相固接,把手202方便拉动竖杆201,竖杆201的底部与凸板203的顶部相固接,竖杆201的外壁与弹簧204的内壁相套接,弹簧204的上下两侧分别与直板7的底部和凸板203的顶部相固接,竖杆201受力上下移动后通过弹簧204进行回弹,凸板203的内壁与圆轮205的内壁转动相连,圆轮205受力通过凸板203内壁的销轴进行转动,竖杆201与直板7组成升降机构,竖杆201受力通过直板7的内壁上下移动。凹板1的左侧固接有宽板9,宽板9的左侧安装有控制机构3,控制机构3包括电机301、半圆板302、圆板303和凸块304,电机301的右侧与宽板9的右侧相固接,电机301的型号为5IK120RGU-CF,电机301的输出端与半圆板302的内壁相固接,半圆板302的后端面与圆板303的正面相固接,圆板303的外壁左侧呈180°加工有多个凸块304,宽板9的顶部固接有弯板10,弯板10的左侧安装转动机构4,转动机构4包括转动板401、齿轮402、圆盘403和第一曲板404,转动板401的内壁与弯板10的左侧转动相连,转动板401受力通过弯板10左侧的销轴进行转动,转动板401的底部与半圆板302的顶部相贴合,转动板401的后端面与齿轮402的正面相固接,齿轮402的后端面与圆盘403的正面相固接,齿轮402受力转动后和凸块304的外壁啮合相连,圆盘403的右侧与第一曲板404的左侧相固接,凹板1的内壁左右两侧顶部均固接有长槽8,长槽8的内壁安装有加工机构5,加工机构5包括方块501、螺纹杆502、刀具503、第二曲板504和斜板505,方块501的外壁与长槽8的内壁滑动卡接,方块501受力通过长槽8的内壁左右滑动,方块501的底部与螺纹杆502的顶部相固接,螺纹杆502的外壁与刀具503的内壁螺纹连接,方块501的顶部与第二曲板504的底部相固接,第二曲板504的正面与斜板505的右侧转动相连,斜板505的右侧受力通过第二曲板504正面的销轴进行转动,斜板505的左侧与第一曲板404的内壁转动相连,斜板505的左侧受力通过第一曲板404的正面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加工凹凸条的起绒针织布生产用设备,包括凹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板(1)的内壁左右两侧均固接有直板(7),两个所述直板(7)的内壁均安装有调节机构(2);/n所述调节机构(2)包括竖杆(201)、把手(202)、凸板(203)、弹簧(204)和圆轮(205);/n所述竖杆(201)的外壁与直板(7)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竖杆(201)的顶部与把手(202)的底部相固接,所述竖杆(201)的底部与凸板(203)的顶部相固接,所述竖杆(201)的外壁与弹簧(204)的内壁相套接,所述弹簧(204)的上下两侧分别与直板(7)的底部和凸板(203)的顶部相固接,所述凸板(203)的内壁与圆轮(205)的内壁转动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加工凹凸条的起绒针织布生产用设备,包括凹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板(1)的内壁左右两侧均固接有直板(7),两个所述直板(7)的内壁均安装有调节机构(2);
所述调节机构(2)包括竖杆(201)、把手(202)、凸板(203)、弹簧(204)和圆轮(205);
所述竖杆(201)的外壁与直板(7)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竖杆(201)的顶部与把手(202)的底部相固接,所述竖杆(201)的底部与凸板(203)的顶部相固接,所述竖杆(201)的外壁与弹簧(204)的内壁相套接,所述弹簧(204)的上下两侧分别与直板(7)的底部和凸板(203)的顶部相固接,所述凸板(203)的内壁与圆轮(205)的内壁转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加工凹凸条的起绒针织布生产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杆(201)与直板(7)组成升降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加工凹凸条的起绒针织布生产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板(1)的左侧固接有宽板(9),所述宽板(9)的左侧安装有控制机构(3);
所述控制机构(3)包括电机(301)、半圆板(302)、圆板(303)和凸块(304);
所述电机(301)的右侧与宽板(9)的右侧相固接,所述电机(301)的输出端与半圆板(302)的内壁相固接,所述半圆板(302)的后端面与圆板(303)的正面相固接,所述圆板(303)的外壁左侧呈180°加工有多个凸块(3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孙昌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泰宁泽凯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