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插拔式充电仓及换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00270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插拔式充电仓及换电站,该快速插拔式充电仓包括:第一充电架;以及第二充电架,其与所述第一充电架相对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充电架和/或所述第二充电架上分别具有至少一个用于供电池充电的电池仓,每个所述电池仓中均设有用于实现电池与电源快速通断电的电池充电快速插拔机构。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其在提高充电接头运动行程以提高对接效率的同时,还能够适当降低插拔机构的高度尺寸,减小其在充电层上占用的高度空间,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充电仓容纳电池的能力;此外,还能满足在换电过程中对电池的频繁定位需求,提高了充电仓中对电池的对位精度,大大减小了NG状况发生,提高了换电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插拔式充电仓及换电站
本技术涉及电动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快速插拔式充电仓及换电站。
技术介绍
满亏电池换电过程是一种电动汽车快速充能的方式,具体而言,是指通过换电设备将电动汽车的亏电电池换下,并即刻换上满电电池,换电站则是实现电动汽车的满亏电池换电的场所。电动汽车在满亏电池换电过程中,需要将亏电电池从汽车上取下,同时再将满电电池从充电仓中取出更换到汽车上,而换下的电池需要放入充电仓中进行充电以备循环使用。现有的充电仓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电池在电池仓中与充电插头进行对接时花费的时间过多,导致充电效率低下;其次,为了实现对充电接头的快速插拔,相应地需要充电接头在高度方向上具有较大的运动行程,而则就势必牺牲了充电仓中每层充电层的高度空间,从而导致相同高度尺寸下的充电仓具有较少的充电层,大大减小了充电仓容纳电池的能力;最后,在换电过程中,电池频繁地进出充电仓,而现有的充电仓缺少对电池进行快速、精准的定位功能。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快速插拔式充电仓及换电站,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插拔式充电仓,其在提高充电接头运动行程以提高对接效率的同时,还能够适当降低插拔机构的高度尺寸,减小其在充电层上占用的高度空间,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充电仓容纳电池的能力;此外,还能满足在换电过程中对电池的频繁定位需求,提高了充电仓中对电池的对位精度,大大减小了NG状况发生,提高了换电效率。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和其他优点,提供了一种快速插拔式充电仓,包括:第一充电架;以及第二充电架,其与所述第一充电架相对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充电架和/或所述第二充电架上分别具有至少一个用于供电池充电的电池仓,每个所述电池仓中均设有用于实现电池与电源快速通断电的电池充电快速插拔机构。优选的是,所述电池充电快速插拔机构包括:安装架,其固定设于所述电池仓中;充电接头组件,其滑动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上;以及插拔传动组件,其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上并且所述插拔传动组件的动力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安装架及所述充电接头组件传动连接。优选的是,所述插拔传动组件包括:插拔驱动器,其尾部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架上;第一摇杆,其一端与所述安装架转动连接;以及第二摇杆,其一端与所述充电接头组件转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摇杆与所述第二摇杆相交并且在两者的相交点处相铰接,所述插拔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摇杆与所述第二摇杆的相交点处。优选的是,所述安装架上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向轨道,所述充电接头组件滑动安装于所述导向轨道上。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摇杆与所述第二摇杆在所述插拔驱动器的驱动下在合拢状态及张开状态间往复切换,从而使得所述充电接头组件在所述插拔驱动器的驱动下沿所述导向轨道往复升降。优选的是,当所述充电接头组件位于最高处时,所述第一摇杆与所述第二摇杆呈合拢状态,当所述充电接头组件位于最低处时,所述第一摇杆与所述第二摇杆呈张开状态。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充电架与所述第一充电架间隔设置以形成位于两者之间的搬运通道。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充电架及所述第二充电架上分别具有上下料仓及浮动定位仓。优选的是,所述上下料仓与所述浮动定位仓相对设置且处于同一高度。优选的是,所述浮动定位仓中设有浮动定位机构,所述浮动定位机构包括:至少三个周向布置的浮动定位块,其固定设于所述浮动定位仓中;以及偶数个导向定位单元,其固定设于所述浮动定位仓的外周边缘;其中,两两所述导向定位单元组成导向组件,每组所述导向组件中的导向定位单元相对设置。进一步地,本案还公开一种换电站,其包含有前述任一项或多项所述的快速插拔式充电仓。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其在提高充电接头运动行程以提高对接效率的同时,还能够适当降低插拔机构的高度尺寸,减小其在充电层上占用的高度空间,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充电仓容纳电池的能力;此外,还能满足在换电过程中对电池的频繁定位需求,提高了充电仓中对电池的对位精度,大大减小了NG状况发生,提高了换电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快速插拔式充电仓的俯视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快速插拔式充电仓的正视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快速插拔式充电仓中电池充电快速插拔机构的三维结构视图;图4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快速插拔式充电仓中电池充电快速插拔机构在另一视角下的三维结构视图;图5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快速插拔式充电仓中第二充电架的三维结构图;图6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快速插拔式充电仓中浮动定位机构的俯视图;图7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快速插拔式充电仓中浮动定位机构的三维结构视图;图8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快速插拔式充电仓中导向定位单元的三维结构视图;图9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快速插拔式充电仓中浮动定位块的三维结构视图;图10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快速插拔式充电仓中浮动定位块隐藏了第二盖板后的三维结构视图;图11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快速插拔式充电仓中浮动定位块的纵向剖视图;图12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快速插拔式充电仓中浮动定位块的爆炸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于解释为限制性用语。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结合图1和图2的示出,可以看出,快速插拔式充电仓200包括:第一充电架210;以及第二充电架220,其与所述第一充电架210相对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充电架210和/或所述第二充电架220上分别具有至少一个用于供电池充电的电池仓,每个所述电池仓中均设有用于实现电池与电源快速通断电的电池充电快速插拔机构500。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充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速插拔式充电仓,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充电架(210);以及/n第二充电架(220),其与所述第一充电架(210)相对设置,/n其中,所述第一充电架(210)和/或所述第二充电架(220)上分别具有至少一个用于供电池充电的电池仓,每个所述电池仓中均设有用于实现电池与电源快速通断电的电池充电快速插拔机构(50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插拔式充电仓,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充电架(210);以及
第二充电架(220),其与所述第一充电架(210)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充电架(210)和/或所述第二充电架(220)上分别具有至少一个用于供电池充电的电池仓,每个所述电池仓中均设有用于实现电池与电源快速通断电的电池充电快速插拔机构(5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插拔式充电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充电快速插拔机构(500)包括:
安装架(510),其固定设于所述电池仓中;
充电接头组件,其滑动安装于所述安装架(510)上;以及
插拔传动组件,其安装于所述安装架(510)上并且所述插拔传动组件的动力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安装架(510)及所述充电接头组件传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插拔式充电仓,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拔传动组件包括:
插拔驱动器(543),其尾部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架(510)上;
第一摇杆(541),其一端与所述安装架(510)转动连接;以及
第二摇杆(542),其一端与所述充电接头组件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摇杆(541)与所述第二摇杆(542)相交并且在两者的相交点处相铰接,所述插拔驱动器(543)的动力输出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摇杆(541)与所述第二摇杆(542)的相交点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速插拔式充电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510)上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向轨道(513),所述充电接头组件滑动安装于所述导向轨道(513)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快速插拔式充电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摇杆(5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东肖申叶庆丰孙庆吴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