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车及传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10012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传输车及传输系统,属于货物传输领域。传输车包括:车体、车轮、传输机构、第一驱动电机与第一位置传感器;车轮与车体的底端连接,第一驱动电机与车轮连接,第一驱动电机用于驱动车轮转动,以使传输车运行;第一位置传感器设置在车体上,第一位置传感器用于获取传输车的位置信息;传输机构包括:传送带、传动轴以及第二驱动电机;车体的顶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有平板,平板上的第一侧,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均设置有传动轴,第二驱动电机与传动轴连接,传送带缠绕在传动轴上,传送带的长度大于或等于平板第一侧至第二侧的长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传输效率,节省了货架的空间占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传输车及传输系统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货物传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传输车及传输系统。
技术介绍
货物售卖时,货物售卖完后需要对空置的货架进行补货,以满足正常的售卖需求,或在售卖时需要去指定的货架取货以进行售卖。当货架之间的距离较近,即,货道较窄时,或狭小的货道之间难以容纳多个传输车时,多个传输车在货道之间运行会发生撞车现象,导致货物损坏等。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传输车和传输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车及其传输系统,可解决当货架之间的距离较近,即,货道较窄时,或狭小的货道之间难以容纳多个传输车时,多个传输车在货道之间运行会发生撞车现象,导致货物损坏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车,所述传输车包括:车体、车轮、传输机构、第一驱动电机与第一位置传感器;所述车轮与所述车体的底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车轮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车轮转动,以使所述传输车运行;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车体上,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传输车的位置信息;所述传输机构包括:传送带、传动轴以及第二驱动电机;所述车体的顶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有平板,所述平板上的第一侧,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均设置有所述传动轴,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与所述传动轴连接,所述传送带缠绕在所述传动轴上,且所述传送带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平板第一侧至第二侧的长度;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传动轴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传送带运动;所述传送带用于将本传输车上的目标件传递给其他传输车,或用于与其他传输车上的传送带对接,以完成目标件的传送。可选地,所述车体包括:上车体与下车体;所述平板设置在所述上车体的顶部,所述车轮设置在所述下车体的底部;所述下车体的尺寸被设置为不妨碍所述上车体上的传送带与其他传输车上的传送带的对接。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一端固定在所述下车体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上车体的下方,所述升降机构可沿所述上车体至所述下车体方向上下运动,以使所述上车体上升或下降。可选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三驱动电机、双向齿轮泵、油箱、活塞、活塞杆、液压缸与液压控制阀;所述第三驱动电机的电机壳固定在所述下车体上,所述第三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双向齿轮泵的输入轴连接,所述双向齿轮泵的输出轴与所述油箱的入口连通,所述油箱的出口与所述液压缸连通,所述活塞与所述活塞杆连接,所述活塞设置在所述液压缸内,所述活塞杆固定在所述上车体的下方;所述第三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双向齿轮泵可沿正向与反方向转动,所述双向齿轮泵用于推动所述活塞往复运动,进而推动所述活塞杆上下运动,以使所述上车体上升或下降;所述液压控制阀设置在所述油箱与所述液压缸之间,所述液压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双向齿轮泵输入所述液压缸的油压。可选地,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连接叉头、过滤器与节流阀,所述上车体的下方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叉头相适配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叉头一端与所述活塞杆连接,另一端插入所述连接孔内;所述过滤器设置在所述油箱与所述液压缸之间,所述过滤器用过滤液压油中的杂质;所述节流阀设置在所述过滤器与所述液压缸之间,所述节流阀用于控制所述液压缸内液压油的流量。可选地,所述传输车还包括:第二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上车体上,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上车体上升或下降的位置信息。可选地,所述传输车还包括: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相对设置,所述传送带位于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沿所述传送带运动的方向设置。可选地,所述传输车还包括:电磁扣与金属扣,所述电磁扣设置在所述车体的第一侧,所述金属扣设置在所述车体的第二侧,所述电磁扣由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供电产生磁性,从而在本传输车对其他传输车传送目标件时与该其他传输车上的金属扣扣合,所述金属扣在其他传输车对本传输车传送目标件时与该其他传输车上的电磁扣扣合。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传输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传输车,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通信单元与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传输车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一通信单元用于将所述传输车的位置信息传递给所述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传输车的运行。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通信单元与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通信单元用于将所述上车体上升或下降的位置信息传递给所述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上车体上升与下降的位移。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通过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车,当本传输车在货道内传送目标件时,其他传输车在该货道也具有传送目标件的任务时,通过第一位置传感器感应其他传输车的位置信息,通过第一驱动电机驱动车轮转动,进而使本传输车行驶,本传输车根据其他传输车的位置信息行驶至其他传输车的位置处,通过第二驱动电机带动传送轴转动,进而带动与传送轴连接的传送带转动,将位于传送带上的货物传送给其他传输车,以完成目标件的传送。通过在车体的顶部沿水平方向设置平板,在平板上设置传送带,可以保证货物在传送带上时的稳定性;通过设置传送带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侧至第二侧的长度,可以使得平板的长度不影响本传输车上的传送带与其他传输车上的传送带的对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车提高了传输效率,避免了增大货架之间的空间,提高了货物传输的效率,节省了放置货架地方(例如仓库)的空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车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车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车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车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升降机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分别表示:1-车体,2-车轮,11-上车体,12-下车体,13-第一挡板,14-第二挡板,3-传输机构,31-传送带,32-传动轴,4-升降机构,41-第三驱动电机,42-双向齿轮泵,43-油箱,44-活塞,45-活塞杆,46-液压缸,47-液压控制阀,48-连接叉头,49-过滤器,410-节流阀。具体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技术实施例所用的所有技术术语均具有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车,如图1所示,该传输车包括:车体1、车轮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传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车包括:车体(1)、车轮(2)、传输机构(3)、第一驱动电机与第一位置传感器;/n所述车轮(2)与所述车体(1)的底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车轮(2)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车轮(2)转动,以使所述传输车运行;/n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车体(1)上,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传输车的位置信息;/n所述传输机构(3)包括:传送带(31)、传动轴(32)以及第二驱动电机;/n所述车体(1)的顶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有平板,所述平板上的第一侧,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均设置有所述传动轴(32),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与所述传动轴(32)连接,所述传送带(31)缠绕在所述传动轴(32)上,且所述传送带(31)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平板第一侧至第二侧的长度;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传动轴(32)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传送带(31)运动;/n所述传送带(31)用于将本传输车上的目标件传递给其他传输车,或用于与其他传输车上的传送带(31)对接,以完成目标件的传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车包括:车体(1)、车轮(2)、传输机构(3)、第一驱动电机与第一位置传感器;
所述车轮(2)与所述车体(1)的底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车轮(2)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车轮(2)转动,以使所述传输车运行;
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车体(1)上,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传输车的位置信息;
所述传输机构(3)包括:传送带(31)、传动轴(32)以及第二驱动电机;
所述车体(1)的顶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有平板,所述平板上的第一侧,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均设置有所述传动轴(32),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与所述传动轴(32)连接,所述传送带(31)缠绕在所述传动轴(32)上,且所述传送带(31)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平板第一侧至第二侧的长度;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传动轴(32)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传送带(31)运动;
所述传送带(31)用于将本传输车上的目标件传递给其他传输车,或用于与其他传输车上的传送带(31)对接,以完成目标件的传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包括:上车体(11)与下车体(12);
所述平板设置在所述上车体(11)的顶部,所述车轮(2)设置在所述下车体(12)的底部;
所述下车体(12)的尺寸被设置为不妨碍所述上车体(11)上的传送带(31)与其他传输车上的传送带(31)的对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车还包括:升降机构(4),所述升降机构(4)一端固定在所述下车体(12)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上车体(11)的下方,所述升降机构(4)可沿所述上车体(11)至所述下车体(12)方向上下运动,以使所述上车体(11)上升或下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4)包括:第三驱动电机(41)、双向齿轮泵(42)、油箱(43)、活塞(44)、活塞杆(45)、液压缸(46)与液压控制阀(47);
所述第三驱动电机(41)的电机壳固定在所述下车体(12)上,所述第三驱动电机(41)的电机轴与所述双向齿轮泵(42)的输入轴连接,所述双向齿轮泵(42)的输出轴与所述油箱(43)的入口连通,所述油箱(43)的出口与所述液压缸(46)连通,所述活塞(44)与所述活塞杆(45)连接,所述活塞(44)设置在所述液压缸(46)内,所述活塞杆(45)固定在所述上车体(11)的下方;
所述第三驱动电机(41)用于驱动所述双向齿轮泵(42)可沿正向与反方向转动,所述双向齿轮泵(42)用于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强朱辰未杏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