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研磨抛光板类零件表面的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9772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磁研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面研磨抛光板类零件表面的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设置在此底座是上的带有滑道的床体,设置在此床体上的往复移动装置,设置在此往复移动装置上的夹具装置,分别设置在此夹具装置两侧的研磨装置Ⅰ和研磨装置Ⅱ,与研磨装置Ⅰ相连接的转动装置Ⅰ,与研磨装置Ⅱ相连接的转动装置Ⅱ,待加工板类零件设置在夹具装置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板件双面同时光整加工,采用磁极做旋转运动,板件做往复直线运动进行研磨,避免了工件旋转产生离心力,发生微量挠度使板件变形的现象,提高了加工效率及板件的使用寿命,其自动化程度高,节约成本,绿色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面研磨抛光板类零件表面的机构
本技术属于磁研磨
,尤其是涉及一种双面研磨抛光板类零件表面的机构。
技术介绍
平面的抛光是工业生产中常见而重要的加工方法,平面抛光的好坏直接影响工件的表面质量、平整度以及工件性能。目前常用的平面抛光方法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利用铣床抛光,二是采用手工抛光。铣床抛光平面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铣刀,且抛光成本很高,在很多领域得不到广泛的应用;手工抛光虽然能大幅度降低成本,但抛光的平整度得不到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对板件双面同时光整加工的双面研磨抛光板类零件表面的机构,采用磁极做旋转运动,板件做往复直线运动进行研磨,避免了工件旋转产生离心力,发生微量挠度使板件变形的现象,提高了加工效率及板件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的一种双面研磨抛光板类零件表面的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设置在此底座是上的带有滑道的床体,设置在此床体上的往复移动装置,设置在此往复移动装置上的夹具装置,分别设置在此夹具装置两侧的研磨装置Ⅰ和研磨装置Ⅱ,与所述的研磨装置Ⅰ相连接的转动装置Ⅰ,与所述的研磨装置Ⅱ相连接的转动装置Ⅱ,待加工板类零件设置在所述的夹具装置内,所述的研磨装置Ⅰ包括N极磁极,设置在此N极磁极与所述的待加工板类零件之间的磁性研磨粒子,所述的研磨装置Ⅱ包括S极磁极,设置在此S极磁极与所述的待加工板类零件之间的磁性研磨粒子,所述的转动装置Ⅰ包括通过机架Ⅰ与所述床体相连的电动机Ⅰ,设置在所述床体上的主轴箱,设置在此主轴箱内的主轴,设置在此主轴轴端处的带轮,与所述主轴轴尾通过联轴器Ⅰ相连接的转动轴Ⅰ,所述的电动机Ⅰ与所述的带轮通过传动带相连接,所述的转动轴Ⅰ与所述的N极磁极相连接,所述的转动装置Ⅱ包括与所述滑道滑动连接的燕尾滑槽Ⅰ,设置在此燕尾滑槽Ⅰ上的机架Ⅱ,设置在此机架Ⅱ上的电动机Ⅱ,与此电动机Ⅱ的输出端相连接的转动轴Ⅱ,所述的转动轴Ⅱ与所述的S极磁极相连接,所述的往复移动装置包括通过压板固定在所述床体上的下鞍板,设置在此下鞍板槽内且通过轴承与所述下鞍板转动连接的丝杠,与此丝杠通过联轴器Ⅱ相连接的电动机Ⅲ,与所述下鞍板通过燕尾滑槽Ⅱ滑动连接的上鞍板,与所述丝杠螺纹连接的丝母,连接此丝母与所述上鞍板的丝块,设置在所述上鞍板上的肋板,设置在所述上鞍板的燕尾滑槽Ⅱ内的燕尾镶条。所述的夹具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肋板上的待加工件支撑板,所述的待加工板类零件通过张紧螺栓固定在所述的待加工件支撑板上。所述的N极磁极与S极磁极为大小相同的两个磁极,且所述的N极磁极与S极磁极同轴设置。在所述的燕尾滑槽Ⅰ上设有定位销Ⅰ。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的双面研磨抛光板类零件表面的机构,对板件双面同时光整加工,采用磁极做旋转运动,板件做往复直线运动进行研磨,避免了工件旋转产生离心力,发生微量挠度使板件变形的现象,提高了加工效率及板件的使用寿命,其自动化程度高,节约成本,绿色环保。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轴测图。图3为本技术的图1的左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往复移动装置下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往复移动装置上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随着航空航天、光学等技术的发展,对复杂精密零部件表面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磁研磨加工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光整加工技术。该加工方法能够对微细表面和复杂的凹凸面进行有效的研磨。如图1-5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双面研磨抛光板类零件表面的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2,设置在此底座12是上的带有滑道10的床体11,设置在此床体11上的往复移动装置,设置在此往复移动装置上的夹具装置,分别设置在此夹具装置两侧的研磨装置Ⅰ和研磨装置Ⅱ,与所述的研磨装置Ⅰ相连接的转动装置Ⅰ,与所述的研磨装置Ⅱ相连接的转动装置Ⅱ,待加工板类零件17设置在所述的夹具装置内,所述的研磨装置Ⅰ包括N极磁极4,设置在此N极磁极4与所述的待加工板类零件17之间的磁性研磨粒子,所述的研磨装置Ⅱ包括S极磁极6,设置在此S极磁极6与所述的待加工板类零件17之间的磁性研磨粒子,所述的转动装置Ⅰ包括通过机架Ⅰ22与所述床体11相连的电动机Ⅰ23,设置在所述床体11上的主轴箱1,设置在此主轴箱1内的主轴24,设置在此主轴24轴端处的带轮25,与所述主轴24轴尾通过联轴器Ⅰ2相连接的转动轴Ⅰ3,所述的电动机Ⅰ23与所述的带轮25通过传动带26相连接,所述的转动轴Ⅰ3与所述的N极磁极4相连接,所述的转动装置Ⅱ包括与所述滑道10滑动连接的燕尾滑槽Ⅰ15,设置在此燕尾滑槽Ⅰ15上的机架Ⅱ9,设置在此机架Ⅱ9上的电动机Ⅱ8,与此电动机Ⅱ8的输出端相连接的转动轴Ⅱ7,所述的转动轴Ⅱ7与所述的S极磁极6相连接,所述的往复移动装置包括通过压板30固定在所述床体11上的下鞍板13,设置在此下鞍板13槽内且通过轴承与所述下鞍板13转动连接的丝杠28,与此丝杠28通过联轴器Ⅱ20相连接的电动机Ⅲ16,与所述下鞍板13通过燕尾滑槽Ⅱ滑动连接的上鞍板32,与所述丝杠28螺纹连接的丝母35,连接此丝母35与所述上鞍板32的丝块34,设置在所述上鞍板32上的肋板31,设置在所述上鞍板32的燕尾滑槽Ⅱ内的燕尾镶条33。所述的夹具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肋板31上的待加工件支撑板5,所述的待加工板类零件17通过张紧螺栓18固定在所述的待加工件支撑板5上。所述的N极磁极4与S极磁极6为大小相同的两个磁极,且所述的N极磁极4与S极磁极6同轴设置。在所述的燕尾滑槽Ⅰ15上设有定位销Ⅰ14。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但是应该指出本技术的实施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一种双面研磨抛光板类零件表面的方法及装置,包括底座12、床体11、往复移动装置、研磨装置、夹具装置,床体11固定在底座12上,往复移动装置与床体11固定连接,夹具装置固定在往复移动装置上,研磨装置在夹具装置的两侧,并作旋转运动,研磨装置和转动装置固定连接。转动装置I的电动机I23通过机架I22固定在床体11上,带轮25固定在主轴箱1伸出的主轴24端部,联轴器I2与主轴箱1伸出的主轴24尾部连接固定;转动轴I3与联轴器I2固定连接;传动带26一端连接转动I号电动机23的输出轴,另一端连接带轮25,从而带动转动轴I3和研磨装置I旋转。电动机II8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机架II9上,机架II9通过定位销I14固定在燕尾滑槽I15上;燕尾滑槽I15在滑道10上左右滑动,电动机II8带动转动轴Ⅱ7和研磨装置Ⅱ旋转。研磨装置I和研磨装置Ⅱ分别夹持大小相同的N极磁极4、S极磁极6,且两轴在同一轴线上。往复移动装置中定位螺栓19将电动机Ⅲ16固定在支架上,联轴器Ⅱ20一端与电动机Ⅲ16连接,另一端与丝杠28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面研磨抛光板类零件表面的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设置在此底座是上的带有滑道的床体,设置在此床体上的往复移动装置,设置在此往复移动装置上的夹具装置,分别设置在此夹具装置两侧的研磨装置Ⅰ和研磨装置Ⅱ,与所述的研磨装置Ⅰ相连接的转动装置Ⅰ,与所述的研磨装置Ⅱ相连接的转动装置Ⅱ,待加工板类零件设置在所述的夹具装置内,/n所述的研磨装置Ⅰ包括N极磁极,设置在此N极磁极与所述的待加工板类零件之间的磁性研磨粒子,/n所述的研磨装置Ⅱ包括S极磁极,设置在此S极磁极与所述的待加工板类零件之间的磁性研磨粒子,/n所述的转动装置Ⅰ包括通过机架Ⅰ与所述床体相连的电动机Ⅰ,设置在所述床体上的主轴箱,设置在此主轴箱内的主轴,设置在此主轴轴端处的带轮,与所述主轴轴尾通过联轴器Ⅰ相连接的转动轴Ⅰ,所述的电动机Ⅰ与所述的带轮通过传动带相连接,所述的转动轴Ⅰ与所述的N极磁极相连接,/n所述的转动装置Ⅱ包括与所述滑道滑动连接的燕尾滑槽Ⅰ,设置在此燕尾滑槽Ⅰ上的机架Ⅱ,设置在此机架Ⅱ上的电动机Ⅱ,与此电动机Ⅱ的输出端相连接的转动轴Ⅱ,所述的转动轴Ⅱ与所述的S极磁极相连接,/n所述的往复移动装置包括通过压板固定在所述床体上的下鞍板,设置在此下鞍板槽内且通过轴承与所述下鞍板转动连接的丝杠,与此丝杠通过联轴器Ⅱ相连接的电动机Ⅲ,与所述下鞍板通过燕尾滑槽Ⅱ滑动连接的上鞍板,与所述丝杠螺纹连接的丝母,连接此丝母与所述上鞍板的丝块,设置在所述上鞍板上的肋板,设置在所述上鞍板的燕尾滑槽Ⅱ内的燕尾镶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面研磨抛光板类零件表面的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设置在此底座是上的带有滑道的床体,设置在此床体上的往复移动装置,设置在此往复移动装置上的夹具装置,分别设置在此夹具装置两侧的研磨装置Ⅰ和研磨装置Ⅱ,与所述的研磨装置Ⅰ相连接的转动装置Ⅰ,与所述的研磨装置Ⅱ相连接的转动装置Ⅱ,待加工板类零件设置在所述的夹具装置内,
所述的研磨装置Ⅰ包括N极磁极,设置在此N极磁极与所述的待加工板类零件之间的磁性研磨粒子,
所述的研磨装置Ⅱ包括S极磁极,设置在此S极磁极与所述的待加工板类零件之间的磁性研磨粒子,
所述的转动装置Ⅰ包括通过机架Ⅰ与所述床体相连的电动机Ⅰ,设置在所述床体上的主轴箱,设置在此主轴箱内的主轴,设置在此主轴轴端处的带轮,与所述主轴轴尾通过联轴器Ⅰ相连接的转动轴Ⅰ,所述的电动机Ⅰ与所述的带轮通过传动带相连接,所述的转动轴Ⅰ与所述的N极磁极相连接,
所述的转动装置Ⅱ包括与所述滑道滑动连接的燕尾滑槽Ⅰ,设置在此燕尾滑槽Ⅰ上的机架Ⅱ,设置在此机架Ⅱ上的电动机Ⅱ,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燕王杰张洪毅张东阳吕旖旎程淼韩冰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