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打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9753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化打磨装置,属于抛光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机架、承托机构、压接机构和打磨机构,承托机构设置于机架的顶部,压接机构设置于机架的顶部且位于承托机构的上方,打磨机构包括第一滑座、第二滑座、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打磨电机和打磨头,第一滑座滑动设置于机架的顶部,第一驱动机构设置于第一滑座的底部,第二滑座滑动设置于第一滑座上,第二驱动机构设置于第一滑座与第二滑座之间,打磨电机设置于第二滑座上,打磨头与打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打磨机构能够自动对管件的内壁进行抛光打磨,而且打磨速度快,质量好,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节约了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化打磨装置
本技术属于抛光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化打磨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一些管件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管件的内壁进行抛光打磨,目前通常都是采用人工方式对管件的内壁进行打磨,这种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作业效率低,人工打磨的质量也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打磨装置,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较好的改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自动化打磨装置,包括机架、承托机构、压接机构和打磨机构,所述承托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的顶部,所述压接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的顶部且位于所述承托机构的上方,所述压接机构与所述承托机构之间形成用于夹持工件的夹持区,所述打磨机构包括第一滑座、第二滑座、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打磨电机和打磨头,所述第一滑座滑动设置于所述机架的顶部且与所述承托机构相邻,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座的底部且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座左右滑动,所述第二滑座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座上,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座与所述第二滑座之间,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滑座在竖直方向上上下移动,所述打磨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座上,所述打磨头与所述打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且朝向所述夹持区。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一减速机、第一丝杆、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座的底部,所述第一丝杆的两端可转动的支撑于所述机架上且穿过所述第一螺母,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一螺母螺纹配合,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和所述第一减速机均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减速机的输入轴连接,所述第一减速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丝杆的一端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丝杆、第二螺母和第二手轮,所述第二螺母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座上,所述第二丝杆的两端可转动的支撑于所述第一滑座上,所述第二丝杆穿过所述第二螺母且螺纹配合,所述第二手轮设置于所述第二丝杆的上端。可选的,所述承托机构包括第三滑座、承托辊、第三驱动机构和第四驱动机构,所述第三滑座滑动设置于所述机架的顶部,所述第三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三滑座的底部且用于驱动所述第三滑座前后滑动,所述承托辊通过轴承座可转动的支撑于所述第三滑座上,所述承托辊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承托辊并排间隔设置,所述第四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三滑座上且与两个所述承托辊中的一个承托辊的一端传动连接。可选的,所述压接机构包括龙门架、压接气缸、压接座和压接辊,所述龙门架设置于所述第三滑座上且横跨两个所述承托辊,所述压接气缸设置于所述龙门架的横梁上,所述压接气缸的活塞杆朝向下方,所述压接座设置于所述压接气缸的活塞杆的下端,所述压接辊设置于所述压接座的两端,所述压接辊与所述承托辊构成所述夹持区。可选的,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第三丝杆、第三螺母和第三手轮,所述第三螺母设置于所述第三滑座的底部,所述第三丝杆的两端可转动的支撑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三丝杆穿过所述第三螺母且螺纹配合,所述第三手轮设置于所述第三丝杆的一端。可选的,所述第四驱动机构包括第四驱动电机、主动轮、从动轮和传动带,所述第四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三滑座上且位于所述承托辊的一端,所述主动轮设置于所述第四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且能够同步转动,所述从动轮设置于所述承托辊的一端且能够同步转动,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通过所述传动带传动连接。可选的,所述机架的底部四角位置处设有调节脚,所述调节脚与所述机架螺纹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自动化打磨装置,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打磨机构能够自动对管件的内壁进行抛光打磨,而且打磨速度快,质量好,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节约了人工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方式,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自动化打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三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四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压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第二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1-机架;12-承托机构;121-第三滑座;122-承托辊;123-第三驱动机构;1231-第三丝杆;1232-第三螺母;1233-第三手轮;124-第四驱动机构;1241-第四驱动电机;1242-主动轮;1243-从动轮;1244-传动带;13-压接机构;131-龙门架;132-压接气缸;133-压接座;134-压接辊;14-打磨机构;141-第一滑座;142-第二滑座;143-第一驱动机构;1431-第一驱动电机;1432-第一减速机;1433-第一丝杆;1434-第一螺母;144-第二驱动机构;1441-第二丝杆;1442-第二螺母;1443-第二手轮;145-打磨电机;146-打磨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参考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自动化打磨装置,包括机架11、承托机构12、压接机构13和打磨机构14。机架11为框架结构,机架11起到支撑其他部件的作用。承托机构12包括第三滑座121、承托辊122、第三驱动机构123和第四驱动机构124。第三滑座121滑动设置于机架11的顶部,第三滑座121能够沿机架11的前后方向滑动。参考图2所示,第三驱动机构123包括第三丝杆1231、第三螺母1232和第三手轮1233,第三螺母1232设置于第三滑座121的底部,第三丝杆1231的两端可转动的支撑于机架11上且位于第三滑座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化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承托机构、压接机构和打磨机构,所述承托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的顶部,所述压接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的顶部且位于所述承托机构的上方,所述压接机构与所述承托机构之间形成用于夹持工件的夹持区,所述打磨机构包括第一滑座、第二滑座、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打磨电机和打磨头,所述第一滑座滑动设置于所述机架的顶部且与所述承托机构相邻,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座的底部且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座左右滑动,所述第二滑座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座上,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座与所述第二滑座之间,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滑座在竖直方向上上下移动,所述打磨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座上,所述打磨头与所述打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且朝向所述夹持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承托机构、压接机构和打磨机构,所述承托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的顶部,所述压接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的顶部且位于所述承托机构的上方,所述压接机构与所述承托机构之间形成用于夹持工件的夹持区,所述打磨机构包括第一滑座、第二滑座、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打磨电机和打磨头,所述第一滑座滑动设置于所述机架的顶部且与所述承托机构相邻,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座的底部且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座左右滑动,所述第二滑座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座上,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座与所述第二滑座之间,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滑座在竖直方向上上下移动,所述打磨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座上,所述打磨头与所述打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且朝向所述夹持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一减速机、第一丝杆、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座的底部,所述第一丝杆的两端可转动的支撑于所述机架上且穿过所述第一螺母,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一螺母螺纹配合,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和所述第一减速机均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减速机的输入轴连接,所述第一减速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丝杆的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丝杆、第二螺母和第二手轮,所述第二螺母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座上,所述第二丝杆的两端可转动的支撑于所述第一滑座上,所述第二丝杆穿过所述第二螺母且螺纹配合,所述第二手轮设置于所述第二丝杆的上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王晓莲安永义王迪尹跃袁庆安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伟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