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尿道缝合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尿道缝合器。其包括缝合管和推管,所述缝合管的底部与推管套接,所述缝合管的内壁至少设有二个弧形的针道,所述针道的顶部开设有与针道相连通的针道口,所述针道贯通缝合管的内外壁,所述缝合管外壁开设有多个与针道相互对应的线道,所述推管的顶部设置有驱动套,所述驱动套至少设置有两个顶杆,所述顶杆和针道一一对应,且所述顶杆和针道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尿道缝合器及方法,能够将多个针道内部的缝合针同步推出,缝合针从尿道的内部刺入,从尿道外壁穿出,配合腹腔的孔,能快速完成尿道与膀胱的缝合,缝合难度小,时间短,缝合质量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尿道缝合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尿道缝合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尿道缝合器。
技术介绍
将前列腺切除之后,需要将尿道和膀胱口进行缝合连接。前列腺位于膀胱与尿生殖膈之间,切除前列腺后,与前列腺相连的尿道位于骨盆底部,由于残余尿道近端暴露不佳、位置较深,缝合针线穿过残留尿道近端难度大,延长手术操作时间时间,增加病人手术打击。其次,因为尿道暴露不佳,缝针穿过尿道位置是否每一针都是合适也是难于保证,从而影响缝合质量引起缝合口不良愈合、狭窄,需要再次手术可能。如何解决前列腺切除术中缝针快速、准确穿过尿道近端合适位置,是膀胱尿道顺利缝合、良好愈合的关键,现有技术中没有一种工具以及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传统的缝合操作是要才腹腔打孔,通过不同的腹腔孔将缝合工具深入才能完成整个缝合操作,不仅难度,而且手术时间非常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尿道缝合器及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某种或某些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尿道缝合器,包括缝合管和推管,所述缝合管的底部与推管套接,所述缝合管的内壁至少设有二个弧形的针道,所述针道为上下两端设有开口的管状结构,所述针道的顶部开设有与针道相连通的针道口,且所述针道口位于缝合管的外壁上,所述针道贯通缝合管的内外壁,所述推管的顶部至少设置有两个顶杆,所述顶杆和针道一一对应,且所述顶杆和针道滑动连接,便于将多个针道内部的缝合针同步推出,缝合针从尿道的内部刺入,从尿道外壁穿出,配合腹腔的孔,能快速完成尿道与膀胱的缝合,缝合难度小,时间短,缝合质量高。作为优选,所述缝合管外壁开设有多个与针道相互对应的线道,所述线道和针道口对应设置,且所述线道设置在针道口下方,便于将缝合线放入线道内,操作时,缝合线随着缝合管一起进入尿道内,避免缝合线与尿道产生摩擦,减少尿道损害。作为优选,所述推管的顶部安装有驱动套,所述顶杆垂直安装于驱动套的顶面,推管在操作时,通过驱动套带动顶杆移动,便于顶杆在针道内同步滑动,提高缝合效果。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尿道缝合方法,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尿道缝合器,其操作步骤如下:S1、安装缝合线和缝合针:先将缝合线和缝合针连接,再将缝合线放入线道内,最后再将弧形缝合针的尾部从缝合管外壁的针道口放入针道内,完成缝合线和缝合针的装配;S2、安装观察镜:将观察镜从推管底部插入内腔内,并沿着内腔推动观察镜,使得观察镜进入中空腔顶部;S3、插入缝合管:将整个缝合管插入尿道,配合观察镜,将针道口推至尿道切口处;S4、缝合:旋转推动推管,推管带动驱动套旋转上移,通过顶杆在针道内滑动,将多个针道内部的缝合针同步推出,缝合针从尿道的内部刺入,从尿道外壁穿出,缝合后,将缝合线与缝合针脱离,最后将缝合管推出尿道,配合腹腔的孔,完成尿道与膀胱的缝合。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缝合管内壁结构局部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缝合管外壁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针道口和线道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缝合管结构俯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推管结构拆分图。图中:1、缝合管;11、针道;12、针道口;13、线道;14、中空腔;2、推管;21、内腔;22、驱动套;23、顶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尿道缝合器,缝合管1和推管2,缝合管1的底部与推管2套接,缝合管1的内壁至少设有二个弧形的针道11,针道11为上下两端设有开口的管状结构,针道11均匀开设在缝合管1的内壁处,便于缝合针的缝合位置分布均匀,缝合质量高,针道11的顶部开设有与针道11相连通的针道口12,且针道口12位于缝合管1的外壁上,针道11贯通缝合管1的内外壁,推管2的顶部至少设置有两个顶杆23,顶杆23呈环形等间距设置,便于顶杆23同步顶出缝合针,快速完成尿道与膀胱的缝合,顶杆23和针道11一一对应,且顶杆23和针道11滑动连接。本实施例中,缝合管1外壁开设有多个与针道11相互对应的线道13,便于针道11和线道13一一对应,线道13和针道口12对应设置,且线道13设置在针道口12下方,将缝合线放入线道13内,操作时,缝合线随着缝合管1一起进入尿道内,避免缝合线与尿道产生摩擦,减少尿道损害。进一步的,推管2的顶部安装有驱动套22,顶杆23垂直安装于驱动套22的顶面,且顶杆23和驱动套22均采用硅胶材质制成,其材质具有良好的韧性,形变效果好,便于顶杆23顺着弧形的针道11滑动,同时采用驱动套22为顶杆23进行支撑,实现顶杆23同步推出。具体的,缝合管1的内部开设有中空腔14,推管2的内部开设有内腔21,且中空腔14的直径和内腔21的直径相等,便于将观察镜从内腔21插入中空腔14内,便于在缝合时进行观察,同时观察镜和内腔21与中空腔14剩余的部分可作为冲洗通道。值得说明的是,针道11优选设置有六个,同时顶杆23设置的个数和针道11的个数相通,每个顶杆23均设置在一个针道11内,便于通过顶杆23同步将针道11内部的穿刺针推出。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尿道缝合方法,包括上述任意一项的尿道缝合器,其操作步骤如下:S1、安装缝合线和缝合针:先将缝合线和缝合针连接,再将缝合线放入线道13内,最后再将弧形缝合针的尾部从缝合管1外壁的针道口12放入针道11内,完成缝合线和缝合针的装配;S2、安装观察镜:将观察镜从推管2底部插入内腔21内,并沿着内腔21推动观察镜,使得观察镜进入中空腔14顶部;S3、插入缝合管1:将整个缝合管1插入尿道,配合观察镜,将针道口12推至尿道切口处;S4、缝合:旋转推动推管2,推管2带动驱动套22旋转上移,通过顶杆23在针道11内滑动,将多个针道11内部的缝合针同步推出,缝合针从尿道的内部刺入,从尿道外壁穿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尿道缝合器,包括缝合管(1)和推管(2),所述缝合管(1)的底部与推管(2)套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管(1)的内壁至少设有二个弧形的针道(11),所述针道(11)为上下两端设有开口的管状结构,所述针道(11)的顶部开设有与针道(11)相连通的针道口(12),且所述针道口(12)位于缝合管(1)的外壁上,所述针道(11)贯通缝合管(1)的内外壁,所述推管(2)的顶部至少设置有两个顶杆(23),所述顶杆(23)和针道(11)一一对应,且所述顶杆(23)和针道(11)滑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尿道缝合器,包括缝合管(1)和推管(2),所述缝合管(1)的底部与推管(2)套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管(1)的内壁至少设有二个弧形的针道(11),所述针道(11)为上下两端设有开口的管状结构,所述针道(11)的顶部开设有与针道(11)相连通的针道口(12),且所述针道口(12)位于缝合管(1)的外壁上,所述针道(11)贯通缝合管(1)的内外壁,所述推管(2)的顶部至少设置有两个顶杆(23),所述顶杆(23)和针道(11)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之洋,饶大庞,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