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结构、摄像头、终端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技术

技术编号:2508609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29
本申请涉及一种镜头结构、摄像头、终端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镜头结构包括镜筒、驱动件与柔性透光片,柔性透光片设置在镜筒内的光路中,驱动件用于驱动柔性透光片变形以改变焦距,镜筒包括入光口与出光口,入光口设有第一镜片,柔性透光片设置在第一镜片的内侧。终端包括具有该镜头结构的摄像头。本申请通过镜头内置的结构进行光学变焦,可减小镜头尺寸且结构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镜头结构、摄像头、终端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
本申请涉及终端
,具体涉及一种镜头结构、摄像头、终端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随着终端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功能也不断完善,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常用的工具之一。出于用户对自拍和外摄的拍摄需求,当前的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大多同时配备了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然而,为满足变焦需求,现有方案主要通过外置的变焦模组来改变摄像头的焦距,存在结构不可靠及镜头尺寸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镜头结构、摄像头、终端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通过镜头内置的结构进行光学变焦,可减小镜头尺寸且结构可靠。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镜头结构,包括镜筒、驱动件与柔性透光片,所述柔性透光片设置在所述镜筒内的光路中,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柔性透光片变形以改变焦距。其中,所述镜筒包括入光口与出光口,所述入光口设有第一镜片,所述柔性透光片设置在所述第一镜片的内侧。其中,所述镜筒上设有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用于固定所述驱动件,所述柔性透光片的四周边缘夹设在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所述驱动件可朝向所述第二支架的方向推动所述柔性透光片,以使所述柔性透光片在所述第二支架的支撑下发生曲率变化。其中,所述第一支架相对所述第二支架靠近所述镜筒的入光口设置,所述驱动件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的背向所述镜筒的入光口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架抵靠在所述柔性透光片背向所述镜筒的入光口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柔性透光片的抵靠点相对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柔性透光片的抵靠点更靠近所述柔性透光片的中心。其中,所述第一支架相对所述第二支架远离所述镜筒的入光口设置,所述驱动件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朝向所述镜筒的入光口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架抵靠在所述柔性透光片朝向所述镜筒的入光口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柔性透光片的抵靠点相对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柔性透光片的抵靠点更靠近所述柔性透光片的中心。其中,所述第二支架为孔径小于或等于所述入光口的环形支架。其中,所述驱动件的数量大于或等于四个,且对称抵靠在所述柔性透光片的四周边缘。其中,所述驱动件为压电马达。其中,所述柔性透光片为柔性玻璃。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摄像头,包括如上所述的镜头结构。其中,还包括感光元件,所述感光元件设置在所述镜头结构的出光口。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至少一个如上所述的摄像头。其中,至少一摄像头包括第一摄像头与第二摄像头,所述第一摄像头与所述第二摄像头位于所述终端的同一侧,所述第一摄像头中的柔性透光片与所述第二摄像头中的柔性透光片的初始状态均为平面,所述第一摄像头中的柔性透光片与所述第二摄像头中的柔性透光片的可变形方向相反。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终端的控制方法,包括:根据目标焦距控制驱动件驱动柔性透光板变形,其中,所述柔性透光片设置在摄像头镜筒内的光路中;控制所述摄像头进行拍摄。其中,所述镜筒上设有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用于固定所述驱动件,所述柔性透光片的四周边缘夹设在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所述根据目标焦距控制驱动件驱动柔性透光板变形,包括:根据目标焦距控制所述驱动件的推出距离,使所述柔性透光片在所述第二支架的支撑下变形至具有与所述目标焦距对应的曲率。其中,所述摄像头包括第一摄像头与第二摄像头,所述第一摄像头与所述第二摄像头位于所述终端的同一侧,所述第一摄像头中的柔性透光片与所述第二摄像头中的柔性透光片处于平面状态时对应标准焦距,所述第一摄像头中的柔性透光片在变形时焦距变短,所述第二摄像头中的柔性透光片在变形时焦距变长,所述根据目标焦距控制驱动件驱动柔性透光板变形,包括:当目标焦距小于标准焦距时,根据所述目标焦距控制所述第一摄像头中的驱动件驱动柔性透光板变形;当目标焦距大于标准焦距时,根据所述目标焦距控制所述第二摄像头中的驱动件驱动柔性透光板变形;当目标焦距为标准焦距时,不控制当前使用的摄像头中的驱动件工作,使对应的柔性透光片处于平面状态。其中,所述根据目标焦距控制驱动件驱动柔性透光板变形之前,还包括:启动所述第一摄像头或所述第二摄像头;在拍摄界面显示可选择的焦距类型,所述可选择的焦距类型包括长焦距、标准焦距、短焦距;根据选择的焦距类型切换摄像头,并显示用于调整目标焦距的焦距调整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与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至少一条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加载并执行所述至少一条程序指令以实现如上所述的终端的控制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终端的控制方法。如上所述,本申请的镜头结构包括镜筒、驱动件与柔性透光片,柔性透光片设置在镜筒内的光路中,驱动件用于驱动柔性透光片变形以改变焦距,镜筒包括入光口与出光口,入光口设有第一镜片,柔性透光片设置在第一镜片的内侧。终端包括具有该镜头结构的摄像头。本申请通过镜头内置的结构进行光学变焦,可减小镜头尺寸且结构可靠。另一方面,本申请的终端的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存储介质,根据目标焦距控制驱动件驱动柔性透光板变形,其中,柔性透光片设置在摄像头镜筒内的光路中,之后,控制摄像头进行拍摄。如此,本申请可以控制内置结构进行光学变焦,获得不同的焦距进行拍摄,满足不同的拍摄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示出的镜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镜头结构在柔性透光片变形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镜头结构在去除了第一支架及以上部分之后的俯视示意图;图4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示出的镜头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的镜头结构在柔性透光片变形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示出的摄像头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的摄像头在柔性透光片变形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示出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示出的终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10是根据第六实施例示出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11是图10所示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申请的其他优点及功效。在下述描述中,参考附图,附图描述了本申请的若干实施例。应当理解,还可使用其他实施例,并且可以在不背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进行机械组成、结构、电气以及操作上的改变。下面的详细描述不应该被认为是限制性的,这里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而并非旨在限制本申请。第一实施例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示出的镜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镜头结构包括镜筒21、驱动件22与柔性透光片23,柔性透光片23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筒、驱动件与柔性透光片,所述柔性透光片设置在所述镜筒内的光路中,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柔性透光片变形以改变焦距,所述镜筒包括入光口与出光口,所述入光口设有第一镜片,所述柔性透光片设置在所述第一镜片的内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筒、驱动件与柔性透光片,所述柔性透光片设置在所述镜筒内的光路中,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柔性透光片变形以改变焦距,所述镜筒包括入光口与出光口,所述入光口设有第一镜片,所述柔性透光片设置在所述第一镜片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上设有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用于固定所述驱动件,所述柔性透光片的四周边缘夹设在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所述驱动件可朝向所述第二支架的方向推动所述柔性透光片,以使所述柔性透光片在所述第二支架的支撑下发生曲率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相对所述第二支架靠近所述镜筒的入光口设置,所述驱动件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的背向所述镜筒的入光口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架抵靠在所述柔性透光片背向所述镜筒的入光口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柔性透光片的抵靠点相对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柔性透光片的抵靠点更靠近所述柔性透光片的中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相对所述第二支架远离所述镜筒的入光口设置,所述驱动件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朝向所述镜筒的入光口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架抵靠在所述柔性透光片朝向所述镜筒的入光口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柔性透光片的抵靠点相对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柔性透光片的抵靠点更靠近所述柔性透光片的中心。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为孔径小于或等于所述入光口的环形支架。


6.一种终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目标焦距控制驱动件驱动柔性透光板变形,其中,所述柔性透光片设置在摄像头镜筒内的光路中;
控制所述摄像头进行拍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上设有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台峰彭植远吴兴丽朱斌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