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水处理用复合脱氮药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8117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废水处理用复合脱氮药剂,涉及环保领域,旨在解决没有办法将废水中的氮给去除干净,废水在正常排放时需要去除水中的总氮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所述药剂一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30‑75%的有机酮类、21‑66%的表面活性剂类、37‑68%的高分子聚合物类、22‑36%的有机酯类、24‑41%的胺类以及16‑39%的烷烃类,所述药剂二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88‑97%的还原酶和3‑42%的氧化钙,所述药剂三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22‑35%的氢氧化钠和30‑57%的氯化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废水处理用复合脱氮药剂能够对水中的总氮进行去除,降低废水中氮含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水处理用复合脱氮药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废水处理用复合脱氮药剂。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化肥、石油化工等行业的迅速发展壮大,由此而产生的高氨氮废水也成为行业发展制约因素之一。氨氮废水的一般的形成是由于氨水和无机氨共同存在所造成的,一般上pH值在中性以上的废水氨氮的主要来源是无机氨和氨水共同的作用,pH值在酸性的条件下废水中的氨氮主要由于无机氨所导致。废水中氨氮的构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氨水形成的氨氮,一种是无机氨形成的氨氮,主要是硫酸铵,氯化铵等等,因此废水脱氮为防止水体富营养化而对废水进行脱氮处理的过程。一般分为物理化学法和生物脱氮法两种。物理化学法脱氮包括折点氧化法、空气气提或蒸汽汽提法、选择性离子交换法。实践中多采用硝化一反硝化作用的乡物脱氮法,即先在好氧条件下利用废水中硝化细菌将氮化合物氧化为硝酸盐(硝化阶段),然后利用废水中反硝化细菌将硝酸盐还原成气态氮及其他最终气体产物并释放到大气中。而在废水经过上述处理后,并没有办法将废水中的氮给去除干净,废水在正常排放时需要去除水中的总氮。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水处理用复合脱氮药剂,对水中的总氮进行去除,降低废水中氮含量。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废水处理用复合脱氮药剂,包括药剂一、药剂二和药剂三,所述药剂一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30-75%的有机酮类、21-66%的表面活性剂类、37-68%的高分子聚合物类、22-36%的有机酯类、24-41%的胺类以及16-39%的烷烃类,所述药剂二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88-97%的还原酶和3-42%的氧化钙,所述药剂三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22-35%的氢氧化钠和30-57%的氯化钡。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有机酮类是丙酮、丁酮、苯戊酮、环戊酮、环己酮、双乙烯酮、乙酰丙酮、甲基异丙基酮、甲基异丁基甲酮中的一种或两种。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表面活性剂类是脂肪酸盐、磺酸盐、硫酸酯盐和磷酸酯盐、脂肪胺盐、乙醇胺盐、聚乙烯多胺盐、咪唑啉、吗啉胍类、三嗪类中的一种或两种。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高分子聚合物类是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羟乙基甲基纤维素醚、羟乙基纤维素醚、聚丙烯纤维高分子聚合物类中的一种或两种。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有机酯类为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乳酸乙酯、异硫氰酸苯酯、对甲苯磺酸甲酯溴醋酸叔丁酯、亚磷酸三甲酯、丙烯酸羟丙酯、二丁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胺类为苯胺、聚苯胺、乙二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胺甲基化聚丙烯酰胺、聚乙烯亚胺中的一种或多种。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烷烃类为氯代正丁烷、环丙烷、全氯乙烷中的一种或多种。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还原酶包括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和羟胺还原酶。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药剂一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40-60%的有机酮类、36-51%的表面活性剂类、55-60%的高分子聚合物类、27-32%的有机酯类、31-35%的胺类以及23-30%的烷烃类,所述药剂二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90-93%的还原酶和13-27%的氧化钙,所述药剂三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29-32%的氢氧化钠和45-50%的氯化钡。一种废水处理工艺,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在曝气池或者调节池的废水中投入药剂一,并且令废水与药剂一进行充分搅拌,步骤二,在与药剂一搅拌后的废水中加入药剂二,充分搅拌,后静置3h,步骤三,在静置后的废水内加入药剂三,充分搅拌,而后静置3h。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药剂一,从而使其能够对废水中的氮进行反应,令氨氮能够转化成氨气的形式排放或者溶解在水中,同时还能够更进一步地令废水中的游离氨能够转化成氨气进行排放或者溶解在水中,并且经过氧化还原作用后,氨气最终变成无害的N2,而通过药剂二,从而使得其能够对废水中各种形式的氮元素进行转化,继而产生大量的铵根离子,令铵根离子与氧化钙溶于水后产生的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继而令铵根离子转化成氨气排放或者溶解在水里,从而与药剂一进行搭配产生氧化还原作用,令氨气转化成无害的N2,再通过药剂三,从而使得其能够提供大量的氢氧根离子进行反应,充分去除水中的氮元素,并且能够通过氯化钡对水中可能反应产生的硫酸钠进行消除,避免排放的废水中出现毒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一种废水处理用复合脱氮药剂,包括药剂一、药剂二和药剂三,药剂一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40-60%的有机酮类、36-51%的表面活性剂类、55-60%的高分子聚合物类、27-32%的有机酯类、31-35%的胺类以及23-30%的烷烃类。有机酮类是丙酮、丁酮、苯戊酮、环戊酮、环己酮、双乙烯酮、乙酰丙酮、甲基异丙基酮、甲基异丁基甲酮中的一种或两种。表面活性剂类是脂肪酸盐、磺酸盐、硫酸酯盐和磷酸酯盐、脂肪胺盐、乙醇胺盐、聚乙烯多胺盐、咪唑啉、吗啉胍类、三嗪类中的一种或两种。高分子聚合物类是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羟乙基甲基纤维素醚、羟乙基纤维素醚、聚丙烯纤维高分子聚合物类中的一种或两种。有机酯类为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乳酸乙酯、异硫氰酸苯酯、对甲苯磺酸甲酯溴醋酸叔丁酯、亚磷酸三甲酯、丙烯酸羟丙酯、二丁酯中的一种或多种。胺类为苯胺、聚苯胺、乙二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胺甲基化聚丙烯酰胺、聚乙烯亚胺中的一种或多种。烷烃类为氯代正丁烷、环丙烷、全氯乙烷中的一种或多种。人们能够先在曝气池或者调节池的废水中投入药剂一,并且令废水与药剂一进行充分搅拌,在此过程中,有机酮类、表面活性剂类以及高分子聚合物类能够令废水中的氨氮能够转化成氨气的形式溶解在水中或者直接排放,而有机酯类、胺类和烷烃类能够提供大量的O、H、OH、CH、CH2等原子和离子活性基团,在催化作用下能够令铵盐以及其他有机胺都转化成游离氨,并且能够令游离氨和其他含氮物质(硝酸、盐等)以及有机胺一起先转化成NH3、NH2、NH、NO、NO2,再经过氧化还原作用最终变成无害的N2,从而降低水中的总氮含量。在与药剂一搅拌后的废水中加入药剂二,充分搅拌,后静置3h,药剂二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90-93%的还原酶和13-27%的氧化钙,还原酶包括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和羟胺还原酶。在此过程中,氧化钙与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钙,并且产生一定的热量,从而使得废水的温度得到一定的提升,令水温能够得到一定的加热,水温调整到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和羟胺还原酶所适应的温度,从而加快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和羟胺还原酶的反应速度,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和羟胺还原酶在反应时,分别对废水中的硝酸根、亚硝酸根以及NH2OH进行反应,从而使得硝酸根能够反应产生亚硝酸根,亚硝酸根则会反应产生NH2OH,NH2OH则会反应产生大量的NH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水处理用复合脱氮药剂,其特征在于,包括药剂一、药剂二和药剂三,所述药剂一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30-75%的有机酮类、21-66%的表面活性剂类、37-68%的高分子聚合物类、22-36%的有机酯类、24-41%的胺类以及16-39%的烷烃类,所述药剂二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88-97%的还原酶和3-42%的氧化钙,所述药剂三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22-35%的氢氧化钠和30-57%的氯化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水处理用复合脱氮药剂,其特征在于,包括药剂一、药剂二和药剂三,所述药剂一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30-75%的有机酮类、21-66%的表面活性剂类、37-68%的高分子聚合物类、22-36%的有机酯类、24-41%的胺类以及16-39%的烷烃类,所述药剂二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88-97%的还原酶和3-42%的氧化钙,所述药剂三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22-35%的氢氧化钠和30-57%的氯化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废水处理用复合脱氮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酮类是丙酮、丁酮、苯戊酮、环戊酮、环己酮、双乙烯酮、乙酰丙酮、甲基异丙基酮、甲基异丁基甲酮中的一种或两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废水处理用复合脱氮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类是脂肪酸盐、磺酸盐、硫酸酯盐和磷酸酯盐、脂肪胺盐、乙醇胺盐、聚乙烯多胺盐、咪唑啉、吗啉胍类、三嗪类中的一种或两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废水处理用复合脱氮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聚合物类是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羟乙基甲基纤维素醚、羟乙基纤维素醚、聚丙烯纤维高分子聚合物类中的一种或两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废水处理用复合脱氮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酯类为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乳酸乙酯、异硫氰酸苯酯、对甲苯磺酸甲酯溴醋酸叔丁酯、亚磷酸三甲酯、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利刚聂舒乐戴丹锋张学华刘江伟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国鑫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