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7798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应器,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具有反应腔且所述反应腔具有原液入口、出液口、循环液入口、循环液出口,所述原液入口的开口方向沿所述罐体的圆周切向,所述出液口位于所述原液入口上方;整流件,所述整流件设在所述反应腔内,所述整流件位于所述出液口下方且位于所述原液入口上方,所述整流件被构造成阻挡由所述原液入口旋入的原液上升、引导由所述循环液入口流入的循环液的一部分下降且另一部分上升。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反应器,具有成本低、泄露风险小、反应效率高、抗堵塞能力强、能够连续作业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反应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废酸处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反应器。
技术介绍
利用含S2-的溶液(例如,可溶性硫化物的溶液、硫化氢的水解溶液)来处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酸,是能够带来极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技术,其反应后产物是脱除了重金属离子的可再生液以及难溶解的重金属硫化沉淀物,这一系列反应是在反应器中进行的,反应器的反应效率决定了废酸中重金属离子的脱除率。通常在反应器中采用搅拌器来使反应溶液混合均匀,并且延长溶液在反应器的停留时间,以提高反应效率。然而,搅拌器一方面增加了反应器的制造和维护成本;另一方面,还增加了反应器内介质泄露的风险,这对于不允许泄露的场合尤其不利。为了延长反应时间以使反应进行彻底,实际生产中经常采用多罐运行的方法,即,多个相同的反应器交替轮流运行,确保每个反应器的反应程度达到设计的要求。这种并联系统对产地、投资等需求极大,相当于把连续生产改变为了间断作业,带来的问题是导致系统管路极易阻塞(以废酸硫化处理为例,其反应产物为难溶、易结晶的固相析出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反应器,所述反应器具有成本低、泄露风险小、反应效率高、抗堵塞能力强、能够连续作业等优点。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反应器,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具有反应腔且所述反应腔具有原液入口、出液口、循环液入口、循环液出口,所述原液入口的开口方向沿所述罐体的圆周切向,所述出液口位于所述原液入口上方;整流件,所述整流件设在所述反应腔内,所述整流件位于所述出液口下方且位于所述原液入口上方,所述整流件被构造成阻挡由所述原液入口旋入的原液上升、引导由所述循环液入口流入的循环液的一部分下降且另一部分上升。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反应器,通过将原液入口沿罐体的圆周切向设置,同时利用整流件,可以使反应液在罐体内大体上呈螺旋向下的运动,从而有利于反应液在罐体内混合均匀,螺旋式的运行轨迹延长了反应的时间,可以持续不间断地运行,避免了反应产物在一些结构死角长大结晶析出;并且,整流件阻止了下方反应液的上升,使得循环液中的一部分将螺旋向下继续参与反应,有利于反应的进一步进行,与此同时,循环液的其余部分将上升并从出液口排出;此外,由于反应后产物含有固体颗粒,更容易获得动能,趋于随着循环液中的上升部分运动,从而实现反应后固液的初步分离,有利于反应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反应器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整流件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安装于所述反应腔的内壁且沿所述罐体的周向延伸,所述安装部设有多个流通口;隔板,所述隔板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下方,所述隔板分别与所述安装部和所述反应腔的内壁间隔设置,所述循环液入口在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安装部与所述隔板之间。可选地,所述安装部设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挡圈,所述挡圈内设有格栅,多个所述流通口由所述格栅限定出。可选地,所述安装部与所述隔板之间通过沿所述罐体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立柱相连。可选地,多个所述流通口的水平投影位于所述隔板的水平投影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循环液入口的开口方向沿所述罐体的圆周切向。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液入口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原液入口的开口方向一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循环液出口位于所述罐体的底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反应腔的内壁设有扰流件,所述扰流件的工作面为弧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罐体包括:下壳;上壳,所述上壳安装在所述下壳上且与所述下壳共同限定出所述反应腔,所述整流件的一部分被夹持在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之间。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反应器10、罐体100、反应腔101、原液入口102、出液口103、循环液入口104、循环液出口105、扰流件106、检查孔107、排气口108、下壳110、上壳120、整流件200、安装部210、挡圈211、格栅212、隔板220、立柱230、支座30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反应器10。如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反应器10,包括:罐体100和整流件200。具体而言,罐体100具有反应腔101且反应腔101具有原液入口102、出液口103、循环液入口104、循环液出口105,原液入口102的开口方向沿罐体100的圆周切向,出液口103位于原液入口102上方。如此,待反应的原液从原液入口102泵入罐体100内,由于原液入口102是按罐体100的圆周切向设置的,所以切向进入的原液会混合并持续推动罐体100内的反应液(即循环液)朝一个方向旋转;循环泵通过循环液出口105吸入罐体100内的反应液,再通过循环液入口104重新泵入罐体100参与反应。整流件200设在反应腔101内,整流件200位于出液口103下方且位于原液入口102上方,整流件200被构造成阻挡由原液入口102旋入的原液上升、引导由循环液入口104流入的循环液的一部分下降且另一部分上升。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反应器10,通过将原液入口102沿罐体100的圆周切向设置,同时利用整流件200,可以使反应液在罐体100内大体上呈螺旋向下的运动,从而有利于反应液在罐体100内混合均匀,螺旋式的运行轨迹延长了反应的时间,可以持续不间断地运行,避免了反应产物在一些结构死角长大结晶析出;并且,整流件200阻止了下方反应液的上升,使得循环液中的一部分将螺旋向下继续参与反应,有利于反应的进一步进行,与此同时,循环液的其余部分将上升并从出液口103排出;此外,由于反应后产物含有固体颗粒,更容易获得动能,趋于随着循环液中的上升部分运动,从而实现反应后固液的初步分离,有利于反应效率的进一步提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整流件200包括:安装部210和隔板220。安装部210安装于反应腔101的内壁,安装部210沿罐体100的周向延伸,安装部210设有多个流通口。隔板220安装在安装部210下方,隔板220分别与安装部210和反应腔101的内壁间隔设置,循环液入口104在上下方向上位于安装部210与隔板220之间。如此,隔板220阻止了隔板220下方反应液的上升,循环液中的一部分将螺旋向下且通过隔板220与反应腔101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安装部210则切断了循环液直接从出液口103排出的短路通道,多个流通口将流体的旋转运动转变成为垂直上升运动,并且降低了反应器10对基础的震动。可选地,如图1所示,安装部2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罐体,所述罐体具有反应腔且所述反应腔具有原液入口、出液口、循环液入口、循环液出口,所述原液入口的开口方向沿所述罐体的圆周切向,所述出液口位于所述原液入口上方;/n整流件,所述整流件设在所述反应腔内,所述整流件位于所述出液口下方且位于所述原液入口上方,所述整流件被构造成阻挡由所述原液入口旋入的原液上升、引导由所述循环液入口流入的循环液的一部分下降且另一部分上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罐体,所述罐体具有反应腔且所述反应腔具有原液入口、出液口、循环液入口、循环液出口,所述原液入口的开口方向沿所述罐体的圆周切向,所述出液口位于所述原液入口上方;
整流件,所述整流件设在所述反应腔内,所述整流件位于所述出液口下方且位于所述原液入口上方,所述整流件被构造成阻挡由所述原液入口旋入的原液上升、引导由所述循环液入口流入的循环液的一部分下降且另一部分上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件包括:
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安装于所述反应腔的内壁且沿所述罐体的周向延伸,所述安装部设有多个流通口;
隔板,所述隔板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下方,所述隔板分别与所述安装部和所述反应腔的内壁间隔设置,所述循环液入口在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安装部与所述隔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设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挡圈,所述挡圈内设有格栅,多个所述流通口由所述格栅限定出。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瑞林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