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氨水制备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7797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的氨水制备设备,取代现有的利用水槽制备氨水,工作人员通过进水单元将适量纯水输入反应罐内,氨气进管将适量的氨气输入反应罐内纯水中,利用氨气易溶于水的特点,制备氨水,所述换热单元以进水单元进水为换热源与制备中的氨水进行换热,从而吸收氨水制备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制备完成过后的氨水自氨水出管输出,整个制备过程在密封的反应罐内进行,保证了制备过程中的密封性,进而防止氨水的挥发,其包括:反应罐,所述反应罐呈立式设置;氨气进管,所述氨气进管自反应罐底端进入;进水单元、换热单元,所述进水单元、换热单元集成连接于反应罐内;氨水出管,所述氨水出管连接于反应罐侧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的氨水制备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工设备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的氨水制备设备。
技术介绍
氨水又称阿摩尼亚水,主要成分为NH3·H2O,是氨的水溶液,无色透明且具有刺激性气味。氨气熔点-77℃,沸点36℃,密度0.91g/cm3。氨气易溶于水、乙醇。易挥发,具有部分碱的通性,氨水由氨气通入水中制得。氨气有毒,对眼、鼻、皮肤有刺激性和腐蚀性,能使人窒息。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30mg/m3。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将氨气通入水槽中,利用氨气易溶于水的特点,制备氨水,为了防止氨水在水槽内挥发,需要在水槽槽口上加装密封盖,但是这样往往还是很难保证氨水的不挥发。
技术实现思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的氨水制备设备,所要解决的问题:氨水制备过程中挥发的问题,其包括:反应罐,所述反应罐呈立式设置;氨气进管,所述氨气进管自反应罐底端进入;进水单元、换热单元,所述进水单元、换热单元集成连接于反应罐内;氨水出管,所述氨水出管连接于反应罐侧端。优选的,所述进水单元包括:集水室,所述集水室连接于反应罐内靠近顶端位置;带泵进水管,所述带泵进水管出水端自反应罐侧端连接于集水室内;出水喷头,若干个所述出水喷头连接于集水室底端。优选的,所述换热单元包括: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连接于反应罐顶端;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设为空心结构,所述转动轴竖直设于反应罐内中心位置,所述转动轴一端与转动电机输出端连接;进水室,所述进水室设为环状结构,所述进水室嵌设于集水室中心位置,所述进水室外环端与集水室连通设置,转动轴穿设于所述进水室内环端;环形进水槽,所述环形进水槽周向开设于所述进水室内环端,所述环形进水槽槽底端连通进水室设置;进水孔,多个所述进水孔周向开设于所述转动轴侧端靠近顶端位置,所述进水孔连通环形进水槽设置;螺旋管,所述螺旋管通过支架连接于转动轴外,且所述螺旋管两端均连通于转动轴内;出水室,所述出水室设为环状结构,所述出水室内环端连接于所述转动轴侧端靠近底端位置;环形出水槽,所述环形出水槽周向开设于所述出水室内环端,所述环形出水槽槽底端连通出水室设置;出水孔,多个所述出水孔周向开设于所述转动轴侧端靠近底端位置,所述出水孔连通环形出水槽设置;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一侧与出水室侧端连接;集水池,所述出水管远离出水室端穿设所述出水孔与集水池连接,带泵进水管进水端连接于集水池内。优选的,还包括:轴承安装台,所述轴承安装台分别开设于所述进水室内环端靠近顶端、底端位置以及所述出水室内环端靠近顶端、底端位置;转动轴承,所述转动轴承固定连接于轴承安装台上,所述转动轴穿设于所述转动轴承内。优选的,还包括:固定座,两个所述固定座以转动轴为中心对称连接于反应罐内底端位置;转杆,所述转杆横向连接于固定座上;转动叶片,所述转动叶片连接于转杆靠近反应罐内壁端;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连接于转杆远离转动叶片端;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连接于转动轴底端,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优选的,所述氨气进管连接于反应罐底端中心位置。优选的,还包括:竖槽,若干个所述竖槽周向开设于集水室侧端;弹性钢条,所述弹性钢条竖直连接于反应罐内壁上,且所述弹性钢条穿设于竖槽内,所述竖槽槽底端与弹性钢条之间留有预设距离,所述弹性钢条顶端朝向所述转动轴方向弯曲设置;钢球,所述钢球通过连接绳与转动轴连接,所述钢球位于集水室顶端,且所述钢球靠近弹性钢条顶端设置。优选的,还包括:第一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连接于反应罐内壁上,并位于氨水出管上方;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连接于反应罐内壁上,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位于第一液位传感器上方,并位于出水喷头下方设置;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连接于反应罐外壁上,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第二液位传感器、带泵进水管均与处理器连接。优选的,所述氨气进管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氨水出管按有电动阀门,所述控制阀和所述电动阀门均与所述处理器连接,当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未检测到液面信号时,所述处理器关闭所述电动阀门,当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或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检测到液面信号时,所述处理器根据液面信号进行如下处理:A、对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或者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的信息数据化处理;其中,P为所述反应罐底部压强,为所述氨水密度,为所述反应罐内空气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τ为液面浮动引起的检测误差,hi为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或者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距离所述反应罐底部距离,di为所述氨水液面与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或者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间的距离,i的取值为1或2,i=1时,hi为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距离所述反应罐底部距离,di为所述氨水液面与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间的距离,i=2时,hi为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距离所述反应罐底部距离,di为所述氨水液面与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间的距离;D、根据下述公式,所述处理器调节所述控制阀控制氨气进管速率上述公式中,μ为所述控制阀的调节值,v为当前氨气进管速率,k为常量,ρ为氨气密度,P为所述反应罐底部压强,g为重力加速度,τ为液面浮动引起的检测误差,hi为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或者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距离所述反应罐底部距离,di为所述氨水液面与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或者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间的距离,i的取值为1或2,i=1时,hi为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距离所述反应罐底部距离,di为所述氨水液面与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间的距离,i=2时,hi为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距离所述反应罐底部距离,di为所述氨水液面与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间的距离;E、根据下述公式,所述处理器对所述带泵进水管进行进水量控制上述公式中,λ为所述带泵进水管的进水量,a为氨气的摩尔质量,b为水的摩尔质量,μ为所述控制阀的调节值,v为当前氨气进管速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进水单元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换热单元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标号A放大图;图5为图3中标号B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反应罐中剖视图一;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反应罐中剖视图二;图8为本专利技术控制原理图。图中:1.反应罐;2.氨气进管;3.进水单元;4.换热单元;5.氨水出管;31.集水室;32.带泵进水管;33.出水喷头;41.转动电机;42.转动轴;43.进水室;44.环形进水槽;45.进水孔;46.螺旋管;47.出水室;4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的氨水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反应罐(1),所述反应罐(1)呈立式设置;/n氨气进管(2),所述氨气进管(2)自反应罐(1)底端进入;/n进水单元(3)、换热单元(4),所述进水单元(3)、换热单元(4)集成连接于反应罐(1)内;/n氨水出管(5),所述氨水出管(5)连接于反应罐(1)侧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的氨水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反应罐(1),所述反应罐(1)呈立式设置;
氨气进管(2),所述氨气进管(2)自反应罐(1)底端进入;
进水单元(3)、换热单元(4),所述进水单元(3)、换热单元(4)集成连接于反应罐(1)内;
氨水出管(5),所述氨水出管(5)连接于反应罐(1)侧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的氨水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单元(3)包括:
集水室(31),所述集水室(31)连接于反应罐(1)内靠近顶端位置;
带泵进水管(32),所述带泵进水管(32)出水端自反应罐(1)侧端连接于集水室(31)内;
出水喷头(33),若干个所述出水喷头(33)连接于集水室(31)底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的氨水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单元(4)包括:
转动电机(41),所述转动电机(41)连接于反应罐(1)顶端;
转动轴(42),所述转动轴(42)设为空心结构,所述转动轴(42)竖直设于反应罐(1)内中心位置,所述转动轴(42)一端与转动电机(41)输出端连接;
进水室(43),所述进水室(43)设为环状结构,所述进水室(43)嵌设于集水室(31)中心位置,所述进水室(43)外环端与集水室(31)连通设置,转动轴(42)穿设于所述进水室(43)内环端;
环形进水槽(44),所述环形进水槽(44)周向开设于所述进水室(44)内环端,所述环形进水槽(44)槽底端连通进水室(44)设置;
进水孔(45),多个所述进水孔(45)周向开设于所述转动轴(42)侧端靠近顶端位置,所述进水孔(45)连通环形进水槽(44)设置;
螺旋管(46),所述螺旋管(46)通过支架连接于转动轴(42)外,且所述螺旋管(46)两端均连通于转动轴(42)内;
出水室(47),所述出水室(47)设为环状结构,所述出水室(47)内环端连接于所述转动轴(42)侧端靠近底端位置;
环形出水槽(48),所述环形出水槽(48)周向开设于所述出水室(47)内环端,所述环形出水槽(48)槽底端连通出水室(47)设置;
出水孔(49),多个所述出水孔(49)周向开设于所述转动轴(42)侧端靠近底端位置,所述出水孔(49)连通环形出水槽(48)设置;
出水管(40),所述出水管(40)一端与出水室(47)侧端连接;
集水池(51),所述出水管(40)远离出水室(47)端穿设所述出水孔(49)与集水池(51)连接,带泵进水管(32)进水端连接于集水池(51)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的氨水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轴承安装台,所述轴承安装台分别开设于所述进水室(43)内环端靠近顶端、底端位置以及所述出水室(47)内环端靠近顶端、底端位置;
转动轴承(52),所述转动轴承(52)固定连接于轴承安装台上,所述转动轴(42)穿设于所述转动轴承(52)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的氨水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固定座(53),两个所述固定座(53)以转动轴(42)为中心对称连接于反应罐(1)内底端位置;
转杆(54),所述转杆(54)横向连接于固定座(53)上;
转动叶片(55),所述转动叶片(55)连接于转杆(54)靠近反应罐(1)内壁端;
第一锥齿轮(56),所述第一锥齿轮(56)连接于转杆(54)远离转动叶片(55)端;
第二锥齿轮(57),所述第二锥齿轮(5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萍
申请(专利权)人:伊犁名骏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疆;65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